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体的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生物-“人体的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生物-“人体的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生物-“人体的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生物-“人体的营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营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复习,学生能将日常学习中获得的人体消化与吸收的零散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通过复习,掌握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学会用思维概念图的方式串联知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并深入理解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突出小肠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4.结合国庆期间的创意作业“做饭”的分享,理解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功能,并通过生活体验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爱,学会感恩父母;5.结合国庆关于垃圾食品的调查作业,联系生活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养成合理饮食、注意食品安全的习惯。二、重点难点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以及消化系统与之相适应的特点。三、教材及学情分析本章节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第一次接触消化道、消化腺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其中还涉及到一些未曾学过的化学知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难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一是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二是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分解,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用“消化吸收”中强调的“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科学”的“细嚼慢咽”的方式,各个击破,不留知识死角,为学生理解知识、后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为此,本章内容新授课就用了5课时完成(一课时讲营养成分,三课时讲消化与吸收,一课时讲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续还将安排一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和维生素C测定的实验课),由此,在结束新授课之后,通过一节复习课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梳理就很有必要了。本人平时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听课中及时思考问题并做好笔记,过去也在每章节新授课之后安排一节复习课,以知识联想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思维导图,这也为本节复习课知识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四、教学特点分析在长年的教学积累和生命课堂的探索中,本人逐渐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1)教学生活化。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知识与生活同步。就本章内容来说,学生在国庆假期完成了创意作业“为家人设计并完成营养午餐(晚餐)的制作,查阅资料了解每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调查生活中的垃圾食品及其危害”,这两项作业使学习完全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学习中;(2)过程生成化。教学过程是生成的过程,不是老师教案的表演过程,所以,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是老师设计了大体框架(相当于人的骨骼),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情况以及教师对课堂的灵活驾驭等智慧或者说有灵魂的部分(相当于血肉)都是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学过程是生成的。(3)学生主体化。教师很少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说出问题答案,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陪伴者,同时注重对每个学生给予尊重和关心,尽可能给更多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及时评价鼓励学生;(4)知识系统化。在日常的新授课教学和复习课中,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图,使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五、教学流程1.课堂引入:任选两位同学分享国庆假期的创意作业“做饭”(通过PPT课件展示图片),谈谈自己买菜、做饭的过程和体会,并谈出自己所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2.复习内容呈现:(1)各种营养成分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忆回答(可以任意选择某种营养成分进行介绍),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回答不全,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左图),并根据各种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强调合理营养的重要。【设计意图:该项作业源自课本后面“为家人设计一顿营养午餐”的作业,但假如仅仅是让学生设计而没有亲自实践,对学生来说没什么意义。所以,但连续数年来,每每到了学习消化与吸收一章,我都会利用国庆节小长假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体验作业:亲自购买食材并加工成菜肴请家人品尝打分,同时查阅每种菜肴的营养成分。