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堂乐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男儿第一志气高》、《祖国歌》,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堂乐歌的含义及特点。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得出学堂乐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歌曲创编。3、通过欣赏、演唱及创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学堂乐歌所反映的的时代思想。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堂乐歌的特点。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学堂乐歌的时代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入手,引出我国最早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二)新课1、学堂乐歌的产生及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音乐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2、学堂乐歌的特点(1)展示《男儿第一志气高》谱例,引导学生从歌词内容、节奏分析作品特点,并演唱旋律,打节奏等课堂活动得出学堂乐歌内容通俗易懂、歌词琅琅上口的特点。(2)介绍沈心工和李叔同两位学堂乐歌代表人物。(3)展示两首《祖国歌》、《国民革命歌》的谱例,通过对比欣赏两首祖国歌,《国名革命歌》和《两只老虎》的旋律,得出学堂乐歌“旧曲填新词”的特点,并演唱《校园夕歌》。(三)拓展学生课堂实践活动,根据学堂乐歌“旧曲填新词”的特点,用《送别》的曲调填入新词完成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四)情感提升回顾学堂乐歌的内涵及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学堂乐歌的时代精髓和时代意义,深刻认识音乐的重要性。学情分析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唱、听歌曲,却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节课的教学主体是我校最具特色的航空班的学生,虽然都是男孩子,没有女孩子的柔美,但他们阳刚中不失细腻,在这节具有浓郁时代主题的课堂中,会展现别具一格的味道。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学堂乐歌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讨,在欣赏学堂乐歌的过程中体会其创作特点,并从特点着手进行歌曲创作,最后对学堂乐歌的时代意义进行总结和升华。为了淡化政治、历史学科在音乐课堂上的讲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在导入环节用近年耳熟能详、经典的校园歌曲做“诱饵”,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去唱,快速进入到音乐课的状态。随后,从学科综合的角度抛出问题,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音乐问题,掌握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以此来激发兴趣。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在这个环节,首先通过对《体操-兵操》的唱谱、读谱、打节奏,重点感受其节奏和旋律特点,较为单一的节奏型和不断重复的旋律,让这首作品乍一听有些简单,这种简单就在学生心里留下思考或是怀疑。接着用欣赏聆听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祖国歌》的旋律和内容描述。两首歌欣赏结束后,用表格进行评价,得出学堂乐歌的特点之一:内容通俗易懂,歌词朗朗上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全程参与,效果显著。随后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通过几首简单的作品《校园夕歌》和《祖国歌》的对比,《国民革命歌》和《两周老虎》的对比,总结得出学堂乐歌的另一个特点:旧曲填新词。这时课堂氛围已经比较活跃,之前让学生唱歌可能不好意思,尤其是唱完《国民革命歌》之后,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师生之间的信任与配合已经愈发娴熟。最后进行升华,简单的旋律和内容背后,是为了达到更容易的传播、传唱的目的,首尾呼应。三、创作环节用《送别》的曲调进行填词创作。此环节可以使同学参与到音乐本身的学习,更进一步加深对学堂乐歌的了解。这节课的学生是我校最具特色的航空班的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虽然都是男孩子,没有女孩子的柔美,但他们阳刚中不失细腻。最终的作品也证明,他们的创作题材广泛,别具一番风格。小结: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顺畅,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将对比法,讨论法,模奏学唱法有效的贯穿到教学之中,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目标。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五单《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本节课的特点在于:淡化政治、历史等学科在音乐课堂上的讲述,提倡和鼓励用音乐来了解音乐。本节课通过鉴赏三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祖国歌》、《校园夕歌》,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通过对作品的聆听,相互的探讨,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即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开辟“旧曲填新词”创作活动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对创作的热爱。在教学的同时,始终贯穿聆听——实践——思考——总结的方法,旨在教会学生既会欣赏也会鉴赏。评测练习1、学堂乐歌的含义。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3、学堂乐歌的特点。(1)(2)4、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5、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作者是。6、《祖国歌》是根据江南丝竹填词而成。7、学堂乐歌的时代意义。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思路明确,设计较为合理,衔接比较自然,能够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课堂。课上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得当,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还比较好。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毕竟学堂乐歌的辉煌时期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有些遥远,一不小心很容易过分突出历史,让课堂失去音乐性。好在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没有在历史话题上有过多赘述。前半部分对于学堂乐歌的特点部分,教学设计略显单薄,本意我是想以点概面,但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看,设计的有些简单,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但后面的创作环节,学生带给我了很多惊喜,作品几乎都是现场即兴创作,一共回收作品12首,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没有一一展示,只挑选了几首有代表性的与大家分享。因此,今后的课上要继续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课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我认为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3、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