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反思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是一种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知识与弱电解质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和电离常数等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对水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的学习。本节教学中利用学生学习学习过的水的电离平衡,写出其相应的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式,再通过分析水的酸碱性引入。利用“弱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因素”探究水的离子积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水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本节教学中采用了“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了新课程理念上,运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自主探究溶液酸碱性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关系;以讨论归纳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好,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绣球花图片引入新课,思考:为什么同一包种子却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引起血神的注意,使学生马上就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2、合作探究部分:针对本节课重难点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有层次,设问具体到位。学生思维活跃,到达预期效果。3、随堂检测:让学生融会贯通,起到了对知识的巩固检查作用。整个课堂流程连贯,过渡自然,问题启发学生恰如其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课堂生成不少新问题。4、关于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点难点:三维目标明确,学法指导具体,重难点把握的较好,始终贯彻问题教学的模式,启发诱导学生层层深入完成主题。
二、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不太好,原本计划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板书到黑板上,由于讨论时生成问题太多,没能实现该愿望,有些遗憾。2、注意上课的细节,比如量的单位的准确书写。3、对于讨论发言的同学我启发得过多,应该充分放开学生,相信学生,发掘学生潜能。从教学实际中我体会到,教学要精心设计,多方面准备,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实施,才会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今后我将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标分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下列教学目标:1.掌握水的离子积KW和PH的概念,掌握酸碱性溶液的特征与PH的关系,学会简单溶液中的pH计算。2.利用对比的方法,依据水的离子积常数,推断出溶液的酸碱性与和O浓度的相对大小的关系。3.通过研究弱电解质及水,熟悉PH的用途,感受到物质在水中的行为,充分体会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KW、[]、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KW,有关PH的简单计算。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并且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由于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关于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因此在本节课的内容中,以水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数为开端,引入对于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关系的讨论,进而总结出溶液酸碱性与其关系。另外,由于溶液的pH是一个抽象内容,需要针对于这个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对于pH的计算,进行从简到难的演变。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溶液的酸碱性和pH。在之前的两个课时的内容中,主要讲解了水的电离和溶液的电离。而第三课时中,针对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以及pH的定义和简单计算进行了讲解。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之前学习内容的回顾,即水的电离开始,让学生类比水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相对大小来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引出定义。而pH的部分,由于太过理论,脱离生活经验,则应该细致的讲解,结合测量手段,让学生加深印象。侧重于计算,将情景设置出来,分类,从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以课本为依托,结合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有效的进行这部分的学习,让课堂充分,活跃,言之有物。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的第三课时。在之前的两个课时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及简单计算,溶液的电离等内容。而本节课内容,主要是1,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2,pH的定义;3,单一溶液以及简单酸碱溶液的pH计算。这节课内容以前两课时内容为基础,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内容开始之前,需要对前两节课,特别是水的电离部分进行复习巩固。并从这部分内容入手,由水的电离展开对溶液的分析,通过对比,找出酸碱性和离子的内在关系。并且在课堂中,应当适当穿插联系点,将抽象的酸碱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更透彻更深入,印象也更深刻。教学分析——化学反应原理3.1.3溶液酸碱性与pH本节课整体教学模式为探究性学习,以现代的教师观——教师为主导,学生观——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来设计整节课。具体的教学措施分析如下:在教学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从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来学习。教学完成的过程,采用了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溶液酸碱性和离子内在关系为学习方式,灵活应用,以解释简单问题为学习的目的,在讨论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贯彻实施多角度,多方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在学生观上,我一直坚持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讨论,最后自己来得出结论,整节课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的位置,充分表现出现代学生观。在教师观上,在整节课上,我坚持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深化问题,如何从本质来看现象等等的思维建立,认真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学目标】1.掌握酸碱性溶液的特征与PH的关系2.利用对比的方法,依据水的离子积常数,推断出溶液的酸碱性与和O浓度的相对大小的关系。3.通过研究,熟悉PH的用途,充分体会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设计】1,引入:利用小故事引入,为什么同样的绣球花显现不同的颜色,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将课内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联。2,知识回顾:水的电离及其电离方程式常温(25℃)时,水电离出的[]=[]=mol/L,水的离子积KW=[][]=。