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四~六章阶段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0·广州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不是不变,而是保持相对稳定;杂草不是一个种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C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下列生产实践中不是利用了生态位原理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C.适时捕捞D。“桑基鱼塘”生态工程建设解析:A、B、D选项都体现了种群的空间配置状况和群落的结构特点等生态位原理,而适时捕捞则是种群数量增长原理的具体应用。答案:C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m2,灌木为16m2,草本为1m2答案:D4。(2010·沈阳模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哪个叙述正确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B。海拔1000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解析:题中说明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生产力降低.而图示中的信息说明了在较低的海拔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增加,海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答案:B5。(2010·南通调研)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乙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故乙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可演替为森林,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答案:C6.下图表示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曲线,其中Ⅰ和Ⅱ曲线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A。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C。Ⅰ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Ⅱ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Ⅰ为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解析: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量是增多的,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增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增大,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明显,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增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大。答案:C7.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解析:从图中只能判断出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答案:C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答案:D9。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0解析:由图可知该食物网有两条食物链:①植物→鸟,②植物→昆虫→鸟。昆虫处在第二营养级,鸟拥有第二、三两个营养级.若鸟类能量增加A时,由题意①中消耗植物中的能量0.5A÷10%=5A,②中消耗植物中的能量0.5A÷10%÷10%=50A,即共需生产者提供5A+50A=55A的能量。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M是该系统所获得的总能量,则必有M答案:C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它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解析:象粪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象所同化的能量;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答案:C11.如图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解析:图示中a、c、d均存在指向b的箭头,表明b为无机环境,而a是生产者,c1、c2……应为消费者,d应为分解者,生物群落不仅仅指a、c,除此以外还有分解者(d),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d作为分解者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还有真菌及腐生动物等,当b为CO2时,其增加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但b未必为CO2,且CO2增加在未打破碳平衡时,不会导致温室效应。答案:C12。某同学依据下列四项设计生态瓶,其中不合理的是 ()A.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C。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物质的联系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解析:在设计生态瓶时应该是封闭的空间,才能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A1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以常绿乔木为主,动物种类丰富,昆虫和两栖类都很多.下列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分层现象导致昆虫垂直分布B.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竞争C。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D.落在蜘蛛网上的昆虫挣扎所引起的振动是行为信息解析:落在蜘蛛网上的昆虫挣扎所引起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答案:D14。(2010·青岛质检)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解析: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外来干扰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即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量都有关,生物种类、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TS值越小,说明生态系统恢复原状越快,总稳定性越大.答案:B15。(2010·吉水二中月考)据报道: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征服自然C.长期海水摩擦导致鲨鱼皮肤出现V形皱褶D.鲨鱼的进化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解析: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是一种科学发明,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人类不可能完全征服自然,长期海水摩擦是一种环境因素,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决定了鲨鱼的进化方向。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实例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处于第4、5营养级C。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D.调查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数量,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解析:该生态系统共含3条食物链,狐狸应处于3、4、5三个营养级.答案:BC17.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互利共生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解析:利用鸭子消灭蝗虫并非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根本目的是利用鸭子与蝗虫的捕食关系更好地消灭蝗虫,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答案:BC18.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1983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正相关B.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C.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越小D。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距离污染河流越远,土壤动物类群和动物个体总数就越大,说明水污染会明显降低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即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负相关;由于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AC19。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的生命活动越旺盛,②的量越多;消费者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一部分呼吸消耗;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否则生物就不会生长,农田就不会有有机物的输出。答案:AD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由蛋白质多样性直接体现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结构多样性。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组成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是相同的.答案: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4个小题,共55分)21.(11分)(2010·河源质检)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请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填增大、减小、不变)(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的调查。(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试分析问答下列问题。区域号区域植株数荚果数/植株数每个荚果中种子数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1002。16.0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2)经计算入侵前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而入侵后A、a的频率仍为60%,40%,这是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4)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分析题表信息,还可以发现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每株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答案:(1)C如图(要求体现描点连线)(2)不变(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合理即可)(4)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②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22.(14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3)请用坐标图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4)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1)该地区群落演替类型应属次生演替.(2)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应逐渐加强.(3)呼吸量应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差。(4)图中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5)调查植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状况,可获取群落结构信息。答案:(1)次生演替逐渐增加(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正相关)(3)据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样方空间上的分布(分层)23。(1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和。(3)欲使C增加3kg,需Akg。(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①图中A表示,B表示,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②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析:(1)由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可知,A所同化的能量应为175+200+875=1250(kJ)。(2)能量从A到B的传递效率为200/1250×100%=16%;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30/(112+30+58)×100%=15%。(3)欲使C增加3kg需A量为3÷15%÷16%=125(kg)。(4)图中显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分流状况,则A应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1)1250(2)16%15%(3)125(4)①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②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4.(18分)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而提出的三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落叶保持潮湿。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三:将甲、乙两组均灭菌后,甲组置于无菌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
- 三只小猪拓展课件
- 教育行业面试必 备:东营教资面试题目及答案精 编
- 文秘岗位面试实战模拟题库
- 电商业务专员求职经验分享:韩企电商面试题库分析
- 专业指导:桂林采购面试题目及答案职业规划指南
- 经济法学面试题库量飙升:经济法领域热点问题探讨
- 女生励志演讲稿
- 单位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解析:岗位晋升篇
- 外贸业务员工作计划
- 现代医学中石墨烯的科研进展及市场前景预测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高中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初高中衔接)
- 高空作业车安全知识培训
- 电影美术课程设计
- 修脚服务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及预测分析报告
-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果收货标准
- 急诊专科护士进修汇报课件
- 孩子成长档案模板
- 南京大学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