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1页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2页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3页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4页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诗歌风格中,属于杜甫的是()

A.沉郁顿挫B.气韵沉雄C.豪迈奔放D.平易通俗

2.屈原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伟大诗人,曾任官职为()

A.司马B.令尹C.左徒D.太傅

3.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是()

A.不患人之不己知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C.姜氏欲之,焉辟害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4.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艺术风格是()

A.雄奇豪壮B.柔婉凄丽C.清俊爽健D.丰赡含蓄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指的是哪位人物()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思想代表了()

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

7.提倡诗歌为君为民而作的诗人是()

A.高适B.杜甫C.李白D.白居易

8.《我与地坛》中,我十五年总是到地坛古园去的主要目的是()

A.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现实B.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C.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D.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9.下列诗人中属于现实主义作家的是()

A.李白B.王维C.王昌龄D.杜甫

10.下列作品集出自郭沫若的是()

A.《红烛》B.《繁星》C.《灾难的岁月》D.《女神》

11.朱光潜《咬文嚼字》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B.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和控制

D.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2.周树人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的作品是()

A.《论睁了眼开》B.《狂人日记》C.《风波》D.《记念刘和珍君》

13.下列作品中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

A.《左传》B.《战国策》C.《汉书》D.《史记》

14.下列画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滇池癫狂颠簸白癜风B.晕车愠色酝酿熨斗C.籍贯慰藉嫉妒辑录D.血泊血压献血血汗

15.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伟大诗人是()

A.陶渊明B.陆游C.曹操D.屈原

16.《红楼梦》的体裁是()

A.文言小说B.长篇章回体小说C.短篇小说D.诗体小说

17.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

A.叙事B.说理C.说明D.说明、说理

18.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A.《老子》B.《孟子》C.《论语》D.《庄子》

19.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行文应用()

A.公报B.决定C.通告D.通知

20.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下列哪篇作品未收入《呐喊》()

A.《故乡》B.《伤逝》C.《阿Q正传》D.《狂人日记》

21.下列景物属于苏轼《前赤壁赋》中借以抒情说理的是()

A.远山B.江水C.扁舟D.白露

22.《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

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B.画龙点睛,篇末点题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D.隐含于叙事中

2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伶官B.天命C.人事D.佞人

2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表现作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的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B.雁过也,正伤心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5.《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主旨是()

A.满招损,谦得益B.祸患积于忽微C.智勇多困于所溺D.盛衰在于人事

26.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27.下列属于我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的是()

A.《围城》B.《儒林外史》C.《子夜》D.《人·兽·鬼》

28.以下作品中,不属于迟子建的是()

A.《北极村童话》B.《伤怀之美》C.《伪满洲国》D.《我的阿勒泰》

29.《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是()

A.徐迟B.李国文C.赵元任D.王国维

30.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以是()

A.介词:拿B.连词:因为C.动词:认为D.动词:用

二、填空题(20题)31.陆游《关山月》:中原干戈古亦闻,____?

32.苏轼《江城子》:相顾无言,____

33.巴金散文创作中最为出色的是____类作品

34.____,狐死必首丘。《哀郢》

35.南洪北孔的戏曲代表作分别是《长生殿》和《____》

36.南洪北孔的戏曲代表作分别是《长生殿》和____

37.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8.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

39.西宫南苑多秋草,____

40.在中唐时期掀起的新乐府运动中,白居易提出和倡导的运动纲领之一是: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

41.在《马伶传》中,写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

42.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

4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____、点点滴滴

44.徐志摩是____诗派的代表诗人,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还有梁实秋、朱湘等

45.苏门四学士是黄庭坚、____、晁补之、张耒四人的合称

46.____,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

47.荷马史诗包括《____》和《奥德赛》

4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

49.《老人与海》的作者是____

50.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作者是柳永()

A.否B.是

52.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韩愈()

A.否B.是

5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具体写法上,采用了欲抑先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A.否B.是

54.《我与地坛》一文落笔地坛,重点却是抒写母爱()

A.否B.是

55.《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都是鲁迅的小说集()

A.否B.是

56.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韩愈()

A.否B.是

57.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

A.否B.是

58.《灯下漫笔》是鲁迅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他的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中()

A.否B.是

59.艾青曾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并致力于诗歌创作()

A.否B.是

60.《爱尔克的灯光》一文揭示的哲理是:狭小的家和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必须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必须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A.否B.是

四、词语解释题(5题)6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6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不及

64.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65.孟尝君怪之。

五、古文阅读题(2题)66.词中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的典故是()

A.刘备北征时,见到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高大成荫而发的感慨

B.曹操北征时,见到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高大成荫而发的感慨

C.桓温北征时,见到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高大成荫而发的感慨

D.诸葛亮北征时,见到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高大成荫而发的感慨

67.吴钩的意思是()

A.一种南方的鱼钩B.一种吴国的钩针C.一种似剑而刃弯的兵器D.古代农具中的铁钩子

六、作文题(1题)68.请从下面这首诗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答案

1.AA沉郁顿挫是杜甫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是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易通俗是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曹操的诗歌风格是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2.CC屈原曾辅佐楚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

3.AAA项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患人之不知己,意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4.A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具有雄奇豪壮的艺术风格

5.A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别称李十二

6.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代表了法家思想

7.D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歌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提倡为君为民而作,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

8.D作者在《我与地坛》中说: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他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所以我到地坛去的主要目的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9.DD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社会现实,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誉为诗史

10.DD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11.BB《咬文嚼字》一文主要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12.B《狂人日记》是1918年周树人所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文小说,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抨击了社会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发表在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这篇文章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当中

13.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

14.BA项,白癜(diàn)风,其余三个都读diān。B项,都读yùn。C项,慰藉(jiè),其余都读jí。D项,献血(xiě),其余都读xuè

15.D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16.B

17.AA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因此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叙事

18.CC《论语》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问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19.B此题考查的是决定的适用范围,决定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项

20.BB《伤逝》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反映知识青年爱情的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里

21.B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

22.A《谏逐客书》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3.CC《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开头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即一个国家政权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的因素,而不是天命

24.D梧桐和细雨强化秋愁,将孤苦无依之悲导向顶峰。其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是对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

25.DD《五代史伶官传序》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征伐敌国、统一中原,又骄纵享乐、身死国灭的典型事例,归纳出一个重要的史学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盛衰在于人事

26.B

27.A《围城》是钱锺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28.DD迟子建,黑龙江漠河人。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散文集《伤怀之美》,长篇小说《树下》《伪满洲国》等。《我的阿勒泰》是李娟的作品

29.AA徐迟是我国现当代作家。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曾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作品

30.C

31.岂有逆胡传子孙

32.惟有泪千行

33.抒情述怀

34.鸟飞返故乡兮

35.桃花扇

36.《桃花扇》

37.斜月沉沉藏海雾

38.孤舟一系故园心

39.落叶满阶红不扫

40.歌诗合为事而作

41.行为描写

42.汀上白沙看不见

43.到黄昏

44.新月

45.秦观

46.结庐在人境

47.伊利亚特

48.但见长江送流水

49.海明威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学常识考察。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是美国小说家,189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的汽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战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发表于1926年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的作品,该书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