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_第1页
浅谈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_第2页
浅谈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一、概述“口头文学是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其内容可以包括诗歌、故事等。”[1]其实,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等就是由一开始的口口相传最后整合而来的。古往今来关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释义有很多的说法。“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学,主要是口头形式的,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戏曲、曲艺、歌谣等。”[2]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演进中,各族人民都用其独特的智慧创造了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也以此来表达、记录和抒发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意愿和情感。这些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性特征。往往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性和名族特征的口头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方或种族抹不掉的历史印记和文化符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最贴近历史的真实部分,其可以侧面再现以前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和风土人情,拥有历史挖掘研究的价值。虽然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在文学体系中不占主流地位,可是了解文学史的人都会发现,口头文学是文学产生的最初形式。在早期文明阶段,文字还没有被普遍运用,只能通过口头的表达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思想。随着文字的出现后,有一部分民间口头文学慢慢地转变成书面的形式,继而印刷术的产生民间口头文学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这些口头文学有很多一直流传于民间,因此也慢慢地开始变为固态的书面传播的形式。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逐渐被边缘化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并没有因为被轻视而消失,其千百年来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上,使其因拥有了生存土壤,并能够得以丰富和流传。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扼要而精炼的表现了很多非凡的人物故事和民族精神。一些运用幽默讽刺的描写技巧来表现社会现象的真实性,甚至远超于正统文学的书写者。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象而又朴素,而且还有很多往往正统的书面文学更加精细的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二、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保护的现实意义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同时也是当下社会文化创新的需要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文化想要进行创新,从国外文华中汲取营养是其中的一个途径。另一个途径是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从我们民族自身的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精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是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创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对认识历史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也是丰富创新新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我们文化得以发展昌盛的根本基础。我国各族人民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就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保护包括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三、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传承路径(一)培养传承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被普遍认同,因此,对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传承人的培养也可以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引领。传承人必须进行严格的选拔,传承人必须能够精通和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可以对其进行创新加以延续。传承人的选择应该尽量是生在该文化环境中的人。因为这块土地孕育了他们,所以他们对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更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口头文学功底。各地政府要落实传承人的补贴机制,提高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在物质条件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传承人的心理上更加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感,也会使得他们更加积极自觉的传承其所掌握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提高他们的主动性。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趣味性和表演性特征比较明显,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也可以多多组织此类活动。使这些活动走进人们的生活,使人们自觉的接受和保护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二)传承过程中自媒体的运用在信息服务迅速发展的今天,拥有较大话语权的互联网和自媒体在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舆论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范围还是相对狭窄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少之又少。其实这也更多的反映互联网在今天对文化传播的内容更多的偏向于流行性和国际性方面,而对传统性很强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够主流。目前传统文化面临逐渐边缘化的境遇,社会生产为了迎合时代的步伐传承和学习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人群越来越少,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失去了传播的平台和机遇,使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好东西无法被国人发掘,更好地利用其造福社会。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必须融入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并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地位,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就能实现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要通过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