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
一、思考题
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
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
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
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
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
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
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
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
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
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
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
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
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
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
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
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
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
济”这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
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
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
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
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
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个基本矛盾,
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
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
第、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
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
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察难填的贪婪
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
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
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
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
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
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分析各种商品
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考察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找到实现稀缺
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和相互作用。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问题,它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价
格和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分析经济不稳定的原因,探索实现整个社会生产能力长期稳定增
长的方法和途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的节省和提高经济效率,达到社会福
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微观经济学代表由下而上的视角,而宏观
经济学代表由上而下的视角。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象
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宏观经济学好比研究一片森林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而不去考
虑一棵棵树木。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森林中的个别树木的性质和特点,在考察时以森林的
状态不变为假定前提。如果要对整片森林有充分的认识,则这两方面的研究缺•不可。
尽管西方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但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
的矛盾.、不一致性是相当明显的。首先,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乏有机的联
系。微观经济分析是以价格理论为核心而展开,而宏观经济分析是以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
而展开的,这两个核心理论没有内在联系,这就是说,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互相脱离的:价
格理论不能运用于宏观,而宏观分析则缺乏它的微观基础。其次,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结论
是互相矛盾和互相否定的。微观经济学强调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活动,可以
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是不必要的。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对经
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否则自发的市场调节不能有效运转。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山两个针
锋相对的学说体系拼凑而成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
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
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3.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直接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然可以利用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是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吗?
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开始,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着一种企图,即企图把经济学变成•门像
力学一样的超阶级、超现实、超历史、超社会的“纯粹的科学”。这种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
完全混同的做法遭到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无批判地将物理
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现象是不适当的,他用“科学主义”一词去形容经济学对物理科学
方法的盲目模仿,将其称之为经济科学的“弄虚作假主义”,认为它不可避免地忽视了社会
现实的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感觉、目的和预期。
4.解答提示:当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
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
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
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
都是一门实证的科学。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科学性和客观
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
谓的“价值中立"(ValueFree)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
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叫做实证经济学,它力求回答
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
才能符合这样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科学研究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是一回事,要求
把价值判断完全从科学研究中挨弃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科学与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因
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总是关系到事实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在确定的意义上,价值的纬度是
人类特有的纬度;把它拿走,你就消灭了人类的存在";另一方面,科学也需要价值判断。
当物理学家发现通过原子核的裂变可以释放一种巨大的能量时,他们考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
问题是:如何和平地利用这种能量?科学只是发现和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西方
