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初高中衔接文学作品中荒诞与真实示例解读与强化特训考点:1.《促织》——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2.刘庆邦《爱器(节选)》——“虚构”与“真实”的关系3.契诃夫《第六病室(节选)》——“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4.伊塔洛·卡尔维诺《高速公路上的森林》——“荒诞”和“真实”【考点研究】1.“虚构”与“真实”的关系2.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3.“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4.“荒诞”和“真实”【考点示例】一、《促织》——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考点解读】1.虚构情节——荒诞情节+不荒诞情节问题1《促织》——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有何作用?答案①从内容角度看,主要表现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和剥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主题真实)②从结构角度看,这两个情节使故事更加波澜起伏,增强了艺术效果。(情节的波澜效果)二、刘庆邦《爱器(节选)》——“虚构”与“真实”的关系【考点解读】1.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虚构”与“真实”的关系文本爱器(节选)刘庆邦刘本省头上戴的是高粱篾子编的帽壳,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脚上穿的是尖口鞋,跟普通农民似乎没什么两样。值得注意的是他肩头扛着的一把铁锨。铁锨是用冰铁制成的,锨的正面和背面都闪着镜子一样的光亮。这样的铁锨,仿佛对树能照见鸟,对水能照见鱼;白天能照见太阳,夜间能照见月亮。别的下地干活儿的社员,肩上扛的也有铁锨,他们的铁锨上面不是沾了泥,就是沾了土,铁锨的正面和背面都灰秃秃的,一点儿光亮都没有。所谓爱器,并不是他喜欢什么器皿,他也不搞什么收藏,只是愿意打磨他日常用的劳动工具而已。那么他与众不同的特点呢,就是在干活儿之前保持他的工具一尘不染,一锈不生,闪闪发光。在干完活儿之后,仍要保持他的工具发光闪闪。我不止一次听这位堂叔以炫耀的口气夸耀他的铁锨:明晃晃,亮堂堂,一摇一摆像太阳。每当听见他以顺口溜的形式显摆自己的铁锨,把铁锨和太阳相提并论,我都禁不住想笑,不就是一把用来在土里刨食的铁锨嘛,又不是关云长手里的青龙偃月刀,有什么值得显摆的呢!
黄黄的秋阳普照着秋天的田野,豆茬地里还弥漫着豆子和豆叶的香味,刘本省走进地里,开始撒粪。烂糟糟的粪肥是很脏的,里面还充满了微生物和毒素,刘本省手中的铁锨那么干净、亮堂,他怎么舍得把铁锨插进粪堆里去呢?这个不用替刘本省发愁,他懂得,磨刀是为了砍柴,把刀磨快,是为了砍更多的柴。他把铁锨整得如此光亮,当然也不是为了当摆设,而是为了撒粪撒得更快、更利索、更均匀。他把铁锨贴着地皮铲进粪堆里去了,一铲就是满满一锨。他像在场院里打豆子、扬豆子时做的那样,把粪扬到空中,哗地扬成一个扇面,让粪均匀地落在地上。他又像用撒网在鱼塘里撒鱼做的那样,铲在铁锨里的粪肥好比是缩在一起的渔网,长长的铁锨把好比是网纲,他把“网纲”一抡,纲举目张,“渔网”就张圆了,罩在地面上。在没有撒粪之前,土地是黄色的。撒过粪之后呢,地上就有了一朵一朵的黑色。这样一来,他撒粪又像是撒花,金色的土地上很快开满了黑色的花。
这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进一步领略到刘本省对工具的爱护。一个拖拉机手,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在塘边的地里犁地。他看见一棵老树的树洞旁拖着一条长长的蛇皮,断定蜕去皮的蛇就藏在树洞子里,想把蛇从树洞子里驱赶出来。当长长的枣花蛇脱洞而出的那一刹那,人们似乎有些害怕,不禁惊呼起来。蛇出了树洞,就蜿蜒着向塘底逃去。
有人喊:打死它!
有人喊:斩了它!
刘本省也过来了,拳不离手地提着他的铁锨。
拖拉机手把手向刘本省一伸说:把铁锨给我!