利用水的电离知识的回顾,引入思考,水是中性的,其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那么溶液中酸碱性和离子之间是否也有着内在联系呢?3,课堂探究案一.溶液的酸碱性课本76页,根据某溶液中[H+]为1.0×10-5mol·L-1,已知常温下Kw=[H+][OH-]=1.0×10-14mol2·L-2,则[OH-]=Kw/[H+]=1.0×10-5mol·L-1.化合物C/mol·L-1[H+]/mol·L-1[OH-]/mol·L-1HCl1.0×10-21.0×10-2HNO31.0×10-31.0×10-3NaOH1.0×10-21.0×10-2KOH1.0×10-31.0×10-31.探究溶液的酸碱性的实质故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取决于溶液中的与的相对大小。即:⑴酸性:[][],越大,酸性越强;⑵碱性:[][],越大,酸性越强;⑶中性:[][]。[误区警示]⑴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和碱的酸碱性含义不同: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中的[]与[]的相对大小;而酸和碱的酸碱性是指酸或碱电离出的或的能力。⑵强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酸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酸溶液。二.探究溶液的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值⑴PH值的定义用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即:PH=。[规律总结]PH的大小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即溶液的酸性越强,其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其PH越大。⑵PH值的范围由于当[](或[])的浓度小于或等于1mol/L时,应用不方便,即引入PH值是为了方便应用的,故PH值的范围是。[误区警示]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关键是看溶液中[]与[]的相对大小;而PH与7的关系仅适用于常温25℃时的判断。【问题分析示例】例题1:某温度下,纯水的[]=2×mol/L,则此时溶液中[]为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盐酸使[]=5×mol/L,则此时溶液中[]为mol/L。pH=-lg[H+](3pH=-lg[H+]【问题情境设疑】溶液的酸碱性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溶液的酸碱性常用PH值表示,PH值的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中都很重要。溶液的PH值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强酸溶液例:0.05mol/LH2SO4溶液的pH=‗‗‗‗‗‗‗‗‗。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倍,pH=‗‗‗‗‗‗‗‗‗。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0倍,pH=‗‗‗‗‗‗‗‗‗。规律:①强酸稀释10n倍,溶液pH增大n;强碱稀释10n倍,溶液pH减小n;②无限稀释7为限。强碱溶液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强酸强碱混合溶液在25℃时,100mL0.4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评测练习】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酒精溶液2.在NaHSO4的稀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A.Na+B.H+C.SO42-D.HSO4-3.若将pH=2的酸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混和液中的pH值为()A.等于7 B.大于等于7 C.小于等于7 D.无法判断4.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D.氯化氢不易分解5.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C.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值变化大D.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6.下列各溶液中pH最大的是()A.pH=4的醋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B.pH=5的盐酸稀释100倍C.pH=9的烧碱溶液稀释100倍D.pH=9的氨水稀释100倍7.将pH=3的弱酸溶液稀释100倍,该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8.今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如果取等体积的0.1mol·L-1的三种酸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以上均用酸的序号填写)。【巩固提升】1.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A.12B.7C.6D.22.99℃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4B.水电离出的C(H+)=1.0×10-10mol/LC.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C(Na+)=C(SO42-)3.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4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Al3+、NO3-、Cl-B.Na+、K+、NO3-、Cl-C.Na+、K+、Al(OH)4-、Cl-D.NH4+、K+、SO42-、NO3-4.将50mLPH=10的KOH溶液跟50mLPH=8的Ba(OH)2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为()A.9.7B.10C.10.3D.10.75.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H2SO4、HNO3、和HCOOH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K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2V2<V3B.V1=V2>V3C.V3>V2>V1D.V1=V2<V36.25℃时,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且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酸溶液的体积(V1)与碱溶液的体积(V1)的关系是()A.V1=102V2B.V2=102V1C.V1=2V2D.V2=2V1教学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通过小故事引入课程内容,生活中常见的绣球花为什么有着不同的颜色?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例如在酸碱性的学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与风险防范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客房服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动物检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中式烹调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imethyl-biphenyl-4-4-dicarboxyl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6-Thioguanos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1-3-5-Tribromo-2-iodobenzene-d2-2-4-6-Tribromoiodobenzene-d-sub-2-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招聘过程中企业文化匹配技巧面试题
- 网工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 国企招聘面试技巧:央企入职面试题目的常见问题解答精 编
- 同步控制器说明书
- 辅助角公式练习题
- GB/T 7631.8-1990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8部分:X组(润滑脂)
- GB/T 40333-2021真空计四极质谱仪的定义与规范
- 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 羽毛球校本教材
- GB/T 15601-2013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汽轮机原理-凝汽器课件
-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练习题
- 检验报告(风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