经济学一面高唱科学的客观性的论调,•面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暗中塞入经济学的假定
中。
5.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累积性过程,它代表了世代经济学家为认识经济现象
在心智方面所做的努力的。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
和概括,它具有双重性质:科学性和有用性与庸俗性和辩护性。
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因此,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
是非常明显的,即在意识形态上,宣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强化对该制度
永恒存在的信念。这种价值取向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始终,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立
场、方法和观点之中。西方经济学只关心和研究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它重点研究私有制度是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以及解决的效率如何。这当然是无可厚非
的,这正像熊彼特说的那样:“想要为自己的时代和国家服务的经济学家,是把他们时代和
他们国家的制度视为当然的——并且根据这种制度来进行推理。”然而,把现存的当作合理
的,在既定的制度下研究既定的“客观”事实,这本身就暗含着保守的意识形态,既目前流
行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这显然代表那些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得最舒服的既得利益者的观点。
应该指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经济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它充分暴露了这个制度
的不合理性。但是,西方经济学只是在运行层次上研究问题,而把问题归结为引起人们诸如
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普遍心理倾向。这种学说具有明显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
性质。它主要表现为:(1)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作为关于人与物之间的技术问题来处理,它
从分析物与物的关系开始,只是揭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2)西方经济学有意或无意回避了
资本主义的矛盾,无视或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从
而粉饰和美化资本主义。这个世界没有阶级矛盾和对抗,没有罢工和反罢工,没有人对人的
剥削和压迫,没有危机的爆发和股市的崩盘,没有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没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没有帝国主义和战争,没有对人的本质的异化和物化……总之,
资本主义社会是美好、和谐和均衡的世界,这个世界通过交换,达到均衡和协调,获得最大
限度满足。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价格
一、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
5.运用供求原理解释“中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6.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
7.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8.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分析该定律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9.运用蛛网定理解释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
二、计算题
1.根据统计研究结果,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s=1944+207P,对美国生产的
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D=3244—283P。式中,价格是以美元/蒲式耳为单位来计算的;数
量是以百万蒲式耳/年为单位的。
(a)该年每蒲式耳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b)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c)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小麦的价格上涨至每蒲式耳3美元,计算的需
求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2.假设各种价格水平上对照相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如下表:
一架照相机的价格(元)80100120
每年需求量(万架)200180160
每年供给量(万架)160180190
(a)画出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b)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c)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
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
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
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
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
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多的商品。因此,收入
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这些商品主要是穷
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
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
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费。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
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good),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
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种商品本身
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
(complements)。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茶是咖
啡的替代品,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等等。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
另外利商品,如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
补品,等等。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
代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呈方
同相变化。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上涨时,对牛肉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
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
力口。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例如,汽油的价格上涨会
减少对私人轿车的需求。关于收入变化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问题,我们将
在第四节弹性理论中作更细致的分析。
(2)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也是市场上决定价格的两种力量。需求来自消费者,而
供给来自生产者。西方经济学在使用供给这个概念时,总是指在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
意并且能够供给市场销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可以分为单个厂商的供给和整个行业的
供给。除商品本身价格外,成本、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技术、经济制度和组织、政府
政策和一些非经济因素都影响供给。
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下降,生产者大
量供给该商品就有利可图。当生产成本相对于商品的售价而言较高时,生产者将提供较少
的供给。如果生产成本超过了商品的价格,该生产者就会退出该行业。生产成本主要取决
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如果工资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技术进
步,将会降低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的数量,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引起对相关商品供给变化。相关商品既可能是生产性替代品,也
可能是生产性互补品。一种商品的生产性替代品(substituteinproduction)是指可以替代这
种商品进行生产的另一种商品。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厂既制造轿车又制造卡车,如果卡车
的需求提高而使价格上涨,整个工厂就会转向生产卡车,从而轿车的供给就会下降。一种
商品的生产性互补品(complementinproduction)是指必须和这种商品•起生产的另外一种商
品。例如,某一屠宰工厂在生产牛肉时,也生产了牛皮。当牛肉的价格上升时,牛皮的供
给就会增加。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下跌,他会增加
