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幻灯片,能看出这是什么符号吗?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可总有人要质疑,不相信,著名文学家叶永烈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刚才读书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这些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沙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2)齐读一遍。(3)请同学们在这些词语中(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沙锅问到底),你还有不理解的吗?3、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叶永烈先生是怎样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学生自由回答:(关键:叶永烈先生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那这三个事例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呢?(三、四、五)三、精读事例,找出规律1、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自然段,然后任选一个事例,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1)默读思考,小组练说(2)交流反馈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2、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我们再找出关键词来概括这三件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3、精读第一个事例(1)把要求提得再高些,让我们先好好读一读第一个事例。带着这样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这个事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默读后交流: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反复研究,最后写得出结论。用横线画出“反复研究”的句子。(3)请三位同学分读三部分。你们发现了吗?谁读得最少?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三部分的时候,哪一部分写得最简单?为什么作者将“发现问题”和的“得出结论”详写呢?我们就先去研究详写的两个部分吧。(4)读一读“发现问题”这一部分,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你会强调哪些关键词?自己先练一练,用笔在关键的地方做上记号。随机点拨:非常普通:说明这个现象很细小,很平常,一般人不会去关注,即便注意到了,也不会去思考。敏锐:说明谢皮罗教授很细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每次……总是……说明谢皮罗教授很耐心地连续观察这是为什么?请几位同学读一读。(5)读一读“得出结论”部分,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强调“极大兴趣”)(6)洗澡水的漩涡竟然与地球的自转联系起来,这是多么惊人的发现啊!你见过洗澡水的漩涡吗?你见过吗?我们都见过,为什么我们没有找到真理呢?(因为我们都没有关注过它,更没有对它产生过疑问。)从小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最终得出了大大的结论,可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于我们发现真理有多重要啊!(7)那么是不是发现了问题,就轻松找到了真理呢?这中间会有怎样的过程?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哪些关键词让你体会到“并不轻松”:紧紧、反复。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谢皮罗教授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从谢皮罗教授身上学到了什么?(追根求源,坚持不懈……)(8)洗澡水的漩涡,这个事例给你什么启发?你觉得这个事例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了吗?如果你是谢皮罗教授,在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指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课文还写了两个事例,刚才我们对第一个事例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另外两个事例,然后对比第一个事例,看看这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1)都是从细小的,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A.能就后两件事,具体地说一说吗?B.他们从这些现象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呢?请用横线画出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我们跟随着……一起发问,一起思考,齐读发问的句子)(2)三个人都善于独立思考,锲而不舍有了问题,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用波浪线画出他们的行动。(跟随着……一起探索,一起研究,齐读反复研究的句子)。(3)写法相同: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4)都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如果你是波义耳,在不断发问并进行许多的实验之后,发明了石蕊试纸,你也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也一定会自豪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如果你是奥地利医生,在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之后,发现睡觉时人的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你一定会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习了这么多科学家的事例之后,我们也一定会坚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四、回归整体,学习第二自然段(1)三个事例,都在告诉我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有段话,向我们详细地解说了这个观点,那就是课文第二自然段。(3)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4)联系三个事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追问
!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小小的问号,小小的叹号,有这么深刻的内涵,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标点符号,不仅仅就是指问题和真理,它们散发着温度,洋溢着情感,那么透过问号,你还看到了什么?透过叹号,你又看到了什么呢?(问号:科学家们敏锐的观察力,坚持不懈地探究精神)你们想一想,当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等科学家们发现了问题,经过不断探索找到了真理之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叹号:是啊,只有叹号才能表达他们经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找到真理后的强烈的成就感和无比激动的心情。(6)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叶永烈用它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相信,现在你们对这段话一定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一定能读好这段话。你来试一试?(随机:我听出了“不断发问”的重要性,我听出了你在向大家强调“追根求源”;你读得很坚定,因为你坚信在我们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真理便诞生了)让我们将这段话送给那些仍在寻找真理的人们,为他们加油打气,齐读!(7)学到这里,让我们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发现真理,难还是不难?五、本课学习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一定也有不少启发,假如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为你这节课做个总结,你会选哪个?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能多打几个问号,并且最终能将问号拉直变成叹号!谢谢同学们,再见。学情分析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读懂课文,且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愿意自由表达独特的感受。本节课将淡化文体知识的教学,把科学精神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定为学习的重点。效果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教学中,我引导“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心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高年级学生字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在开课的字词学习的安排确实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是一篇议论文,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本节课的重点一是:研读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事例,自主深刻的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哲理。重点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初步了解议论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评测练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是文章的主要观点,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作者用了件事来论述只要,从中感受、领悟到,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的写作方法。一、看拼音,写词语。xǐzǎodànshēnɡzhùmínɡyánjiūyǎnjīnɡtànsuǒméiguī()()()()()()()二、下面词语中的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嫦娥奔月奔波投奔奔跑B、见微知著著名执著著作C、淡泊停泊泊船漂泊D、糊涂迷糊模糊糊弄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2)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3)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4)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5)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6)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四、请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坚持不()司空见()无独有()()而不舍见()知()五、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填写下列表格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六、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普遍()出生()习以为常()反义词:粗大()特殊()错误()七、理解句子1、“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①“?”指,“!”指②把“?”拉成“!”的前提条件是③作者这样表述的好处是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①“见微知著”的意思是。②作者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③这句话和课文开头的联系是3、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有所、有所、有所。①按原文填空。②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的精神。③句中所填的词语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这四个词也说明。④你还知道谁也是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⑤这句话运用的写法。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①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②这里“偶然的机遇”是指,课文中“偶然的机遇”分别有、、。③能够抓住“偶然机遇”的人应具有什么特点(或具备的条件)?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八、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回答问题。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有所(),有所(),有所()。②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能发现真理。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2.按照课文,把短文中的第①段的()填完整。3.请在第②段中的()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第③段中“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这句话是()说的。A.陈景润B.郭沫若C.钱学森D.华罗庚5.“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的科学精神。(请在短文中找。)6.读划线句子,想一想:“这样的事例”指的事例,具体指。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7.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值得牢记?请用“”划出。并谈谈你的理由。课后反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第一篇议论文,之前,我没教过议论文,所以决定上这一课,我压力挺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希望你到了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反观自己备课,觉得自己根本达不到这一境界,尤其对于这一课,感觉难度大,驾驭不了。备课时,我经历了3个阶段:1、逐字逐句地把课文读了几遍,等自己把课文读通了,条理理清了,再去看教参。教师读课文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很重要,很宝贵。因为这也是你下一步教学的过程,如果缺失了这个过程,教师直接看教参,势必会把教参的内容强加于学生。等我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后,再参考教参,会发现许多知识与教参不谋而合。2、为了深入解读此课,我认真学习了叶圣陶和夏沔尊编著的《国文百八课》一书中《说明和议论》《议论文的主旨》两篇文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议论文。明了了议论文是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使敌论者信服的文章。为此,我对照课文,认真研读,找作者试图反驳对方的怀疑问题,并以此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氯磺化聚乙烯(CSM)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园林基质土肥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奇农素螯合肥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中国锰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石英玻璃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二苯砜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软磁铁氧体项目投资计划书
- 淮南电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唐山市中医院辐射防护监测考核
- 中国醋酸锰二水合物项目投资计划书
- 房屋抵押合同电子版查询范文
- 2023年优才伤寒复习指导
-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
- 泰国历史概况
- 第5章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 2023-2023学年成都市青羊区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八年级月考数学试卷
- 地板送风系统讨论
- 非婚生育证明模板
- 高中美术-从瓜形壶说起课件
- KTV管理章程协议
- 2021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