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课程教案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七篇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都有哪些?教案是老师熟识的。请阅读如何写它们。教学方案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学科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详细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推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力量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同学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进行学问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状况见书上第23页.
二、分析探究、问题解决
分组争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数怎么不够用了?
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同学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假如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_____;
(2)球赛时,假如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_____.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假如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假如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三、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同学沟通回顾、争论总结,老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2)
一、学问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相互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敏捷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受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把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教具预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日我们来讨论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状况采纳:(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相互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仔细观看,敏捷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纳过程教案法训练同学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老师是教练,准时赐予同学指导,更正其错误,关心同学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彼此沟通,提出反馈或修改看法,同学不断进行写作,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同学进行写作训练时,同学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这一过程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写作力量和自主学习力量。同学由于能得到老师的准时关心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同学写作爱好,增加了写作的自信念。
这个话题很简单引起同学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同学的爱好,在教授学问的同时,应留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意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化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洁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楚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境况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学问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意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通过辅导同学把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同学的学习乐观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增加教案效果,才能避开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同学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同学都不情愿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成果的提高还有待讨论。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3)
一、课题2.4有理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同学把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娴熟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归纳及运算力量.
三、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五、教学用具
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
六、课时支配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从同学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
(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6=20;(2)20+______=17;
(3)______+(-2)=-20;(4)(-20)+__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学校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师生共同讨论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1)(+10)-(+3)=______;
(2)(+10)+(-3)=______.
老师引导同学发觉:两式的结果相同,(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即(+10)-(+3)=(+10)+(-3).
老师启发同学思索: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问题2(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依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老师引导同学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老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留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
(1)(-3)-(-5);(2)0-7.
例2计算:
(1)18-(-3);(2)(-3)-18;(3)(-18)-(-3);(4)(-3)-(-18).
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导同学发觉:
在学校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肯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
例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阅读课本63页例3
(四)、小结
1.老师指导同学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留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五)、课堂练习
1.计算:
(1)-8-8;(2)(-8)-(-8);(3)8-(-8);(4)8-8;
2.计算:
(1)16-47;(2)28-(-74);(3)(-37)-(-85);(4)(-54)-14;
(5)123-190;(6)(-112)-98;(7)(-131)-(-129);(8)341-249.
3.计算:
(1)1.6-(-2.5);(2)0.4-1;(3)(-3.8)-7;
(4)(-5.9)-(-6.1);
(5)(-2.3)-3.6;(6)4.2-5.7;(7)(-3.71)-(-1.45);(8)6.18-(-2.93).
利用有理数减法解下列问题
4.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m,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2.6学问技能的2、3、4和问题解决1
九、板书设计
2.5有理数的减法
(一)学问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例3
(二)观看发觉(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十、课后反思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4)
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
第10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洁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同学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洁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伴侣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慧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索: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简单?
三、练习。
1.依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同学,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_、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争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第11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洁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依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二、新课。
例1.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其次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动身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其次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争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依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景感受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广泛性,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2、让同学感受到可以用数量表示图形位置,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展现书P105画面并提出问题,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消失了壮丽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
原来,他们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25列举红花,第28排第30列举黄花)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章。类似用“第几排第几列”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参于教学活动
(1)影院对观众席全部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依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精确 入座。
师:只给一个数据如“第5号”你能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吗?为什么?要确定必需怎样?
生:不能,要确定还必需知道“排数”。
(2)老师书写平面图通知,由同学分组争论。
今日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与数学问题争论:(1,5),(2,4),(4,2),(3,3),(5,6)。
师:你们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同学通过沟通合作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思索以下问题:
①怎样确定你自己的座位的位置?
②排数和列数先后须序对位置有影响吗?
生:通过争论,沟通后得到以下共识:
①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须序对位置有影响。
(3)让同学的问题都是通过像“9排8号”,第2列第4排,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前面的表示“排数”后面的表示“列数”。我们把这种有挨次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4)在生活中还有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的例子吗?
同学分组争论,沟通,老师深化小组参加活动,倾听同学的沟通,并对同学供应的生活素材赐予确定和鼓舞。
例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
三、巩固练习
让同学完成p46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6,1,1。
2、“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嬉戏,图中标志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假如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12345678
五、教后反思
师: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由同学沟通解决问题,老师设疑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
2.会按要求进行近似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实数?实数怎么分类?
2.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的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在实数范围内还适应吗?
3.做一做
假如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大约是多少厘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沟通上面问题的做法
(1)估量同学们会有两种做法:
用计算器分别求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然后相加,得:(厘米)
(2)用计算器直接求出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得:
假如没有两种做法,也要想方法引出这两种做法
两种做法的答案不同,哪一种答案正确呢?
请同学们把第一种做法修改一下:将的近似值分别取到小数点后其次位,然后相加。你发觉了什么?
这时两种做法的答案就一样了。
从这个例子看出,在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时,假如要求答案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那么参加运算的每一个实数的近似值应当多一位,即取到其次位,最终结果才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2、引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上面运算中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得到的,1、7、3叫近似数1.73的三个有效数字。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呢?
先思索:0.010256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等于多少呢?
0.0102560.0103
近似数0.0103有三个有效数字1、0、3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吗?
从第一个不是零点数字起到最终一个不数字止的全部数字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考考你:1近似数0.03350有几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5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等于__________
3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3、怎样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在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假如被减数与减数相差较大,那么参加运算的最大数多取一位有效数字,其余的数取到与最大数最低位相对应的那一位止。
例1计算:27.65+0.02856+-3.4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提示:最终一位数字为0,不能省略。
(2)在进行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参加运算的每一个数应多取一位有效数字。
例2在上面做一做问题中,假如分别以正方形ABCD、EFGH的边长作为宽与长,做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考考你:1.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其次位)(1),(2)
2.计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1)一个正方形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多少倍?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上面问题中27倍改为:8倍,其他不变
例4已知求a+b的值。
例5设a、b为实数,且求的值。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1.有效数字的概念;2.实数的近似数的计算
七班级数学课程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学校数学中特别重要的内容,从学问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讨论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肯定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同学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肯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同学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
(1)学问把握上,七班级的同学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肯定很深刻,很多同学简单造成学问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叙述;
(2)同学学习本节课的学问障碍。同学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同学不易理解,简单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洁明白、深化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班级同学的理解力量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同学的好动性,留意力简单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同学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同学的爱好,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机会,让同学发表见解,发挥同学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同学已有学问、阅历动身讨论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学校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同学思索: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仔细分析它的作用,使同学从直观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直线、数轴都是特别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同学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同学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把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同学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同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同学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同学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同学会得
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把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把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行,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当明确的是,全部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同学初步把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学问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学问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依据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同学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支配
1课时
九、教具学具预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争论,沟通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详细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假如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方安全评估经验分享
- 皮肤科异位性皮炎预防措施指南
- 皮肤科湿疹患者皮肤护理教育计划
- 人生观与生涯规划
- 社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胃肠内科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 外科骨折手术术后护理指导
- 神经科脑血管病护理指南
- 泌尿感染预防措施培训指南
- 老年人危险时报警系统
- 202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下半年江南大学管理岗、其他专技岗招聘31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
- 2025云南宣富高速楚雄市东南绕城高速元绿高速那兴高速高速公路收费员招聘34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6届新高考物理热点冲刺复习 从“心”出发向“新”而行-三新背景下物理高考的守正与创新
- 风险评估标准作业流程表合规风险管理版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书分享技巧
- 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2025年)
- 血友病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 沙石料销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