现在的供给而减少未来的供给;反之,如果他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上涨,他的供给行为
会恰好相反。
技术、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对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率而体现的。生产率是指每单位
投入的产出。生产率提高表现为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数量的降低,或者单位投入的产出
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或采取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会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
成本,增加供给。如果生产率下降,那一定是由于技术退步,或者是由于经济制度和经济
组织出了毛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生变量如政府的政策、资源状况、天气情况、战争等都会对供给产
生影响。
2.答:为了说明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和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量
的变化,西方经济学强调需求量变化(ChangeintheQuantityDemanded)和需求的变化
(ChangeinDemand)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
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在儿何图形上表现为在原有的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后者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影响需求量的诸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动对
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在图形上它表现为需求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
同分析需求的变化一样,微观经济学也区分了供给的两种变化:一种是供给量的变化
(Changeinquantitysupplied),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对应不同价格的点的运动;另
一种是供给的变化(ChangeinSupply),是供给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
3.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可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两条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均衡
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西方经济学用“均衡”来说明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变化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以及市场价格变动影
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市场价格将会提高,根据需求定
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一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为
止。相反,如果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将会增加需求,减少供给,直到两者相
等为止。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价格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
状态。马歇尔把这种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有
时又被称作市场出清价格(themarket-clearingprice),因为在这种价格水平下,买者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好与买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即不存在过度需求,也
不存在过度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自发形成的,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的调
节过程。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具有的调节市场供求达到一致而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
例配置的内在功能。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
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供求不相
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如果社会上每•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要配
置稀缺经济资源这•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
4.答: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
供给量与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
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①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它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
商品的销售量,即:TR=P-Q,其中,T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这里
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等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从公式可以看出,总收益是由价格P和
需求量Q两个因素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恰恰就是测量Q对P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因
此,总收益的变化与需求弹性的大小有关。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生产者为追求货币收入
最大化往往采取两种定价战略:提价和降价。如果不了解弹性理论,就会犯这样一个常识
性的错误:提价会提高货币收入,而降价要减少货币收入。其实,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弹
性不同,货币总收益的变化未必总是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具体说,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l),价格下跌提高总收益,价格上涨减少总收益。第
二,如果需求缺乏弹性(Ed<l),价格下跌减少总收益,价格提高增加总收益。在市场匕
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很大差别,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也随时间、地点和价格的变
化而变化。价格提高,总收益不一定增加;价格降低,总收益不一定减少。因此,厂商要
想制定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就必须对商品的弹性作出比较准确预测与估算。
②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赋税的归宿问题
在西方国家,政府对许多商品征消费税,赋税使价格上涨,因此赋税的结果将由生产者和
消费者两方面共同负担。弹性原理可以解释赋税的归宿问题。赋税的归宿是指赋税最终的
经济负担,即赋税是主要由消费者负担,还是由生产者来负担。•般来说,如果相对于供
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赋税就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比需求缺乏弹性,
那么赋税就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③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
需求的收入弹性对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
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
庭消费的•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
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
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bLaw),这意味着食
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
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
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
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的i个重要指标。
5.答: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它的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
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
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
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
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下图说明,如果让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由
