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中山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中山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中山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中山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中山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中山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常温下,测得0.1mol/L醋酸溶液的pH=4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醋酸溶液与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参考答案:A略2.有200mL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Mg2+的浓度为0.2mol/L,Cl-的浓度为1.3mol/L,要使Mg2+全部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40mL

B.72mL

C.80mL

D.120mL参考答案:C略3.已知:C(s)+H2O(g)=CO(g)+H2(g)△H=+130kJ?mol﹣12C(s)+O2(g)=2CO(g)△H=﹣220kJ?mol﹣1.其中H﹣H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1和462kJ?mol﹣1,则O=O键的键能为()A.496kJ?mol﹣1 B.248kJ?mol﹣1 C.428kJ?mol﹣1 D.284kJ?mol﹣1参考答案:A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水分解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H=H产物﹣H反应物再结合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的关系来回答.解答:解:设O=O键的键能为xkJ?mol﹣1,已知①C(s)+H2O(g)═CO(g)+H2(g)△H=+130kJ?mol﹣1,②2C(s)+O2(g)═2CO(g)△H=﹣220kJ?mol﹣1①×2﹣②得:2H2O(g)═O2(g)+2H2(g)△H=480kJ?mol﹣1,△H=4×462﹣x﹣2×436=480kJ?mol﹣1,解得x=496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和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4.判断XY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主要依据是(

)A分子中存在极性键B分子中存在离子键C直线形结构,两个X─Y键的夹角为180°D非直线形结构,两个X─Y键的夹角小于180°参考答案:略5.我国支持“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B.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滴入KMnO4(H+)溶液,观察紫色变浅,是因为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D.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

和H2分别为4mol、7mol参考答案:D略6.图是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其a、b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a为正极,b为负极

B.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电解过程中,b电极上有铜析出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参考答案:C略7.设C+CO2?2CO﹣Q1,反应速率v1;N2+3H2?2NH3+Q2反应速率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参考答案:A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升高温度,无论对于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都会使反应速率增大.解答:解:升高温度时,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与吸放热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只要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就增大,与反应的吸放热无关.8.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A.X:3s23p1

Y:3s23p5

B.X:2s22p3

Y:2s22p4C.X:3s23p2

Y:3s23p4

D.X:3s2

Y:2s22p3参考答案:B略9.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

(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参考答案:D 10.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参考答案:D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如平衡不发生移动,则D的浓度应为原来的2倍,但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如平衡不发生移动,则D的浓度应为原来的2倍,但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a<c+d,且A的转化率减小,D的体积分数减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通过改变体积浓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1.下列化合物分别与金属钠反应,其中反应最慢的是A.H2O

B.CH3COOH

C.CH3CH2OH

D.C6H5OH参考答案:C略12.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正极参考答案:D13.某酯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水,该酯水解可得羧酸B和醇C,把醇C氧化可得羧酸D,且B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由此酯可能是:

A.CH3CH2COOCH(CH3)2

B.CH3CH2COOCH2CH=CH2

C.(CH3)2CHCOOCH2CH(CH3)2

D.CH3CH2CH2COOCH2CH(CH3)2参考答案:D略14.化学反应C6H12O62CH3CH2OH+2CO2↑属于A.光合作用

B.消去反应

C.发酵作用

D.皂化反应参考答案:C1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B.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D.会产生新的物质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

.(3)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序号)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 .(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参考答案:(1)验证Na、Mg、Al、S、C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3)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序号)有关化学方程式③A2Na+2H2O═2NaOH+H2↑①BMg+2H2OMg(OH)2+H2↑④DMg+2HCl═MgCl2+H2↑⑤C2Al+6HCl═2AlCl3+3H2↑⑥E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②FH2S+Cl2═2HCl+S↓

(4)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1)实验涉及Na、Mg、Al、S、Cl第三周期元素对应化合物的性质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3)根据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溶液的酸碱性选取相应的实验现象;(4)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实验的结论,涉及铜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5)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利用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解答:解:(1)分析每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①③做的是镁、钠分别和水反应的实验,比较两者和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及两者碱性的强弱;②Cl2能从H2S中置换出硫;④⑤可分别得出镁、铝和盐酸置换反应的难易;⑥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把上述分析结果连成一个整体从中可比较出钠、镁、铝三种元素金属性强弱和氯、硫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所以其实验目的是验证Na、Mg、Al、S、C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故答案为:验证Na、Mg、Al、S、C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2)回忆每个实验过程可知,这些实验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3)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缩小,溶液变红色可知,该现象对应方案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由B.产生气体,气体可燃,溶液变浅红色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①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由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⑤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由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④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由F.生成淡黄色沉淀可知,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2S+Cl2=2H++2Cl﹣+S↓,由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该现象对应的方案为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故答案为: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序号)有关化学方程式③A2Na+2H2O═2NaOH+H2↑①BMg+2H2OMg(OH)2+H2↑④DMg+2HCl═MgCl2+H2↑⑤C2Al+6HCl═2AlCl3+3H2↑⑥E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②FH2S+Cl2═2HCl+S↓

(4)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实验来验证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明确现象和结论的关系及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

。(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参考答案:(1)CH3CH2CH2CH3,CH3CH(CH3)2;(2)CH3CH2CHO;(3)OHC-CHO;(4)CH2=CH-CH2OH。18.(16分)反应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K1;反应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见下表:温度/KK1K29731.472.3811732.151.67(1)推导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与K1、K2的关系式

。(2)计算K值:温度为973K时K=

(保留2位小数);1173K时K=

(保留2位小数)。通过K值的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CO(g)+H2O(g)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在一定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2和H2(气),在1173K时发生反应并记录前5min的浓度,第6min时改变了反应的条件。各物质的浓度变化(mol/L)见下表:时间/minCO2H2COH2O00.20000.30000020.17400.27400.02600.02603c1c2c3c34c1c2c3c35未测0.17270.12730.127360.0350未测0.16500.1650①前2min,用CO表示的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是

。②在3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