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15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15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15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15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1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连续任教二(4)和二(6)两个班的数学。大局部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根本上能做到仔细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准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教师的帮忙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靠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下列问题声音不够洪亮。总体来说,二(4)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念,学问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留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连续和家长亲密协作,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舞自信,结合教学中消失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简洁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根底。由于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根底学问,是小学生需要把握的根本技能之一,必需到达计算正确、快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熟悉,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根底。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挨次弄清晰,把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局部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根底学问。同时,这局部内容也是培育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熟悉近似数,学习用详细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沟通,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根底。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局部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学问后,结合现实生活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这局部内容对于实现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力量的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熟悉克和千克。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熟悉“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展最简洁的图形平移,会识别直角、锐角、钝角。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学问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洁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熟悉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展简洁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连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同时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发觉和观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力量。

三、教学目标

1、熟悉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把握万以内的数位挨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熟悉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识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进展简洁的分析。

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洁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教学重视进展学生的数感。

3、改良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表达学问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4、供应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

5、创设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6、供应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力量和创新意识。

7、后进生转化措施:

(1)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跟孩子做好沟通,并准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教学内容安排难易得当,既能进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照看后进生。

(3)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导后进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准时反应、检察,提高效率。

(4)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尽量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题型。

8、优秀生提高措施:

(1)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自己去观看、去思索,给优秀生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加速他们自学力量的进展。

(2)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加强优秀生的实践力量。要求优秀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数学学问或者好玩的数学学问供应在课堂上,集体讨论争论解决。

(3)引导学生进展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进步和缺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问的内化,使他们将自己所把握的技能与方法纳入已有的学问构造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进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经受简洁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进展数学思索。

3、组织学生参加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培育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受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难点:依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2023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进行的?(北京)知道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发动获得多少金牌吗?(51)我们宏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今后还会不断有重大国际赛事在我国进行的,大家喜爱运动吗?(喜爱)运动有什么好处吗?对,从小熬炼身体,增加体质,长大后在赛场上还可以为国争光!

这不,森林动物运动会也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喧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竞赛的状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竞赛工程?每个竞赛工程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与?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这次竞赛的裁判是大象,它想给参与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只喜羊羊玩具,给参与长跑的发一只美羊羊玩具,同学们说该怎样来统计呢?

我们可以依据竞赛工程来统计。

师:知道了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啦?(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与竞赛)对,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

师:小猪是这次竞赛的厨师,他要为动物们预备午餐,我又该按什么标准来进展统计呢?(动物的种类)真棒!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学问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为大家预备的统计表。

汇报沟通: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标准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统计的标准可以不同,合计数应当不变。小结:同一个场景,我们在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消失了不同的结果。那假如两张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必定有一张统计错了,我们可以依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一样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应用实践,稳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运发动们的竞赛很剧烈,许多小动物口渴了,要喝水,大象说,咦,茶杯在哪儿呢?小猪说,还在商店里哪!于是它们又到商店里选茶杯了,大象评委只关怀茶杯的外形,猪厨师很会精打细算,它关怀的是茶杯的价格。你们会把统计表填完整,并向它们介绍一下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统计表。

沟通:合计栏是怎么算的?

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分类统计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教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请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思索填写统计表。

①出示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如何统计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②请你根据外形分类和颜色分类进展统计表。

③比一比两张统计表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说说这两张统计表分别适合哪种需要?

四、稳固升华,拓展延长

师:师:今日来这里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分类统计,对大家的表现特别满足,为了记住同学们,我还想了解咱们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同学们能帮教师选择适宜的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尽快将结果给我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学问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回忆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学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课后任务

我还想知道每组同学的年龄,8岁的有几人,9岁的有几人,10岁的有几人,请同学们课后将统计结果填好,交给教师,大家能完成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熟悉,稳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稳固统计的学问。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精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预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熟悉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展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察指导)

三、小组开头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争论、沟通: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意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育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到达二年级应把握的学问、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根本到达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学问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局部学生欠认真、敏捷。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肯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育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熟悉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把握万以内的数位挨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熟悉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识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进展简洁的分析。