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农民十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i向右移至S2o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致使价格由P.大幅
度下降到P2,而需求量却仅仅由Qi增加到Q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
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OPIEIQI与OP2E2Q2的面积之差。
6.答: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可以用“供求定理”(LawofSupplyand
Demand)来概括: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匕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第
二,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引起均
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
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
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7.答: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动地调节供求使之
一致的内在功能。因此,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完美的,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和破坏,将导
致供求比例的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经常通过
规定价格的上限或下限来干预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固定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干预市场
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论证政府对价格管制政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所产
生的经济问题。
(1)最低限价与过剩
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supportprice),价格地板(pricefloors),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
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该产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
均衡价格。在西方,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政策经常被用
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它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了农业长
期稳定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低限价实行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
府如何处理过剩的农产品。政府按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对于剩余农产品,政府要么储存
起来,要么销往国外。为了减少储存开支,政府也会采取限制种植面积,使供给曲线左移
到均衡价格等于支持价格为止。但这样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战后,美国政府通
过“援助”、”粮食用于和平”、“粮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
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
(2)最高限价与短缺
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制实行限制价
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
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
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
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
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现该商品供给
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
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
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使商品质量和服务
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
量急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资修缮房屋,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
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厉害。
8.答: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
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
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
说,•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
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FsLaw),这
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
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
平和富裕程度,乂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的一个重要指标。
后来•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不仅食物支出方面存在着上述递减情况,
衣服等生活必要支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正如恩格尔自己所强调的,他的定
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食物是农业的主要产品,因此,食物在总消费所占比重的
下降,意味着农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下降。“均衡增长”,即各部门的同速增长,
是不可能的。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数目不仅会相对减少,而且会绝
对减少,人口将从农村流向城市。如果这些调整进行得不够迅速,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就
会低于非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
9.答:蛛网定理适用于这样一类商品市场,即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其产量依据销售时的
预期价格,而实际市场价格则取决于销售时的供应量。供给和需求由于时间间隔而分离,
因此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具体来说,蛛网定理的基本假定是:第
一,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生产决策一旦确定之后,不到下一个周期是不能
改变的。第二,从需求函数来看,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以R和Q*分别代表本
d
期的价格和本期的需求量,则需求函数为:Qt=APt)o第三,从供给函数看,本期的产量
是上•期价格Pi的函数,即:QlMPi)。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
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
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乂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
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
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而这意味着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
影响。如此,价格和产量波动幅度逐渐加剧,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
点。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
于是,农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蛛网型波动,从而影响农业
生产的稳定性。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
经常出现的这种蛛网型波动的现象。
二、计算题
1.解:(a)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
Q=1944+207P”
QD=3244-283P«
Qs=QD=Q'
解得Q七2493,P、2.65
(b)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d=AQ/Q+AP/P=AQ/APXP/Q=-283X(2.65/2493尸-0.3
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
Es=AQ/Q4-AP/P=AQ/APXP/Q=207X(2.65/2493)=0.22
(c)将小麦的价格P每蒲式耳3美元代入需求曲线的方程
QD=3244-283P,解得QD=2395;
新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d=AQ/Q4-AP/P=AQ/APXP/Q=-283X(3/2395)=-0.354
2.解:(a)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p
60
40
20
O160180200Q
(b)80元~100元之间ED=AQ/APX(PI+P2)/(QI+Q2)
