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避防练习题_第1页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避防练习题_第2页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避防练习题_第3页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避防练习题_第4页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避防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避防练习题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完成问题。

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洪涝B.崩塌C.泥石流D.滑坡(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士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软弱结构面整体顺坡下滑的地质现象。滑坡的岩体、土体被称为滑坡体,岩体、土体下滑的底面为滑动面。图中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D正确。崩塌是极其陡峭的岩体崩解落下,B错误;图中没有大量的水体,不能能是洪涝、泥石流,AC错误;故选D。2.发生该自然灾害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顺沟向上跑B.顺沟向下跑C.向两侧跑(正确答案)D.躲在树下答案解析:2.由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发生时,逃生路线应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C正确。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以及躲在树下都可能有被滑坡淹没的危险,ABD错误。故选C。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滑坡、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为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滑坡、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沟谷是()A.①B.②C.③(正确答案)D.④答案解析:3.发生滑坡、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沟谷应符合的条件是河流流量大、流速快,即流水侵蚀能力强;沟谷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土质较为疏松,易被流水侵蚀。故其满足的特点应是集水面积大,平均坡度大,流域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由图可知,③沟谷符合上述条件,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4.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此类灾害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A.气温高低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D.降水量大小(正确答案)答案解析:4.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除与沟谷的植被覆盖率、土质疏松等自身特点有关之外,还需考虑流水侵蚀的强弱,即短时间内的降水量,D正确;气温高低、风力强弱、光照强度与滑坡、泥石流和流水侵蚀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5.下列措施中,可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5.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提高沟谷内土壤抗侵蚀的能力,①正确;修建水利工程可减轻洪涝灾害,对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关系不大,②错误;修建护坡工程可以减轻流水对沟谷坡地的侵蚀作用,③正确;清除河道淤泥有利于排洪、泄洪,可减轻洪涝灾害,但对于发生在沟谷内的滑坡、泥石流关系不大,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震后6.2秒产出了预警信息,并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村村响应急广播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发布渠道,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下图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示意图(图左)”和“手机终端预警信息图(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内核B.外核C.地幔D.地壳(正确答案)答案解析:6.由材料可知,地震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震源深度16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16千米位于地壳范围,D对,排除ABC。故选D。7.成都能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是基于()

①电磁波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②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④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的差异A.①②B.①③(正确答案)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7.根据已学知识,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是有差异的,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中横波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纵波造成的损失比较轻。因此可以利用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监测到纵波时自动发出预警(中国地震预警网震后6.2秒产出了预警信息),在横波到来之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同理,可以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我们又利用这个时间差,给离震中稍远的地方提供地震预警(材料信息“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村村响应急广播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发布渠道,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综上所述,成都能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是基于电磁波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①③对,B对,排除ACD。故选B。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地区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旱涝(正确答案)D.地震答案解析:8.图中Ⅰ地区位于我国河南,降水集中多暴雨,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C正确;台风主要影响沿海地区,B错;寒潮灾害对该地区影响小,A错误;该地区地震灾害少,D错误。故选C。9.泥石流是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其自然原因有()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C.①④(正确答案)D.②④答案解析:9.从图中春Ⅳ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确;Ⅳ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②错;地表基岩广布不易发生地质灾害,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0.干旱与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有()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打机井A.①②(正确答案)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10.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①正确;修建水库可在丰水期存水,枯水期放水,既可防洪又能抗旱,②正确;疏浚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可防洪,但不能抗旱,③错;打机井可抗旱,但不能防洪,④错。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正确答案)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答案解析:11.结合所学可知,郑州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A正确。根据材料“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可知,该地降水集中,强度大,地表径流易汇聚形成洪涝,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郑州城市化水平较高,路面硬化多,下渗慢,地表径流易汇聚形成洪涝,D正确。郑州距海较远,只有在河口地区,才会受海水倒灌的影响,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12.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B.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D.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2.结合“水往低处流”可知,当发生洪水时,地下室是最容易被淹没的,紧闭门窗是不能阻挡洪水的,A错误。在河谷要迅速向山上地势高的安全地方逃生,B错误。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而不是留在原地等待救援,C错误。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体,保持浮在水面,向高处逃生,D正确。故选D。2018年9月16日,第22号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粤西。截至9月18日17时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个省(区)近300万人受灾,1200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7.44万千公顷,绝收0.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52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山竹”造成巨大危害,成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正值高温多雨期B.带来狂风暴雨(正确答案)C.受灾区人口稠密D.受灾区经济发达答案解析:13.“山竹”台风风力大,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损失巨大,B正确;A不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C、D不是自然原因。故选B。14.对台风防灾减灾措施,正确的是()A.打开窗户,避免强风吹坏B.遇强风时,可在大树下避风C.可趴在洼地,避免强风影响D.防止雷击,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4.台风来临时,由于带来狂风暴雨,容易造成低洼地方水灾,狂风容易把人吹倒,因此台风来临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比较安全,C错误;台风来临时,风力太大,不适宜打开窗户,A错误;强风可能把大树刮倒,不可在大树下避风,B错误;为防止雷击,应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D正确。故选D。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A.西北太平洋(正确答案)B.北印度洋C.西北大西洋D.南太平洋答案解析:15.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A正确;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对我国没有影响。BCD错误,故选A。16.图示沿海各省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预防台风带来的()

①狂风②暴雨③风暴潮④严重干旱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正确答案)D.②③④答案解析:16.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同时台风带来的丰沛雨水,可以缓解干旱,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A.干旱(正确答案)B.低温冷害C.洪涝D.冰雹答案解析:17.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会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低温冻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18.题目中要求是“自然原因”,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为活动,错误;华南地区纬度低,没有梅雨天气,我国梅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④错误;我国华南地区纬度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①正确;我国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若西北季风的势力强大,会对纬度低的华南地区产生影响,②正确。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19.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9.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会减轻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灾害带来的损失,A不符合题意;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和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都会减轻灾害的损失,BC不符合题意;在灾害多发区,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可以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灾害多发区是可以居住的,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2019年2月13~14日,华北地区出现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降雪过程。据悉,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山西等省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此次人工增雪作业直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降水(正确答案)B.水汽输送C.蒸发D.地表径流答案解析:20.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工增雪作业与人工增雨一样,都是为了增加大气降水,所以直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我国华北平原春季农业生产旱情严重,其原因主要是()A.气温回升,积雪消融B.春小麦返青需水量大C.河流结冰,流速缓慢D.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正确答案)答案解析:21.华北地区雨季一般在七八月份,春季雨季没到,但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同时农作物生长加快,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容易引发旱灾,D正确;气温回升,积雪消融会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旱情,A错误;华北地区为我国冬小麦种植区,B错误;春季气温回升,河流冰面开始融化,流速增快,C错误。故选D。2021年11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西北、内蒙古大部、华北、黄淮、江淮西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会受到此次寒潮的影响。下图为气流运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表示此次寒潮路径的是()A.甲(正确答案)B.乙C.丙D.丁答案解析:22.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与冷性高压有关,图中甲气流来自高纬,表示与冷性高压有关,结合图示可知,甲应为此次寒潮路径,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A.沙尘暴B.大风(正确答案)C.干旱D.强烈降温答案解析:23.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B符合题意;两者都有可能带来强降水,排除C;台风不会带来沙尘暴和强烈降温,排除AD。故选B。24.青藏高原不受此次寒潮影响的原因可能是()A.温差大B.纬度低C.光照强D.地势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24.寒潮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蒙古一带,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阻挡了北方冷空气侵入,故不易受到寒潮的侵袭,D正确;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温差较小,且与寒潮的影响无关,A错误;青藏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