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1页
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2页
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3页
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4页
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长江三峡,指下起湖北省宜昌市,上至重庆市奉节县的长江水道,也正是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活动的地区。我们主要在三个地方做了考察,分别是宜昌市,秭归县和奉节县。我们每到达一处,就先拜访当地的文化部门,以座谈的形式向他们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还准备了一些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请他们帮助解答;我们也游览了当地主要的名胜古迹,亲身体验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历史韵味,也对当地的旅游开发有了直观的认识。(一)文化产业发展部分以下就是我们所总结的各地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1、 宜昌市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宜昌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夏商时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为楚地,秦汉置郡县,唐宋以后称州,清设府,今为市。有史志文献记载的历史,已有2200多年了。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601处,其中世界级3处,国家级30处,省级40处,景点密度居全国前列。宜昌是一座山水城市,水电资源是宜昌最大的特色,市域内已经建成了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三座大中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一长江三峡水电站,宜昌堪称世界水电工程的博物馆。宜昌又是一个文化城市,是“长阳人”和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华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是三国时期长坂坡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宜昌还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城市,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柴埠溪、大老岭、后河、清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宜昌更是一个旅游资源富极的城市,资源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宜昌旅游借助三峡而兴盛。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高峡平湖为平台,一批全新的世界级旅游品牌正在形成;以长江三峡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奠定了宜昌在全国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以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圣人关羽、学者杨守敬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巴人遗风、土家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国古战场、三游洞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和以柴埠溪大峡谷、清江画廊、大老岭、后河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胜地,构成了“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旅游城市形象。全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大了旅游精品景区的打造,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有带动力的旅游项目。三峡环坝集团投资数亿元,成功建成了三峡车溪民俗景区,“三峡人家”景区、杨家溪军事漂流景区、九龙湾观坝景区、西陵画廊风景区,正在建设三峡极顶风景区和三峡石林风景区,这些景区景点的相继开发,大大增强了新三峡旅游产品的竞争实力,使三峡旅游由过去的“一线游”变成了“一片游”。宜昌旅游产业在总体扩张中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娱、购等系统化的产品体系。多年来,宜昌市坚持多元化投资的方针,广泛调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推动了旅游产品开发和综合配套建设,扩大了旅游产业规模。宜昌市旅游经济产业体系渐趋完善,综合接待能力和创汇创收能力得到提高,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2004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0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7.57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2%,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 奉节县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奉节位于长江三峡区腹心,是历代路、府、州、郡治地,东临瞿塘峡西口,踞守着重庆市的东大门,处于长江三峡旅游热线奉节巫山巫溪旅游'金三角"环线和西安张家界旅游热线的交汇点,奉节古称夔州,具有巴国文化物质,文化氛围浓郁,历史符号学浓厚。古代著名诗人在奉节活动频繁,创作了大量诗词,形成了诗城文化,以白帝城、永安宫等蕴含的三国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三国文化,以诸葛八阵图等古战场遗址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文化,在奉节交相辉映,吴市吹箫深远。人文自然景观有雄甲天下的夔门、杜甫西阁草堂、古栈道、锁江铁柱、巴人悬棺、孟良梯、凤凰泉等,还有三国城、唐城、宋城、紫阳城等古城遗址;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正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级暗河龙桥河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科考探险爱好者。