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陶罐和铁罐》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陶罐和铁罐》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陶罐和铁罐》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陶罐和铁罐》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罐和铁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标分析

1.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2.教学建议: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中指出突出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组织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本课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管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学情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读寓言故事,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出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感悟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

1.认识“陶、罐”等10个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

[设计说明]

针对课标中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2.整体感知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设计说明]

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课后习题第一题,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大意,从而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图片:认识下面两位新朋友

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陶罐和铁罐》,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既能使学直观感受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吸引学生兴趣,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陶罐和铁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词,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3.合作交流,采用全班齐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以及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1)指导读准易错词语“奚落”“懦弱”。

(2)理解“奚落”“懦弱”“流逝”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骄:马字要窄,乔字首是短平撇,大字要宽扁,下边左撇要直一些。

傲:三部分要窄,中间一竖下边不出头、与万字的撇是两笔,攵不要写成夂。

谦:兼字上边不是艹头,左框要扁、中间一横右边出头,中间两竖紧凑,右边捺稍长。

虚:上边不要写成广字、横要带钩,中间七字要小,业字宽扁、下横最长。

懦:雨字下框变为冖、左右各两点要匀称,而字上横稍短、下框要扁宽。

弱:左右要匀称,弓字三个折竖下边都稍向左拉,下边的折要长、末端带钩。

代:右边的横要短、起笔向上拉,斜钩起笔要高、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价:介上边的人字要扁、撇和捺相接位置靠上,左边的撇要直,右竖稍长。

评价标准星级评价

书写认真正确

结构匀称美观

关键笔画舒展

三、再读课文,默读句段

1.默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段落,遇到读不通、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读文。

3.交流、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四、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的铁罐开始瞧不起()的陶罐,结果多年后,陶罐成了(),铁罐却()。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练写生字。(2)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奚落、懦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好人物对话,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不同,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与“阅读链接”比较学习,试着说出几个角色的相似之处。

【评价任务】

1.结合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陶罐和铁罐的样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说明]

针对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说明]

针对课标中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内容回顾

回顾检查词语。

光洁朴素美观谦虚奚落傲慢轻蔑恼怒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品读陶罐、铁罐第一次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这里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礼,称呼陶罐为“陶罐子”,说明铁罐对它的极为蔑视。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从陶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它的谦虚、有礼貌。

(1)教师引导关注“敢、傲慢”等词语,读好铁罐的话;关注“兄弟、谦虚”等词语,读好陶罐的话。

“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常常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为下文写铁罐对陶罐的恶劣态度埋下伏笔。

(2)结合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陶罐和铁罐的样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分角色朗读。

教师总结:聚焦人物语言,关注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人物就能活起来。

2.学生品读后面的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就是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从这句和“更加轻蔑的神气”写出了铁罐的尖酸刻薄、蛮不讲理。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的争辩表现了什么?

陶罐受到铁罐的奚落之后据理力争。面对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向铁罐讲明道理,表现出陶罐谦虚而不自卑、友善而不张扬的性格特点。“说到”二字笔锋一转,说明在使用方面陶罐不见得比铁罐差。省略号表示话语被打断,没有说完。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铁罐为什么会恼怒呢?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一个反问句加一个感叹句,看似强烈的语气却是和平的劝告,写出了陶罐并不想和铁罐吵架,表现了它的谦和与宽容。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无理取闹,陶罐克制住自己没有跟它吵下去,进一步体现了陶罐的宽宏大量。

圈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体会陶罐和铁罐个字的内心想法。

加上动作等,表演、朗读对话。

4.知晓结局,领会寓意。

(1)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想一想: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连铁罐的影子也找不到呢?

(2)陶罐的话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陶罐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经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后,却首先想到让人们挖出铁罐。

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面对陶罐的步步谦让反而更加咄咄逼人,蛮横无理。

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并不与它计较,处处谦让。许多年后被人挖掘出后依然想着让人们挖出铁罐,把铁罐当兄弟。

(3)大胆想象: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它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发现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评价标准星级评价

通过勾画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能够说出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1.自主阅读《可爱的生灵》中的《两株金银花》《爱自夸的牛》,勾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或句子。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文章题目人物特点明白的道理

《两株金银花》一株金银花

另一株金银花

《爱自夸的牛》耕牛

3.选择精彩的句段,展示诵读。

(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迁移学习方法,以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课下继续阅读《可爱的生灵》中的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聚焦人物语言

关注神态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