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第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农业气象条件因地因时对不同作物有不同影响.几天无雨对水稻---旱象,而对粟---可能有利对玉米----可能无害2021/6/262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与灾害性天气-----对象不同1农业生产
2国民经济部门(或人、环境)有些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却往往有2面性:既有害,也有利如:台风-----狂风暴雨------有害但大量降水----减轻、解除旱象2021/6/263气象灾害种类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热害、日
灼、冻害、霜冻、涝害、洪水、
湿害、旱灾、黑灾、白灾、雹灾、冷雨、风害、干热风、连阴雨、
热作寒害、低温冷害(倒春寒、
秋季低温、夏季低温)、土壤掀耸等。2021/6/264气象灾害种类: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按气象要素分:单因子、综合因子温度:冻害、霜冻、冷害、寒害、热害和日灼等水分:旱灾、水涝害、雪灾和雹灾等空气:风害多因子综合影响:干热风、风雨害等。2021/6/265气象灾害种类: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的每一种灾害因发生机理、发生季节和天气特点等的差异,又可划分多种类型如冷害常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或分为湿冷型和干冷型;如霜冻分为辐射型、平流型和混合型,或分为秋霜冻和春霜冻等。2021/6/2662012年2月农业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2012年3月份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
介绍2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2021/6/267北方冬麦区大部温度偏低,返青期略偏晚。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低1~2℃,华北和黄淮东部冬小麦处于越冬期,黄淮大部冬小麦已返青,返青期略偏晚。2月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少
5~9成,但冬前土壤蓄墒充足,墒情适宜,降水偏少对已返青冬小麦生长影响较小。2021/6/268南方大部多阴雨(雪)天气,作物长势偏差。江淮南部、江汉东部、江南大部、华南东部等地多低温阴雨(雪)天气,阴雨日数达15天以上,降水量为
50~250毫米。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江南、华南大部土壤持续过湿,部分地区出现农田渍害,部分播种偏晚的直播油菜、露地蔬菜及设施作物生长缓慢,蔬菜出现黄苗、死苗、烂叶烂根等现象,产量、品质下降,上市时间明显推迟,蔬菜复种指数下降,江南春茶开采期和油菜抽薹期推迟。气温偏低造成南京梅花开放期比常年推迟7天左右。25日-27日,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对早稻播种和秧苗生长有一定影响。2021/6/269云南大部、四川南部气温偏高,基本无降水,云南中部和北部、四川南部出现轻至重旱。干旱造成云南省库塘蓄水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全省254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干
涸。云南部分地区冬小麦、蚕豆、油菜等小春
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长时间少雨干燥致使
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云南丽江、玉溪和四川西昌、理塘、甘孜发生森林火灾。2021/6/2610新疆、西藏、青海牧区出现雪灾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不利于畜牧业生产。新疆伊犁河谷、喀什等地出现强降雪,部分地区最大积雪厚度达50厘米,造成道路受阻,交通中断,部分牲畜死亡。西藏的日喀则和阿里地区,出现暴风雪,部分地区最大积雪厚度超过1米,造成房屋、棚圈倒塌,部分牲畜死亡。2021/6/2611温度胁迫生理2021/6/2612一、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的三种温度范围维持生命的温度,最宽适宜生长的温度,次之保证发育的温度,最窄
维持生命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保证发育温度-10
0
10
20
30
40 50
℃光合温度
呼吸温度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示意图(2)三基点、五基点或七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三个基本点温度,即三基点温度。最低(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高(上限)温度对于作物的生长,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迅速而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是仍然能够维持生命而不受害。如果温度继续降低或升高,作物就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所以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作物的受害温度(受害高温或受害低温)以及致死温度(致死高温或致死低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基点温度或者七基点温度。致受最最最受致死害低适高害死低低温温温高高温温度度度温温温度三基点五基点七基点温度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
几种主要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作物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最高温度牧草小麦油菜玉米水稻棉花3~43
~
4.54
~
58
~
1010
~
1213
~
152620
~
2220
~
2530
~
3230
~
32283030
~
3230
~
3240
~
4436
~
38352、三基点温度的特征(1)有关试验及分析结果作物生长早期所要求的最适温度较低些,生长盛期较高,到成熟期又稍低一些。马铃薯在25℃左右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呼吸作用要上升到大约48℃时才达最大速度。水稻的早籼稻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而早粳稻则为10℃以上。(2)特征区别●
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生理过程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植株上不同器官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共同特征●最低、最适、最高温度指标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具有一定的范围,不仅与强度有关,还与作用的持续时间有关。●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变幅范围,差异很小。●各种作物的最低温度的最低点差异很大,且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差值较大。●
各种作物的最高温度指标值差异较小,而且各种作物的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值也比较接近。●
在作物生命过程中,最低温度远较最高温度出现的机率大。…………(3)三基点温度的用途●
确定温度的有效性●
确定作物的种植季节与分布区域●
估算作物生长发育速度●
计算作物光合生产潜力●
农业气象学常用的界限温度0℃;
3或5℃;10℃;
15℃;
20℃3、界限温度及其农业意义●
界限温度的定义界限温度是标示着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开始终止的温度。而所谓界限,完全是根据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来划定的。●各种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0℃:土壤冻结和解冻,越冬作物秋季停止生长,春季开始生长。春季0℃至秋季0℃之间的时段即为农耕期。3-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生长、多数树木开始生长。春季3(5)℃至秋季3(5)℃之
间时段为冬作物或早春作物的生长期。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开始大于10℃至开始小