刘本省拒绝了:不行!你用别人的铁锨吧!
就用你的铁锨,因为你的铁锨最利。拖拉机手说着,抓住了刘本省手中的铁锨的锨把子,欲把铁锨从刘本省手中夺走。
刘本省态度坚决,死死地抓住锨把子不放,声明他的铁锨不能沾血!
沾血怎么了,斩长虫又不是斩人。关老爷的大刀就是用来沾血的,沾血越多越有灵气。
谁想沾血谁沾血,反正我的铁锨不能沾血,一沾血就再也洗不干净了!
刘本省对自己工具的爱护近乎神圣,别说用他的铁锨斩蛇了,连一条泥鳅都不愿意斩。塘泥表面是硬的,中层是软的,下面是稀的。在稀的那一层里,藏有一些泥鳅。那些泥鳅暂时在泥巴窝里睡大觉,等雨水到来,坑塘里充满了水,它们会重新活跃起来。刘本省在刨塘泥时,难免会刨到泥鳅。每发现泥鳅时,他决不会用铁锨把泥鳅斩断,也不会连同塘泥把泥鳅甩到干岸上去,而是任凭泥鳅往稀泥的深处钻,继续存活。
到了冬天,大雪封地,地里没啥活儿可干了,被称为挂锄的季节。锄头用不着了,好多农具也都被闲置起来。说是挂锄,其实好多人家并不是真的把农具挂起来,而是随便把农具往墙角里、屋檐下,或茅房里一扔,就拉倒了。一冬过去,潮袭水浸,农具往往锈得不成样子。刘本省的挂锄,是真正的挂锄。他在西间屋的山墙上钉了一排木头橛子,把十八般农具都并排挂在橛子上。他不是把农具高高挂起就完了,而是经常性地对他的农具进行检视,如果发现哪样农具有生锈的迹象,他会立即把那样农具取下来,进行擦拭,直到擦出亮光为止。给我的感觉,他好像在举办农具展览,把西间屋变成了农具展览馆。
2018年秋后的一天上午,我从北京回到老家,在村口遇见了干活儿归来的刘本省。刘本省虽然已是年近八旬的人,但他腰板挺直,步履稳健,不显任何老态。我特别注意到他肩头所扛的一把铁锨,锨面还是锃亮锃亮,一尘不染。我热情地向本省叔问好,称赞他的铁锨还是那么明亮,并背出了他的顺口溜:明晃晃,亮堂堂,一摇一摆像太阳。
本省叔一听就笑了,说:你这孩子就是记性好!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问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标题为“爱器”,作者把刘本省的铁锨称为“器”,庄重的称谓隐含了对主人公的尊重,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B.文中细致而夸张地描绘了刘本省铁锨的光亮程度,并与别的社员的铁锨进行对比,表现了刘本省对劳动工具的爱惜。
C.刘庆邦善于写农村生活,文中撒粪的劳动情景,与《边城》端午节捉鸭子比赛一样,都在具体场景描写中刻画人物。
D.时隔多年,“我”对刘本省夸耀铁锨像太阳的顺口溜仍印象深刻,这一结尾通过情节突转表现了歌颂劳动者的主题。答案D解析D项,“这一结尾通过情节突转表现了歌颂劳动者的主题”错误,拔高主题,主要是为了说明本省叔一辈子都爱护劳动工具。问题2本文在刻画刘本省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认真细致。他干活前后始终保持铁锨一尘不染,保养闲置农具也是如此。
(2)热爱劳动。他是劳动能手,把劳动变成艺术;年近八旬依然坚持劳作。
(3)朴实善良。他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作风;爱护自然界的生灵,坚持不让自己的铁锨沾血。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在干活儿之前保持他的工具一尘不染,一锈不生,闪闪发光。在干完活儿之后,仍要保持他的工具发光闪闪”“他在西间屋的山墙上钉了一排木头橛子,把十八般农具都并排挂在橛子上。他不是把农具高高挂起就完了,而是经常性地对他的农具进行检视,如果发现哪样农具有生锈的迹象,他会立即把那样农具取下来,进行擦拭,直到擦出亮光为止”,可知本省叔认真细致;“他把铁锨贴着地皮铲进粪堆里去了,一铲就是满满一锨。他像在场院里打豆子、扬豆子时做的那样,把粪扬到空中,哗地扬成一个扇面,让粪均匀地落在地上”“我从北京回到老家,在村口遇见了干活儿归来的刘本省”,可知本省叔热爱劳动;“谁想沾血谁沾血,反正我的铁锨不能沾血,一沾血就再也洗不干净了”,可知本省叔朴实善良。问题3本文是刘庆邦“叔辈的故事”系列纪实小说中的一篇。小说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在文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小说对源于真实农村生活的人、事进行艺术加工,塑造了刘本省这个典型形象,表达了对劳动者以及劳动的赞美。
(2)因为作者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小说超越了真实的生活经验,把辛苦的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抒情性,引发读者的共鸣,实现小说真实和虚构的有机统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与效果:(1)第一人称:一般优点是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2)第二人称:一般优点是便于交流
