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1页
云南省保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2页
云南省保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3页
云南省保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4页
云南省保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保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二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以上三类

2.下面属于非密度制约的因素是()

A.营养状况B.寄生C.食物D.竞争

3.鸟类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4.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5.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①发达的通气系统②叶片极厚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正确

6.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7.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8.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9.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10.被绿色植物质体内的色素所吸收,用于光合生产的生理有效辐射是()。

A.黄绿光和青紫光B.黄绿光和蓝紫光C.红橙光和青黄光D.红橙光和蓝紫光

11.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2.某些植物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A.春化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昼夜节律D.物候节律

13.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

14.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A.寄生B.竞争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15.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都不是()

16.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的物质主要是()。

A.抗冻剂B.洗涤剂C.润滑剂D.制冷剂

17.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18.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19.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0.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21.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22.湿土的热容量比干土(),导热率比干土()。

A.大;大B.大;小C.小;大D.小;小

23.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24.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哪个时期密度增长最快()

A.开始期B.加速期C.转折期D.减速期

25.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

26.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27.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8.面粉中的黄粉虫具有()特征。

A.随机分布B.聚集分布C.均匀分布D.扩散分布

29.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30.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31.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32.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3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34.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35.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了()。

A.能量的衰变趋势

B.非平衡态的系统的开放性

C.生态系统固定更多日光能的重要意

D.生态系统的存在必须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

36.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37.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

A.干扰竞争B.利用竞争C.共生D.竞争排除

38.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3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40.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湿度的一种()。

A.体型构造的适应B.行为的适应C.生理的适应D.遗传的适应

41.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42.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重要性是不等的

B.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配合的

C.生态因子可以相互替代

D.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相同

43.下列哪一项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A.传播B.定居C.竞争D.消亡

44.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45.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46.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47.植物固定的日光能占其吸收的日光能的比率称为()

A.同化效率B.净生产力C.生长效率D.维持价

48.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49.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50.逻辑斯蒂方程式中K是

A.种群数量B.环境容纳量C.内禀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二、填空题(20题)51.生态金字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数量金字塔、______、能量金字塔。

52.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______、______四个基本参数。

53.简言之,生态系统=______+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5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55.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6.核小体核心是由______________缠绕______________组成。

57.最近研究表明,光周期现象主要与______的长短有关。

58.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59.我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始建于______年。

60.根据辅助能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61.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________。

62.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从基质的性质可称为______。

63.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______和温带干旱区。

64.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生物的______能力。

65.______是指单位面积上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总重量。

66.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67.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______、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68.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由湖岸向湖心的方向伸入,植物带呈______分布。

69.土壤有机质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70.东北虎、华南虎、非洲虎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______动物。

三、判断题(10题)71.陆地生态环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A.否B.是

72.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73.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

A.正确B.错误

7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是“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A.正确B.错误

75.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76.农业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机械化农业。[]

A.正确B.错误

77.“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温度。()

78.一个物种可以同时占有两个或更多个营养级。()

A.正确B.错误

79.热带雨林中分布着大量的有花附生植物。()

A.正确B.错误

80.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82.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83.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形式。

84.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5.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五、论述题(5题)86.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8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88.论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89.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90.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91.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C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6.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7.B

8.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9.C阳性植物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方能进行正常生长,光补偿点较高。

10.D

11.B

12.A

13.C

14.C

15.C

16.D

17.D

18.B

19.D

20.B

21.D

22.A解析:湿土比干土含有较多的水分,较少的空气,水的热容量高,导热快,而且散热慢,故湿土中的热容量较高,导热率较快,选A。

23.A

24.C

25.C

26.D

27.A

28.C

29.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30.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31.B

32.C

33.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34.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35.C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能量守恒,因此生态系统中维持能量守恒的重点就在于固定更多的日光能。故选C。

36.D

37.B

38.A

39.D

40.C

41.C

42.B解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但可以相互补偿;生态因子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作用不同,故四项中只有B项正确,选B。

43.B

44.D

45.C

46.D

47.A

48.B

49.C

50.B

51.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52.迁入率,迁出率

53.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环境

54.群丛群丛

55.负

56.DNA,组蛋白

57.暗期暗期

58.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59.1978

60.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

61.协同进化

62.旱生演替旱生演替

63.亚热带干旱区亚热带干旱区

64.散布散布

65.生物量生物量

66.1:1

67.物质循环物质循环

68.同心圆状

69.腐殖质;非腐殖质

70.生态型生态型

71.N

72.Y

73.B

74.A

75.A

76.B

77.Y

78.A

79.A

80.B

81.(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82.(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83.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

84.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85.(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8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87.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88.(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能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能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