l0℃之间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15℃:初日为水稻适宜移栽期,棉苗开始生长期,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初终日之间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20℃:初日为热带作物开始生长期,水稻分蘖迅速增长,终日对水稻抽穗开花开始有影响,往往导致空壳。初终日之间的时段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期,也是双季稻的生长季节。二、低温胁迫生理2021/6/2627(一)低温1、冷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冷害。2、抗冷性: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冷性。(一)低温2021/6/2628植物冷害的症状:、直接伤害:叶片失绿和萎蔫、死苗或僵苗不发、籽粒空瘪、果蔬贮藏期遇低温,表皮变色,局部坏死,形成凹陷斑点。、间接伤害:膜透性增加选择透性减弱,膜内大量溶质外渗;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都明显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体分解加速,叶绿素含量下降;呼吸速率大起大落等。正常植株2021/6/2629在2℃条件下处理1天后的植株(一)低温2021/6/26303、冻害: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冻害。4、抗冻性: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一)低温植物冻害的症状:叶片如冻伤,组织因细胞失去膨压而变软,叶色变为褐色,严重时死亡。A、胞间结冰:环境温度缓慢下降,质外体(细胞间隙)结冰,引起胞质水分亏缺。冻害的机理:B、胞内结冰:环境温度骤然下降,质外体与共质体均结冰,冰在形成或融化过程中对亚细胞精细结构的机械伤害2021/6/26312021/6/2632(二)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2021/6/26331、抗寒锻炼:在植物遭遇低温冷害之前,逐步降低温度,使植物提高抗冻的能力,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右图植株先在4℃下锻炼4天,和左图植株共同放在-5℃下4天后,再放在室温下10天的生长状况2021/6/2634(二)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2021/6/26352化学诱导控制:调节CTK(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ABA(脱落酸)的比例,采用其它生长延缓剂。3.加强田间管理:调节N、P、K比例,薄膜等覆盖,培育壮苗等。三、高温胁迫生理(一)热害与抗热性:1、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而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则称为抗热性。2、根据不同植物对温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三类:喜冷植物中生植物喜温植物2021/6/2636(1)喜冷植物:例如某些藻类、细菌和真菌,在零上低温(0~20℃)环境中生长发育,当温度在15~20℃以上即受高温伤害。中生植物:例如水生和阴生的高等植物,地衣和苔藓等,在中等温度10~30℃环境下生长和发育,温度超过35℃就会受伤。喜温植物:可能在30~100℃中生长。其中有一些是在45℃以上就受伤害,称为适度喜温植物,在65~100℃才受害,称为极度喜温植物。2021/6/2637三、高温胁迫生理3、植物热害的症状:叶片死斑明显,叶绿素破坏严重,器官脱落,亚细胞结构破坏变形。(二)、高温对植物的危害1、直接伤害:蛋白质变性:脂类液化:引起植物过度的蒸腾失水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积累产生的有毒物质2、间接伤害:2021/6/2638三、高温胁迫生理(二)、高温对植物的危害方式1、直接伤害:蛋白质变性:脂类液化:引起植物过度的蒸腾失水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积累产生的有毒物质2、间接伤害:2021/6/2639热锻炼能提高植物的耐热性2021/6/2640ABCA、在28℃生长的苗B、现在40℃处理两小时,再在45℃处理2小时,后在28℃生长的苗C、在4
5℃处理2小时,后在28℃生长的苗植物耐热性的机理---内部因素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的耐热性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生长在干燥和炎热环境的植物,其耐热性高于生长在潮湿和冷凉环境的植物。C4植物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故耐热性一般高于C3植物。植物不同的生育时期、部位,其耐热性也有差异。成长叶片的耐热性大于嫩叶,更大于衰老叶;种子休眠时耐热性最强,随着种子吸水膨胀,耐热性下降;果实越成熟,耐热性越强。2021/6/2641植物耐热性的机理---内部因素耐热性强的植物在代谢上的基本特点是构成原生质的蛋白质对热稳定,即在高温下仍可维持一定的正常代谢。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化学键的牢固程度与键能大小。凡是疏水键、二硫键越多的蛋白质其抗热性就越强,这种蛋白质在较高温度下不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与凝聚。同时,耐热植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很快,可以及时补偿因热害造成的蛋白质的损耗。2021/6/2642植物耐热性的机理----外部条件温度对植物耐热性有直接影响。高温锻炼有可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研究发现高温处理植物后,会诱导形成一些新的蛋白质(酶)分子,即热击蛋白(HSP)。热击蛋白有稳定细胞膜结构与保护线粒体的功能。湿度与植物对高温的抗性也有关。细胞含水量低,耐热性强。干燥种子的抗热性强,随着含水量增加,抗热性下降。栽培作物2021/6/2643时控制淋水或充分灌溉,可使细胞含水量不同,抗热性有很大差别。矿质营养与耐热性的关系较复杂。有研究表明氮素过多,耐热性减低;相反,营养缺乏的其热死温度反而提高。水分胁迫生理2021/6/2644一、水分亏缺生理:2021/6/2645(一)植物旱害的症状:1、干旱:植物常遭受的有害影响之一是缺水,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就使组织内水分亏缺。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2、干旱种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一、水分亏缺生理:2021/6/26463、旱害:是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植物抵抗旱害的能力称为抗旱性。4、外部干旱表现:、萎蔫:暂时萎蔫与永久萎蔫。、生长减慢。旱2021/6/2647生植
物2021/6/26482021/6/2649(二)植物旱害的机理:2021/6/2650改变膜的结构及透性:当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膜的透性增加,大量的无机离子和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小分子被动向组织外渗漏。破坏了正常代谢过程:细胞脱水对代谢破坏的特点是抑制合成代谢而加强了分解代谢,即干旱使合成酶活性降低或失活而使水解酶活性加强。水分不足使光合作用显著下降,直至趋于停止。(三)植物的抗旱特征2021/6/2651形态:根系发达而深广,根冠比大;细胞小,维管束发达;单位面积气孔数多;输导组织发达;角质或蜡质层厚生理:脯氨酸、ABA等物质积累多;水解酶活性保持稳定,合成酶活性不削弱;保水力强。1、植物抗旱特征:旱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根旱生植物有较高的根/茎比率。有的主根的生长可以很深,例如一种滨藜地上的茎干虽然只有1—2米高,但是主根却可深达4—5米。据说牧豆树和骆驼刺的主根竟可深达20米!根系有不同程度的肉质化,这种肉质化主要是一些薄壁细胞的增加,但并不是单纯皮层部分的增加。根的皮层层数反而减少。有人认为这样可以使中柱与土壤更为接近。2021/6/2652旱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茎茎上已不发育出叶片(或有一些非常退化的鳞片叶,),却在幼小的绿色枝条上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所谓同化茎。有的这些枝条以后也可能脱落。有些沙漠植物的枝条,在干旱季节可以及时枯死,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使植物体内需水的程度减到最低限度,但是一到雨季,它们又能够迅速长出新的枝条沙生植物,特别是沙生灌木,常可看到的一种特征,就是形成分裂的茎。例如一种蒿,骆驼蓬和一种霸王的茎部都可以裂开成几部分。分裂形成的几个分开部分,因此,有的干死了,而有的却可能存活下来,继续生长。2021/6/2653旱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叶叶子具有旱性结构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叶表面
积和它的体积的比例减小。叶子外表面的减少,往往伴有某些内部结构的改变,例如叶子细胞
变小,细胞壁增厚,维管系统密度的增大,栅
栏组织的发育增加,海绵组织相应减少,因此
