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作者简介

魏征,字

。唐朝著名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

、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

”,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玄成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谏议大夫诤臣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的第二篇,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思些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梳理结构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河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累道德仁义。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基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占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想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头而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啊。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不厚而望国之治,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翻译:(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在深切的忧虑中治道显著,功成之后道德衰落,开头做得好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从前取得天下有余力,如今保有天下却力量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的时候,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了,就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变成陌路人。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声威怒气来震慑(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念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悦服。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既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从反面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1.本段概括了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是什么?(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2.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殷忧则竭诚以待下,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设问)忽视了人民的力量(最根本的原因)(比喻)从现象到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简析: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3.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竭诚以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第三段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翻译:用腐朽的绳索来驾驭疾驰的马车,怎能怠慢呢?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戒;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河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要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简析:1.提出“十思”的内容:戒奢侈(第1、2条)戒骄躁(第3、4条)戒纵欲(第5、6条)戒轻人言(第7、8条)戒赏罚不公(第9、10条)五戒句句坦城字字惊心2.做到“十思”,能开创怎样的政治局面?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乐趣,可以怡养赤松子、王子乔的高寿,悠闲弹琴,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简析:1.提出“十思”的内容:戒奢侈(第1、2条)戒骄傲(第3、4条)戒纵欲(第5、6条)戒轻人言(第7、8条)戒赏罚不公(第9、10条)五戒句句坦城字字惊心2.做到“十思”,能开创怎样的政治局面?人尽其能,垂拱而治。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浚源(比喻论证)二.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引出警告提出十思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善始实繁克终盖寡三.居安思危一.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艺术特色

一、骈散结合。一方面本文充分利用骈文对偶、排比的形式来表达真情实感;一方面又突破骈文的形式束缚,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虚字,如虽、终、诚能、何必、乎、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如“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等。

二、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文中看不到繁复的引证,也无僻词典语,只用了两个浅显的比喻。语言朴素自然,精练鲜明。

三、运用设喻、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说理更生动,更透彻,更充分。一词多义休戚相关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劝君休叹恨德之休明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喜庆休息,休整不要美善停止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2.后进之士,翕然景慕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凡百元首,承天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