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_第1页
第八章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_第2页
第八章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_第3页
第八章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_第4页
第八章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第八章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一、教学内容说明本课程模块共设有7个专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4)玛雅文明的消失;(5)二里头文化的探索;(6)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在上述专题中,第一个专题为有关历史学研究基本知识的简介,后六个专题为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中一些重要的未解之谜。七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选修课程《探索历史的奥秘》的主要学习内容。在人类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待后人破解的谜团。解开这些历史之谜,是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阶段了解这些历史谜团及其探索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想象,有利于学生社会认识能力的提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中外历史中的六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谜团,其中既有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也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发展阶段的探索和发掘;既有中国文明之谜,也有世界文明发展留下的神秘痕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一些中外历史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学习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形成对问题认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历史思维的意识和习惯。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1)历史历史学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2)史料的分类史料的价值史料的运用(3)史学研究方法分类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案例本专题通过了解历史以及如何探索历史的方法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学习、历史探索的要素,即真实的历史、人类发现和认识的史料、历史学家探究历史的方法,认识到探索历史的奥秘,也是一个从史料和史学方法入手、揭开历史的真实的过程。2.人类起源之谜(1)早期人类遗迹人类起源研究成果人类进化过程的基本线索(2)揭示人类起源的未解之谜探讨人类起源的意义本专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截止到目前,关于人类起源探索所取得的基本成果;二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起源研究中的主要未解之谜。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科学家在探讨人类起源之谜中的主要成果,了解科学认识形成的过程,认识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3.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1)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丰富而独特的发掘成果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2)三星堆文化来源之谜三星堆遗址出发掘成果之谜三星堆文化消失之谜揭示三星堆文化谜团的重要意义本专题内容,涉及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成果和三星堆文化研究中的难解问题。在教学中,要适当提供典型材料,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成果的主要内容,讨论三星堆文化研究中的未解之谜,充分认识三星堆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4.玛雅文明的消失(1)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探索(2)建筑成就文化和艺术成就科学成就(3)玛雅文明的来历之谜玛雅文明消失之谜本专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玛雅文明的发现探索经过,二是玛雅文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三是玛雅文化研究中的未解之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了解玛雅文明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历史学习兴趣,增进其对人类发展科学领域成就进行探索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国际意识的角度。5.二里头文化的探索(1)夏文化的探索二里头遗址发掘经过主要遗迹和文化遗存(2)夏文化探索中的疑难问题探索二里头文化的意义本专题内容,一是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基本情况;二是二里头文化研究中主要待解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科学家对夏文化起源的不懈追寻和探索经过的了解,初步学习运用考古资料研究历史的方法,逐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在对历史问题做出结论时,要掌握充分的证据。6.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1)迷宫的传说米诺斯宫殿遗址发掘经过克里特文明成就(2)米诺斯宫殿之谜克里特文明文字解读之谜克里特文明衰落之谜本专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米诺斯宫殿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和克里特文明的成就;二是克里特文明研究中存在的难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传说、考古、文献三种史料之间相互印证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7.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1)贝纳迈塔王国概况“津巴布韦”的来历(2)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经过大津巴布韦遗址概貌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贝纳迈塔帕王国的概况;二是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的主要过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解开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人们的种种谜团,是打开古老非洲文明之门的一把钥匙;增加对非洲古老文明的尊敬,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和国际交流意识。二、教学指导建议及案例评析教学是学校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的探究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历史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增强历史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与习惯。”