光合作用的能力也随之增加一般认为旱生植物的气孔的密度增加,也是一种特征。旱生植物的叶子上常有浓密的表皮毛或白色的蜡质旱生植物的叶子也常含有树脂或单宁,或其他一些胶体物质。2021/6/26542.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2021/6/2655、抗旱锻练:如蹲苗、搁苗、饿苗、“双芽法”等。、合理施肥:P、K、B、Cu等;、化学诱导:CaCl2、CuSO4等;、生长延缓剂及抗蒸腾剂;如ABA、CCC(矮壮素);、抗旱育种。二、水分过剩生理:2021/6/2656(一)植物涝害的症状:湿害:指土壤过湿、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水量,根系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这种涝害叫湿害。涝害:典型的涝害是指地面积水,淹没了作物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低洼、沼泽地带、河边以及在发生洪水或暴雨之后,常有涝害发生。3、植物涝害的症状: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个体矮小、叶色变黄、根尖变黑、叶柄偏上生长。2021/6/2657气象灾害种类:农业气象灾害2021/6/26581.霜冻霜冻(Fros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霜冻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021/6/2659霜冻定义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或0℃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指标实质植物体温度降到0℃或0℃以下。2021/6/26602021/6/2661霜冻指标甘薯秧、棉花苗、黄瓜苗霜冻害与气象站观测的几项温度的关系,发生霜冻日的最低草温都在
0℃以下,而地面最低温度和百叶箱最低气温都可能在0℃以上。最低草温与最低气温和6时地面温度相比较,不论是初霜冻还是终霜冻,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最低草温都比最低气温和6时地面温度要低,差值的变化范围相当大。其中最低气温与霜冻的关系比较好一些。2021/6/2662霜冻指标夜间体温最低的部位是位于顶部或上部呈水平状态的展开叶?最低叶温做霜冻指标是最好的?2021/6/2663霜冻指标植物体温与气温、地温的关系。田间实测数:霜冻季节晴夜0—5时的叶片温度低于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最少低0.6℃,最多低2.0℃,变化范围1.4℃,平均温差值为1.2℃。叶温也都低于150cm高度的气温,偏低值变化较大,最小1.9℃,最大达6.8℃,差值变动范围达4.9℃,平均值为-3.9℃。夜间叶温--气温之间统计学关系,非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气温做指标进行霜冻预报。2021/6/2664霜冻指标田间实测数:叶温与地面温度的关系很不密切,叶温有高于地面温度的,也有低于地面温度的,温差的变化范围达6.1℃,不同温差区间的频率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这主要是土壤湿度不同引起的。而地面温度与叶温的关系——很复杂用它做霜冻指标?2021/6/2665类型根据霜冻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早霜冻(秋霜冻、初冬霜冻、初霜冻):是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秋季开始发生霜冻的第一日称初霜冻日2021/6/2666类型终霜冻(春霜冻、晚冬霜冻、晚霜冻):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发生的霜冻。春季最后发生霜冻的一日称终霜冻日。无霜期:终霜冻日与初霜冻日之间的天数农业气候资源2021/6/26672021/6/2668霜冻-基本介绍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发生机制):平流霜冻: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降温至0℃或0℃以下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范围广,降温幅度大。2021/6/2669霜冻-基本介绍辐射霜冻: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或0℃以下,导致霜冻形成。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2021/6/2670霜冻-基本介绍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霜冻。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容易使植物枯萎死亡。影响比较严重。2021/6/26712021/6/2672白霜和黑霜白霜:当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多,气温低于0℃,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的物体上凝华,形成一层白色的冰晶现象。黑霜:有的时候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但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地面没有结霜,这种现象称为黑霜。2021/6/2673霜冻-几种区分霜和霜冻的区别霜是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而降温,气层中地物表面温度或地面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一些传热性能不好的物体上凝华成的白色冰晶。其结构松散。一般在冷季夜间到清晨的一段时间内形成。形成时多为静风。霜在洞穴里、冰川的裂缝口和雪面上有时也会出现。2021/6/26742021/6/2675霜和霜冻的区别霜冻多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摄氏零度,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农业气象学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或
“杀霜”。无论何种霜冻出现,都会给作物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2021/6/2676初霜冻日出现日期境内各地霜冻开始和终止时间,因地形、海拔高度和所处纬度的不同而不尽一致。秋霜冻开始出现时间,海拔高度越高越早,纬度越高越早,低洼(谷地)地早;同理春霜冻终止时间则晚;反之成立。2021/6/26772021/6/2678从我国初霜冻出现日期(1961-2005年平均)图可以看出东北东部和北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及新疆东北部初霜冻出现日期在9月20日以前;东北中部和南部及河北北部、山西大部、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出现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华南、云南、四川盆地出现最晚,为12月上旬之后;中国其余地区出现日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2021/6/26792021/6/2680
从我国年霜冻日数(1961-2005年平均)图(图例30,90,180,270)可以看出,我国霜冻出现日数分布的基本特征是由北往南逐渐减少。青藏高原、东北及新疆东北部、内蒙古出现霜冻日数最多,全年180天以上,其中青海南部、西藏部分地区多达250-300天;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北东部及新疆中西部为
90-18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为30-90天,华南及云南、四川盆地等地一般不足30天;华南沿海及海南和台湾几乎无霜冻出现。2021/6/26812021/6/2682霜冻危害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以玉米为
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发生严重霜冻,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造成大幅减产。2021/6/26832021/6/2684霜冻危害如果作物已经成熟收获,初霜冻即使再严重也不会造成损失,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遭受霜冻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2006年9月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霜冻,本应在中下旬才出现的初霜冻在上旬就提前现身,至使玉米等秋粮作物灌浆停止甚至死亡。仅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就有
260万亩农作物受灾。2021/6/2685霜冻危害1989年9月中旬,北方部分地区遭受早霜冻害。黑龙江除三江平原东部外,全省73个产量县(市)有53个县(市)相继出现早霜,粮食减产约2.5亿千克;吉林省初霜日期比常年提前
