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长葛市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自测提分卷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长葛市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自测提分卷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长葛市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自测提分卷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长葛市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自测提分卷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长葛市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自测提分卷详细参考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1)我穿着一双zōnghóng色的小雨靴,踩在liàngjīngjīng的水洼间,踩在pūmǎn落叶的shuǐní道上。jīnhuáng的落叶páiliè得并不guīzé,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真想放声gēchàng。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cánbài了的júhuā的花枝还在àohándòushuāng。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请jūn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chéngzi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二、选择题

2、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模样(mú)B.告诫(jiè)C.干燥(cào)D.天旋地转(xuán)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偶尔B.莲蓬C.海参D.光茫

4、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巧的歌曲B.奔流不息的江河C.乌黑的羽毛

5、“因释其末而守株”中“因”的意思是(

)A.因为

B.于是

C.放下

6、下列各组词语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丁零丁零

咕咚咕咚

津津有味B.卫生纸

巧克力

香肠C.长方形

三角形

圆柱D.咕噜噜

香喷喷

轰隆隆

三、非选择题

7、辨字组词。

慧(

)

攻(

)

跨(

)

娇(

)

惠(

)

功(

)

夸(

)

骄(

)

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2.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9、1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0、照样子,写句子。

(1)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例: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一身______的绒毛,一对______的耳朵,加上________的尾巴,凑成了__________的小白兔。

例: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大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诗句,想象画面,并写一写。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日积月累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2.《陶罐和铁罐》中,陶罐______,铁罐_______。最后陶罐________,铁罐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池子与河流》中,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五、阅读与理解

12、1课外阅读。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_______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

______

13、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①秋风越吹越紧。枫树上只剩最后一片叶子了②一只小鸟飞来,停歇在枫树枝头。这时,这片枫叶轻轻地叹了口气,但小鸟还是听见了。③小鸟对枫叶说:“你有什么忧愁吗?请告诉我,我是一只快乐的鸟。”④枫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凋(diāo)落了。我是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了。”⑤小鸟笑了,说:“你应该快乐才是。你知道你的伙伴们在哪里吗?”⑥枫叶说:“不是掉在地上腐烂了吗?”⑦“不!你只说对了一半。”小乌望着枫叶说,“他们都化作了肥料,钻进了你妈妈枫树的身子里,他们都在那儿悄悄藏着。等到春天,就会钻出树枝,变成一片片新的嫩绿嫩绿的小叶子。⑧“哦?”枫叶听得出神了。⑨“是的。你们在进行一场捉迷藏游戏。你们只不过是藏起来,躲过寒冬罢了。”小鸟笑着说。⑩“哦!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枫叶立刻变得像小鸟一样快乐了。这时,风更猛了,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她是那么的轻盈,仿佛在跳着一个优美的舞蹈。1.文章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对话。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第②自然段“枫叶轻轻地叹了口气”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愁B.快乐C.孤独4.在文章第⑦自然段中,用“

”画出“伙伴们都到哪里去了”的句子。

5.读句子,给带点词语换个词语,使句意不变。

(1)他们都化作了肥料。

(

)

(2)她是那么的轻盈,仿佛在跳着一个优美的舞蹈。

(

)

6.联系上下文,对“最后一片枫叶开始是忧愁的,后来快乐起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片枫叶明白了:小伙伴们掉在地上慢慢腐烂,原来是他们藏起来了,是在和她玩捉迷藏游戏呢。B.这片枫叶明白了:她也会像小伙伴们一样,飘飘悠悠地落下来,那时,她会见到自己很多小伙伴。C.这片枫叶明白了:她和小伙伴一样,会掉在地上腐烂,化作肥料,春天变成新的生命,很有意义。

14、阅读文段特别的客人“又是蔬菜汤!”老狼盯着面前的晚餐,开始发牢骚,“唉,真希望我有一只小羊羔。我就可以做羊肉砂锅啦!”“当!当!当!”来了一只小羊羔说:“我可以进来吗?”“当然可以,快进来吧。晚餐快准备好了,你来得可真是时候!”老狼嘻嘻地坏笑。小羊羔冻得瑟(se)瑟发抖。“天啦!”老狼说,“我可不能吃一只快冻成冰块儿的羊羔。我讨厌冷冻食品!”于是,老狼让小羊羔先在火炉边取取暖,又给了小羊羔一根胡萝卜吃。小羊羔狼吞虎咽地把胡萝卜给吃掉了,这么一来,她开始打嗝儿了!“天啦!”老狼说,“我可不能吃一只打嗝儿的羊羔。弄不好我也会嗝儿个不停的!”老狼只好抱起小羊羔,用毛茸草的大瓜子轻轻地拍打她的背。小羊羔不再打嗝儿了,她依偎着老狼毛草茸的脸颊,在他的怀里睡着了。“唉!”老狼叹了口气,“如果我一口把她吃掉,应该可以吧?”于是,他张开大嘴,要把小羊羔吞掉。可这时,小羊羔睡醒了,她看到老狼张着大嘴,以为是要亲她,于是她先使劲地亲了老狼一口!……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狼吞虎咽”的意思是______。

2.读文中画“——”的句子,老狼这句话的意思是(

)A.老狼已经为小羊羔准备好了晚餐。B.老狼认为小羊羔就是他的晚餐。C.老狼想让小羊羔为他准备晚餐。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狼第一次没吃小羊羔,是因为小羊羔_______;

第二次没吃小羊羔,是因为小羊羔________;

第三次准备吃小羊羔的时候,小羊羔醒了,她________;

4.故事还没完,你觉得最后老狼吃掉小羊羔了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___________

六、语言综合运用

15、你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过什么动物或者植物的小秘密呢?请写出你的观察与思考。

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