=(200-180)7(80-100)X(100+80)/(l80+200)=-0.47
100元〜120元之间ED=AQ/APX(Pi+P2MQi+Q2)
=(180-160)/(100-120)X(120+100)/(160+180)=-0.65
(c)80〜100元之间Es=AQ/APX(P|+P2)/(QI+Q2)
=(180-160)/(100-80)X(80+100)/(160+180)=0.53
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思考题
1.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一消费曲线和价格一消费曲
线。
4.用收入一消费曲线和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5.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6.分析炫耀性消费和消费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文化特征。
7.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批判消费主义。
8.分析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二、计算题
1.在下图中,我们给出了某一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及他的预算线。如果商品A的价格
是50元,那么该消费者的收入是多少?他的预算线方程式是怎样的?商品B的价格是多
少?均衡状态下他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2.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如表)都
独立于所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量。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是100元和500元,如果该
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1000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商品的数量是多少?
消费的商品量12345678
X2018161310642
5045403530252015
边际效用
Y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视为欲望的满足过程,因此,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效用
论。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又叫基数效用论。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
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是,从历史和逻辑的顺序上说,
它却是效用论的起点。
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Utility)。基数效用
(CardinalUtility)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
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
单位叫做效用单位(Util)。
效用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觉,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后来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
到效用不能由基数来衡量,但他们又认为,效用论是分析消费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西
方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以弥补后者之不足。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
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
例如,他可以说出对A商品的偏好甚于B,对B的偏好甚于C,或者对A和B的偏好是相
同的,等等。因此,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歹人
这种理论叫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Utility)。
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注意绝对效用。前者并不意味着后者所
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它们二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
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例如,某一消费者在电影和戏剧两种消费品之间
进行选择时更乐意去看电影,但又说不出看电影比看戏剧能多得多少效用单位的满
足,用序数效用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
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的目的是在
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
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即:MRSXY=AY/AX=PX/PY
此式表示,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如果把两种商品的边际
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
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
AY/AX=MUX/MUY=PX/PY或AY/AX=MUX/PX=MUY/PY
2.答: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记作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
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它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为:MU=ATU/AQ,
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
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
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
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
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
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种欲望在
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
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贽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
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
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即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
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答:(1)无差异曲线
如果效用是按序数排列的,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述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
线(IndifferenceCurve,记作IC)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
品组合点的轨迹。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形状,可归纳出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表明,两种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
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为维持相同的效用,增加X就必须减少Y,X、Y两种商品是替代
品,但替代的程度不完全。第二,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Indifference
Map)o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因为无差异曲
线的位置越高,意味着消费者拥有的X和Y两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
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无差异
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该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使然。
(2)消费者的预算线
消费者的预算线(BudgetLine),又叫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PossibilityLine),是指在消费
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
各种组合。
(3)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每个消费者都有获得更大满足的愿望,这表现为在无
差异曲线图上想要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这种愿望要受到预算线的限制,就是
说,一个消费者只能在收入和价格所限定的范围内购买各种商品的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
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分析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放在一块,预算线和IC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化点。在
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我们知道,前者等于X和丫两