(《课程标准》)同时发展教师自身对历史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认识,并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探究方法的有效性等,是影响学习目标达成的关键性因素,也是衡量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和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一)透过“奥秘”看本质明确学习内容的个性特征,是提高学习方法的针对性的前提条件。因为不同的知识类型、不同的学习目标,其对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程序和学习策略也不同。与三个必修模块和其他选修模块不同,《探索历史的奥秘》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决定了学习方法的类型,影响着学习流程的预设和生成学习的质量。1.从知识类型的角度上看具有两重性特征南三面,都筑有城墙;古城内已经发掘出了许多房屋遗址和作坊遗址、陶窑遗址和窖藏遗址。出土的器物包括大量玉器、青铜礼器、人形造像、人面塑像、金器和少量陶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造像、青铜面具和玉石造像,这些造像和面具的造型奇特,特别是其中的凸目面具,眼睛呈柱状外突,这在世界各地均未有发现;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金杖。学习目标预设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是“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与发掘成果,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含义是:知道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和考古挖掘成果,从中认识古蜀文明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文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本课学习目标如下:(1)知道三星堆遗址的大体位置及地理特征,说出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致过程和重要的发掘成果,从主要器物的代表中,感受三星堆文明的水平,从而认识三星堆文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2)能够在课堂学习结束前,总结本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使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设计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具体包括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过程和考古挖掘取得的成就。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方法主要以探究和体验方法为主。为此,本课选择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体验的学习方法为主要学习方法。其中,考古挖掘的过程,因其时间长,范围广,且教材介绍的内容比较少,不宜采用学生模拟考古的方法,只可以特殊的身份,汇报或展示考古过程即可。对于考古成果,特别是发掘的许多器物,可围绕其用途、来源等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为探索三星堆奥秘奠定基础。第一环节:利用问题引导自学,初步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利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本课学习内容。(1)简述三星堆遗址的地理位置。(2)根据学习内容,简述下列年代的主要发掘成果。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3)根据学习内容,简述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古城:器物: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利用体验和探究等学习方法完成本课学习目标1.以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身份,向新闻界介绍三星堆考古发掘过程和主要成果。情境创设:为向世人展示三星堆考古过程和主要成果,三星堆考古队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首先向新闻界介绍三星堆考古大致过程和主要成果。本次活动有一名“发言人”和众多“记者”参加。活动准备:(1)假设你是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你将如何完成这次活动?(完成活动的应该包括完成以下内容:汇总考古发掘的材料,如考古过程、考古成果等;准备发言稿,即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准备记者的提问等)(2)假如你是参加这次活动的记者,听了三星堆考古过程和成果介绍,你将提出哪些问题?(问题一般有对某个阶段的具体考古情况的了解、对考古成果中一些结论的看法等)参加完这次发布会后,你将如何向社会报道这次新闻发布会?(3)你对新闻发布人和记者的表现是否满意?说出你的理由。2.观察三星堆考古发掘的主要器物,讨论这些器物反映的历史现象,揭开三星堆考古发掘的迷雾。(一般从器物的含义及用途、器物表达的信息、器物的来源等角度入手)(1)展示三星堆出土的铜兽冠人像(图片或影视片段)。这一器物的用途是什么?这一器物中蕴涵的信息有哪些?这一器物是怎么来的?从器物的来源能够得出哪些结论?……第三环节:利用探究的方式完成课堂小结,巩固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巩固学习目标的达成。(1)简述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过程和主要考古成果。(2)从三星堆的考古成果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你有哪些感想?(3)简述本课的学习过程,本课使用的哪些学习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1.让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提出和解决问题为主题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问题成为推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问题还是学习生成的载体。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探究式学习的三个目标。如案例2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历史研究过程的基本结构和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感悟从事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价值。案例2:研究的过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专题一·第三课)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属于程序性知识,主要介绍历史研究的程序及方法。教材把历史研究的过程分为:“前人说过些什么”、“读史征信”、“‘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解释与问题”。其中起引领作用的是问题,一般问题产生于查阅现有研究成果之前,修订和完善于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之后,解决于对史料的解释和从史料中得到的结论。“前人说过些什么”是历史研究的真正起步环节,目的是了解现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发现新的问题或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初步修订研究问题。收集材料,即“读史征信”,就是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以便进一步完善问题,增强问题的研究价值。如果文献史料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可使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或使用跨学科研究法,借助考古和其他学科,来解决问题。