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漳县石川中学三年级语文大单元

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

年级学科:三年级语文

设计人:雷永明

设计时间:2023年4月12日

漳县石川中学

语文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1、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名称(可以是单元名称或主题名称):观察与发现

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花钟》《蜜蜂》《小虾》3篇课文。《花钟》的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蜜蜂》的作者通过观察与实验,证实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的作者通过长期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教材

单元课时数:

8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二、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

1、单元/主题概述(说明学习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花钟》《蜜蜂》《小虾》3篇课文。《花钟》的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蜜蜂》的作者通过观察与实验,证实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的作者通过长期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

2、单元课时划分(每课时的主题)

课时一:《花钟》

课时二:《花钟》

课时三:《蜜蜂》

课时四:《蜜蜂》

课时五:《小虾》

课时六:习作

课时七:语文园地四

课时八:语文园地四

3、各课时的联系(描述各课时之间的联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联系

1.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

三、学情分析与学习条件支持

1、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方面的经验):

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花钟》《蜜蜂》《小虾》3篇课文。《花钟》的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蜜蜂》的作者通过观察与实验,证实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的作者通过长期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习条件支持(如实验设备器材、桌椅的摆放、黑板、多媒体、数字平台准备等)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鉴赏语言文字,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助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氛围中,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单元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整体涵盖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单元式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单元。可以采用素养整合方式描述学习目标。一条目标可以对应多个素养,并在对应关系说明栏目中简要说明目标对应的主要素养。目标尽可能可检测关联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花钟21.会认25个生字,会写24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3.默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4.能体会并积累课文中描写得生动、准确的词句,能借鉴课文的写法仿写句子。

蜜蜂2

小虾1

习作1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的主要信息,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一21.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2.能仿照例句,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五、课时教学设计

13、花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芬、芳诉讼”等12个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苏醒”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1、2自然段的大意。

4.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感受法、经验法、引导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搜集牵牛花、蔷薇、睡莲等花儿的图片,并查找其开放的时间;查找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时间。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导入:

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配乐出示鲜花图片)

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2.概括美景: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刚才看到的景象。(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师:一位植物学家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了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师:这位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这样的花钟呢?

2、任务/问题驱动:

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和会读写的14个词语。课件出示本课中易读错的词语。

课件出示:

暮色芬芳苏醒含笑关系艳丽娇嫩干燥淡雅

昆虫传播吻合花圃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

(1)教师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词语,要求学生读准音,认清形。指名读,齐读。

(2)认识“燥”。

燥:干,缺少水分。形近字区分:噪、躁、澡、操。

(3)理解“争奇斗艳”。

①读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绽放的花,让学生感受“争奇斗艳”的景象)

②这种情景还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姹紫嫣红、竞相开放)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概括第1自然段大意。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这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

(3)这一自然段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整段话的内容?

小结:概括一段话大意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关键语句。

2.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第2自然段大意。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句。

(2)思考:植物开花跟哪些因素有关?把相关语句画下来。

(3)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①找出写植物开花因素的几个关键词,圈画出来。(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②概括本段话的大意。(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小结: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3.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音频。

师: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图片)这就是瑞士著名景点日内瓦大花钟。瑞士被称为“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巧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4、总结提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花钟》主要写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关。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修建了一个大花钟。

5、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生字、积累文中词语、短语。

第2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钟》,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芬芳苏醒含笑艳丽娇嫩干燥灼伤淡雅

昆虫传播吻合花圃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花钟》,一起来看看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的景象。

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任务/问题驱动: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快速找出课文写了哪些花,把花名圈出来。

2.这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3.课件出示学生反馈。

牵牛花——凌晨四点蔷薇——五点左右睡莲——七点

午时花——中午十二点左右万寿菊——下午三点紫茉莉——五点

月光花——七点左右夜来香——晚上八点昙花——九点左右

4.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花的呢?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含笑一现

指名读词语。

(2)课件出示短语。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苏醒过来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3)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短语,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2.作者是怎样把“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写清楚的呢?

3.学生自由交流。

4.借助例子,了解原因。

(1)说说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放的原因。

(2)课件出示关键词语:又大又娇嫩、白天、灼伤、深夜、不适宜。

5.组内复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原因。

4、总结提升:

1.课文中描写的鲜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课文中描写花儿开放的语句,写一写其他的花。(课件出示牡丹花、向日葵、蝴蝶兰图片)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14、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二)教学重难点:

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教学方法:

1.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

(四)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导入: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板书课文题目)

教师指导书写“蜜、蜂”2个字。

师: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

2、任务/问题驱动: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扫清障碍。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如何让学生从“碎片化”的感知过渡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梳理脉络显得尤为重要。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

师:同学们,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听说的)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做了一个实验)