一方面小长假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体验生活,尤其是体验父母辛苦工作之余还要辛苦做饭,努力改善伙食,让家人爱吃,这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感恩的情怀;第三方面,通过学生查阅自己做的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节后检查看,学生普遍完成较好,不少学生在体会里写到自己第一次做饭菜收获之大,有的写自己如何浪费水做了一顿饭,有的写到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不同的养分,以后不挑食了,更多的学生都写到做饭的辛苦不易,进一步理解了父母的辛苦,以后要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是不是好吃的东西就一定是有营养的、可以吃的?呈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食品(如烤串、辣条等学生喜欢的小零食)图片,问学生是否喜欢吃?多吃对身体好不好?引入国庆作业2(调查垃圾食品),询问学生完成情况,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食品有哪些,对身体有什么危害,青少年对垃圾食品的购买情况,提出请青少年朋友的饮食建议。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垃圾食品及其危害。【设计意图:假如老师告诉学生那些食品是垃圾食品不能多吃,学生未必能接受,或者即便接受也是被动接受,不是心甘情愿接受,到了现实生活中,依然还会与垃圾食品为伴。但假如让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垃圾食品,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这是老师任何形式的讲解和要求所达不到效果。同时,学生分享中也能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3)我们吃的各种营养物质怎么进入人体细胞?需要通过消化和吸收,由此让学生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包含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形成右侧板书: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涉及到消化的概念,学生回答概念之后,再由学生分别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包括消化开始的部位、参与作用的消化液、消化酶,以及消化的最终产物,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场所),形成板书(如下图)。(4)通过板书和刚才的复习,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并表达出来,如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并含有多种消化酶;几种主要的营养物质最终都是在小肠内消化等,由此提出小肠是消化食物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并由学生总结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特点:小肠很长,成年人约5-6米长,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并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学生总结之后,通过一个训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3)(4)设计意图: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是本章重点内容,而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很多属于化学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难度较大。虽然新授课上学习细致,但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是有难度,所以,这部分知识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老师引导并板书,重在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由此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让散乱的知识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网(以板书形式呈现出来),既是对知识理解的需要,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学习也具有重要作用。】(5)关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老师在学生回答“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之后,补充讲解:胃和大肠也由少量的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还有小分子的酒精也可在胃内吸收(前提是胃内没有食物),所以,饭前不易大量喝水,会冲淡胃液,也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假如爸爸是经常喝酒的人,告诫少喝,实在要喝的话最好先吃点东西,不要空腹喝酒,胃可以直接吸收,所以易醉;大肠也有少量的吸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还有部分无机盐等,最终形成粪便。(6)主要复习任务完成,联系生活老师给出几个思考题:为什么生病的时候,吃的胶囊药(提示,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能掰开吃,而要完整吞下去?(胶囊不会在胃内消化,避免药品对胃的刺激,药品到小肠后被消化了胶囊皮,药品可以直接由小肠壁吸收)为什么春节、国庆节等节日之后胃肠道疾病患者增多?(暴饮暴食,饮酒等)为什么糖尿病人的治疗要注射胰岛素而不是口服胰岛素?(提示:胰岛素是一种有活性的蛋白质,可结合蛋白质的消化思考)为什么饭后不易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5)(6)设计意图:虽然本章知识较为抽象、难懂,但也和生活联系很密切,所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与生活结合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服务于日常生活,让自己更健康、更快乐。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整合利用。】(7)思维训练与知识巩固:根据曲线图思考:1.A、B、C、D、E各代表消化道的哪一部分?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甲乙丙分别是那种营养物质?理由?根据曲线图分析每种营养成分的变化。3.分析D段消化道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设计意图:该曲线图可以说涵盖了本章的全部内容,无论本章那个知识点,都可以在该图中找到相关位置,如考查消化道的知识,就通过横坐标,结合曲线分析消化道每一部分的特点与功能;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各种消化腺的作用,就可以通过三条曲线变化进行分析;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以通过该图进行分析;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等同样也能通过该图进行分析。虽然对曲线图的分析有一定难度,但不失为一种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全章节内容进行整合的重要方式。】