10天左右,大秋作物籽粒饱满程度受到影响,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内蒙古兴安盟、赤峰除霜比常年偏早2到7天,全区有28万公顷农田遭受冻害,成灾25万公顷。山西北部遭受严重霜冻灾害,天镇、大同、广灵、灵丘、宁武5县受灾面积达11.55万公顷。河北宣化县5万公顷秋作物受灾,绝收2.1万公顷。2021/6/26862021/6/2687霜冻危害1995年9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山西、河北、内蒙古遭受初霜冻危害。山西
大同、忻州、朔州、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市)48万公顷良田遭受冻害,其中大同市减产粮食2亿千克以上;五台县和神池县1万公顷作物被冻死。河北张家口、承德2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7.8万公顷,其中绝收9.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连续数日出现霜冻,东部地区的初霜日比常年偏早10-15天,喜温作物和晚播作物全部受冻害。仅赤峰市受冻面积就达60多万公顷,其中绝收近20万公顷。乌兰察布市遭受冻害的农作物面积48万公顷,绝收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亿多元。兴安盟遭受早霜冻危害的作物8.4万公顷。辽宁抚顺大部、铁岭东北部、朝阳西北部、阜新西部9月上旬有30万公顷左右农作物遭受霜冻危害。朝阳市受9月14日、10月6日霜冻影响,受灾农作物总面积34.68万公顷,占农田总面积的83%,重灾面积25.73万公顷。9月22-26日,陕西、山西出现大范围霜冻。陕北晚秋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神木县农作物全部冻死,损失惨重。山西省9个地(市)的160万公顷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受灾,其中忻州、大同和朔州3地(市)粮食减产幅度在30%以上;晋中地区大秋作物受灾面积达5.26万公顷,大部分晚播作物和小晚秋作物基本绝收;吕梁地区受灾面积达28.33万公顷。2021/6/2688霜冻-预防方法灌水法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可使空气升温2℃左右)。由
于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田间温度不会很快
下降。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因水温比气温高,水在遇冷时会释放热量,加上水温高于冰点,以此来防霜冻,效果较好。2021/6/2689遮盖法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2021/6/2690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
2℃。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这种方法只能预防小面积
的霜冻,其优点是防冻时间长。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
废机油、赤磷或其它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
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
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但
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
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2021/6/2691施肥法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
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
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
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
散热。2021/6/26922021/6/26932021/6/2694霜冻-防范工作把防霜冻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广泛发动群众迅速开展防霜冻工作把防霜冻的关键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防霜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2021/6/26952021/6/2696秋霜预测一是通过调查了解多年的初霜来临情况,它出
现的规律,包括平均、最早、最晚出现的日期,它形成的原因,出现的天气条件,再就是掌握
地形受害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总结一些当地的看天经验,如“晚秋吹北
风,日头火样红,日落红霞现,风停霜必浓。”这种情况出现的是混合型霜冻;“寒夜风云少,霜冻快来了”,这是辐射霜;还有“雪打高山,霜打洼”,是指地形而言等等。2021/6/2697霜冻预警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24小时内……下降到零下3℃以下…….。24小时内……下降到零下5℃以下…….。2021/6/2698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2.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3.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4.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2.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3.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2021/6/2699霜冻的预防建议其一,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根据霜冻来的早晚,无霜期的长短,选取早熟品种,避开霜冻时间。其二,在播种方面,可采取适当深播,合理密植,多施磷钾肥,精耕细作,改良土壤等方法。其三,采用常规方法,如喷灌、放烟雾等。其四,科学种田,扩大地膜种植面积,它不但保温保湿,还能提高地温。其五,喷洒促早熟农药,使作物早熟。2021/6/261002.
冷害冷害(chillingdamage)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2021/6/261012.
冷害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称秋季低温害,俗称“翘穗头”;发生在广东、广西地区时因值寒露节气,故称寒露风。2021/6/261022021/6/26103冷害分布冷害的发生范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纬度和海
拔越高,越易发生。日本北部有较高的发生机
率,70年代有严重冷害的共达6年,1980年
的冷害使288.6万公顷的农田面积受害。此外,在澳大利亚、朝鲜、美国、加拿大、尼泊尔、
印度和秘鲁等国,冷害也常有发生。中国的冷
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
春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2021/6/26104(早稻)春季低温冷害我国南方在早稻播种育秧时期(3~4月),由于受低温影响造成烂种烂秧,称为春季低温冷害,俗称倒春寒。由于形成低温冷害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低温这一主要因子外,还与作物品种、育秧和管理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的低温冷害标准有所不同。中国气象科学院农气室,根据各地的试验资料及历年烂秧时段的气象条件,确定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10℃为粳稻烂秧指标;当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11℃为籼稻烂秧指标。应该指出,这一温度指标是可能致灾的临界温度指标,还不能作为灾害标准。事实表明,春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正值从南到北大范围早稻播种育秧时期。此时极地冷空气仍然不断入侵,所以各地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冷害,但严重灾害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1953~1980年发生过6次严重灾害,平均5年一遇;华南地区北部冷害较多,严重灾害约5~7年一遇;中部南部少,海南未发生过。近几年来,由于早稻播种育秧技术的进步,低温造成的损失明显减轻。(晚稻)秋季低温冷害秋季低温冷害是指晚稻抽穗扬花期,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造成空壳和疵粒率增大而减产。由于此种灾害在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称寒露风。我国云贵川地区称为“八月寒”或“秋寒”。一般把日平均气温≤20℃,且持续3天或以上,作为秋季低温冷害的指标。由于作物品种和地域的差异,各地采用的低温指标有所不同。这种低温指标是危害作物抽穗开花时期的临界温度值。一般温度越低,且维持的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失越重。秋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期自长江流域向南逐渐推迟。云贵高原的秋季低温冷害,一般发生在8~9月份。一般秋季低温冷害的发生机率比春季冷害低,但危害大,造成的损失严重。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秋季低温冷害,平均4~5年一遇;华南,不同程度的寒露风害,约4年一遇;云贵川地区,由于地势高地形复杂,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八月寒”害,但大范围的严重秋季低温冷害发生机率较少,约6~8年一遇,且多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东北夏季低温冷害。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北的农业区,冬季漫长,无霜期短,仅100~200天,≥10℃的积温在
