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颌面部囊肿演示文稿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囊肿并不是真性肿瘤,而是一个病理性囊腔,内含流体或半流体。除少数外,都有上皮组织衬里和纤维结缔组织囊壁。
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
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一、颌骨囊肿颌骨囊肿的基本X线表现:颌骨囊肿内含囊液,而液体的密度远比骨组织密度低,因此在颌骨中呈现密度减低影像,与正常骨组织间的界限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周围为一致密白色线条所包绕。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囊肿为单房性位于深龋、残根或其它原因所致死髓牙的根尖病源牙的根尖突入其中,该牙的牙周膜间隙及骨硬板影像消失当囊肿生长较大时,邻牙的牙根可突入其中,或被推挤移位,根尖可有轻度吸收。约60%出现在上颌骨。特别是上颌的切牙和尖牙区。(一)根尖囊肿(radicularcyst)仅次于根尖肉芽肿,上下颌之比为2:1影像学表现: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含牙囊肿(dentigerouscyst)影像学表现:囊腔中可含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齿,牙冠朝向囊腔。囊肿边缘光滑,多为类圆形,以单囊多见,多囊者囊腔大小近似。囊肿的囊壁常围绕于受累牙的冠根交界处。整个牙含于囊腔中者,是因为囊肿很大或投照角所致。可使邻牙移位,或根尖吸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三)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影像学表现:囊肿生长部位:好发于磨牙升支区,其次为磨牙区和前磨牙区。囊腔形态:以单房多见,多房次之(约占20~30%),多房者囊腔大小近似。其内可含牙或不含牙。本囊肿重要特点之一是沿颌骨长轴生长。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颌骨较大病变,骨质膨胀不明显,或向舌侧膨胀。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多大于3cm。牙根吸收:牙源性角化囊肿可发生牙根吸收,但多为光整型吸收。颌骨多发的囊性病变,并与遗传因素有关。囊肿复发率高:据文献报告复发率在5~62%。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
鉴别诊断:需要与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的颌骨囊性病变主要有颌骨成釉细胞瘤。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四)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cellnevussyndrome)又称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basalcellcarcinomasyndrome)影像学表现:除有颌骨多发牙源性角化囊肿外,尚有其它骨骼异常,分杈肋和脑廉钙化为最常见,其次是蝶鞍韧带钙化,脊柱弯曲等。一般情况下,基底细胞癌的形成晚于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五)面裂囊肿鼻腭管囊肿(nasopalatinecanalcyst)X线表现: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如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圆形密度减低影。中切牙牙根可被推开,但骨硬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存在。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球上颌囊肿(globulomaxillarycyst)X线特点: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有倒梨形囊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分开。分类:过去,一般将鼻腭囊肿,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归类为面裂囊肿。近来,部分学者(包括WHO的牙源性肿瘤分类)认为球上颌囊肿可能是“球状上颌”区的牙源性囊肿。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一)皮样和表皮样囊肿(二)鳃裂囊肿和甲状舌管囊肿检查:B超、CT、瘘管造影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第2节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颌骨牙源性良性肿瘤
和瘤样病变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影像学特点
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占颌面部肿瘤3.05%,占牙源性肿瘤66.1%。多见于30~49岁。下颌多于上颌,70%发生于磨牙升支区,20%在前磨牙区,10%发生于切牙区。(一)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多房型:此型最多见,占58.9%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单房型:较多房型少见,约占14%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蜂窝型:较多房型少见,约占22%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局部恶性征型:此型仅占4.7%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巨大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病理分型:一般型(标准型/经典型):
变异有:
A.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Ameloblastoma,DA)
B.基底细胞型等
单囊型周边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DAX线表现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X线鉴别诊断一般型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可以和以下颌骨病变相似或相同:牙源性角化囊肿、根侧囊肿、巨细胞肉芽肿等。DAX线表现则易与以下病变相混淆:骨化性纤维瘤、粘液瘤等。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除上述四型外,还有共同特征:颌骨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牙根呈锯齿状吸收。肿瘤侵及牙槽侧,造成牙根间骨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肿瘤边缘可有部份增生硬化。肿瘤区牙齿可被推挤移位或缺失。瘤内罕见钙化。肿瘤内可含牙。
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epithelialodontogenictumor)Pindborg首先报道(1956)X线特点:边界清晰的密度减低区。含有数量不等、形态各异钙化物,常位于牙冠附近。约有50%内含有未萌出的埋伏牙。颌骨可膨胀,但外形尚存。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三)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odontogenictumor)影像学表现:边缘光滑单囊状密度减低影像。病损中含有粟粒状钙化点和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病变较大时可使牙移位,但很少见牙根吸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四)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odontogeniccyst)影像学表现:病变可为单房或多房。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病损中可见大小不等钙化点或团块影。牙根可吸收,邻牙可移位。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五)牙瘤(odontoma)影像学表现:
