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丐论》原文-注释-赏析_第1页
元结《丐论》原文-注释-赏析_第2页
元结《丐论》原文-注释-赏析_第3页
元结《丐论》原文-注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元结《丐论》原文|注释|赏析元结《丐论》原文|解释|赏析

元结《丐论》原文|解释|赏析

天宝戊子中②,元子游长安③,与丐者为友④。或曰⑤:“君友丐者⑥,不太下乎⑦?”对曰⑧:“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⑨;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坐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出游于国⑩,见君子则友之。丐者今之君子,吾恐不得与之友也(11)。丐者丐论,子能听乎(12)?吾既与丐者相友(13),喻求罢(14),丐者相喻曰(15),‘子羞吾为丐耶(16)?有可羞者,亦曾知之未也(17)?

‘呜呼!于今之世,有丐者(18),丐宗属于人(19),丐嫁娶于人,丐名位于人,丐颜色于人(20)。甚者,则丐权家奴齿以售邪妄(21),丐权家婢颜以容媚惑(22)。有自富丐贫,自贵丐贱。于刑丐命,命不可得,就死丐时(23),就时丐息(24),至死丐全形(25),而终有不可丐者。更有甚者,丐家族于仆圉(26),丐性命于臣妾(27),丐宗庙而不取(28),丐妻子而无辞(29)。有如此者,不为羞哉(30)?吾所以丐人之弃衣(31),丐人之弃食,提罂倚杖(32),在于路傍,且欲与天下之人为同类耳(33)。不然,则无颜容行于人间(34)。夫丐衣食(35),贫也,以贫乞丐,心不惭,迹与人同(36),示无异也,此君子之道。君子不欲全道耶(37)?幸不在山林(38),亦宜具罂杖随我(38),作丐者之状貌(40),学丐者之言辞,与丐者之相逢,使丐者之无耻(41)。庶几时世始能相容(42),吾子无矫然取不容也(43)。’”

于戏(44)!丐者言语如斯(45),可编为《丐论》,以补时

规(46)。

(《元次山集》)

解释①丐(gai)——乞丐。题意即关于乞丐的言论。②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使用该年号其间的“戊子”是公元748年。③元子——自称。④丐者——乞讨的人。这是假托的人物,只是丐人“弃衣”、“弃食”的君子。⑤或——有人。这也是假托的对话者。⑥友——与……交朋友。⑦下——低下。古人通常认为应与品行高尚的人交朋友。⑧对——回答。这里的主语是“元子”。⑨云山——云烟山水。⑩国——都市。(11)恐——担心。得:能够。(12)子——你,即前面的“或”(有人)。(13)既——已经,……之后。(14)喻求——劝说请求。罢——指不再行乞。(15)相喻曰——反劝(我)说。(16)子——你,丐者称“元子”。羞——以……为羞。(17)亦——也,有强调的语气。(18)丐者——这是指那些乞求权利、名位的人,是本文批评的对象。(19)“丐宗属于人”——指乞求与豪家大族联宗。丐:乞求。(20)颜色——脸色,面子。(21)售——兜售。(22)容——容纳。以上二句意即乞求权贵的手下人打通关节。(23)时——时辰。(24)息——喘息,这里是形容极短的时间。(25)全形——完整的尸体。(26)仆圉(yu)——奴仆。圉——养马的奴隶。(27)臣妾——复词偏义,即臣下。(28)丐——给予,把……给人。下句“丐”字同。宗庙——古代皇帝或贵族祭祀祖宗的地方。(29)无辞——指达成默契。(30)“不为”句——不替他们感到害羞吗?“为”字后省略了代词“之”。(31)所以——……的原因。(32)罂(ying)——小口大腹、用来盛酒的瓦器。(33)且——将。耳:罢了。(34)颜容——脸面。(35)夫——发语词。(36)迹——行为。(37)全——完善。(38)幸——庆幸之词,这里当作反语。(39)具——备办。(40)作——装作。丐者——指乞求权利、名位的人。(41)无耻——不感到耻辱。(42)庶几——希冀之词。(43)吾子——指。矫然——高昂的样子。取——落得,得到。不容——不为人所容。(44)于戏——叹词。于,同“吁”。(45)斯——此。(46)规——准则。

赏析唐玄宗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表现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二首,浮现出贵族们物质生活的荒淫。而元结的杂文《丐论》,则描绘了一幅当时政治生活的“群丐图”。

瞧!那些政治的乞丐,为了投机钻营,不择手段:有的乞求与人联宗,有的乞求与人结姻,或乞求名位,或求人给点脸面。更有不能直接攀上权贵的,就乞求他们的下人,打通关节。然而,一旦主子在政治角斗中倒霉,这群趋炎附势之徒,又“丐贫”“丐贱”,临刑“丐命”,直至“终有不可丐”时,才结束他们可耻的乞丐生涯。而更无耻卑劣的,或是失势的王公贵族,为了苟活,向奴仆求认本家;或为了肮脏的政治交易,哀恳放弃祖祠宗庙,有的竟连妻子也让给别人。

李白当年为什么离开长安,几乎一切的正史和野史,都归罪于高力士。而元结的这篇《丐论》有助于人们提高一个认识:李白的离去,不独因为一个高力士,而是因为当时整个上流社会的污烂与丑恶,容不得一个伟大的人格。正如《丐论》的,也很快回归故里,然后习静商余山,撰写那伤时骂世的杂文。

杂文往往是批判的,因而常常要求揭露的深刻与笔锋的犀利。但是这种“深刻”和“犀利”并不意味着就是正面的指斥。《丐论》就是假托一个乞丐的感受来写的。通过他的眼睛和心灵来观照,通过他的口来揭露,也借助他的人格来反衬,并达到幽默与讽刺。这个只是因为贫穷而求人“弃衣”“弃食”的乞丐,并没有丧失人格,他的言行,与那群以丧失人格为代价的政治乞丐形成鲜明的反衬。至于不愿作乞丐的,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