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_第1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_第2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_第3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五)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景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眷恋。诗人从议论入手,开篇即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接下来两句对仗工整,具体描绘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景: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碧"和"红"突出色彩,对比强烈,碧莲红荷,相映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别样红、无穷碧”等词。

2、通过朗诵想象画面,体会西湖美景的壮美。

3、联系生活,学写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情画意,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能力,但还不是太强,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诗人的情蕴藏于景之后。所以我采用“自主探究、诵读感悟"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不少古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通过诵读感悟能够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干学,勤干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设疑直奔主题_________

教师设疑:诗人杨万里对西湖六月的风景赞叹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西湖六月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景呢?我们走近古诗后两句瞧一瞧。

(设计意图:承接上两句诗,带着疑问直奔主题,学习诗歌的后两句。)

步骤二、感悟诗情画意____________

(一)自由读诗句,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名答。板书:莲叶荷花_________

(二)体会荷叶之绿,荷叶之多____________

1.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理解“无穷碧”。

教师提问:你从诗中看出来这是怎样的莲叶?指名答。(它是什么颜色的?)——无穷碧。无穷碧是一种怎样的绿?——非常绿、一望无际的绿色。板书:无穷碧____________

2.借助图片理解“接天”。

教师提问:诗人还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莲叶?——接天接天莲叶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答。——与天相接。(出示图)像这样,满湖莲叶好像连到了天边就是接天莲叶,这说明莲叶不仅绿,还特别的多。____________

3.引读: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整个湖面,一碧千里,这满眼的绿色伸向了天边,于是诗人忍不住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是啊,这一望无际碧绿的莲叶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也忍不住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齐读)____________

(三)体会荷花之红_________

1.借助图片理解“映日荷花”。

教师提问:在这满眼的碧绿中,荷花又是什么样子呢?指名答。——别样红。为什么荷花特别的红?——因为有太阳的照射。“映日”就是在太阳映照下。____________

2.引读:是啊,这荷花在太阳映射下,红得更加艳丽,红得更加通透,红得更加可爱!怪不得诗人忍不住吟诵——映日荷花别样红。(齐读)____________

(四)教师小结:碧绿的莲叶一望无际,一直铺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就是西湖六月的特别的美景!

(五)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教师相机点评。齐读

(六)合作交流。教师提问:再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同桌交流,指名答,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同桌合作交流诗句描绘画面,

感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步骤三、感悟诗情_________

教师提问:同学们,杨万里把西湖的风景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他对西湖的什么感情呢?指名答。板书:喜爱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对文本的层层深入、朗读感悟中自然过渡到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步骤四、古诗新唱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唱出西湖之美吧!全班配乐吟唱。

1.听唱。2.跟唱。3.配手势舞表演。

(设计意图:摒弃传统诗歌教学的机械背诵模式,配乐吟唱加深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领略诗歌的魅力。)____________

步骤五、课后作业____________

把这首诗唱给家人听。(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向家长传播传统文化)

七、说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莲叶无穷碧

西湖之美依依惜别

荷花别样红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过程中,每次教学都有一次新的启发与成长。特别是第一次试教,在对“字词环节”留有很大困惑,字词意思“连连看”似乎对于孩子来说过于困难,孩子们较难理解,于是我将采取“随文识字”及“模糊理解”字义的古诗教学方式。依照这样的方式,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特别是在字词环节我抓住“晓”“慈”“宋”,进行了重点教学,采用字形演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字义。这样试教很浪费时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我心想,“对比味”已比刚试教时浓了,从“对比题目”读好停顿;“对比作者”了解朝代;“对比诗文”学唱吟诵;“对比名句”聚焦画面,想象入境,每一步流程都已鲜明,学生在层层“对比”中链结旧知,加以新的运用:比如233读诗,吟唱等,他们还在想象中化身为河中莲花,在“碧”“红”的对比反衬中,形象地感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美,体会诗人的赞叹与喜爱。最后“诗对比”体悟送别也是情境引入,化身林子方道别,深情话别,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