1300℃~3700℃之间,这种热量一般基本上能满足当地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但是,夏季平均气温明显偏低,往往使作物生育期延迟。延迟的时间(天数)与平均温度成反比,即平均温度越低,作物生育期延迟的时间越长。所以当未成熟的作物遇到早霜冻就会造成大幅度的减产。冷害类型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①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②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③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2021/6/26110冷害类型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①延迟型冷害。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②障碍型冷害。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影响孕穗和受粉,造成空壳减产。③混合型冷害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2021/6/26111冷害类型
按成因一般可分为辐射冷害、平流冷害和蒸发冷害三种。
1、辐射冷害在我国北方的晚春和初秋比较常见,往往在无风晴朗的夜晚出现。当太阳下山后,白天被土壤和植被等吸收的热量通过大气的传导,逐渐向上空辐射散失;再加上无风无云,热量散失无所阻挡,就更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冷却与下沉。(到黎明前数小时,能使作物周围的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甚至使低洼地区降至-4度至-8度)2021/6/26112冷害类型
2、平流冷害由于起因于两极地区冷气团的入侵,所以常在春秋两季发生,并且有时可以连续几昼夜。加之它受地形和云量的影响较小,涉及面也比较广。辐射冷害和平流冷害常同时发生,引起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危害严重3、蒸发冷害则多发生在雨后,每当受到干冷空气侵袭时,植物表面水分会很快蒸发,致使因失热而受害2021/6/26113危害冷害对作物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削弱光合作用。如各种作物均以24℃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为100%,则在12℃条件下大豆的光合作用强度为85%,水稻为81%,高粱为74%,玉米为62%。低温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15~38%。②减少养分吸收。低温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以24℃条件下对养分的吸收为100%,在12℃条件下水稻对铵态氮的吸收为50%,磷为44%,钾为42%;大豆对铵态氮的吸收为87%,磷为55%,钾为70%,均显著减少。2021/6/26116危害③影响养分的运转。低温能妨碍光合产物和矿物质营养向生长器官输送,使作物正在生长的器官因养分不足而瘦小、退化或死亡。在幼穗伸长期,低温使茎秆向穗部的养分输送受阻,花药组织不能向花粉正2021/6/26117常输送碳水化合物,从而妨碍花粉的充实
和花药的正常开裂、散粉。在灌浆过程中,低温不仅因减弱光合作用而使碳水化合物
的合成减少,而且阻碍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导。防御措施①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②根据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如中国南方稻区根据春秋温度条件调整双
季稻种植面积和早晚熟品种的搭配,北方根据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安排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大秋作物的种植比例,冷害
年扩大耐寒作物和早熟品种的面积等。2021/6/26118防御措施③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移栽,既可克服春季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避开秋季低温。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或喷洒保墒剂等常可改善近地层温度状况。④培育作物的耐寒早熟品种。⑤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等。2021/6/26119我国常见冷害主要危害情况:①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各种类型的冷害均可能出现,往往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②华南双季稻,因春季“倒春寒”造成早稻烂秧,
秋季“寒露风”造成晚稻空粒。华北一季稻也有因
“倒春寒”引起秧田死苗。华中的麦茬稻在开花期
遇低温,空粒增多,稻穗不下垂,俗称“翘穗头”;③橡胶树受冷害,在华南多表现为破皮流胶,枝叶枯萎,以至全株死亡;在云南多表现为“烂脚”,树干基部霉烂一圈而死亡。冷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天气阴晴、风力大小、作物品种和发育期等;④果蔬冷害,如苹果、香蕉、黄瓜、番茄等。2021/6/261202021/6/261212021/6/261223冻害冻害定义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于0℃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0℃以下,有时可达-20℃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冻害类型根据冻害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初冬冻害、严冬冻害和早春冻害三类。冻害地区分布中国发生冻害最多的是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个别年份华南地区也有出现。2021/6/261233冻害冻害类型(1)初冬温度骤降型。即在作物刚进入越冬期时,日平均气温骤然下降
10℃左右,最低气温在-10℃以下,此时作物还未经受抗寒锻炼,而在冷空气的袭击下受到伤害;(2)冬季长寒型。隆冬季节持续低温并有多次寒潮过境而引起的急剧降温,我国黄淮平原最低气温可降至-14--16℃,华北和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地区可降至-20--25℃甚至更低,降温幅度大、时间长并伴有大风,如遇上秋冬土壤干旱的年份,旱冻迭加常发生大面积的冬作物死亡;(3)冻融交替型。在冬季或冬末春初,天气回暖,越冬作物提前萌动生长,而后天气复又转冷,这样骤暖骤寒、冻融交替,引起越冬作物死亡。这种类型的冻害,往往比第二类型威胁更大。2021/6/26124受害作物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作物和经济林果木华北、黄土高原和新疆北部、长城沿线和黄淮平原:冬小麦华北南部和黄淮平原:油菜东北、华北:大白菜江南丘陵:柑橘长城沿线:苹果等北方果树2021/6/26125机理冻害形成的机理目前认为是植物细胞膜的位相变化所引起的,即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内在蛋白质变性,使主动运输系统钝化而造成的。防御冻害的措施主要有:选育和采用抗寒品种、改善越冬作物的田间小气候条件和培育壮苗等。越冬期的主要灾害还有土壤掀耸、冰壳害和冻涝害等,它们都与”冻“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可概括在广义的越冬冻害之中。土壤掀耸是指在土壤反复冻融情况下,表层土壤连同植株一起被抬出地面,使植株受害的现象,又称为”冻拔“。多发生在越冬作物无明显休眠的地区。冰壳害是指越冬期间因冻壳覆盖而造成的对作物的伤害,又称冻害。冰壳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溶化的雪水在冬作物生长地段再次冻结所致。我国北方冬小麦越冬期的冰壳害常常是因为灌冻水晚或大水漫灌所引起的。冻涝害是作物越冬期间受到内涝和冰冻形成的综合性灾害,常发生在冬季积雪较多的地区及低洼地、过水地和质地粘重的土壤。小麦冻害冰壳害茶树冻害黄瓜冻害2021/6/261324.寒害寒害(Chilling