解释是对文献资料中蕴涵的历史信息的提取,一般是根据问题的任务,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归纳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学习目标预设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其含义是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步骤;从中感受历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本课学习目标如下:说出历史研究的过程结构,以及每一环节的目的和方法,能比较灵活地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感悟从事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价值。学习过程设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是识记和理解知识,然后是运用知识,最后是灵活运用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本课的学习方法应主要以探究和体验的学习方法为主。第一环节:利用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本课主要分为几个子目?这些子目间有何联系?根据这些联系,尝试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学生阅读教材后,检测自学效果,并根据上述问题答案,形成如下知识结构。问题问题前人说些什么二重证据法解释读史征信跨学科研究总结强调知识结构及其含义:上图告诉我们,历史研究的最一般的方式是:根据问题,查阅现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使用“读史征信”法,收集材料,解释材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对于文字等材料比较缺乏且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又必须材料“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如关于中国夏商州断代研究等,就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且综合使用了多种方法等。第二环节:利用下列各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每一环节的含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解决下列各组问题。1.前人说过些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首先了解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2)怎样才能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的前人见解”?(3)如果要揭开“雍正皇帝即位”的真相,我们应怎样知道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第三环节:利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习内容,整体掌握研究程序和方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对模拟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练掌握研究的程序和主要方法。(1)要研究一个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重要步骤?使用哪些重要方法?(2)如果我们要揭示“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怎么做?(3)下列史料是我们收集到的比较可信的文献资料(展示《韩非子》、《史记》等相关史料,此处略),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根据这些史料和结论,揭示韩非与秦始皇间的关系。(4)从对“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研究中,你有哪些感受?(5)说出本课的学习过程,本课使用的哪些学习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按照问题的作用,探究式学习可分为三个层次:(1)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深入理解重点知识,从而实现三维目标;(3)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反思学习过程,从而巩固学习目标的达成。根据问题的层次性特征,探究式学习一般划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结构。如案例2中学生通过从教材中获取信息,解决“本课主要分为几个子目?这些子目间有何联系?根据这些联系,尝试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等问题,从而初步构建学习内容的结构。这一环节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环节。因为新授课中,学生对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不是很熟悉,有的还很陌生。只有初步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理解这些知识所蕴涵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简洁性、自主性是设计这一环节问题应当遵循的原则。第二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以达成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案例2中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研究的收集资料环节,设计的“为什么要‘首先了解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怎样才能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的前人见解’?”“如果要揭开‘雍正皇帝即位’的真相,我们应怎样知道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等问题。就是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中,达成“说出收集材料的目的和方法,能比较灵活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材料收集和研读,从而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等”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使用什么问题和采取哪种学习方法最有效,是衡量探究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高效性、针对性和丰富性是设计问题和选择学习方法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三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如案例2中设计了“要研究一个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重要步骤?使用哪些重要方法?”“如果我们要揭示‘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怎么做?”“下列史料是我们收集到的比较可信的文献资料(展示《韩非子》、《史记》等相关史料,此处略),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根据这些史料和结论,揭示韩非与秦始皇间的关系”、“从对‘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研究中,你有哪些感受?”“说出本课的学习过程和使用的主要学习方法”等问题,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这一环节是探究式学习的升华环节,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里得到升华,同时这一环节也能够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综合性、反思性等是设计这一环节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首先要注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其次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思疑和解疑。最后要注意,使用多彩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2.因地制宜使用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感受、理解、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学习对象的过程和方式,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如案例1中的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中的前半部分,属于体验式学习。