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洁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单元完毕时│期末│

│├─────┬──────——┼──────┬──────——┤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

│││绝大多数到达││绝大多数到达│

│表内除法│6%││4%以内││

│││每分钟做8题││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育生学会独立审题的力量;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仔细备好课,夯实根底学问,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把握新知,稳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时机,激发其参加热忱。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根底上,留意适时进展优生的思维,培育优生的力量,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进展。培优主要表达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进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学问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时机。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忱,组织开心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细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进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确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展,避开局部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熟悉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局部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头,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消失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动身,再渐渐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熟悉两步应用题的构造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分。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展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同意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构造,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喜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预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爱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看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供应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争论。

(1)应当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沟通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看比拟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稳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与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稳固所学的学问。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需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相互沟通,在沟通中相互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详细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相互沟通,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学问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学问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实行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查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纳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其次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两步连减应用题的构造,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预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以下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日连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看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依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其次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依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索,积极发言,作业仔细按时完成。大局部同学能够娴熟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洁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学问也能较好地把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快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简洁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表达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拟娴熟地把握了表内乘法的根底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其次,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熟悉转变了原有的编排构造,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消失了数位挨次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预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依据详细状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现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把握了一些数与计算学问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熟悉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学问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洁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熟悉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同时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发觉和观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育。培育学生们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识别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受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或稍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熟悉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量;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详细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沟通,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念,逐步进展学生的数感。

6、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展简洁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详细情境,进展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洁的分析;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好玩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

四、教学措施

1、仔细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仔细讨论、制造性的使用试验教材,仔细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展奥数辅导,使它们的力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展测试,准时反应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其次节:熟悉路线。

学问与技能目标:

1.在识别方向的根底上,熟悉简洁的路线图,能依据路线图说出从动身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熟悉路线活动,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熬炼学生语言表达力量,实践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沟通的重要,培育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重点:会看简洁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依据路线图说出动身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殊喜爱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打算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方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熟悉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熟悉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熟悉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当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动身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情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认真看图,你能根据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根据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争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动身向行驶站到友情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比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动身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沟通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沟通。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依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加、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肯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当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案背景: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局部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开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留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查找并指出角。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外表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熟悉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熟悉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动手操作的力量,进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外形,能制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究多种角的大小比拟方法.教学预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孩子们猜图形图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做嬉戏吗?今日教师就和你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嬉戏。这个嬉戏的规章是:教师从袋里取出图形,但只露出这个图形的一小局部,请你猜猜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依次出示(边猜边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呢?

生:正方形!(留意此处只出示含有角的图形,圆形等不参加争论)

师: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位同学你来答复。

生:这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由于它有3个角。

师:你能上来指给小朋友们看吗?(学生上讲台指指出3个角。)小朋友们可以跟着一起数。她指的对吗?好,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个新的朋友——它就是刚刚我们所熟悉图形当中的共同的组成局部——角!

3.板书课题:《熟悉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看感知,建立表象。

1.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出示课件,帮助学生找到剪刀上的角,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以及红领巾上面的角)

2.师:假如我们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并画在纸上,就成了下面的图形。(多媒体抽象出角)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些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3.熟悉角各局部名称。

师:看到这么多角,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这位同学你上来摸一摸。(学生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师板书画出角。

师:同学们啊,通过认角我们发觉了角的一些共同点,谁能帮忙教师总结一下角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对!同学们说的很好!角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出示课件)要求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句话。顺势指出尖尖的顶部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并板书。

4.找一找:在你的四周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外表上有角?

5.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外形。

(二)推断比拟,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日熟悉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究竟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插入小练习,以下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画哭脸。

1.学生推断思索,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2.连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三)自主探究,动手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这位同学你上来画。(教师给出提示:先画顶点,后画边。伴伴同学画角的过程,教师点出画角的口诀: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并引导同学们熟记此口诀。点出角的各局部名称,教师再板书一次。

2.插入小练习:下面各图中有许多角,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角。

(四)供应材料,操作内化;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做一个角?教师今日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钉子板、吸管、彩条、圆片??请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并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组在一样的时间里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现沟通: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顶点和边在哪里。并鼓舞学生心灵手巧,想出了各种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问:这些角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观看并引导学生思索:活动角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角变大变小?通过把角变大变小,思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

什么样的关系?

