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学设计_第1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_第2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_第3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_第4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

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反掌观纹,分析细节

画龙点睛,分析意象

纵观全文,主旨探讨目录认识作者,知其本心茹志鹃(1925—1998),女,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由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作协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的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02提纲挈领,整体感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浑然一片中理出头绪(1—23)(24—43)(44—57)(58—59)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通讯员随“我”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开端(带路)发展(借被)高潮(牺牲)结局(献被)给货架起一个恰当的名字(1—23)(24—43)(44—57)(58—59)03反掌观纹,分析细节品味文本,关注人物描写1.小说描写了哪些人物?

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憨厚朴实,拘谨腼腆(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呢?”“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憨厚朴实,拘谨腼腆(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质朴纯洁,不善言辞(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质朴纯洁,不善言辞(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不畏牺牲,舍己为人(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天真纯洁,充满朝气(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2)《百合花》中,作者刻画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段话表现了妇女们的思想保守和羞涩,同时和下文新媳妇亲手为通讯员擦洗形成对比,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尊敬和深情。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病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感到放不开手,但这句话真正的意图是为下文通讯员牺牲,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做了一个铺垫。新媳妇前后的变化,写出了她对为百姓捐躯的通讯员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2)《百合花》中,作者刻画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⑴分析文中是如何描写乡干部的?

通过外貌、动作的描写。“他眼睛熬得通红”写出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用一片硬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写出了生活的艰苦;拿东西、吃饭、喝水写出了工作的繁忙。乡干部是地方干部,写乡干部展现了新媳妇的生长环境,为新媳妇出场作铺垫。⑵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里花许多笔墨描写乡干部,是否多余?(3)次要人物不可忽视03反掌观纹,分析细节品味描写,关注环境笔描写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用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品味描写,关注环境笔描写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用品味描写,关注环境描写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用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品味描写,关注环境描写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用①满月、野火、照明弹,展现了战场的氛围,烘托了“我”对敌人和战争的憎恶之情;②环境描写突出“白夜”,彰显攻击战难打,为通讯员牺牲埋下伏笔。品味描写,关注环境描写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用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描写中秋节情景,有哪些作用?

描写中秋节情景,有哪些作用?品味高潮部分,把握多种描写2、品景物描写,析闲笔之用①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1946年的中秋”;②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写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③由家乡的风俗及孩子们急切地想分到月亮娘娘享用的东西,在茶几旁边跳边唱的情景,自然地想到同乡的小通讯员,便于写出“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对烘托人物心情(A)、渲染环境气氛(B)、推进情节发展(C)、深化作品主题(D)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下两处环境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AAC03画龙点睛,分析意象03画龙点睛,分析意象(1)第34节:通讯员衣服撕了一个口子,这一细节有何作用?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这一细节也为后文埋下伏笔。(2)第43节:再次出现“破洞”,有哪些作用?照应前文,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灵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下文新媳妇缝“破洞”的情节作铺垫。(3)第53节:“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是文中第三次出现“破洞”,这次写“破洞”有什么作用?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照应上文,更表现出新媳妇把通讯员当做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4)第56节:第四次出现“破洞”,具体有什么作用?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前后作用有何不同?在通讯员回部队时,给“我”两只馒头,说是“给你开饭了”,表现了他关心他人、活泼可爱的性格。在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给他缝衣服上的“破洞”,“我”无意中摸到那两个馒头,这里再写两个馒头,不仅是对前文的照应,也起到了睹物思人、强化人物形象的作用。画龙点睛,分析意象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前后作用有何不同?通讯员为“我”带路,见他枪筒里插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第一次描写枪筒里插树枝,表明这憨厚朴实的小伙子还有爱美爱生活、朝气蓬勃的一面。借完被子,通讯员要回部队,“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跟那些树枝在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第二次描写枪筒里插树枝和野菊花,既和前文形成照应,又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04纵观全文,主旨探讨⑴第44节:新媳妇称通讯员为“同志弟”,她为什么要这样称呼通讯员?品味高潮部分,把握多种描写1.品心理描写,察内心世界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亲人了。言语中流露出对小通讯员的歉意。⑵第44节:“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新媳妇这样说是怎样的心理?⑶第49节“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这一段话如何理解?品味高潮部分,把握多种描写1.品心理描写,察内心世界知道一个×营的通讯员负了伤被送到包扎所,“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同乡,“我”很担心他,所以“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想知道通讯员“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最后一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其实暗示了“我”对那个通讯员的关心、牵挂、惦念。2.品细节描写,明艺术之妙⑶第57节:“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新媳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和动作?新媳妇本已知道通讯员已经牺牲了,可还“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那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一个“瞟”字,说明了新媳妇对“我”的不理解以示不满。品味高潮部分,把握多种描写思考:新媳妇一改以前温和善良的形象,又是夺过被子,狠狠地瞪眼,又是气汹汹地嚷,这样写是否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新媳妇一直以柔美和善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在给通讯员缝“破洞”时一反常态,表现得很“凶”,强烈的前后对比突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表现了她对子弟兵的感情出自肺腑,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自然倾泻。品味结局部分,赏析人物之变通讯员已经牺牲,明知为通讯员补衣服已经没有实用的意义,新媳妇为什么还缝补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放到他的棺木中?

明确:这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自然倾泻。一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悲痛的感情;三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之情、深情悼念。从文学作品怎样表现人们的真切情感的角度,这是情感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矛盾问题。它们之间的反差越大,实用价值越小,往往越能突出情感的价值、情感的动人,这就是两篇小说主人公行为的相同之处。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写作背景04纵观全文,深入探讨1.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怎样的含义?提示:小说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①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她把自己唯一的嫁妆——印有百合花图案的被子献给牺牲了的战士,以“百合花”为标题,可以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②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以“百合花”为标题,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热爱。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在这篇小说里,“我”是非主要人物。小说中非主要人物一般具有如下作用:①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②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④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①“我”对通讯员先是“生起气来”,再是“发生了兴趣”,然后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