一般体验式学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主要由建构知识结构和营造历史氛围两个层次构成。体验式学习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为学习对象。所以,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是体验式学习的知识准备,如案例1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通过“简述三星堆遗址的地理位置”、“根据学习内容,简述下列年代的主要发掘成果(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根据学习内容,简述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古城、器物)”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本课知识结构,为体验式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正如案例1,知识结构的构建,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观看影视图片的方法,用问题来调控建构过程和效果。体验式学习又是学生以当时、当事人的身份,利用动作或语言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因此,体验者是否处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以特定的身份去思考和行动,是体验成败的重要前提。如案例1中的“情境创设——为向世人展示三星堆考古过程和主要成果,三星堆考古队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首先向新闻界介绍三星堆考古大致过程和主要成果。本次活动有一名‘发言人’和众多‘记者’参加”等。(2)实施体验。体验式学习的本质是移情和换位。情境创设和角色选定后,就进入体验学习的核心阶段。如案例1中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的介绍和“记者的提问和报道”,来“简述三星堆遗址的大体位置及地理特征,说出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致过程和重要的发掘成果,从主要器物的代表中,感受三星堆文明的水平,从而认识三星堆文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实施体验,首先,扮演角色的同学须“神入”角色,对所扮演角色的社会地位、主要行动和思想变化等要理解到位。其次,体验过程中应最大可能地扩大体验范围,不能使其他学生脱离体验。如案例1中的体验就照顾了全体学生,既有扮演新闻发布会的组织者,也有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众多记者等。(3)感悟升华。感悟升华阶段一般由小结和解决问题两部分组成。体验结束后,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总结和提问,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认识水平,把历史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和人格。如案例1中的“如何报道这次新闻发布会”、“你认为新闻发布人和记者的表现怎样?说出你的理由”等,就是引导学生反思体验过程,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然,在体验结束后,教师的总结也至关重要。体验式学习具有过程与方式的统一性、师生与学生的互动性、认知与情感的交融性和历史与现实的情境性等特征。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使用首先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征,只有反映历史发展的重大变化、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等学习内容,才能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价值功能。其次,取决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那些表演能力和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才能真正神入角色。所以,体验式学习的使用应当因地制宜。3.适时适度使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任务合理、承担责任、促进性互动、有效沟通、合理分工、及时评估等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其中,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案例1中的体验式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适时适度,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合作技巧和方式,应该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锻炼,才能真正开展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对学习任务的要求比较严格,经过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才适合合作学习。最后,合作学习应当有一个学习方案。一般在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中都可使用合作学习。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特征和特殊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如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解决完成“韩非与秦始皇关系”的研究等。通过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等。4.促进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在《探索历史的奥秘》中,我们倡导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但并是说所有的学习主题都需要探究、体验与合作。如人类起源之谜的学习内容,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效益也许更好。评价学习方式优劣的标准不是学习方式本身,而是学习方式的效益。只有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益的学习方式,才是适用的学习方式。但最好的学习方式一定都是自主学习,都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是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就能实现,并且学生也知道学习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能够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般而言,符合上述特征的学习方式效益都比较好。(三)科学预设学习过程“凡是预则立”。在《探索历史的奥秘》这一选修模块中,预设学习过程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揭示学习内容的特征,认识现代学习方式,目的之一就是科学预设学习过程。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如案例1、2都包括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目标的预设、学习过程的设计等基本环节(这些过程一般也适合探究活动课)。1.正确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首先要指出知识的类型。如案例2中指出的“本课属于程序性知识,主要介绍历史研究的程序及方法”。但对于普通的陈述性知识则可以省略,如案例1的学习内容分析中就没有指出知识的类型。其次,要分析学习内容的结构。如案例1中的“教材分三个子目叙述了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过程和主要考古成果。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案例2中的“教材把历史研究的过程分为:‘前人说过些什么’、‘读史征信’、‘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解释与问题’。其中起引领作用的是问题,一般问题产生于查阅现有研究成果之前,修订和完善于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之后,解决于对史料的解释和从史料中得到的结论。”