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3)第三人称:一般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小说是虚构的,可刘庆邦“叔辈的故事”系列中的人物却都是真实的。如何将真实的人和事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提炼变成小说。“刘本省头上戴的是高粱篾子编的帽壳,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脚上穿的是尖口鞋,跟普通农民似乎没什么两样”,刘本省就是农村中一个真实的存在,写身边人更具真实性,表达作者对劳动者以及劳动的赞美。“在没有撒粪之前,土地是黄色的。撒过粪之后呢,地上就有了一朵一朵的黑色。这样一来,他撒粪又像是撒花,金色的土地上很快开满了黑色的花”,可知小说超越了真实的生活经验,把辛苦的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我热情地向本省叔问好,称赞他的铁锨还是那么明亮,并背出了他的顺口溜:明晃晃,亮堂堂,一摇一摆像太阳”,可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抒情性。【考题对接】一、契诃夫《第六病室(节选)》——“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第六病室契诃夫一个秋天的早晨,伊凡·德米特里翻起大衣领子,在泥泞中啪嗒啪嗒地走着,穿过小巷和一些偏僻的地方,费力地去找一个个小市民的家,凭执行票向他们收款。在一条巷子里他遇到四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押送着两名戴着手铐的犯人。以前伊凡·德米特里经常遇见犯人,每一次他们都引起他怜悯和不安的感觉,可是这一次相遇却给他留下一个异样的、奇怪的印象。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手铐,就这样由人押着,走在泥地里,送进监狱去。在邮局附近他遇见一个认识的警官,对方跟他打了招呼,还和他一道走了几步,不知为什么他又觉得这很可疑。回到家里,他一整天都想着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一种莫名其妙的惶恐不安的心情妨碍了他阅读和集中精力思索。晚上他在屋里没有点灯,夜里也不睡觉,老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手铐,关进监狱。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过失,而且可以保证他今后也绝不会去主动犯罪。可是,难道不会有人诬陷吗?难道法院不可能出错吗?难怪千百年来人民的经验告诫我们:谁也不能发誓不讨饭,不坐牢。而在现行的诉讼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不足为怪的。那些对别人的痛苦有着职务或事务关系的人,如法官、警察和医生,久而久之,出于习惯势力,会变得麻木不仁,以致对他们的当事人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这方面讲,他们同在后院里杀羊宰牛而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丝毫区别。在对人采取这种敷衍塞责、冷酷无情的态度的情况下,为了剥夺一个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判他服苦役,法官只需一件东西:时间。只要有时间去完成某些法定程序,然后就万事大吉——法官就是凭这个领取薪水的,事后你在这个离铁道二百俄里的肮脏的小城去寻找公正和保护吧!从此,这种担心被捕入监狱的念头,不分白天黑夜地折磨着伊凡·德米特里。在他眼里,所有路过他窗下的人和走进院子的人,都可能是奸细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长通常坐着双套马车从街上经过,他这是从城郊的庄园去警察局上班。可是伊凡·德米特里每一次都觉得:马车跑得太快,他的神色异样,显然他急着跑去报告,城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犯人。每逢有人敲门或者拉铃,伊凡·德米特里就吓得浑身哆嗦,一看见女房东家里有生人,惶惶不安的感觉就侵袭了他。尽管他明白,从事实和常理看来,他的这些恐惧都荒诞不经;另外,如果看开一点来说,只要问心无愧即使被捕坐牢也没什么可怕的。但他的思考越是理智,越是合乎常理,他的内心就越感到强烈的惶恐不安,他所遭受的折磨就越厉害。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隐士想在一片从未遭受砍伐的树林中,开出一小块地方来搭建个小屋,以作安生之地,他用斧子砍得越起劲,树林却长得越茂盛一样。最终,伊凡·德米特里意识到,想得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索性不再思考,放任自己完全沉溺在绝望与恐惧之中。他开始喜欢一个人待着,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他特别害怕有人使坏整他,偷偷塞贿赂在他的口袋里,然后去告发他。或者他自己无意中写错了公文,看起来就像他在伪造文书,或者他把别人的钱给弄丢了。他的脑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机敏过,每天都能想出成千上万条各种各样的理由,证明自己确实应该担忧自己的自由和名誉。对自身的极度担忧,使得他对外界,尤其是对书籍的兴趣大大降低,他的记忆力也衰退得十分厉害。天亮后,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几个修炉匠敲响了女房东的门。尽管伊凡·德米特里心里清楚,这几个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但内心强烈的恐惧掌控了他,使他相信他们是打扮成修炉匠的警察。于是他悄悄地溜出屋子,光着脑袋,上衣也没穿,沿着大街拼命奔跑,一副惊骇万分的样子。