混合性:表现为颌骨内高密度(近似于牙齿组织)团块状影,边缘有低密度条带状影,颌骨可膨胀。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五)牙瘤(odontoma)影像学表现:组合性:主要表现为颌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牙堆积状影,有时与囊肿并存。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颌骨非牙源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一)骨化纤维瘤(ossifyingfibroma)影像学表现:纤维成分多——病变区为不均匀密度减低影,其间可见不规则粗糙骨膈或纤维条索状影。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一)骨化纤维瘤(ossifyingfibroma)影像学表现:
骨样组织多——病变区为不规则钙化团块,有的似“毛玻璃”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上述两型均有完整边界,骨质可膨胀,邻牙可移位。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骨瘤(osteoma)影像学表现:海绵型:以圆形或半圆形突起为特征,基底部较宽,密质骨和松质骨同时显示。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骨瘤(osteoma)影像学表现:致密型:表现为高密度骨团,突出于颌骨表面,呈圆形或半圆形,有时可呈分叶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三)颌骨血管瘤(hemangiomaofjaw)发生于颌骨者称颌骨中心性血管瘤(centralhemangiomaofjaws)影像学表现:多呈溶骨改变,为不规则低密度区,其内可见纤细骨膈,呈网状排列,形似蜂窝状或皂泡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第3节颌面部恶性肿瘤一、颌骨恶性肿瘤(一)原发性骨内癌(primaryintraosseouscarcinoma)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影像学表现: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颌骨磨牙区。病变始于颌骨骨髓腔。颌骨中心低密度溶骨性骨破坏为其主要特征。边缘不清晰,呈虫蚀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易引起病理性骨折。牙呈“浮立”状表现。侵犯皮质骨可形成软组织肿块。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鉴别诊断:牙龈癌(继发性)中央性骨髓炎病程长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病变边缘有高密度骨质增生表现。死骨形成。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骨肉瘤(osteosarcoma)
影像学表现:
成骨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早期病变区骨小梁增生变粗,骨髓腔变窄、阻塞。骨小梁断裂,呈点片状。肿瘤内有特征性的瘤骨形成。瘤骨的形态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絮状和日光状。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溶骨型病变区骨小梁的排列紊乱和破坏、吸收。骨髓腔因破坏而扩大。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状溶骨破坏区。同一病变中存在着成骨和溶骨两种病变变化。混合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共同特征:边界模糊不清、呈虫蚀状。牙槽骨破坏迅速,出现“牙浮立”征象。可出现骨膜反应。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成骨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溶骨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混合型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三)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在不规则溶骨破坏区内有斑片状钙化/骨化影。肿瘤较少破坏皮质骨,多表现为皮质骨增厚。病变形态多是类圆形,可有分叶。影像学表现: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病变边界可清晰,也可模糊。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胶冻粘液)。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鉴别诊断软骨肉瘤与骨肉瘤极为相似破坏区内骨质密度皮质骨一般不断裂(软骨肉瘤)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四)浆细胞肉瘤(plasmacellsarcoma)
又称骨髓瘤(myeoloma)
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为多发,单发少见。多见于扁平骨、颅骨和脊柱。圆形穿凿样骨质缺损是其主要特征。病变大小不等,边缘锐利,无硬化现象。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发生在颌骨者,表现为低密度的溶骨破坏,边界不清晰。颌骨内同时出现多个病灶。病变晚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一)牙龈癌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影像学表现:早期可侵犯颌骨的牙槽突,使牙槽突破坏吸收。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是牙龈癌主要特征。视其生长快慢不同,边缘可模糊、可较清楚,可有骨质增生表现。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鉴别诊断:牙周炎组织细胞增生症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二)上颌窦癌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和软组织肿块形成。窦壁破坏吸收。颧牙槽嵴最先受累。影像学表现: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99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0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鉴别诊断:上颌窦炎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0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系统病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0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一、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包括嗜伊红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汉-许-克氏病(Hand-Schuller-Christeandisease)和累-赛病(Letterer-Siwedisease)本文档共112页;当前第10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24分影像学表现:1、颅骨改变常累及骨是:额骨、顶骨及枕骨。表现为大小不等穿凿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年级组长发言稿
- 古民居速写课件
- 时间小马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饮料区域代理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多人合伙创业合同
- 时事一点通时政课件
- 二零二五版医院被褥用品采购及消毒服务协议
- 2025版建筑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购销采购买卖合作协议
- 2025版房屋租赁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高清版)DG∕TJ 08-2298-2019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 《UPS电源系统培训教程》课件
- 心血管疾病急救知识课件
- 线切割操作介绍培训课件
- 2025.4.15成都市住建局《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析
- 2025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试讲稿(教师招聘面试)壶口瀑布
-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
- 线缆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解读》
- 课题申报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十字相乘法(最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