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技巧及解答2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
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
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
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
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
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
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
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一一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
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2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关系
♦♦♦♦♦・—,।♦♦♦♦♦・—•।hj♦♦♦♦♦♦・・♦・♦・——,・・・・・・♦♦♦♦♦・艮见♦♦♦♦♦♦♦♦♦♦♦♦
2.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3.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关系
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
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
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
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
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3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
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
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
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
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
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
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
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
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
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
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
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
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
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
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
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
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
4
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
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
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
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
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
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
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
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
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
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
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
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
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
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
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
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
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
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
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
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5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卷
(用时:90分钟总分:100分)
题号—■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4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坦克(tdn)诊语(1加)南雪霏霏(yii)
B.缝隙(f6ng)建碧(ch6ng)一粤十寒(pU)
C.单调(dido)处境(ch€i)事然而止(ji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精兵减政轻歌曼舞破琴绝铉潮汛
B.别出心裁专心至志全神贯注占据
C.司空见惯余音绕梁见微知著惊惶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A.比喻B.夸张C.引用D.对偶E.拟人
(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4.根据要求选出合适的一项。(4分)
(1)下列姓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OuangXiuB.孟浩然---MengHaoran
C.颜真卿---YanZhenqingD.朱熹---ZhuXi
(2)下列是对赵孟顽楷书书法的欣赏,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
枇周啾山•出品为
B.龙飞凤舞,奔放流畅。隙隹客熟八虬他‘
内之■聚之健坤
则薪窸P9手焉谶|
C.结构严谨端正,平正宽绰。重属去亮鲁之邃.
闻雷象故道/平
D.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二里外逮舟0堂
t'J之网月病
熊《三门记》(身佛)
(3)根据上联,下联所缺的词是()
上联:中华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炎黄子孙()展宏图
A.奋发图强B.才华横溢
C.知识渊博D.德才兼备
(4)下列对句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功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
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是指追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是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C.“见利忘义”是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努力。
D.“无法无天”是指要敢于创新,不被条条框框束缚。
5.古诗文知识考查。(10分)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A.百啜无人能解,口风飞过蔷薇——借着风势
B.《节湖阴先生壁》——书写、题写
C.但像龙城飞将在——只要
D.《游园不值》——不值得,不值当
⑵下列句子中“善”字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1分)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伯牙善鼓琴
C.铺子期善听D.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孰为汝多知乎”中“孰”字解释正确的是()(1分)
A.谁B.你C.成熟D.为什么
(4)下列古诗句运用的表达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1分)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下列不是描写西湖风景的诗句是()(1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列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情感相同或相似
的一项是()(1分)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根据情境填空。(4分)
古诗词是有生命力的,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
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而叶绍翁的“,
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春是热烈的;古诗词是有情谊的,王维笔下的“劝
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情感是真挚的,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思念是深沉的。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5分)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文章《草原》。()
(2)《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文章运用对比和象征手
法,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采用倒叙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塑造了一位英
雄父亲的形象,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描写人物。()
(4)古诗词中的“西江月”“浣溪沙”“卜算子”“浪淘沙”都是词牌名。
()
(5)写文章时,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按要求写句子。(4分)
(1)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改为直接表述句)
(2)我们举办并策划了毕业联欢会。(修改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8
(3)不经历风雨,不经历磨难,是不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改为反问句)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扩句,添加环
境描写)
8.根据知识积累填空。(5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2)“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我国传统文化。
(3)《学弈》一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两人学弈时的不同表现。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标题给我们的启示是
⑸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
9.课外知识集锦。(4分)
(1)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子曰:“,德之弃也。”
(3)子曰:“,,伯夷、叔齐与?”