在他身后,有几条狗汪汪叫着追他,有个男人在不住地喊叫,风在他耳边呼啸,这一切都让伊凡·德米特里觉得:全世界的暴力都聚集在我的背后,现在要来抓住我。最终,有人拦住了他,并把他送回了住处,又打发女房东去请医生。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给他做了个检查,然后开了一张在头上冷敷的药液和一种镇静剂的药方,然后皱着眉头、摇着头离开了。伊凡·德米特里在家里无法生活和接受治疗,人们只好把他送进医院。伊凡·德米特里被安置在性病病室里,他每天夜里不睡觉,发脾气,搅得其他病人不得安宁,不久,在安德烈·叶菲梅奇的指令下,他被转到了第六病室(注)。一年后,伊凡·德米特里完全消失在了城里人的生活中,他的书被女房东搬出房间,胡乱堆在屋檐下的雪橇里,这引起了顽皮的孩子们的兴趣,很快就被一本本地拿光了。(节选自《第六病室》,有删改)【注释】第六病室:专住“精神病患者”的病室。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写伊凡·德米特里凭执行票向小市民们收费以及写公文等情节,可以推测出其小公务员的身份。B.“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不足为怪的”,这正说明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荒唐与昏庸无能。C.“看到犯人会产生怜悯的感觉”以及“保证不会主动犯罪”,体现出伊凡·德米特里心地善良、老实本分的特点。D.伊凡·德米特里选择独处的方式来避免被捕的厄运,但租房住的生活让他不得不与人接触,致使他最终走向崩溃。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把脑海中滋生的恐惧比作生长的树林越砍越茂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恐惧、痛苦与绝望。B.小说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展开叙述。C.小说虽然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情节紧凑,波澜起伏,多角度塑造了一个“被害妄想症”患者形象。D.女房东这一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不可低估——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小说叙事脉络清晰。3.《第六病室》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契诃夫的经典名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伊凡·德米特里与别里科夫在性格上的异同。
4.有人评价契诃夫的小说“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一、契诃夫《第六病室(节选)》【答案】1.D【解析】D.“租房住的生活让他不得不与人接触,致使他最终走向崩溃”强加因果,与人接触只是促成他崩溃的导火索,真正使其崩溃的是其内心的恐惧。2.C【解析】C.“波澜起伏”错,小说写伊凡·德米特里由一个念头引起了无穷的恐惧,最终走向崩溃的过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3.同:都老实怕事,谨慎小心,总是战战兢兢。异:别里科夫恐惧变革,固步自封,维护一切旧事物,是“守旧式”人物。伊凡·德米特里对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无力反抗而选择逃避,将自己禁锢于恐惧之中,是“觉醒式”人物。【解析】伊凡·德米特里:结合“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过失,而且可以保证他今后也绝不会去主动犯罪”可知他是一个老实怕事,谨慎小心的人;结合“在现行的诉讼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以致对他们的当事人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对人采取这种敷衍塞责、冷酷无情的态度的情况下,为了剥夺一个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判他服苦役……事后你在这个离铁道二百俄里的肮脏的小城去寻找公正和保护吧”可知,他对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无力反抗而选择逃避。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他是沙皇俄国时期社会中层的一个小人物。他胆小怕事,却又爱管闲事,为人保守顽固,对社会变革极度恐惧,总是穿着一身大衣将全身包裹起来,所以被称为“套中人”。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乱子来”。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他的最大特点是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他是一个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知识分子形象。根据以上分析分析概括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即可。