再次,要指出每一子目的内容结构。如案例2中“‘前人说过些什么’是历史研究的真正起步环节,目的是了解现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发现新的问题或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初步修订研究问题。”2.全面预设学习目标预设学习目标,首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必须达到的最低目标。如案例1学习目标中的第一段即介绍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含义。“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是‘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与发掘成果,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含义是:知道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和考古挖掘成果,从中认识古蜀文明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文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其次,学习目标要融合三个维度的要求。如案例1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知道三星堆遗址的大体位置及地理特征,说出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致过程和重要的发掘成果,从主要器物的代表中,感受三星堆文明的水平,从而认识三星堆文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这里既有知识与能力维度——“知道大体位置及地理特征”、“说出大致经过和发掘成果”,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感受古蜀文明”、“认识地位”等。再次,学习目标最好以学生为主体,用简洁和易于检测的语言描述。如案例1中的“知道”、“说出”、“感受”、“认识”,案例2中的“比较灵活地研究”、“感悟”等。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具体知识特征,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根据“概述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与本课的具体知识特征——程序性知识为主相结合,案例2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为: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感悟从事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价值等。3.科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前提,是了解历史奥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是探索历史奥秘的第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研究方法主动探索历史奥秘,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与习惯。最后,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中,巩固学习目标的达成和检测学习效果。如案例1、2的学习过程都分为上述三个环节。首先,提高学习目标达成率是过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教学设计中,学习方式的使用、学习环节的构成、问题的设计等都服务于提高学习目标达成率。切不可因赶时髦而乱用学习方式。如案例1中的学习过程,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种学习方式、每一组问题都是为学生实现“知道三星堆遗址的大体位置及地理特征,说出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致过程和重要的发掘成果,从主要器物的代表中,感受三星堆文明的水平,从而认识三星堆文明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能够在课堂学习结束前,总结本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使用的学习方法”这两个学习目标服务的。其次,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是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合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学习。学习情境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知识储备;二是具体情境。如案例1的第一环节实质是创设知识储备这一学习情景;其中探究式学习情境和体验式学习情境是具体的学习情景。最后,科学设计问题是过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基于探究或体验的问题设计,首先具有目标性。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指向学习目标,服务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案例2中的每个问题都服务于整个学习目标的达成等。其次具有层次性。问题与问题间呈现出“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性。如案例2中第三环节的问题,第一问属于历史知识范畴,第二、三问属于思维能力范畴,第四问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范围等。再次具有集团性。某几个具体问题形成问题链,组成问题组;每组问题也形成问题链,组成整个学习过程。如案例1中的第二环节使用了两组问题,而整个学习过程又有三个环节的问题组构成等。最后,重要的问题组要有情景。如案例1第二环节中的两组问题都有问题情景等。4.适时调整学习过程课堂学习是一个认识和领会新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丰富情感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的过程。其中,学习节奏和学习氛围等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我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效益,就是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控学生的学习节奏。由于在课堂学习中使用了大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或体验。所以,在课堂开始后的十五到二十五分钟期间,学生必然有一段思维疲劳期。这时,教师应运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小故事等,调节学习气氛,振奋学生的学习精神。如在学生探究三星堆遗址时,教师可以穿插三星堆遗址发掘的花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振学生的学习精神。另外,转换学习方式也能调节学习气氛,调整学生的心情,控制学习节奏。如案例1中通过探究式学习向体验式学习再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四)合理利用生成学习生成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选择注意信息,并主动地构建输入信息意义的过程。生成学习的前提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与先前的经验相结合。由于《探索历史的奥秘》本身是一个“奥秘”,学习内容又多是考古发掘的成果图片材料,同时学生的经验和认识角度也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角度也不同等等。这些都决定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内容与自己经验的不断结合,提出许多新的别出心裁的问题和看法。所以,丰富的生成构成了学生探索奥秘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些生成,教师应灵活应对,合理利用。应对和利用的原则至少有:(1)目标性。即把学生的生成最大可能地引向学习目标,使学生的生成服务于并服从于全体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率。(2)激励性。即对学生的生成进行适当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3)灵活性。即灵活应对学生的生成,恰当处理激励与达成目标的关系。