奉节的自然资源丰富,山地立体气候明显,盛产脐橙、柑桔、魔芋、茶叶等名优土特产品,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奉节人抓住西部开发,三峡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先,奉节人深入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营造白帝城的厚重历史文化氛围,合理规划景点设置,丰富和提高旅游景点的审美艺术价值。研究和发掘公孙述筑白帝城,刘备托孤史实,聘请知名导演、编剧创作大型历史剧目,丰富和弘扬白帝城历史底蕴。组织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三国文化的研讨,三国历史的寻踪等活动。收集整理文人墨客在奉节的逸闻趣事,整理出版古典诗词文集,展开文化推介活动。组织文化名人游白帝、谈白帝,知名记者访白帝、写白帝的大型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通过深挖白帝城的文化品位和提高白帝城的曝光率来提高奉节的知名度,借文化搭台唱响奉节作为“白帝古城”的名片牌。其次,奉节人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积极引进投资,大力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白帝城,天坑地缝,天鹅湖等精品旅游路线,变“过境游”为“目的游”,提高游客在奉节的停驻时间,规范吃、购、游、导、住环境。另外,奉节人探索但所出一套“政府搭台、经贸唱戏、市场运作”的办会、办节模式。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奉节脐橙展示节、白帝文化节、夔门登山节、天坑•地缝探险节,形成观三峡、品脐橙、游白帝、登夔门、探天坑、走地缝的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新模式。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无论在宜昌还是奉节,文化旅游产业都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1、 旅游产业政策还不够配套。虽然旅游经济产业体系渐趋完善,综合接待能力和创汇创收能力得到提高,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但旅游产业政策还很不配套,支持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政策、环境和导向尚待完善,社会各界重视旅游、关心旅游、支持旅游、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2、 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娱、购”等系统化的产品体系,但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中心城区与县区的产品对接不够,中心城区的旅游集散作用不强;现有的旅行社规模小,竞争力弱,在旅游经济链条中的运作能力不强;购娱薄弱,制约旅游规模经济效益提高。3、 旅游产品优势不够突出很多旅游项目的开发不够,产品明显不够成熟,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甚至会使慕名而来的游客有失望之感,自然也无法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很多游客只乐意游览少数知名景点,对其他的旅游产品没有太大兴趣。4、 社会化投资收效不明显由于旅游市场进入门槛低,旅游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一方面,资源优势区被多个投资主体分割得支离破碎,制约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受规模和实力的局限,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多数旅游企业不是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为争夺有限的客源市场采取削价竞争,致使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经济效益不显著。通过我们这些天对三峡地区的走访和考察,总体感觉是三峡地区在历史文化上有很强的优势和特色。既有为数不少的大品牌,又有众多分散开来的小景区。但在开发程度上还有明显的不足和不平衡。比如,大投资集团开发的项目在建设,服务,宣传方面做得比较完备,效果当然很好;而那些主要靠当地自身开发的项目则由于资金不足而显得软弱无力,无法吸引游客。另外,旅游产业的局部地区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这恐怕与交通条件有直接关系,距离城市,县城越近,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得越好。还有,从大的范围来看,三峡上游县域的旅游业从现状和前景上都不及三峡下游。这是因为三峡大坝的旅游功能是非常强大的,离大坝越近,越容易受其带动,这种效应非常明显。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分别位于三峡上游和下游的秭归县和奉节县。秭归县紧挨三峡大坝,县城整洁漂亮,最出名的景点是九畹溪和凤凰山。九畹溪是三峡集团公司开发的,比较完善,已经和三峡大坝旅游融为一体,效益自然很好。凤凰山则主要靠当地自己开发,虽然目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但山上正在兴建屈原文化村,由于蓄水被淹掉的屈原祠,新探古民居等24处地面文物都要复建与此,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文物集中复建保护点,再加上政府适当的引导和开发,发展前景是一片大好。通过和县城中的居民接触,还能感受到他们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热情,其服务水平也比较高。相比之下,我们在奉节却没有看到这样美好的情况。夔门和白帝城是奉节最著名的景点了,离县城稍微远一些,但没有直达的公交,我们下了公交车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面包车,然后在盘山路边沿着小路下山才到白帝城。没有游夔门的客船,我们在一个当地人的劝说下乘上了一条私人渔船游览了一趟夔门,之后从后山上的白帝城。白帝城上游包括白帝庙,托孤堂等在内的一系列古迹,但很明显,这些都是国际出资保护和修缮的,没有当地人出资开发的项目,有人也很少,连小摊贩们也打起麻将来。最后,我们又走了好半天的山路才回到公交车上。天坑地缝也是奉节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但我们没有去,因为有80多公里远,并且听说在修路,其实我们都怀疑如果去了,能否看到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享受快乐,而不是疲惫和冷清。奉节县城里有很多小的旅馆和饭店,吃住并不很贵,但当地人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还是有所欠缺,让人感到噪杂,混乱。