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生物-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生物-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生物-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生物-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说出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名称、作用及食物来源;2、举例说出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3、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4、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5、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6、举例说明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知识结构:功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非功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第一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结构: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合理膳食的概念、意义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品卫生复习重点、难点:1、六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及主要食物来源。2、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缺乏时出现的症状。3、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及主要功能。4、消化的定义、消化的方式。5、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消化的最终产物。6、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过程。7、小肠的结构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8、什么是合理膳食?对人体有什么意义?9、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完成了第一章新课的学习,今节我们对第一章进行复习,第一章包括三节的内容第一节是食物的营养成分;第二节是消化与吸收;第三节是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下面来看一下本节的教学目标:二、展示目标:利用课件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结合复习学案阅读教学目标。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对照复习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对本章的基础性问题自己进行复习,同时利用幻灯片3让学生注意复习时重点复习的几个问题。知识梳理内容如下:知识梳理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成分组成含量丰富的食物举例功能作用或缺乏症糖类、蛋白质、脂肪糖类包括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谷类和根茎类1、参与构成组织细胞2、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瘦肉、鱼、奶、蛋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_______________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蛋黄、花生、豆类、硬果类、肥肉1、参与构成组织细胞2、__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维生素A______________肝脏、胡萝卜_____________维生素B1________________粗粮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C____________________蔬菜、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D能促进对钙和磷的吸收肝脏、蛋类儿童:__________________成人:_______________水和无机盐水人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占人体重的60%-----70%无机盐钙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奶、虾皮儿童:__________成人:______________铁()的组成成分菠菜____________碘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海带_________________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消化腺:(你能将它们连起来吗?)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唾液腺肠液唾液淀粉酶储存在胆囊中经胆管进入小肠胰腺胃液多种酶进入小肠肝脏胰液无消化酶进入胃胃腺胆汁胃蛋白酶经胰管进入小肠肠腺唾液多种酶进入口腔4)最大的消化腺是();消化器官中最膨大的是();最长的是()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1)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胰液和肠液淀粉()()口腔小肠()胰液和肠液脂肪脂肪微粒()+()小肠小肠()胰液和肠液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胃小肠2)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有:()、()、小肠。4、吸收1)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消化道吸收功能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功能胃吸收少量、和小肠吸收、、、及大部分、、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和部分2)小肠适于消化与吸收的结构特点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约6米左右。b、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c、小肠黏膜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面积。

d、小肠内的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5、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食物金字塔最底层是哪类食品?为什么?早中晚餐能量摄入比是:。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食品吗?它的标志是什么?(二)重点问题的复习:利用幻灯片7至10对重点的问题进行复习,采用学生小组讨论解答,老师纠正点拨、并加以强调的方式,题目见幻灯片。(三)合作探究的题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在学生解答后,老师进行补充讲解。学生利用学案完成,老师出示幻灯片11、12进行点拨和强调。题目如下:1、分析推理:有甲、乙、丙、丁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胰液,甲、乙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而丙、丁两种消化液均不能消化淀粉,但丙的消化液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在甲、乙两种消化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丁后,丁可使乙消化液消化脂肪,而不能促使甲消化液消化脂肪。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推理回答问题。(1)甲、乙、丙、丁四种消化液分别是什么?(2)请说出你的推理过程。2、解读曲线: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端字母分别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试据图回答:(1)曲线甲是________的消化,曲线乙是________的消化,曲线丙是________的消化。(2)蛋白质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的消化开始于________,完成于________。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________。(4)胰腺分泌的胰液在〔〕________进入消化道。该区域具有的消化液,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四)回扣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中的重点问题,谈一下自己通过复习的收获和存在的疑惑。(五)达标测试题目:(学生通过学案完成,老师利用幻灯片14至16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检测)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4.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唾液5.营养物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时开始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纤维素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6.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B.有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C.小肠黏膜表面有环行皱襞,并有很多小肠绒毛D.小肠与大肠相连7.甲每日都用不锈钢锅炒菜,乙则用铁锅。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A.脚气病B.贫血病C.坏血病D.佝偻病

8.膳食中不搭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会造成身体缺乏()。A.淀粉和蛋白质B.维生素和无机盐C.蛋白质和淀粉D.维生素和脂肪9.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有()。A.口腔、食道、胃、小肠B.口腔、咽、胃C.口腔、小肠D.胃、小肠10.要想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可以利用维生素C的一个重要特性()。A.维生素C能使淀粉变蓝B.维生素C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维生素C遇碘变蓝色D.维生素C能使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11、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③]、[④]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__、[④]____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⑥]_______。(4)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填序号)。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学情分析本章是第三单元“人与生物圈”的第一章,又是新学期的开始,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掌握了生物学习一些方法,对今章的学习更顺利。1、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如何饮食有一定的理解。但在知识的分类、比较、归纳总结上存在一定的问题。2、学生对消化、吸收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如何科学饮食概念模糊,理不清头绪。3、学生对探究实验部分理解不透。通过对本章的复习,学生将会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重点内容,对难点问题有所突破,加深对探究活动的理解。更进一步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意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复习与老师点拨复习相结合,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了本节课的复习目标:1、说出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名称、作用及食物来源;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说出小肠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5、举例说明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在出示目标后学生对照复习学案进行自主复习,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强调了复习的重点问题,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课件,老师引导着学生进行了复习,通过“分析推理”和“解读曲线”两个题目,对重点知识点进行了巩固。最后通过达标检测题,检查了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测结果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检测题对题率高,目标大成度高,是教学效果良好的一节优质课。人体的生活需要营养教材分析本章既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开篇之章,又是承上启下的一章,人与生物圈是密不可分的,人与生物圈中的其它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章内容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切实认识到人和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人的食物都来源于生物圈的观点,学习食物中所含有的六类营养成分以及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其次,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活动、分析讨论、演示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说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明确人体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后,通过分析讨论、活动体验等让学生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并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消化与吸收;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种安排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积极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章共需要7课时的讲授时间。本章还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生活中能根据人体的营养需要,对食物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形成科学饮食的价值观。人的生活需要营养评测检测题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4.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唾液5.营养物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时开始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纤维素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6.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B.有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C.小肠黏膜表面有环行皱襞,并有很多小肠绒毛D.小肠与大肠相连7.甲每日都用不锈钢锅炒菜,乙则用铁锅。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A.脚气病B.贫血病C.坏血病D.佝偻病

8.膳食中不搭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会造成身体缺乏()。A.淀粉和蛋白质B.维生素和无机盐C.蛋白质和淀粉D.维生素和脂肪9.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有()。A.口腔、食道、胃、小肠B.口腔、咽、胃C.口腔、小肠D.胃、小肠10.要想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可以利用维生素C的一个重要特性()。A.维生素C能使淀粉变蓝B.维生素C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维生素C遇碘变蓝色D.维生素C能使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11、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③]、[④]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__、[④]____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⑥]_______。(4)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