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试题精要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
C.观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
C.喻象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B.兴象
C.喻象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
C.游戏说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B.愉悦性
C.独创性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
C.人生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
C.想象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
C.阶级性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
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相关报道:
·寻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相关资料试题(2005-2-27)
·笨笨地请教:有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同仁吗?(2004-12-28)
·袁贵仁:要纠正重视外语而削弱本国语言的现象(2005-2-27)
·我买的华东师范99年9月第2版的〈写作〉是不是2005年用的教材啊?(2005-2-26)
·(故事版)一棵开花的树(2005-2-20)
·新人报到,有几个问题请教!(2005-2-25)
·[原创]情人节寄语(2005-2-14)
·一月考完了,四月准备考什么?(2005-1-19)
·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历年考题,自考网上的打不开:((2005-2-25)
·[原创]8222322汉语言文学的群组,有意思者请加!(2005-2-23)
·美学试题精要(2005-1-17)
·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考生吗?(2005-2-14)
·《中国古代文学史》应用归类法学习(2004-1-8)
·一月份的成绩出来了(2005-2-2)
·古代文选(一)题型分析及材料补遗(2004-8-20)
·谁有<浙江自学考试>2005年第三期(2005-2-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5-2-18)
·偶发现了《现代汉语》教材中的错误,提醒考生朋友注意呀!(2005-2-5)
·北京200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计划、考试时间、指定教材(2004-12-24)
·自考阅卷内幕透析——愤怒(2004-12-15)
相关评论:逾阳uy[2005-1-1717:08:54]
5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5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5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5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
5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
5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
5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5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59.美感产生于()
A.游戏B.摹仿
C.巫术D.社会实践
6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尼采
6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B.逻辑
C.日常自我D.自由
6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A.司马迁B.司空图
C.刘勰D.严羽
63.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
6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
6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A.感官B.审美能力
C.想象D.灵性
6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
6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B.兴象
C.喻象D.抽象
6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6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D.自然物
7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A.集体无意识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
C.符号说D.娱乐说
7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7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A.感性B.感染性
C.愉悦性D.规范性
7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王国维B.蔡元培
C.李大钊D.李泽厚7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A.突然荣耀说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7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A.优美B.崇高
C.悲剧D.喜剧
7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
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
7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A.优美B.悲壮
C.滑稽D.崇高
7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优美B.崇高
C.悲剧D.喜剧
7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是()
A.言志说B.心生说
C.缘情说D.表现说
8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A.仿象B.兴象
C.喻象D.抽象
81.美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的审美现象是()。
A.美以及美的规律B.美感经验
C.艺术D.审美关系
82.研究审美主体的美感经验,主要应该采取()。
A.哲学方法B.艺术学方法
C.心理学方法D.伦理学方法
83.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
A.只能制造丑,却不能创造美B.只能创造美,却不能制造丑
C.既不能制造丑,也不能创造美D.既能制造丑,也能创造美
84.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具体方法B.综合方法
C.主要方法D.次要方法
85.“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现实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现实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自然美
86.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87.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区别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B.休谟
C.鲍姆嘉登D.康德
88.钱钟书认为,“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这说明美感欣赏活动是()。
A.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B.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D.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89.“燕山雪花大如席”所使用的想象形式是()。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90.在下列审美范畴中,表现人与世界和谐共存状态的是()。
A.优美B.崇高
C.悲剧性D.喜剧性
91.罗丹的雕塑《老妓》所体现的美学规律是()。
A.以丑为美B.化丑为美
C.丑中有美D.美丑相间
92.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
93.对游戏说的形成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A.康德B.席勒
C.斯宾塞D.黑格尔
94.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功能B.艺术的起源
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特征
95.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艺术品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B.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
C.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D.艺术品有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
9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97.下列关于“天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天才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
B.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C.天才是先天与后天两种因素结合的产物
D.天才是不需要后天训练的
98.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99.在西方的美育理论中,首先明确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D.席勒
100.第一个在我国将美育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A.陈独秀B.王国维
C.蔡元培D.梁启超
逾阳uy[2005-1-1717:09:37]
101.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按顺序应为()
A.观、品、悟B.品、悟、观C.读、解、达D.感、品、悟
102.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
A.意象的触发B.意象的发展C.意象的鲜明D.意象的形成
103.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
A.反映B.模仿C.认识D.感动
104.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A.物质材料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105.造成艺术品具有“他律性”的核心要素是()
A.意象B.材料C.流通D.形式
106.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7.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物质产品B.精神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
108.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10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110.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
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
111.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1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
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B.自我实现的人
C.审美的人D.集体的人
113.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
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
114.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
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
115.“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A.感性学B.现象学C.审美学D.解释学
116.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
A.美的规律B.艺术C.美感经验D.审美关系
117.在孔雀等鸟类中,雄鸟往往会在雌鸟面前展示其美丽的羽毛,这是因为()
A.它们已具备了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能力B.它们具有与人相同的情感要求
C.它们已懂得欣赏美D.它们具有性选择的本能需要
118.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这表明美感教育()
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
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
119.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B.一种感官美学
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D.一种官能刺激
120.梁启超说:“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
C.艺术是无功利的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
121.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恰当的审美理解是()
A.人的异化B.感情专一
C.人为美而兴奋倾倒D.审美是件苦差事
122.亚里士多德的“净化”或“陶冶”主要是指悲剧的()
A.感化作用B.娱乐作用C.认识作用D.教育作用
123.崇高()
A.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B.是一种伦理判断
C.是一种纯粹的美D.不是一种高级的美
1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
125.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的丑是()
A.一种古怪的丑B.一种突出的丑
C.一种秩序的美D.一种不规则的美
126.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句话说的是()
A.美感的主观性B.美的客观性
C.美感的社会性D.美的社会性
127.美感从本质上讲是()
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先天快感
C.人的种族属性D.人的精神享受之一
128.爱美之心是()
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本质力量
C.人的族类本质D.人的先验能力
129.美感产生于()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130.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
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
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
131.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美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休谟
C.鲍姆嘉登D.康德
13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辩正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辩证法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33.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在理念”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提诺D.黑格尔
134.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135.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
A.主观的B.客观的
C.主客观的统一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36.美感的核心是()。
A.情感B.感受
C.想象D.理解
137.通感是()。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38.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
A.视觉和味觉B.嗅觉和触觉
C.听觉和触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与财经职业技能竞赛·普惠金融服务(线上+线下+合作机构)协同考核试卷
- 2025年农业数字化资格考试·AI农业应用·机器学习在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工业供应链数据标准应用案例考核试卷
- 数学表达: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 基于创新教研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转型的思考
- 提高毕业班复习效率校长讲话:告别“无效忙碌”迈向“精准突破”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密度定向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儿科急救药品知识考核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考核试卷
- 视频拍摄素材合同(标准版)
- 项目启动阶段工作准备计划安排书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都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2
- 新生儿早产儿个案护理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2517.1-2024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综合体育场馆木地板场地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育才集团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期中模拟检测试题(1~4单元)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 《公司法完整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山东淄博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33篇(含答案)(2003-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