5.相互争论,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实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动角的特性制成的。

(五)比大小——自主探究,意义建构。

1.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爱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拟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教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你们能帮帮教师吗?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辩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指名学生口答。(媒体放大显示)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拟大,哪个比拟小?

你想怎样比拟?动动脑筋,翻开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争论。

师巡察指导。

4.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拟的。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5.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拟方法?

6.插入小练习:比拟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比拟。学生独立完成,再沟通。

三、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四、展现生活中的角。多媒体展校园里漂亮的角。

五、总结延长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学问的?

2.延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现你今日所学到的本事,找诞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课外作业:

数学书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并完成《随堂练习》后的相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

熟悉角

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我先引导观看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终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详细化活动,让学生在详细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数学学问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创新力量的培育。)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进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把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挨次。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难过难受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漂亮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开心的情境中探究新知,信任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看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沟通,最终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看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相互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索,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由于必需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价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廉价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稳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索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价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价1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力量,用自己喜爱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

2.熟悉数位挨次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育学生协作与沟通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它表示(),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写作(),读作()。

2.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日我们就来讨论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1)请小朋友认真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

引导: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百组成一大块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演示,完成表格。你们知道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请你填入表格。导出数位挨次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练习:它表示哪个数?书最终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

2.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预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中共有多少人民币?

(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沟通。

(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

1.请小朋友用你喜爱的方法来表达243。你怎样表示243?学生沟通。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沟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嬉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

4.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5.看图并计算

四、拓展提高

可以合成几(必需合成三位数)?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

940030

87050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并向学生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2.通过学生对身边事物进展调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及分析推理力量,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熟悉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的绘图方法;并能依据统计图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的绘图方法;并能依据统计图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熟悉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的绘图方法;并能依据统计图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前几天郑教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请你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你们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你们喜爱的方式记录下来。你们完成调查了吗?”

2.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归纳记录方法。分小组汇报:调查内容、记录方法、调查目的。数数、符号、画“正”字

3.师不急于讲解画“正”字的记录方法。而在学生介绍后问:“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记录方法吗?”用这种方法的小组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列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绘制本组课前调查的内容。巡察参加小组活动。

2.发觉问题,纷纷派代表找到教师反映观看各小组都发觉问题后,组织学生完毕小组活动。

问:“刚刚在绘图的时候有几个小组发觉了问题,把你们的问题和大家说说好吗?”

师:“看来我们都遇到了这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动脑筋想方法解决好吗?”

3.拿来这一组的统计图在实物投影上展现,引导学生观看统计图最左边的数字0、1、2、310,得消失在的统计图1个格表示一个单位。

问:“现在喜爱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方法了吗?”

4.学生争论,

师:立刻拿来一把尺子比着统计图快乐地说:“是这样吗?在一个格里加一条线,(放慢语速,边说边画一条线,然后面对全班学生)这个方法行吗?”

师:“这样一来,原来的一个大格表示一个人,现在变成了两个小格,就表示两个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起来是有一些麻烦,有没有更巧的方法?”

5.立刻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指着图重复了一遍。

问:“他的方法大家听明白了吗?我们不加线了,只把数字改一下,变成了5、1020行吗?(生:行)那样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了?”

师:“这样,我们能连续画了吗?”经过学生的同意把统计图换成了单位是5的。小组巡察指导。观看各组状况,发觉有一组没有解决“单数”问题时,组织学生停顿了小组活动。指定一人到前面讲解。

6.等发觉问题的小组同意这个做法后,确定了学生们开动脑筋想的方法特别好。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统计图。

三、练习稳固

书中113页说一说

四、作业

课后113页练一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拟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展比拟。

力量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拟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嬉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拟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日教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教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看物体,告知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推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由于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阅历用眼睛观看来进展推断。