Injury)主要指热带、亚热带
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
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
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寒害多发生在我国
华南地区,该地区冬季常遭受冷空气影响,造
成强烈降温,对香蕉、荔枝、龙眼、甘蔗、橡
胶等华南主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危害严重。热带作物遭低温侵袭而受的损害。寒害主要发生于冬季。一般最低气温在10℃左右即已轻微受害,4~5℃左右将严重受害。不同作物受害症状不同,橡胶树受害后顶芽叶片嫩梢焦枯,树枝或树干爆皮流胶、干枯,根部死亡;椰子则出现叶枯、果凋甚至全株死亡。热带作物寒害可因天气特点分为:辐射型与平流型两类。前者是寒潮冷锋过境后,在冷高压控制下的晴朗、静风夜晚因辐射降温而造成;后者是由于冷平流强且持续时间长、气温低、风速大而造成,一般持续10~20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橡胶树会因而大量死亡。防御寒害的主要措施:有选择避寒宜林地、营造防护林、采用耐寒品系等。苗圃可设置防霜棚、风障等;对小苗可搭盖防寒罩、培土;对幼树可采用包扎塑料薄膜、稻草防寒筒以及主秆基部培土、修枝和树脚涂封等措施。果蔬种类寒(冷)害临界温度(℃)冷害症状苹果(某些品种)
2~3 内部褐变、褐心、湿裂,表皮软化,呈烫伤状黄瓜
7 果皮凹陷,水渍状斑点,腐烂香蕉(绿熟或成熟)
11.5~13 完熟时果色暗绿,中央胎座硬化番茄(成熟的)
7~10 水渍状,软化,腐烂2021/6/26136冻害、寒害、冷害区别冻害、寒害、冷害,从三者最基本区别的温度条件看,冻害发生时温度必须在0℃以下,作物遭受伤害;寒害发生时温度在0℃以上低温,作物遭受伤害;冷害是在温暖期间作物遭受
10℃以上的低温影响。从发生季节看,冻害发生在冬季严寒期;寒害发生在温暖气候条件的冷时期;冷害发生在温暖季节。2021/6/26137冻害、寒害、冷害区别从发生的地区看,冻害以北方温带为主,南方亚热带有些年份也出现冻害;寒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年份;冷害发生在全国各地,但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和南方初秋季节。从危害的作物看,冻害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如冬小麦、果树和部分亚热带作物如柑桔等;寒害主要危害热带亚热带作物如橡胶、龙眼、荔枝等;冷害主要危害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豆类等。2021/6/26138冻害2021/6/26139冻害、寒害、冷害区别从危害作物生育时期看,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期;寒害发生在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期;冷害发生在作物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从作物受害机理看,冻害是植物组织脱水而结冰,造成植株组织伤害;寒害是造成植物生理的机能障碍,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冷害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的机能障碍,导致作物减产。2021/6/26140冻害、寒害、冷害区别从受害的时间过程看,冻害可以是长寒死亡,也可以是短期0℃以下受害;寒害受害过程时间较长,一般需有2d
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
如橡胶树辐射型寒害在2天以上<10℃的低温受害,平流型寒害在5~
10天的低温条件受
害;冷害受害过程的时间长,一般在3天以上的低温天气,如水稻冷害指标是气温<20℃,或<18℃连续3天以上为冷害条件。2021/6/26141冻害与霜冻的区别霜冻发生在较温暖时期短时间下降到<0℃温度造成的作物伤害。霜冻在我国有两种情况,一是早、晚霜冻,发生在较温暖时期;二是冬季霜冻,发生在温暖地区(热带、亚热带),出现频率小。二者都是短时间的危害。寒潮冻害与霜冻不同,寒潮冻害发生在寒冷时期,霜冻发生在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寒潮冻害的温度较低,一般在-5℃以下;霜冻冻害的温度较高,一般在-5℃以上。2021/6/26142冻害、寒害、冷害、霜冻的区别2021/6/26143类型温度条件发生时期生理反应危害作物作物状态危害后果冻害<0℃冬季或早春深秋细胞脱水结冰冬作物、果树越冬期、停止生长期植株部分或全株死亡,减产或绝收寒害0-10℃冬季生理机能障碍热带、亚寒带作物缓慢生长植株伤害、减产或全
株死亡冷害10-23℃温暖期生长发育障碍喜温作物积极生长花器官受害或延迟生育减产霜冻<0℃较温暖期短时间脱水结冰冬作物、果树、蔬菜正常生长植株花果受冻减产或严重减产2021/6/26144冻雨和霜冻的区别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2021/6/26145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2021/6/26146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中国出现冻雨
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山东省、
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
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2021/6/261472021/6/261482021/6/261492021/6/261503.热害热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过高的温度对作物生产造成的损害。中国南方的水稻、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马铃薯等作物都有受害;日本、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的水稻产区也常发生。2021/6/26151热害危害过高的温度可使植物的叶绿素失去活性,光合作用暗反应受阻,光合效率降低,而呼吸作用却大大增强;同时,还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聚变性,细胞膜半透性丧失,植物的组织受到损伤。2021/6/26152热害危害长江流域的早、中稻,华南的早稻在抽穗开花期(高温敏感期),若遇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35℃,花粉管就停止伸长,花粉粒破裂,空壳率大大增加;灌浆期若出现
35℃高温,则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粒变质。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花铃期间遇
34~35℃高温时,花铃大量脱落。马铃薯在薯块形成期的平均温度达到22℃以上时即引起严重退化。2021/6/261532021/6/261542021/6/26155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防御热害的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热性强的品种;发布作物高温敏感期和发育期的农用天气预报,据以调整播栽期,使作物在高温敏感期避开高温天气;加强栽培管理,采取以水调温等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等。2021/6/26156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一、水稻预防要掌握好开花灌浆期的水层管理,开花时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旱,改善田间小
气候,以利于灌浆进行,籽粒饱满。在高温出现时喷洒3%的过磷酸钙,均有减轻高温害的效果。此外,选择抗高温的品种2021/6/26157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二、蔬菜预防春播高温果菜(如西红柿、椒类)避免播种过迟,并要加强前期管
理,促使枝叶繁茂,以减轻日晒,苗壮也可以提高对高温的抵抗力。种植较耐热的蔬果,如冬瓜、丝瓜等。套种高秆作物利用遮阴降温,如茄子与甜椒间种,均有遮阴降温的效果。适时浇水。在入夏后,采用遮阳网(凉爽纱)覆盖栽培,可防止太阳直接辐射灼伤蔬菜,表土温度可比露地栽培降温3-5℃。2021/6/26158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三、果树预防:主要是预防果树日灼。2021/6/261593.1日灼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强烈太阳辐射引起的树木枝干和果实伤害。亦称灼伤。有夏季日灼和冬季日灼两种类型。2021/6/261603.1日灼夏季日灼常常在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产生,其实质是干旱失水和高温的综合危害,主要危及果实和枝条的皮层。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在灼热的阳光下,果实和枝条因向阳面剧烈增温而遭受伤害。受害果实上出现淡紫色或淡褐色的干焰斑,严重时
