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您不容小觑_第1页
学龄前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您不容小觑_第2页
学龄前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您不容小觑_第3页
学龄前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您不容小觑_第4页
学龄前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您不容小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龄前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您不容小觑关于学龄前教育时机的误区孩子对于家长的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教育引导,而随着青春期的萌动,大约在10到12岁以后,孩子对家长的需求会越来越少,他们会更加趋向于“自我”的世界,形成独立的人格。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的,因此在该教育的阶段没管孩子,在该放手的阶段一股脑的使劲儿管教,结果就是不但孩子没管理好,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南辕北辙。有个家长曾经跟我谈起过她的教育理念,说孩子小时候不用管,尤其是上小学之前,就是我们说的学龄前,这个时候随便他玩儿吧,甚至放纵他也没关系,因为也就这个时间段可以为所欲为了! 等上了小学,哼哼!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点儿也不能惯着!那个时候她的小孩还在幼儿园大班,妈妈就经常被幼儿园的老师找来谈话,除了欺负小朋友,还偷偷的把学校里他喜欢的玩具带回家,被老师称为“问题儿童” 。然而这个妈妈的态度似乎显得很“开明” ,妈妈说:“我就跟老师说,我家孩子没大毛病,心地善良,一些小毛病长大了就好了!”这种就是没能好好把握教育时机的典型做法。学龄前是教育关键期最需要家长关心、呵护、教育的阶段,除了新生儿阶段、婴幼儿阶段,在心理引导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学龄前阶段。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发展心理学认为,人一生的思维、行为模式,言语交流模式、表达和沟通模式,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和形成的。而且在形成以后,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或者专业的帮助,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所以说,包含上面提到的那位“小时候放养、大了圈养”的妈妈在内,有相当多的父母把这个教育的时机弄得颠倒了,所以才有许多家长说: “这孩子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乖,长大了就变了!”“这孩子怎么屡教不改,到底像谁啊!”,这就反映出你的教育时机已经错过了。因此希望家长早早的就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以便在对的时机做好该做的教育,才不会形成难以扭转的结果。非言语的爱的教育很多孩子的成长经历就是, “断奶以后就交给东北的姥姥带着或者“由上海的奶奶带到上幼儿园”,似乎有很多父母以为,小孩儿生下来只要能让他健健康康安全成长就可以了,所以在断奶以后、上幼儿园之前,年轻的父母就把孩子寄托在老人家里,直到孩子长到四五岁,差不多好照顾一些了,才带回家,而一带回家基本上就上了幼儿园了。心理学里面有个名词,叫母婴连接,在三岁之前,孩子与妈妈之间必须建立亲密无间几乎没有距离感的连接,这是理想的亲密关系,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安全感很充足,依恋感非常饱满的得到了满足,具备了很扎实的心理发展基础。而从断奶到转交给老人照顾,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莫大的伤害。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充满了分离焦虑感,刚熟悉了妈妈的味道,就要离开妈妈,去另一个人那里,这种痛苦和焦虑是我们成年后无法回忆也无法想象的,但常常因此而造成很多问题。这是前两个阶段的心理培养,在此之后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就要从“会沟通”开始了。贫富对孩子是否幸福、是否有自我价值感是没有本质影响的,孩子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爱和认可,其次才是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上的照顾。在3岁之前,的做法是经常的抱、抚摸这种非语言的方式去传递爱。当孩子再长大一些,到学龄前儿童阶段时,则更需要父母“会沟通”,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会沟通”不是“会说话”、“会说道理”哦!会沟通,是能将父母的爱传递到孩子内心深处,这将成为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沟通是教育的途径问题出现时,很多爸爸妈妈会很委屈的说: “我们当然爱他啊,怎么会不爱呢!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对,这个毋庸置疑,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而且父母的爱是最没有偏见最没有私心的爱。可是,孩子却有可能一脸冷漠的说:“我不知道,我不确定。”问题出在了我们在表达和传递爱的方式上。就像一列火车,要把“爱”这个乘客从“父母站”载到“孩子站”。理论上孩子们都知道父母爱自己,却无法从理论中获得被爱包围的感受,使得孩子内心非常矛盾。结果要么是责怪父母,要么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错,形成自卑自责的人格。爱的传递需要通过沟通来达成,因此,有几个方面需要家长先自我审视。一、家长是否乐于表达自己。家长是否乐于表达和倾听,是深深影响孩子的。如果孩子的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那么儿子越大就越有可能表现出父亲的样子,这个时候,如果父亲很难调整自己,也要用你独有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身边有个朋友很有趣,平时谈笑风生很开朗,可以一面对孩子,就立即摆出严父的面孔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孩子看来,爸爸就是一个“铁人。”这里的铁人,并不是说爸爸内心很坚强很强大。而是像冰冷的铁一样的人,冷漠。不善于表达或者不乐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父母,会使得孩子没有自信,安全感不足,甚至跟父母一样习惯了隐藏情感。家长藏着,孩子掖着,都不愿意表达,或者都不好意思表达,整个家庭氛围就像冰窖,如何去有益于孩子成长呢?二、家长表达自己的方式。有位父亲是军人,对人对己都严格要求,使得孩子在家里就很紧张,认为爸爸就是个*主义者。后来这位父亲接受建议后作出的改变是,跟孩子写交换日记。有时候只是几个字,因为本身就自我要求,所以即便是几个字都要求自己发自肺腑、真诚坦诚。很快,父子之间的隔阂就消失了,儿子的脸上越来越多笑容。不论是哪种性格倾向,都会有适合这种性格的表达方式,只要有心去传递,就会找到能被理解的爱的传递方式。三、家长对孩子的回馈。最后要家长自我审视的内容是“回馈”,教育永远都是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没有关系就形不成有效的教育,然而关系是双方或者多方互动形成的,是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所以当孩子向你表达关心时、孩子内心受挫需要你时,你是否认真用心去回应了呢?例如孩子拿着他在幼儿园做的手工艺品兴高采烈的说:“妈妈你看你看!你看看! ”你是不是一边切菜一边迎合着说:“哎呀,真棒!”其实,你只是扫了一眼而已。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却想“妈妈对我的事情不感兴趣, 她是在应付我,唉”沟通失败,妈妈却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