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中国“马六甲困局”解套_第1页
巴基斯坦为中国“马六甲困局”解套_第2页
巴基斯坦为中国“马六甲困局”解套_第3页
巴基斯坦为中国“马六甲困局”解套_第4页
巴基斯坦为中国“马六甲困局”解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巴基斯坦为中国“马六甲困局”解套作为中国的“全天候伙伴”,巴基斯坦如此迫切地希望融入中国能源运输体系,也是基于对中国未来良好经济前景的预期。

“巴基斯坦可以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东及西欧的动脉,瓜达尔港正是门户。中国不仅积极参与港口建设,还将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从瓜达尔港到新疆乌鲁木齐,继而通往北京和上海,将比从马六甲海峡出发更近。”这是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马苏德・汗最新的一番表态。事实上,近年来,有关中国积极寻找绕开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航线的消息越来越多了,其中选择周边友好国家进行陆路输送的话题最多,其中巴基斯坦是焦点之一。很显然,海外媒体把巴基斯坦看作是中国为“马六甲困局”解套的“重要帮手”。2007年3月19日,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全景。

中巴铁路绕道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历来是咽喉要路,海峡最窄处仅为1.5英里,其中小港湾密布,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上世纪90年代,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地区曾是来往船只的恶梦,但近年来由于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的安全合作得到加强,该地区的安全形势呈一片大好之势,石油运输也顺风顺水。由于涉及太多的利益,这条窄窄的“黄金水道”充斥着明争暗斗。美国将其列为必须控制的十六条水道之一,曾提出参与安全保卫工作,日本、印度等国也经常以“反海盗”为名积极进行势力渗透。

按照《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国正加紧开拓不经马六甲海峡,直接从中东等地区运输资源和产品的路径。具体而言,中国将加强建设通往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三国港口的公路、铁路和油气管道,旨在降低对海上航路的依赖程度,应对南海等海域可能发生的“突然事态”。一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在拉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新的陆上运输大通道的开拓有可能使中国的区域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其中巴基斯坦将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

为铺设连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南部瓜达尔港的铁路,中巴两国已开始就地质和海拔等进行调查。之前印度“雷迪夫”网站就曾披露过,巴基斯坦政府曾与一家国际财团签署过120万美元的合同,对修建一条连通中国的铁路工程进行可行性评估。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甚至声称中国已出资修建连接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铁路,形成“从波斯湾到中国的铁路网”。综合海外媒体的分析和推测,拟议中的中巴铁路修建计划,包括在巴基斯坦赫韦利扬与海拔4730米的中国红其拉甫口岸之间修建一条750公里长的铁路,然后再将中国境内的铁路修到红其拉甫。这样就能使巴基斯坦与中国的铁路网络接通。中巴铁路修好后,伊朗的石油可以通过巴基斯坦用铁路运往中国。

不过,中巴铁路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设想,离外界期待中的“筹建”还有很大距离。有分析人士指出,修建这条铁路困难很大。铁路需要穿过很多地形恶劣的地方,耗资将十分巨大。有专家分析,如果每年的石油运输量少于1000万吨,修建铁路就完全没有必要。但无论如何,一条将中国与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直接连起来的铁路对中巴经贸的发展大有裨益。如马六甲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铁路这条石油生命线仍可大显神通。

瓜达尔港前途系于中国

一旦中巴铁路开通,那么由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南部大港瓜达尔的命运也将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本港《亚洲时报》于今年6月7日就明确指出,巴基斯坦政府非常希望解除于2007年2月6日同新加坡港务局(SPA)签署的特许经营协议,这份协议允许SPA独揽未来40年的瓜达尔港经营权。在许多人看来,由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如今完全是个失败的商业港口,这座巴基斯坦难得的深水新港至今仍处在一片荒野中。除了为数不多运送化肥、小麦和海产品的商船外,很少再有货运商选择瓜达尔港停靠,而SPA也因为无法从巴基斯坦传统商港卡拉奇分流货源而急于从瓜达尔撤离。巴国内普遍意识到,除非中国接手瓜达尔港的运营权,并且将其与中国陆上能源大通道联系起来,否则这座斥巨资修建的港口难有翻身之望。

《亚洲时报》提出,现在瓜达尔港的萧条局面恰恰是缺少中国人参与的缘故。当初中国在建设瓜达尔港一期工程的时候,大多数巴基斯坦人都不怀疑这个港口将给他们带来繁荣。可是当中国人撤出后,人们担心中国不会再利用港口,再加上负责承建二期工程的SPA投入不足,进度缓慢,才使得外界对港口的前景产生了悲观的看法。

另一方面,中国西部省份如果通过瓜达尔港出阿拉伯海前往欧洲、中东和非洲港口,将比通过铁路运至中国东部港口出海节省更多运输里程。而且瓜达尔港还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距离最近的出海口,只要有中国带头,这些国家通过该港进出口的信心和积极性也会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之前也表示:“两国最高领导人正就(瓜达尔港问题)进行磋商。”

考虑到瓜达尔港距波斯湾沿岸国家所产能源运往中国的必经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500公里,若从瓜达尔港经由陆路运输,显然更加有利于确保中国能源安全。

巴欲借“能源中转国”谋利

近年来,巴基斯坦在谋求成为中国的能源大通道的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据印度“ZeeTV”新闻报道,为了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巴基斯坦官方有意将之前命运多舛推动“伊朗一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线”(IPI)转向,变成“伊朗巴基斯坦一中国天然气管线”(IPC),从而成为今后中国从伊朗进口天然气的战略门户,一旦成真,势必使中巴能源通道建设合作更具可操作性。

有消息人士向记者介绍,早在8月份,巴基斯坦石油和自然资源部长阿西姆・侯赛因就宣布于年底前启动IP工程,这项工程中位于伊朗的1092千米管线已经铺设完毕。IP工程原系衔接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国的IPI天然气管道的西段,该项目也被称为“和平管道”,但因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领土争端至今仍剑拔弩张,因此新德里始终不敢下决定启动该项目,而巴基斯坦也因美国掣肘而不得不搁置该项目。

据分析,一旦IPI或IP管道开通,到2014年之前,每年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到达巴基斯坦的天然气将超过3亿立方米,对缓解巴基斯坦能源匮乏的情况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巴学者进一步指出,伊朗天然气东进巴基斯坦,是欧亚大陆“天然气管道战争”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在覆盖大陆的能源管网中,IP是个关键节点,巴基斯坦能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能源中转国”,将带来丰厚的“战略回报”。

巴基斯坦《黎明报》指出,自从明美国宣布暂停援巴8亿美元,表明美巴“战略蜜月期”已近末路,巴基斯坦自然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不必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报道称,面对美国利用援助“逼宫”,处于战略位置的巴基斯坦选择了“以牙还牙”,与美国的死敌伊朗重续前缘。如今IP工程再入快车道,将有助于缓解该国严重的能源危机。更重要的是,随着印度在美国怂恿下实质性退出IPI项目,未来一旦伊朗天然气管道通到巴基斯坦,很有可能调头向北,沿着喀喇昆仑公路一直进入中国新疆,从而衍生为“IPC工程”,成为中国继从中亚进口天然气后的第二条重要的“能源生命线”。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谋求持续、稳定和安全的能源通道。作为中国的“全天候伙伴”,巴基斯坦如此积极地希望融入中国能源运输体系,也是基于对中国未来良好经济前景的预期。《黎明报》称,中国官方曾公开承认途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能源运输线不仅价格昂贵,安全也很成问题。事实上,中国大力结交中亚能源出口国,新近还开通从哈萨克斯坦到新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