表现为果实开裂、枝条表面出现裂斑,在苹果、桃、梨和葡萄等果树上均有发生。2021/6/26161日灼2021/6/261622021/6/26163冬季日灼出现于隆冬或早春,其实质是在白天有强烈辐射的条件下,因剧烈变温而引起伤害。果树的主干和大枝的向阳面由于阳光的直接照射,温度上升很快。据测定,日间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树干皮层温度可升高至20℃左右,此时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解冻;但到夜间树皮温度急剧降到0℃以下,细胞内又发生结冰现象。冻融交替的结果使树干皮层细胞死亡,在树皮表面呈现浅紫红色块状或长条状日灼斑,严重时可危及木质部,并可使树皮脱落、病害寄生和树干朽心。2021/6/26164防止日灼夏季可通过灌溉和果园保墒等措施增加叶量和水分供应,还可在果面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灰水等;冬季可在树干涂白以缓和树皮温度骤变。修剪
时在树体的向西南方向多留枝条也可减轻为害。2021/6/261654.水涝害
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由于降水过多,农田土壤过湿、淹水或洪水泛滥而造成的自然灾害。2021/6/26166类型
水涝害可分为湿害、涝害和洪水害3类。连
阴雨或积雪融化,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
态,作物根系因缺氧而生长滞缓,产量降低,
称湿害。雨水过于集中,排泄不畅,田间积水,为害根系,引起植物萎蔫、落花、落果、空壳、瘪粒以至倒伏、霉烂,称涝害。大雨引起山洪
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作物,危害林木,冲
毁农田、畜舍和农业设施,称洪水害。涝害又
可按季节分为春涝、春夏涝、夏涝、夏秋涝、
秋涝等。2021/6/261672021/6/261682021/6/261692021/6/26170影响因素主要有:①降水。降水过多、过于集中是发生水涝害的直接原因。如大气环流发生异常,雨带在某一个地区停留过久,就会因雨水过多而发生水涝害。台风和气旋活动常带来暴雨和大雨,在它们经过的地方,也易出现涝害。2021/6/26171影响因素②地理、土壤和排水状况。可影响水涝害的程度。如汇水面积大的江河下游,易受洪涝灾害。湿害在渗水快的沙土地不易发生;而在粘土和有不渗水层的土壤,雨水稍多时就生湿害。坡地不易发生涝害;但洼地因排水困难,常大面积受涝。2021/6/26172影响因素③作物特性。水涝害发生还与当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其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过湿和积水的适应能力不同。小麦、油菜、棉花等旱田作物在70%以上的土壤孔隙充满水分时开始受害。水分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越重,表现为烂根、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棉花蕾铃脱落、铃重减轻等;并常诱发病虫害流行。2021/6/26173大豆需水较多,但在幼苗期淹水1~2天就会落叶;三叶期水淹过顶,会影响腋芽分化,使分枝和花都大为减少;灌浆后期田间积水也会引起烂根。水稻较耐涝,但长时间淹水会影响光合作用,孕穗期淹水会使小穗停止生长,出现烂穗、畸形穗或白穗,穗粒数减少,空瘪粒增多等。深水稻能耐涝,可在1米左右甚至更深的水中生长。2021/6/26174水涝害发生规律中国近500年来,水涝害频发时期和少发时期交替出现,有准周期的特点。不同纬度带水涝害发生的频次也不同,北纬25°~30°发生的频次较多。涝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其次是东南沿海,松花江及辽河中下游。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水涝害较轻;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极少发生。2021/6/26175水涝害发生规律从季节看,春涝和春夏涝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东南沿海、四川盆地及东北地区发生夏涝的频率较高;夏秋涝和秋涝多发生在西南地区和陕西中南部,其次是华南及长江中下游2021/6/26176危害水涝害是许多国家农业生产上的重大灾害。197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成灾,其严重程度之猛为129年来所未见。印度的特里普拉邦暴雨成灾,20万以上的人无家可归;克什米尔地区有近800个村庄为洪水隔绝,70万人流离失所。孟加拉国几乎被洪水席卷,仅在库米拉等四个县,就有100多万人遭灾,农作物被大面积毁坏冲走。1974年,巴西发生严重水灾,10个州灾民超过300万,
5000余人死亡。是年孟加拉国又大雨成灾,淹没了1/4以上的土地,受灾人口近2000万。缅甸314个市镇中,有133个受灾,共毁庄稼约45万公顷,136万人受灾,40万人失去家园。2021/6/26177中国早在纪元前就有关于黄河泛滥成灾的记载。从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的2000多年间,有记载的水涝害达1029次,常出现平地行舟,禾谷尽没,灾民四出逃荒的悲惨景象。1949年后,经兴修水利、综合治理,水涝灾害已有减轻,但仍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大障碍。1954年、1963年和1981年大范围的涝害,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2021/6/26178防御途径防涝抗涝的主要措施有:①掌握水涝害规律,加强预报工作。②疏通河道、加固堤防。③兴修水库,蓄洪防涝。④开挖沟渠,形成排水体系,以排除地表积水、减轻湿害。⑤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⑥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如在低洼易涝地区发展水稻,减少旱田作物面积;滨湖地区应发展水产养殖,实行多种经营等。2021/6/261794.1湿害蔬菜湿害湿害是土壤过湿造成蔬菜作物的危害。湿害发生的主要特征是蔬菜作物生育期,尤其是幼苗期多雨,地下水位高,土壤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湿害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春季。2021/6/26180蔬菜湿害湿害使蔬菜根系活动受到抑制导致衰亡,并造
成土壤产生有毒物质,如硫化氢、甲烷等毒害
菜苗;菜田渍湿板结,蔬菜长势减弱、发黄、
腐烂,不仅使冬播叶菜提早衰老,缩短上市供
应期,也影响春播瓜豆生长发育,推迟上市期。春季阴雨多,空气湿度大,菜田渍湿,往往诱发各类蔬菜病害盛发,从而影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2021/6/26181小麦湿害小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淮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21/6/26182小麦湿害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受害:苗期受害造成种苗霉烂,成苗率低,分蘖延迟,根系不发达,苗小叶黄;拔节抽穗期受害上部的三片功能叶分别较健株短
20%、30%、36%,有效穗减少40%;扬花灌浆期受害功能叶早衰,穗粒数少,千粒重降低,出现高温高湿早熟,严重的青枯死亡。生产上中后期发生的湿害较前期重,其中拔节孕穗期发生湿害损失最重,此间受害有效穗少,每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产量降低。2021/6/261832021/6/26184淮北麦区湿害在淮北麦区,湿害发生率虽然不是很高但为害不容忽视。近44年来,徐州地区有13年发生不同程度湿害,占29.5%。在1989、1990、1991年连续3年出现连阴雨,且雨量较大,导致小麦大面积倒伏,粒重下降,霉烂发芽,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96年秋播后,连阴雨持续10天,降雨量达104.4mm,使铜山县大部分小麦遭受湿害,损失严重。2021/6/26185防治方法(1)及时清理深沟大渠开挖完善田间一套沟,排明水降暗渍,千方百计减少耕作层滞水是防止小麦湿害的主攻目标。对长期失修的深沟大渠要进行淤泥的疏通,抬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冬春雨水频繁或暴雨过多,利于排渍,做到田水进沟畅通无阻。与此同时搞好“三沟”配套,旱地麦或水田麦都必须开好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沟沟相连,条条贯通,雨停田干,明不受渍,暗不受害,提倡水浇麦大面积连片种植。2021/6/26186防治方法(2)增施肥料对湿害较重的麦田,做到早施巧施接力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以肥促苗升级。冬季多增施热性有机肥,如渣草肥、猪粪、牛粪、草木灰、沟杂马、人粪尿等。化肥多施磷钾肥,利于根系发育、壮秆,减少受害。2021/6/26187防治方法(3)搂锄松土散湿提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分蘖,培育壮苗。搂锄能促进麦苗生长,加快苗情转化,使小麦增穗、增粒而增产。2021/6/26188防治方法(4)护叶防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发生后及时喷药防治,此外可喷施“802”助壮素、植物抗逆增产剂、迦姆丰收液肥、惠满丰、促丰宝、万家宝等。