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后者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AY/AX=PX/PY
(4)收入一消费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
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
消费者均衡点。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
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这条新曲线叫作收入消费曲线
(Income-ConsumptionCurve)»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
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5)价格一消费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X和Y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
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
移动。连结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Curve)。
4.答:恩格尔曲线(EngelCurve)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虽
然在恩格尔以前,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了收入变动对某种商品购买量变动的影响,但以恩格
尔的研究最有影响。因此,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
为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教材3-10中的(b)图。在(a)
图中可知,在收入水平为Mo、Mi和M2时。X的均衡购买量分别为Qxo、Qxi和Qx2(X轴上分
别对应于E。、Ei和E2的X商品的购买量)。(b)图的纵轴代表货币收入水平,横轴代表X商品的
购买量。对应于Mo和Qxo的座标为a,对应于Mi和Qxi的座标为b,而对应于M2和Qx2的座标
为c。把a、b、c三点连起来,就会得出恩格尔曲线。
可以根据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教材图3-12(b)说明了推导过程。从(a)图
中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Ei和E2上,都存在X商品的价格和对商品需
求量之间---对应的关系。如在价格为P()时,对X的需求量为Qxo,P|和P2对应的需求量分别
为Qxi和QX2。把X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一-对应点绘制在X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匕
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
的每•点都代表在每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它是价
格变化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5.答: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将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原因有二:如果其他情况不变
特别是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被吸引减
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由替代品价格
相对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作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o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
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
品的消费。这种效应叫作收入效应(incomeeffect)»因此,我们可以把价格变动效应分解为
两个部分,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说明在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选择
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为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新的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
衡点相切。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由于实际收入增加而引起的效用水平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
在预算线平行的移动,并与新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因此,替代效应的符号为正。
但收入效应的符号要视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而定。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为正,收入提
高,需求量也增加;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当一种商品是正常
品时,它的需求曲线一定是负斜率的,因为价格下跌,正的替代效应和正的收入效应使对
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一种商品是低档品时,替代效应为正,而收入效应为负。如果负
的收入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正斜率的,这是需求曲线的特例。
在理论上,收入效应可以大到使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我们将这种商品称作“吉
芬商品”(Gi径ngood)。吉芬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他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
了研究,发现当土豆的价格上升时,对它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跌时,它的需求量减少。
这种反常的情况曾使许多经济学家迷惑不解,所以这种现象被称为“吉芬之谜”,凡是呈
现这种反常变化的商品均被称作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必定是低档品。然而,低档商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要求有一个很大
的、负的收入效应。土豆是19世纪爱尔兰穷人赖以为生的主要食品,甚至是唯一食品。19
世纪40年代的英国之所以为称之为“饥饿的年代”,是因为一种马铃薯病菌摧毁了马铃薯
的产量,导致成千上万的穷人饿死。土豆的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减少,穷人
不得不多消费土豆而少消费其他商品,这正是人越穷,吃土豆越多,吃肉越少。所以,尽
管土豆的价格上涨,对它的需求量还是增加。反之,土豆的价格下跌,意味着穷人的实际
收入增加。如果穷人的收入多了,他就会少吃土豆,多吃肉。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下
跌,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教材图3-14解释了吉芬之谜。
消费者原先在A点,X商品价格下跌后,消费者移至B点,减少了对X商品的消费。收入效应
F2B大于替代效应EF2,这样X商品价格的下跌反而导致了对它的需求量减少。
6.答:(1)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是指这种一种消费,这种消费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
而不是为了正常的消费需求的满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
论》中对炫耀性消费做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首先,炫耀性消费是资本主义有闲阶级消费的主要特征,也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和增加
个人地位的有力手段。有闲阶级在心理上与劳动阶级不同,他们处处要显示自己的优越地
位,他们不仅要过着有闲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气。举
行宴会、穿着最漂亮的服饰、对住所的讲究和装饰,这些消费行为都被作为荣誉的象征。
随着工业的发展,摆阔气消费比有闲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更能表明一个人在社会中
的地位。
其次,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的较低阶层发生影响,于是人人都不放过能在消费
方面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对多数家庭来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消费方式,一是家庭内
部生活中的消费方式,另一是大庭广众中的消费方式,这两种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前一
种消费比较简陋,后一种消费多半比较奢侈。为了不让外人了解家庭生活的真相,前一种
消费是隐蔽的。同时,由于要在大庭广众中维持较高的消费标准,由于摆阔气的消费日益
具有重要性,生育儿女便成为家庭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一个阶级,越是讲求消费上的荣
誉感,越是要维持体面的生活方式,就越不愿意要孩子。于是就会引起生育率的下降。这
是摆阔气的消费方式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的表现。
最后,这种摆阔气、讲排场的炫耀性消费,产生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即具有正斜率
的需求曲线。在市场上,人们宁肯花钱来买高价的消费品,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力,而
同样适用的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则没有这种显示性功能,即所谓“衣贱人也贱当商品价格
下跌时,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因此,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向右上方伸