(1)交流法布尔做的实验。

(2)引导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体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①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一词,说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小结: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4、总结提升:

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辨析形近字,加强识记生字,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5、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生字、积累文中词语、短语。

第2课时

1、导入: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和之前在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理一理思路,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任务/问题驱动:

师: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梳理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对照课件出示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到位。

(1)引导学生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

(3)师: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语言的严谨)

从语段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4、总结提升:

文章中“左右、将近、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5、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15、小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隙、掀”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已s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品味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

1、导入:

1.谜语导入新课: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猜一动物的名字)

2.学生猜谜底。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在作家菁莽的眼里,小虾是一种可爱有趣的小动物。课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2、任务/问题驱动:

1.读略读提示,抓关键信息。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第3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是怎么写的?

2.组内交流。

(1)关键语句为第1句话: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这是总起句,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读一读,说一说,这段话其他几句话写了什么。

第2句写小虾悠闲休息的样子。

第3句写小虾被惊扰后的表现。

第4、5句写小虾与同伴搏斗的情景。

4.缸里的小虾怎样有趣?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1)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小虾悠然自得的样子。

(2)圈出动词“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指导朗读,学生交流体会。

(3)想象小虾搏斗的激烈情景。

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1句,学生读2~5句。

(2)分角色朗读。分别读“休息”“生气”“搏斗”三个部分。

4、总结提升:

(1)画一画:画几只小虾。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一抄: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4)写一写: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作者的方法,认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策略

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第1课时

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根小牙签在水里旅行。这时,前方掉入一块方糖,牙签旅行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若是丢入一块肥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项小实验。

2、任务/问题驱动: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取一块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牙签是否会向方糖的方向移动。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换一盆水,取一块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再观察牙签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有序引导学生说实验过程。

(1)说实验名称及做实验的原因。

(2)说实验的过程:准备—开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说的过程中抓住做实验的动作,如“端、拿、取、放”等,准确表达。

(4)学生说说观察过程中自己的体会。

(5)揭示实验结果及原因。将方糖放入水盆中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少量的水往方糖的方向流动,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将肥皂投入水盆,水盆表面张力变强,会把牙签往外推。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小组合作完成课文中的实验图表。

分小组完整介绍整个实验的过程。

指名一位同学上台做实验。做完后,说说实验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实验过程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成功(或失败)时,你有着怎样的体会?

4、总结提升

1.生活中,同学们都做过什么实验?指名交流。

2.个人完成实验图表,帮助学生回忆实验的过程。(课件出示图表)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步骤发现心情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实验结论

5、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出示写作要求。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实验经过、步骤写清楚。

用上恰当的动词,准确地描述实验的过程。

写一写实验中有趣的发现和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

4.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习课文《蜜蜂》,以及在课堂上做小实验,为学生写出自己做过的小实验做了铺垫。前面的指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方法。现学现用,小试牛刀,学生就能轻松写出个性化的好作文。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能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记录;认识并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和习作。

3.积累古诗《滁州西涧》,感受诗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二)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2.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一盆含羞草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导入:

1.交流平台,说说发现。

(1)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大家找一找。

(3)这段话的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①学生交流。

②“也是”在文中起过渡作用。这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段落中心句。

(4)小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它是本段的关键语句。

2、任务/问题驱动:

课件出示: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找出这段话的关键语句。

(2)探讨:可以直接用这个关键语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吗?(不可以,这个关键语句概括不完全。关键语句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有时候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3)概括本段话的大意。(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本自然段大意。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4.拓展延伸。课件出示语段,找出关键语句。

章鱼受惊时会变成白色,愤怒时又会变成红色。此外,它还能变成绿色、棕色、红棕色,或是周身出现有掩护作用的斑点。看来,章鱼真是一种善于变色的海洋生物。

5.比较四个语段关键语句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关键语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与段意有关,略微改变,就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还可以在段尾。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个好方法。

6.围绕一个关键语句写一段话,师生交流。

关键句:春天的校园真美!

4、总结提升

自主观察,尝试练写。摆出课前准备好的一盆含羞草,让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触一下叶子,其他同学先认真观察,再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件出示:

我发现含羞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导实践/延伸拓展/课后作业:

完成小练笔、完成语文园地六生字

第2课时

1、导入:

运用符号,修改病句

学习修改。

(1)回忆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指名说说名称和作用。(改正、增补、删除)

(2)认识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

①对调符号: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②移动符号:圆圈内是将要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到移动后的位置。

(3)语段中还用了哪些修改符号?(删除、插入)

2、任务/问题驱动:

我养了螃蟹一只。

我养了一只螃蟹。

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

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

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

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

3、深度经历/深入研读/重点突破/深度训练:

4、总结提升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法理解诗意,感悟意境。初读,精读,研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完成经典诗文的积累。

5、引导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