(4)评价性。即无论是学生的何种生成,教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切忌面对学生的生成而无动于衷。五、在反思中与学生共成长促进师生共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教师成长的主要表现是不断提高教学智慧。而教学智慧的提高主要来源于课后的教学反思。一般来说,教师课后反思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设计方面、学习目标的达成方面、应对学生生成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方面等。反思学习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取是否有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等。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效益是否最大化;学生学习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等。反思应对生成的效果,主要包括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成;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生成;应对学习生成的策略是否有效等。反思学习动力的强化,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状态是否高度兴奋;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和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强化途径和方法是否得法;学生是否充分感受到历史学习的教育价值;学生从学习中是否获得了成长的养分等。三、习题示例与点评(一)选择题1、你认为,最能够反映玛雅文明全貌的表述是()A.欧洲文明到来之前,玛雅文明已经过了辉煌期B.欧洲和美洲文明的结合,重新打造了玛雅文明C.世界近代化进程受玛雅文明的影响太深D.玛雅文明的遗迹遍及北美洲大陆各地评点:本题的B、C、D选项都不符合玛雅文明的史实和评价,玛雅文明是在欧洲人到达以前就已经在中美洲经历过她的辉煌了,这个文明,至少到现在没有证据说明其与欧洲文明的联系。2、大量考古学家对二里头文化多次进行考古发掘,你认为这里最不可能出土的文物应当是()A.玉佩B.瓦罐C.铁锄D.骨针评点:这个题目,实际是结合必修模块,考查学生是否知道铁制农具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和是否知道二里头文化主要的年代。在那个时代,玉佩、瓦罐、骨针都可能存在,而根据目前的考古和历史学界的共识,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代才出现。(二)填充题左图是“津巴布韦”的国徽。图案中间为盾徽。盾面上部是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津巴布韦广阔的水域;下部的图案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石头城”,这是非洲古老文明的象征。盾徽上端是五角星和津巴布韦鸟及基座,寓意同国旗。鸟的基座旁有锄头等图案,盾形下方的山坡上有玉米、棉花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盾徽两侧各有一只津巴布韦羚羊,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自由、劳动”。根据上述文字和国徽,填写下列空格:1、“津巴布韦”,在当地语言中,就是“”的意思;2、“大津巴布韦”时代的经济生活,在考古发掘中有不少发现,是由国徽中的图案和国徽中的图案体现出来;3、从“大津巴布韦”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大致相当于中国_________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评点:津巴布韦在当地的语言中,就是“石头城”的意思;大津巴布韦遗址的考古和探索中,人们到现在能够知道的是,当时经济生活主要是农业和冶金业,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文化,因此可以填写“锄头”、“玉米”、“棉花”等图案;而这个经济发展程度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三)简答题探究人类起源有什么意义?在人类起源的探索中,生物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各自发挥了哪些作用?点评:关于探讨人类起源意义:允许有不同解释,只要言之有理即给分。答案思路一:探究人类起源问题,明白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科学与伪科学的冲突,了解人类认识必然经历的历程,并通过不断的科学发现和多学科的综合探究,不仅认识人类起源,而且了解科学的意义;思路二:探究人类的起源,通过了解人类的自然属性,也了解人类的社会属性,能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加自然科学的了解,也能够懂得人类进化必然还有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关于各学科的作用:生物学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过程,击败神造论;人类学揭示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考古学试图了解人类诞生的摇篮在哪里。这些科学都能够为人类了解自己、了解自然和了解社会作出贡献。(四)材料评析论证题背景资料:英国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多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图书馆之后,提出惊人理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之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之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孟席斯的新理论震惊了世界。材料一:摘自2004年9月16日搜狐新闻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学者中,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称自己是一个“持异见者”。根据他的观点,郑和不可能完成地理大发现。……宋正海认为,首先,地理大发现需要强大的动因,这样的动因在明代中国是不存在的。当时西方想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而明代中国统治者大部分时间却在实行“海禁”。郑和航海并非为了通商,其装载大量金银瓷器,换来的只是供皇室享用的奢侈品。每次远航耗资巨大,被指责为“弊政”。宋正海指出,哥伦布能够发现新大陆,是和他确信大地是球形这一理念分不开的。但是,中国传统的大地观从根本上否定环球航行的可能性。此外,《郑和航海图》没有目的港的经纬度,无论在开始还是中途,均不知目的港的确切方向,只是利用航线各处的山形、水势等来判别船舶的位置,这样一步步前进。郑和七次远航,基本是沿着中国和西洋的传统航线西行的,故此不可能到达美洲。材料二:摘自2005年7月13日新华报业网新华网昆明7月12日电(记者陈鹏)郑和的故乡云南省在近日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提出的郑和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学说表示支持,孟席斯也在研讨会上拿出了新证据……3个月前刚刚发现的世界航海总图很可能出自郑和之手。这份世界航海总图的绘制远在欧洲人到达新大陆之前,其描述范围海区面积达到2亿多平方海里,所涉及海岸线长达100万英里……从北到南,由厄瓜多尔到南极半岛的范围,需要庞大舰队才能胜任,当时世界上有此能力者只有中国。因为15世纪中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有能力到达美洲、绘制航海图,而郑和遗留的航海图中就有类似记录。另一个重要证据来自DNA。许多当时郑和所经之处的美洲居民都有中国人的DNA,并有一些中国人的聚居地。“第一批达到新大陆的欧洲人已经发现中国聚居区,因此,第一个到达新大陆的不可能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孟席斯提出这样的断言。材料评析题:(1)从上述材料看,不管宋正海还是孟席斯,他们是分别依据什么进行推断的?(2)二里头、三星堆或者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都是从传说或者假设开始的。你认为,要证实郑和到达美洲这个推断,从目前的证据看,还需要有哪些探索阶段或者探索方法?简答题:(3)目前大家公认的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有哪些基本史实?论证题:(4)即使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