六、板书设计人体的营养思维训练与知识巩固:根据曲线图思考:1.A、B、C、D、E各代表消化道的哪一部分?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A-口腔:淀粉开始消化B-食道:食物没有发生变化C-胃:蛋白质开始消化D-小肠:所有物质在这里消化2.甲乙丙分别是那种营养物质?理由?根据曲线图分析每种营养成分的变化。甲: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口腔中淀粉变少了。乙:脂肪,在口腔、食道和胃中均没有消化,所以,没发生变化,只有在小肠内,在胆汁乳化下成为脂肪微粒,再被胰液、肠液中的脂肪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丙:蛋白质,胃内有胃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中,被胰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等消化为氨基酸。3.分析D段消化道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的功能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很长,达5-6米长,内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胰液,肠液,可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有机物,适合消化;小肠绒毛内还有大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人体的营养”教材分析“人体的营养”一章是“生物圈中的人”单元中的第二章,内容涵盖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课的内容。第一节学生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食物的来源、缺乏症状等;第二节是关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如何利用消化系统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加深了学生对食物消化的理解;第三节在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关注当前食品安全和合理营养。这三节的内容在新课讲授过程中用了六节课完成,其中两节实验课。此外,在本章学习之前,安排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该内容的学习正好在国庆假期之后)亲自采购食材为家人做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或晚餐,不少于四个菜),并查出每道菜和主食中的营养成分、作用,调查学校周边或小区附近的垃圾食品、购买人群,给出建议。由于本章节的知识点较多,设计的活动也多,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还只是零散的知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所以,在结束新授课之后,有必有通过一节复习课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也由此总结学生在调查和动手操作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问题。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2岁左右,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生的听课习惯和作笔记的习惯非常好,这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当堂做好课堂笔记,用心听讲,课下也基本上能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解或联想的方式整理出来,这对知识的系统化来说非常重要。从对知识的理解来说,初二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由于本章节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第一次接触消化道、消化腺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其中还涉及到一些未曾学过的化学知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难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一是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二是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分解,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用“消化吸收”中强调的“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科学”的“细嚼慢咽”的方式,各个击破,不留知识死角,为学生理解知识、后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为此,本章内容新授课就用了5课时完成(一课时讲营养成分,三课时讲消化与吸收,一课时讲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续还将安排一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和维生素C测定的实验课),由此,在结束新授课之后,通过一节复习课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梳理就很有必要了。由此,对本章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也由此总结学生在调查和动手操作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问题。家常课VS公开课——关于“人体的营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学校安排上一节公开课,心想:小菜一碟,每天都上课,每节课都用心上,公开不公开有什么。但领导专门给几位出课的老师开会,要求必须拿出本人最高水平的课,要代表课改方向,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为全校老师树立榜样,名曰“名师课堂”,突然发现很难:我最高水平的课什么样?怎么上出“最高水平的课”?既然学校要求这么高,心里自然倍感压力:我该怎么上、上什么内容?根据时间安排,算一下教学进度,前一周我刚好讲完“人体的营养”一章,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章内容非常多、新知识多、很多知识也非常抽象,用了五节课把这一章讲完,正好需要梳理一下,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整合,这也是我过去上课的习惯。但公开课上复习课是否合适?征求一下领导意见,领导并没规定上什么课型,只是说“你认为复习课能表现你的水平就没问题”。征求一下本学科几位老师和组长的意见,出奇地一致:“就按教学进度上就好,复习课也很重要,而一般人不喜欢上复习课。”于是,不再纠结,就上复习课吧。各种迎检、各种活动,加上日常的正常上课,没有精力进行特别的备课,一直到一周工作结束,才想起这节公开课还没准备。公开课跟日常的课有什么不同?