4.①荒诞的故事情节:伊凡·德米特里由一个念头引起了无穷的恐惧,最终走向崩溃,小说情节的确违背了常理,显得荒诞。②讽刺意味的主题:作者用伊凡·德米特里这一正常人的发疯来讽刺沙皇统治的罪恶,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腐朽的现实。③以荒诞的叙述进行讽刺,更具批判性:一个清醒的人发现了社会混乱和人心叵测的现实从而被恐惧压垮的故事,发人深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理解“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这一评价的内涵,抓住“荒诞”“讽刺”两个关键词来理解。
“在一条巷子里他遇到四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押送着两名戴着手铐的犯人……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手铐,就这样由人押着,走在泥地里,送进监狱去”“在邮局附近他遇见一个认识的警官……他一整天都想着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一种莫名其妙的惶恐不安的心情妨碍了他阅读和集中精力思索”伊凡·德米特里由一个念头引起了无穷的恐惧,“晚上他在屋里没有点灯,夜里也不睡觉,老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手铐,关进监狱”“这种担心被捕入监狱的念头,不分白天黑夜地折磨着伊凡·德米特里”这种念头折磨着他,使他无法正常生活,“他被转到了第六病室”最后变成一个真正的精神病患者,走向崩溃。小说故事情节荒诞。“在现行的诉讼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以致对他们的当事人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对人采取这种敷衍塞责、冷酷无情的态度的情况下,为了剥夺一个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判他服苦役……事后你在这个离铁道二百俄里的肮脏的小城去寻找公正和保护吧”“他被转到了第六病室”,“第六病室”就是俄罗斯大监狱的缩影。揭示出使伊凡·德米特里发疯的真正原因是沙皇俄国黑暗腐朽的现实,小说主题具有讽刺意味。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小说以荒诞的叙述表达讽刺的效果,更作品更具批判性。二、伊塔洛·卡尔维诺《高速公路上的森林》——“荒诞”和“真实”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千,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青、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是“含泪的笑”。
B.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
C.“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滑稽的画面既有对马可瓦多的同情,也有对他自私行为的讽刺。
D.“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2.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伊塔洛·卡尔维诺《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答案】
1.A【解析】B项,“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不当,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 智慧城市的社会治理与创新
- 家庭教育中心理激励方法探讨
- 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实操与策略研究
- 19-木皮蓝变?有没有办法提前预防富深一个解决方案
- 全球视野下的葡萄酒产区特色:2025年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报告
-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路径探索报告
- Chitosan-Cy7-5-MW-1000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市昌平二中学南校区2024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贵州黔西南州望谟三中学七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院感知识手卫生培训内容
- 2025年 广州市能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章程规范业务管理制度
- QGDW11914-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新生儿洗澡及皮肤护理
- 保鲜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
- 餐饮废弃物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血透并发脑出血护理查房-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