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铜器物组合浅论商周礼仪制度_第1页
从青铜器物组合浅论商周礼仪制度_第2页
从青铜器物组合浅论商周礼仪制度_第3页
从青铜器物组合浅论商周礼仪制度_第4页
从青铜器物组合浅论商周礼仪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青铜器物组合浅论商周礼仪制度【摘要】商、西周时期青铜器,无论是单一形制,还是组合器物,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依青铜器不同的性质与用途,可大致划分为食器、酒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商周作为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其兴旺不仅表达在器物种类的增多及铸造工艺的成熟,而且还与社会等级制度的活泼亲热相关。很多青铜器物便由一般的生活用品演化为礼仪制度的象征物,以“明贵贱、辨等最终形成了如同觚与爵,鼎与簋互为组合的标准定制。【关键词】觚爵;鼎簋;礼仪制度;社会等级一、爵、觚酒器组合这两类器物,爵约消灭于夏代晚期,在时间上略早于觚,是最1】事实上直至商朝后期的殷墟时代,爵、觚才开头由最初的饮酒器,转变为宗庙中的礼器,被广泛运用于宴飨、婚庆、葬礼、祭祀等传统节俗中。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陪葬酒器,多为一觚一爵的组合,由此可见二者关系之亲热;在殷墟时代,觚、爵配套使用已成定制。关于青铜酒器觚、爵等的礼仪用途,我们可以从古代文献典籍·特牲馈食礼》篇是专用于记载诸侯、卿大夫阶层的庙祭之礼,其内容多处涉及觚、觯、角、爵等酒器在仆人邀请来宾,客人之间相互行礼,祭祀仪式进展等方面的使用法则。从内容来看,礼仪规定相当精细而且讲究,其中有一①意思是在祭礼开头的前一天,相关人员须在篚中朝北而尾向南的方向依次盛放酒器,直至其次天祭礼开头前才向壶中注酒。由此可见青铜酒器当时已经开头在国家活动中作为权力与等级的象征物。在祭礼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从历年的考古开掘中可以证明,商代中晚期的青铜爵相对于商代早期,在器型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与进展,并且始终连续到西周早期。然而,觚的产生与制作在历经有商一代的演化后,在西周便开头走向衰落。马承源先生认为,觚、爵为成套的酒器,作为礼器时需要相配,而西周早期的一些酒器、食器等,从考古资料来看,被漆器、木器所替代。如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的漆、木酒器,便能够证明这一观点。毋庸置疑的是,觚、爵作为典型的配套酒器,在殷墟时代至西周早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作为礼仪制度的象征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到了近300②的慨叹。借“觚”作为一不君不臣的动乱,言语之中虽然透露着圣人猛烈的政治隐忧,却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觚作为酒器,同时又作为礼器,在肯定历史时期内的礼乐文明下曾表达的重要功能。事实上,孔子在日后提到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③的观点中指出,那些流于形式的“玉帛”等象征物虽然不是礼的真正内涵,而他心目中所向往的那种等级鲜亮,秩序井然的社会,才是真正有伦理,有道德的社会。但是,孔子接着解释道,虽然象征性物品不能代表礼乐文明的全部精神,但是假设连象征都没有的社会,所谓的“礼”将彻底不复存在。在西周礼制尚存至东周礼仪毁坏的这一时期,以觚爵为中心的礼器体系宣告完毕,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鼎簋为主的食器组合。二、鼎簋食器组合李学勤先生认为,中国青铜器有两个艺术成就的顶峰,第一个是在商代后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而其次个顶峰则是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这两个时代产生大量精巧绝伦的艺术2】西周时期作为上述两个阶段的过渡点,在青铜器制作方面照旧卓有成效,甚至曾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周公的制礼作乐,其根本精神也与青铜礼器的使用亲热相关,假设说之前的酒器组合爵觚作为礼仪的象征,显示了肯定的等级差异,那么在西周时期以鼎簋为代表的食器文化则是将这一差异运用到了极致。众所周知,西周推行“宗法制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此根底上,于统治阶级上层形成了天子、诸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制度标准,有效确保了社会因争权夺利而造成的剧烈动乱,维持了合理运行的秩序。依周代礼仪制度的规定,各级贵族宴饮,需要依其身份凹凸,享用相应的规格,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而到了西周时期,在祭祀与宴飨时以偶数组合同以奇数组合的列鼎协作使用,即形成所谓的“列鼎制度青铜食器及其背后的礼仪、饮食制度作一简要分析。西周天子用九鼎,其中分置牛、羊、豕、鱼、腊等肉食,被称据等级的降低而依次削减食器及器内肉食的数量还有类别。〔公〕即位。具,羮定,甸人陈鼎七,当门,南煮熟,诸侯国君招待来聘大夫之时,大夫坐定,甸人才将七只鼎陈放在庙门外,正对着庙门,鼎面朝南,以西边为上位。杨天宇先生在《仪礼译注》中有明确解释:甸人主要职掌公田,供野物,以及供薪蒸等,在天子时称为甸师,在诸侯时称为甸人。从《公食大夫另一方面也可由“七鼎具陈,鼎面朝南,西为上位”的行礼方式窥知西周礼仪制度的严峻与神圣。西周中晚期之前,各级诸侯、卿大夫、士严格遵守的等级制度,青铜礼器是一种严格遵守的表现方式。直至东周礼崩乐坏的时代,个别诸侯在宴请大夫时才开头僭越使用九鼎〔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考古开掘中关于“列鼎制度”也可以得到肯定的证明。虽然出九鼎的西周墓照旧未被觉察,但是陕西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一号墓已经消灭大小相次三具一组的器物,鸡茹家庄一号墓由五具陈设,长安普渡村西周中期墓以三具成列,这一切觉察与之前的论述都有着准确的验证关系。相对于鼎始终被赐予的礼器功用,而簋却充当着重要的食器,主要用于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这一点或许可以引发我们的联想,周代以农业立国,而周族始祖弃正是由于“善耕作的自然优势,进一步进展农业,使周原成为西周王室的隆兴之地。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周代的农业生产有了进步,但是作物品种却不算丰富。即便如此,周人心目中还是比较看重仪礼,留意神明祭祀。因而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才会将青铜器与食物相配套的礼器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样,簋作为礼器,和鼎一样反映了上层社会的等级制度。如《仪礼·特牲馈食礼》中提到器配制。另外,上大夫比下大夫增加的是“鲜肉”与“鲜鱼”二俎的待遇。可见,西周等级制度之划分细密,在上层阶级不同的人众间,照旧存在着鲜亮而深刻的差异。综上所述,以西周为代表的“鼎簋制度”被时代赐予了鲜亮的等级颜色,有一种观点指出,鼎簋原本只是一般的烹食器,然而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不仅形成了用物制度,并且演绎出阶级社会的象征。青铜礼器的兴旺是社会高度兴旺的表现【33500多年前的西周王朝,在生产力还比较低下并且落后的状态,得以平稳和谐运行的重要保证。三、完毕语商周青铜礼器的组合,是当时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祭祀活动中形成的完整器物制度,郭宝钧在《商周铜器群综合争论》中,明确提觚、爵、鼎、簋为核心的礼器组合,应当被视作商周礼仪制度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商人心目中的“神灵崇拜荣誉与国家精神,在肯定程度上,思想意识形态的掌握,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配之以相应的礼仪建制度,共同构成了国家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注释:1《仪礼·特牲馈食礼第十五》.2《论语·雍也第六》.3《论语·阳货第十七》.4《仪礼·公食大夫礼第九》.5《诗经·大雅·绵》.【参考文献】【1】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