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见过太多的公开课,精美、大气,千锤百炼,上课的老师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在场的学生配合默契、精彩纷呈,听课的老师心旷神怡、享受课堂,突然发现,我上了不这样的课,日常的每一节课根据内容涉及随心所欲地上都感觉效果不错,但真正为公开课上课,要表现出高出平时课的公开课却不知怎么准备合适。过去复习课我从不用课件(新课通常需要用,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抽象的知识),因复习课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生成板书为主,就无需课件了,可这次学校要求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好增加了课件使用,把重点知识图片呈现出来就行。可依然感觉很难,难在哪里?这才发现最难得是要突破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发现,我要想上出一节比平时更好的课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怎么准备,我都没法超越我自己日常的课,不像很多年轻老师,精心设计并反复试讲之后,课堂教学就如同“凤凰涅槃”般的变化上层次,但我要有这样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我分析,这大概有几种可能:一种是我已经形成了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包括我对教学的思考、探索,都能很好地体现在我日常教学中,无需太多的改变,只要能坚持自己,始终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做就可以;二是我内心非常拒绝表演课,想表演也表演不出来,要上就上原生态的课,这种最真实的课恰恰是最能体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也是对他人有启发作用的课。可以说,日常的每节课我都很用心、很努力地准备,年轻的徒弟可以随时走进我的课堂(其他老师甚至外地老师来听课也都可以随时走进我的课堂),无需专门的准备,上的就是原生态的课,展示的是我最真实的教学水平。换句话来说,我自信能够灵活驾驭课堂,可以随时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生成课堂,而不是按照预设的教案去上课;还有第三种情况,也是值得我认真思考、反思的问题:也许是我很久没有进步了,没有发现我课堂中的问题和不足,自然不知如何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我该怎样超越自己,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在这样的矛盾中我还是坚持上了一节最最普通的课,或者说是我日常特别注重的“生命课堂”:首先必须是生活的课堂,要密切联系实际完成教学,即便是复习课,也不是简单地知识累加和重复,而是通过联系实际进行,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意识,学习不是为考试而学,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始终对知识充满渴求,并能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此,复习课就是要将一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看上去只是一张简单的图表,但如何形成,先什么后什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都隐含我的教育理念)。按照原来的设想,国庆节期间给学生布置的“为家人亲自做一顿营养午餐(晚餐)”和“调查垃圾食品”两项实践作业还没来得及展示,趁复习课让学生展示一下,由此引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安全部分的知识(潜移默化的,还希望学生能通过亲自体验劳动体会到父母每天家务劳动的辛苦),再由营养成分引入如何消化——理解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组成及功能,这是整堂课的的基本流程。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同时也为了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本节课自然要突出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结合小肠的相关特点与之相适应,贯穿本节课始终,最后通过曲线图进行分析,巩固知识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老师问我“试讲了吗”,当然不可能试讲——不是不把公开课放在眼里,实在是没有时间试讲,因每周的第一生物课是8班的,安排我第一个上公开课,为了调课方便,自然就用8班的学生(即便试讲,我想每个班的情况也不同,怎么能上出一样的课来),效果怎样不好说(尤其是学生展示交流能说到什么程度难以预料),时间上也不能保证刚刚讲完下课铃响。我预测,这节课一定不是我的课中最精彩的课(这也与教学内容有关),必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商讨和改进,也会存在很多缺憾,但这一定是最真实的课堂。我希望能通过这样一堂原生态的课引发大家思考:如何上好日常的每一节课,而不是只上好公开课。公开课如期举行,真的和平时没有任何两样,再平常不过了,平实、朴素,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当然最出彩的是学生:我随意从邮箱了找了两份学生的“做饭作业”并加入到PPT课件中,学生上去讲述自己的做饭过程非常精彩,不仅讲述了自己买菜做饭的过程、体会,还讲述了每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自己做饭的体会也真实生动,其中吕赜之介绍自己做的大包子颇有趣味,然后很自然的由学生的做饭引入到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中;一个学生起来讲述自己调查垃圾食品也非常棒,用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垃圾食品,带给人很大震撼,很多听课老师也提到,过去不知道常吃油条有什么问题,听了学生的介绍知道了油条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比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垃圾食品、什么不能多吃、什么不能少吃,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因为知识来自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来自老师的灌输。对于知识网络的建构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色,老师的板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学生始终围绕着学习的要求进行,所有的问题也基本上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老师不越俎代庖。一堂课下来,虽然听课的老师们都反应课堂很流畅、自然,也感觉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没有惯常复习课知识轰炸式的压迫感,但我自己回想一下,作为复习课来说,学生对考试答题的训练并不多,这样的课虽然学生喜欢,知识体系建立做得很好,思维含量也比较高,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训练、学习能力的培养,但缺乏对考试的训练,假如学生不能在课下进行相关训练,就会影响考试成绩,但我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