(4)子曰:“巧言乱德。。”
10.综合性学习。(5分)
霞飞小学六一班在毕业前夕准备以“永远的六一班”为主题开一次班会,
请你担任此次班会的策划和主持。
(1)请你设计班会的流程,写出其中的一个环节。(1分)
追忆往昔一一()一一展望未来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要求:必须
恰当引用一句古诗词或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9
(3)临别之际,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或同学写一条临别赠言。(1分)
二、阅读理解。(共2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目前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小学生近
视率也接近40队预计到2020年底,我
国近视人口将达到惊人的7亿。而2020
年年初的“网课”更是让青少年近视率有所上升。请结合右图对青少年近视
成因作出分析和判断。
11.本次研究分析的对象是。(1分)
12.从统计图上看,除“其他”因素外,本次研究共分析了青少年近视的
个方面的因素。而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两个最大因素是()。
(填序号)(2分)
13.请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建议。(2分)
(二)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
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
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约6400千米的星球。在群星
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是渺小的,就像是一叶扁舟-。
②茫茫宇宙中,地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了。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其实,人类生活
的范围是很小的。
③地球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地下埋藏的煤、
10
铁、金、银、铜、锡、铅、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地
球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母亲是无私的,
她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但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
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会越来越少,也许最多再开采二三百
年就没有了。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
可以再生,长期为人类服务的。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滥采滥伐、随意毁坏,
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已经远远赶不上人类使用的速度和数量一一生态平
衡已被打破。()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
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⑤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
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
的星球上去。
14.请在文中括号里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1分)
15.第①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o(2分)
]6.第③段的中心句是。本段使用
的说明方法有、。(5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习题。(12分)
月光饼
月光饼是故乡一种特有的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会用
一根红丝带穿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
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中间加上一丝红糖,
面上撒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供过月亮之后,拿下来在平底锅上一烤,掰开
来吃,真是又香又脆。
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却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能首
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地掰开细细地嚼。家里亲朋好友送过来的月
光饼很多,每一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都是'‘嫦娥奔月”“刘备招
亲”“西施拜月”等图画,还印有说明。我就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
11
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
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还把它订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到我家过中秋节,她特别喜欢吃
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月光饼,我跟她要五张。
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有一些雀斑。我指着她的脸
说:“还吃!再吃,脸上的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一样多了!”这句话真伤了
她的心,她掩面哭了起来,把一大叠画纸撕成了碎片片,一阵风刮过,满天
飞舞,我也气得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看到一地的碎饼,
我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地一声哭起来,母亲发现了严厉地训了我一顿,
又捧了一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又抬头望着母
亲问:“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拍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
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长大后,雀斑就没有了。"母亲又笑了笑说:“你
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让你越来越
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呆愣愣地和我对望了一会
儿,突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了吧。"我看看地上撕碎的画纸和
踩烂的饼屑,感谢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去后院,恭恭敬敬地向
着天上的月亮拜了三拜一一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
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如出水芙蓉一般。我们再见面时谈起幼年抢月
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了我的祝愿的,我的脸
上的雀斑虽然越来越多,可我的两个女儿却越来越漂亮。”
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再回家吃月光饼啊!
17.用“严”字组词填空。(3分)
()的态度()的要求
()的组织()的形势
()的纪律()的表情
18.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从、制作原料、描写了月
光饼。(2分)
12
19.贯穿本文的线索是: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1.时隔多年,作者为什么会对家乡的月光饼还能记忆犹新?(3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L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历久弥新,中华
民俗丰富多彩。热闹祥和的春节,悬灯结彩的元宵节,龙舟竞渡的端午节,
望月思亲的中秋节……传统的节日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请回忆我们
身边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节”(“春节”除外)为题写作
文,把家乡的风俗推荐给朋友们,注意把节日的气氛描述得具体详细,突
出家乡传统节日的特点。
2.小学六年,我们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相信大家有了许多熟悉的朋友,如
令人尊敬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分别在即,请选取一个你印象最深
或对你影响最大的人,自命题目写作文,注意结合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
方法,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写清楚。
提示:以上题目二选一,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可用‘'王XX”或“X
义学校”代替。
13
100字
200字
300字
14
400字
参考答案
期末真题卷(一)
一、1.A2.C3.(1)C(2)A(3)E(4)B
4.(1)A(2)B(3)D(4)C
5.(1)D(2)D(3)A(4)B(5)C(6)C
(7)天街小雨润如酥春色满园关不住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何时照我还
6.(1)V(2)V(3)V(4)X(5)V
7.(1)“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或母亲说:“下
午吧,下午,睡醒午觉再去。”
(2)我们策划并举办了毕业联欢会。或我们策划了毕业联欢会。或(我们
举办了毕业联欢会。)
(3)难道不经历风雨,不经历磨难,就能随随便便成功吗?
或不经历风雨,不经历磨难,难道就能随随便便成功吗?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咆哮而来,势不可当。老
15
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添加的语境合适,
意对即可)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莞住所管理办法
- 保险薪酬管理办法
- 低端民宿管理办法
- 保险分保管理办法
- 低风险区管理办法
- 产品电镀管理办法
- 剧院消毒管理办法
- 专线业务管理办法
- 产品改制管理办法
- 值班管理办法文案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考试600题(附答案)
- 第10讲 专题:电路图与实物图的互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暑假自学提升讲义
- 儿童陶艺捏雕课件
- 2025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绿色医疗输尿管结石宣教课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老人噎食急救处理
- 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者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特种化学品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 花岗岩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