也可喷洒“植物动力2003”10ml对清水10L,隔7—10天1次,连续喷2次。提倡施用多得稀
土纯营养剂,每50g对清水20—30L喷施,效
果好。2021/6/261895.干热风干热风:指北方春末夏初由于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气象条件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是大气干旱的一种。又称旱风、干旱风、“火南风”或“火风”。一种农业气象灾害。2021/6/26190危害机理伴随干热风的高温、低湿和一定的风速可使植物蒸腾作用加强,在根系吸水力不能适应时导致植株水分收支失调。高温低湿环境还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光合作用中断;破坏植物细胞的透性,影响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输送,使子粒灌浆速率减慢。高温还可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及有毒的中间代谢物质积累过多,使植株死亡。2021/6/26191危害作物主要的为害对象是小麦,对稻、豌豆也时有影响;在抽穗到乳热末期较易受害。小麦受害表现为叶片和茎黄白或青枯,颖壳变白,芒尖干枯或炸芒,子粒干瘪,腹沟深,千粒重下降。水稻受害后穗灰白色,秕粒增加,甚至全穗枯死,不结实。豌豆受害后花、荚干枯,脱落。2021/6/261922021/6/261932021/6/26194危害区域、时间、损失为害区域以淮河、秦岭、祁连山、阿尔金山为南沿,长城、阴山、贺兰山、龙首山、阿尔泰山为北沿,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大部及部分华东地区。为害季节集中于5~7月间,平均10年内有1~2年的重害年。受害面积可达2亿亩以上。受害的小麦千粒重轻则下降1~3克,重则下降5~6克,减产幅度达3~20%。2021/6/26195类型按发生特点可分3类:①高温低湿型。表现为大气高温干旱,地面一般刮西南风或偏南风,造成小麦枯熟、瘪粒,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的干热风类型。②雨后青枯型。表现为小雨后猛晴,高温低湿,使灌浆中后期的小麦青枯,主要发生于甘肃、宁夏等地。③旱风型。表现为空气湿度低,日最高温度不太高,一般在30℃以下,风速较大,风向西北或西南,造成小麦瘪粒,多见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2021/6/26196指标各地干热风指标大体相近,略有不同,不同作物的指标也有差异。高温低湿型的指标一般为: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14时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2米/秒为轻干热风日;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14时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25%,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3米/秒为重干热风日。雨后青枯型为:小麦成熟前10天内有1次小雨过程,雨量小于或等于10毫米,雨后猛晴,3天内有1天以上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相对湿度较低,有1天风速大于或等于3级。2021/6/26197成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
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
的大陆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
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
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
风,这就是干热风。强烈的干热风,对当地小
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2021/6/26198气候干燥的蒙古和我国河套以西与新疆、甘肃一带,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区。热低压
离开源地后,沿途经过干热的戈壁沙漠,会变
得更加干热,干热风也变得更强盛。位于欧亚
大陆中心的塔里木盆地,气候极端干旱,强烈
冷锋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后产生的“焚风”,往往引起本地区大范围的干热风发生。2021/6/26199在黄淮平原,干热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该区域的大气干旱为基础。春末夏初,正是北半球
太阳直射角最大的季节,同时又是我国北方雨
季来临前天气晴朗、少雨的时期。在干燥气团
控制下,这里天晴、干燥、风多,地面增温快(平均最高气温可达25-30°C),凝云致雨的机会少,容易形成干热风。这种干热风,对这一带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在胶东半岛北部,由于受中部山地的影响,再加上那里夏季刮东
南风,那里便成为了背风坡,夏季同样有干热风出现。虽然沿海,但是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沿海地区高很多,降水也较少。2021/6/26200在江淮流域,干热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影响下产生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气组成的。春夏之际,这个高气压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以后逐渐向北移动。由于在高压区内,风向是顺时针方向吹的,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就吹西南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偏北部和西部地区,受这股西南风的影响,产生干热风天气。初夏时,北方仍有冷高压不断南下,势力减弱,发生变性;当它与副热带高压合并时,势力又得到加强,使晴好天气继续维持,干热风就更加明显。2021/6/26201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结束后天气晴朗干燥,偏南干热风往往伴随“伏旱”同时出现,对双季早稻(或中稻)抽穗扬花不利。2021/6/26202成因及影响因素影响干热风的因素除天气、气候条件所决定的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地形、土质、作物生育期和生育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地形可以加强或削弱干热风的强度。保水能力差的砂质土和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基础强化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考点解析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达标题】附答案详解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园林绿化作业人员题库检测试题打印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5版挖掘机买卖及安全培训与环保技术研发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版智能化城市景观设计顾问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新型电子商务股份合作框架合同
- 2025年工业喷漆生产线承包合作合同范本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课件(完整版)
- 店长管理培训:店务管理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 爱自己爱生命主题班会课件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5-02-06 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 人社厅发20199号
- 景观设计投标书模板
- 室内消火栓使用培训课件
- 2015-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真题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共10套
- 幼儿园卫生保健新生家长会课件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解读
-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6年级音乐上册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