(二)猜一猜

教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想)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想,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拟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那今日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拟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刚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情愿上来感受一下教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知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预备了许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拟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外形,为什么比拟下来是最轻的?(由于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拟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肯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拟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刚掂一掂的方法来比拟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由于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拟它们的轻重呢?(同桌沟通,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方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知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许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知大家。

3、学生沟通。(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教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似乎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拟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方法不错,可是假如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展比拟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拟轻重)

师演示:应当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拟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看试验,比拟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方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争论沟通)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拟;2、2个2个吊起来比拟;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拟便利?(全吊上去)

师:其实,依据生活阅历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试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沟通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学问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顿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拟重吗?为什么?(确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假如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方法?(生答)

师:假如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拟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本事?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材分析:

例1学习是二下教材第一单元打头内容,第一次消失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根底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戏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看情境自己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综观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也有小括号的学习,另有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虽然例1和例2有严密的内在联系,但细细琢磨,从学生的认起起点及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分析,把例1作为单独一课时进展划分比拟适宜。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把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先再这样的方法进展思索,例2的重点笔墨则是让学生熟悉小括号,会用小括号。若把例1例2合并在一课时进展教学,会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根本步骤及方法有可能不会较深的感悟,在此状况下,用短暂的时间来熟悉小括号,难点也无法突破。而依据以往的教学阅历,小括号学习始终困扰着二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第一次消失是一上年级的求总数和求剩余,而一下年级的两数比拟解决问题,二上年级则是用倍的学问解决问题,都是依据新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算用结合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式题教学都是辅以学生熟识的问题情境来绽开教学。例1是解决问题在第一学段的其次次盛大消失。重点是落实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前几个星期已经能较娴熟的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但他们并不清晰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应当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认为,例1教学,式题的运算技能培育不是重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数学语言的完整表达。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问题,能较娴熟的解决两步计算式题,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是生疏的,本节课不做教学要求,如课堂能够动态生成,提到小括号这一学问点,教师可适当提示,不耗学习时间。

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用一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力量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节课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角度暴露学生的思索过程,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是先算出了什么?他是先算出什么?在说的过程中,渐渐让学生感悟到解决两步计算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学设想: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问题解决供应思索的基点。

例1把数量关系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解决问题都有一个不变的基调:处理信息,理解数量关系。本课教学将充分利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帮忙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

2、有效挖掘学生潜力,为问题解决供应思索的落点。

把一样模式的问题解决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上车下车,图书出借、停车场开来开走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力量,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隐秘与所学的学问相结合,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本课教学通过分层次的练习(仿照练、独立稳固练、选择练、拓展练),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自觉的对两步计算这种模式的问题解决体会更深刻,同时,不同形式的练习与表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力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知道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索方法.

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流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们,桃园小学的二()班小巧虎中队的图书角正缺图书治理员呢,要到试验小学的二()班里来聘请图书治理员,你们想去竞聘吗?假如你能解决图书角的问题,知道书架上图书的数量变化,你就有竞聘的资格了!

2.出示书架情境图:

逐步呈现:

先出示:书架上原来有图书22本。

再出示:欢欢小组要归还13本,晶晶小组要借走6本。

问:从图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标出数据)

问: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说一说,好吗?(指名说,和同桌说,全体齐说)

追问: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

引导:请你把这些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同桌沟通)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同学们说得很完整,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停顿,让学生独立思索。

3.把你的方法轻轻地告知你的同桌。

4.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自备本独立练习)

5.先写完的小朋友和同桌静静的沟通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6.反应:不同方法展现。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16+13=29(本)

(3)22+13-6=29(本)(4)22-6+13=29(本)。

预设问题:你是先算什么?哦,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减6是再算出什么?22-6是先算什么?再加13是再算出什么?

7.归纳: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这个问题。1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2和4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8.二个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样子,说一说想的过程。

9.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能做个合格的图书治理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今日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你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稳固练习:解决水果卖进卖出问题。

2、独立练习:解决乘车问题。(同桌互批)

3、变式练习:连续解决乘车问题。(集体讲评)

4、拓展题: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事?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仔细观看,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一、班级状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拟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表达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根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其次单元万以内数的熟悉;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熟悉;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识别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熟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