展。由于社会上普遍讲求排场,因此某些消费品必然会日新月异,不断变更其式样。这当
然是铺张浪费,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正是摆阔气的需要。
(2)消费主义
如果说凡勃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具有炫耀的性质,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
激进的经济学家如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则揭露了它的异化性质。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把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高价值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具
体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极度膨胀,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人为地制
造各种虚假需求,异化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等。
消费主义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教义,即认为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的第一位
的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追逐利润是
这一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增加利润,仅仅增加商品的数量是不够的,必须控制、操
纵和制造消费者的欲望、偏好、需要和心理,社会必须塑造其成员的性格结构,让他们愿
意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资本主义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且同时是消费欲
望和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出去,资本才
能增值。资本主义通过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要强加于人,让人们遵循广告鼓吹去休息、
娱乐、消费和爱憎,在高级的汽车、收录机、住宅和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一
种虚假的满足和不幸之中的幸福感;通过有广泛影响的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播媒
介,把特殊集团的利益伪装成明智人的利益,把按资本的要求塑造的生活方式当作向往的
美好生活方式。
7.答:消费主义的泛滥造就了异化的消费者。弗洛姆指出,异化的消费者,“是这样一种
人,他的主要目标主要不是拥有物,而是越来越多地消费,以此补偿其内在的空虚、被
动、孤独和焦虑。在一个以大企业、大工业、政府和劳动官僚为特征的社会,个人对劳动
环境是无能为力的,感受到的是虚弱、孤独、厌倦和焦虑。同时,庞大的消费工业对利润
的需要,通过广告的媒介,将他变成了一个贪婪的人、一台要越来越多地消费的永动
机……新的、人造的需要创造出来了,人的口味被操纵了……对消费的贪婪……变成了现
今工业化社会最重要的心理驱力。消费人处于幸福的幻觉之中,而他在潜意识中却忍受着
厌倦和被动……他把刺激和激动误认为是快乐和幸福,把物质上的舒适当作活力;满足贪
婪成了新的宗教。消费自由成了人的自由的核心。人变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
人”(one-dimensionalman),或者象沃尔特•威斯科夫所说的“西方人”,即“没有价值
地选择(价值判断的抑制),没有意义地工作(精神的抑制),没有共性地结合(共同体维
度的抑制)•还可以加上:没有感情地思考•(感情的抑制),和没有希望、没有神话和没有
乌托邦地活着(幻想维度的抑制)。”
消费主义反过来乂成为资产阶级控制社会的一个新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在现在资本主义社
会中,普通工人很少在生产中有表现个人的机会,一个人自我表现的主要出路在于消费方面,
于是商品消费被当成了在精神上找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的人的•条出路、•种寄托。发达工
业化社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造量多质高的消费品,使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不断得到满足,无产
阶级安于享乐生活,感到安闲、舒适和满足,从而使过去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否定力量的
阶级,变成了肯定的方面,成了既定生活方式的支持者。对既定生活方式进行美化利肯定的
大众文化,将艺术同商业、政治溶合起来,控制渗透到人的内心世界,征服人的不幸意识。
总之,社会的控制日益成为合理性、生产性、技术性和总体性。这样,人丧失了反对现状的
思想赖以扎根的内在的能力——否定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和自主的创造能力,成为
只注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单面的思想和行为的异化的人。
8.答:攀比效应,又称示范效应,是指一种赶时一髦的欲望,想拥有•件许多消费者都已拥有
了的东西。例如,某消费者有一辆轿车,他的邻居或他的同事也认为也应该有一辆轿车。有
时,某种相反的效应在起作用:如果很多消费者都拥有某种商品,其他的消费者就可能不想
要这种商品。这种效应叫虚荣效应,它是指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
望,并为自己的嗜好与众不同感到骄傲。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特制的服装,都
是虚荣商品。消费者从这些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部分地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之一
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满足感和虚荣心。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都会通过使需求曲线的移
动影响到商品的需求量。
攀比效应会导致条更具弹性的需求曲线。教材图3-16显示了攀比效应。要说明其中的原
因,想一下需求曲线是D40时价格从30美元降至20美元的影响。如果不存在攀比效应,需
求量只会从40升至48。但因为更多的人买了该商品,那么拥有它就变得时髦了,攀比效应
将需求量进一步提升至80。所以攀比效应强化了需求对价格变化反应,即使需求更具有弹
性。
虚荣效应使市场需求变得缺乏弹性。教材图3-17显示了虚荣效应。如果消费者认为只有20
人拥有该商品,那么就适用需求曲线D2。如果有40人拥有该商品,那么它就不再那样排他
的,其虚荣价值下降了,需求量因而也减少了,适用于需求曲线D4。依此类推,消费者认
为拥有该商品的人越多,需求曲线越是移向左边。假设价格最初为3万美元,有20人购买
它。当价格降至1万五千美元时,如果不存在虚荣效应,购买量会升至1400(沿着曲线
D2)„但作为一种虚荣商品,如果拥有它的人•多,其身价就会大跌。虚荣效应抑制了需
求量的增加,将它减少了8000单位,因此销售量只增至6000单位。
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厂商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有意义。厂商可以制造或利用广告塑造时
髦商品和虚荣商品谋利。
二、计算题
1.解:(a)该消费者的收入为50X20=1000
(b)商品B的价格为1000/40=25,于是该消费者的预算方程为
1000=50QA+25QB
(c)商品B的价格为PB=1000/40=25
(d)根据公式有MRSgA=|酷卜当均衡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是有斜率相
等,MRSBA=PB/PA=25/50=0.5。
2.解:首先,根据公式MU]/P尸MU2/P2=MU3/P3=i=MUn/Pn,消费者应该使商品X的边际
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等于商品Y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率,则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商品
组合(X,Y)为(5,1),(6,5),(7,7)o其次,根公式据M=PxQx+PYQY得到消费者的预算
线为1000=100QX+500QY,只有商品组合(5,1)满足。所以,消费者应该购买5单位X和1单
位Y。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Q=KA°」L°」E°」S°,7R。」,式中,Q为每一
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员A练习题
- 眼科三基习题库(附答案)
- 数字化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协议
- 贵州国企招聘2025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中原特钢技术(管理)人才招聘33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随州国投集团公开招聘42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南公司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中材科技(锡林郭勒)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储粮(海南)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与路径探索
-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初三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中医内科学胸痹课件
- 2025广西广投临港工业有限公司社会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铜川易源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厨房清洁劳动课件
- 2024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知识点分布
- 2025-2030中国桥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土地旋耕合同协议书范本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 小超市加股东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