奉节县的旅游业无法直接的受到三峡大坝的拉动作用,所遇更需要更多的靠自己经营运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旅游业,并且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当地人的服务意识,这样能改变目前的落后局面,真正的是旅游业腾飞起来。(二)文化遗产保护部分经过300多位科学工作者在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县、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武隆、涪陵、长寿、江北、巴县、江津和重庆市区共20个市县,历经一年多艰难跋涉考察,于1995年3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清单。据初步统计,在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已发现文物点1208处,其中地面文物441处,包括各种结构的古建筑215处,石刻造像123处,桥梁及其他103处;地下文物767处,包括古遗址460处,古墓葬(墓群)307处,地下文物的埋葬总量达2200余万平方米。这些文物点包括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4、5处文物遗存正在申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针对以上不同的文物、所处的不同位置,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于地下文物,继续进行考古勘探,以便进一步掌握地下文物的各种详细情况,为以后的考古发掘奠定基础。地面文物的保护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就地保护。如白鹤梁枯水题刻,忠县石宝寨、白帝城等。第二类是搬迁保护。如张飞庙、屈原寺、秋风亭、大昌民居等将进行整体搬迁。对大量的石刻、题记、石窟、造像等可将其切割下来,凿石搬迁。第三类是取齐资料。对一些不可能搬迁的文物,取齐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原始依据。抢救保护有价值的文物也是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关经费将在工程概算中列支。一是全力保证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费用支付,并做到及时到位;二是签订施工合同时增加文物保护条款,教育全体三峡建设人员树立文物保护意识;三是在工程安排、移民开发、新城建筑等各项工作中兼顾文物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国家已批准投入3.5亿元的静态投资,用以对三峡库区文物的发掘及保护。以上是三峡地区保护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一些情况,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又是怎样来保护的呢?由于我们没能去库区太多的地方走访,无法做一个全面的概述,但是我们可以举秭归县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它来看一下三峡地区保护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一些情况。在秭归县文化馆,我们详尽的了解到了秭归县文化部门是如何做足功夫,全力保护当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 全面普查搜集,科学整理建库。县乡工作专班的同志按照“不漏掉一个艺术门类,不漏掉一位民间艺人”的要求,对辖区内的民间文化资源展开了拉网式普查,“抢保”工作人员对抢救项目和民间艺人进行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录音、录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逐一登记造册,整理成综合表。通过近三年的艰辛努力,全县共登记民间艺人356人,民间艺种63个,还有上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声像、实物资料,基本摸清了家底。资料的收集还只是完成了“抢保”工程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是建立“秭归县民间文化数据库”。首先将文化馆内80年代整理的几十盒民歌录音带抢救性转移到数据库。然后对80年代的民间故事,民间美术、民间舞蹈图片资料及相关的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录入。在此基础上分类录入本次抢保工作采集的文字、音乐、视频及图片资料。将广播电视台近几年配合抢保工程拍摄的有关全县民间文化活动的新闻、专题片、专访片以及原始视频资料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其转移到《秭归民间文化数据库》。截止目前,已录入民间歌曲近2000首、民间器乐100余段、民间书画200多幅、民间歇后语8000余条。民间文学、艺种、艺人等文字资料40万字。二、 在抢救保护过程中,我们边普查边开展重点保护。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了屈原文化系列、船工号子、杨林堂鼓、建东花鼓、薅草锣鼓、皮影戏、推车舞、丧鼓词调等40个重点项目,确定了胡振浩、桓兆泮、王世聪、郑兴忠、徐正端等59位重点艺人。三、 近两年来,秭归在抢救保护民间文化的同时,按照“创精品、创特色”的要求,着力吸收传统民间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艺精品。一是创作《屈乡花鼓舞》《船工号子》《峡江船工舞》等大型广场舞蹈精品。二是创作《峡江船工号子》《三只燕子》《堂鼓韵》等大型舞台艺术精品。三是创作《链子岩的传说故事》《骚坛联吟》《古镇风情》等文化美术精品。四、 文化靠活动来推动,活动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来,我们善于把握、巧于利用、精于创造一切机会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新高潮,赢得了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赞许。在2002年第三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及秭归屈原文化旅游节中,我们花大力气排练了200多人的《秭归花鼓舞》演出方阵,并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成为节庆活动的亮点。2003年10月举办的《屈乡风情》全县民间文艺调演暨文化活动周,更是一次民间文艺精品的大展示,全县12个乡镇选送的节目都极具地方特色,各显其长。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民间文化原汁原味的泥土芳香。这次民间文艺调演活动规模大、影响大、质量高、反响好,演职员阵容达700多人,观看群众达10多万人次。它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民间文化的魅力,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