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B.分解者可能是真菌、细菌等C.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D.蛔虫等寄生型动物属于消费者【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有些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或光合作用,可作为生产者,A正确;B、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可能是细菌、真菌、动物等,B正确;C、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C错误;D、蛔虫等寄生型的生物直接或者间接的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属于消费者,D正确。故选C。2.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生物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C.结核杆菌是细菌,但属于消费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详解】A、生产者可能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A错误;B、一种生物不一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如猪笼草捕食昆虫属于消费者,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B错误;C、结核杆菌是细菌,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错误。故选C。3.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答案】D【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详解】ABCD、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一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是生态系统,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不属于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属于生态系统,ABC错误,D正确。故选D。4.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还要理清各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组成B.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答案】B【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指的是通过不是关系建立起来的,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营养级为终点,C错误;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故选B。5.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食草鸟、蜘蛛、蟾蜍B.图中的猫头鹰占有4个营养级C.图中的蜘蛛和蟾蜍存在两种种间关系D.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减少,食草鸟和蜘蛛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含有4条食物链,即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B、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所占营养级不一定相同,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正确;C、蜘蛛和蟾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还有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D、如果图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取食物,则食草鸟数量可能减少,而蛇减少后蟾蜍的数量会增加,蜘蛛和蟾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其数量可能减少,D正确。故选A。6.生态农业园需要人工投入较多的物质和能量,研究者对某个生态农业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a),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第一营养级6051281466434—第二营养级12644282A96第三营养级3213B934A.由于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为倒置的金字塔B.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44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D.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C【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有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分解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分析题表可知,甲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详解】A、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A错误;B、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434+96-126-44-282=78,B=78+34-32-13-9=58,B错误;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78÷(434+96)×100%=14.7%,C正确;D、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故选C。7.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D.输入某生态系统的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要远大于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能量之和【答案】C【分析】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其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指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详解】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大象粪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大象所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A错误;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大部分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C、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正确;D、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输入某生态系统的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对于人工生态系统来说,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D错误。故选C。8.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大气中的碳主要是CO2,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D组成生物群落。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C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C.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可能比在B中的要高【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详解】A、图中C和大气中气体发生交换,C为生产者,D所有生物的遗体残骸都流向D,所以D是分解者,A正确;B、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C、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部分为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D、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可能比在B中的要高,D正确。故选B。9.雄狮经常会在领域边界排尿,以警告其他雄狮和食肉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行为可能会减少雄狮之间的冲突次数B.信息传递在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间都能进行C.不同物种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来自生物体【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狮经常会在领域边界排尿,以警告其他雄狮和食肉动物,保卫领域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此行为可减少雄狮之间的冲突次数,A正确;B、信息传递能能调节种群的翻译、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B正确;C、不同物种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是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D、动物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行为信息只能来自生物体,D正确。故选C。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可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D.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B正确;C、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C错误;D、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D正确。故选C。11.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近万处,有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1114只增加至1864只,朱鹮从7只增加到5000只。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质是遏止物种的灭绝,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能吸引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建立人工繁殖中心、改善栖息环境都是增加朱鹮数量的有效措施【答案】A【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是生态价值;直接价值包括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等;潜在价值是目前不清楚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如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不仅仅是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错误;B、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C、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能吸引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直接价值包括美学价值、食用药用价值等多种,C正确;D、濒危动物的繁殖能量一般较低,环境容纳量也较低,建立人工繁殖中心、改善栖息环境都是增加朱鹮数量的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A。12.下列组合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B.水稻的糯性和玉米的糯性C.狗的卷毛和黑毛 D.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豆荚【答案】A【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故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为相对性状,即同种生物(果蝇)同一性状(眼睛颜色)的不同表现类型(红眼和白眼),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取发育良好且结构完整的花B.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后套袋C.采集父本成熟花粉涂在母本柱头上D.母本的花人工授粉后无需再套袋【答案】D【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时,应选取发育良好且结构完整的花,以保证实验结果,A正确;B、对于母本应在花未成熟时去除雄蕊,并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C、采集父本成熟花粉涂在母本柱头上,实现人工异花授粉,C正确;D、母本的花人工授粉后仍需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外来花粉干扰,D错误。故选D。14.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了二倍体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可能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每个容器中的两种小球数量之比应为1:1C.该实验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D.该实验模拟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A【分析】据图可知:甲、乙两个容器中共有两对等位基因,又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体现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甲、乙两个容器都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或雄生殖器官,里面的小球代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错误;B、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B正确;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A。15.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若从孟德尔遗传规律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夫妇双方一定都含有单眼皮基因 B.该夫妇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女孩C.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2 D.该夫妇至少有一方是单眼皮【答案】A【分析】用A代表双眼皮显性基因,a代表单眼皮隐性基因。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详解】A、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只有该夫妇都有单眼皮基因,后代才会出现单眼皮个体,A正确;B、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则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双眼皮)的女儿,B错误;C、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4;当父母基因型为Aa×aa时,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无法判断,C错误;D、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时,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D错误。故选A。16.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高茎植株上所结种子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将表现为(

)A.都是高茎 B.都是矮茎 C.1高茎:1矮茎 D.3高茎:1矮茎【答案】A【分析】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所以高茎豌豆上结的种子和矮茎豌豆上结的种子全部是纯合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所以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高茎植株上所结的种子都是纯合高茎,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都将表现为高茎,A正确。故选A。17.金鱼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纯合植株(AA)与白花植株(aa)杂交F1(Aa)表现型均为粉红花,让F1自交产生F2,取F2粉红花植株继续自交产生F3,理论上F3中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A.25% B.50% C.75% D.100%【答案】A【分析】具题干信息可知,红花纯合植株(AA)与白花植株(aa)杂交,F1(Aa)表型均为粉红花,说明A对a为不完全显性。【详解】Fl(Aa)自交产生F2,F2中AA(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1:2:1,取F2粉红花(Aa)植株继续自交产生F3,F3中AA(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1:2:1,即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4=25%,A符合题意。故选A。18.某植物果实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类型,是由一对等位基因(E和e)控制。用一株红色果实植株和一株白色果实植株杂交,F1既有红色果实也有白色果实,让F1自交产生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2代中EE的植株占1:4B.图中P、F1、F2的红色果实的基因型均相同C.F2中红色果实:白色果实=5:3D.F2中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子三代中纯合子占2/3【答案】A【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F1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果实是显性性状,红色果实是隐性性状。【详解】A、由题图可知,亲本白色果实和红色果实杂交,F1既有红色果实,又有白色果实,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F1白色果实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果实是隐性性状,白色果实是显性性状,可知F1含有1/2ee、1/2Ee,各自自交后代中EE占1/2×1/4=1/8,A错误;B、因为红色果实是隐性性状,故图中P、F1、F2的红色果实的基因型均相同,均是ee,B正确;C、F1中红色果实占1/2,白色果实占1/2,F1红色果实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红果,F1白色果实自交得到F2中,红色果实∶白色果实=1∶3,所以F2中红色果实与白色果实的理论比例是(1/2+1/2×1/4)∶(1/2×3/4)=5∶3,C正确;D、F2中白色果实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2,EE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Ee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则F2中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子三代中纯合子占1/3+2/31/2=2/3,D正确。故选A。19.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一对遗传因子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C【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目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详解】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②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这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②正确;③根据孟德尔的假说内容,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③正确;④F2不同遗传因子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④正确;⑤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为完全显性,否则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⑤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F1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B【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A、孟德尔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去雄应在花未成熟时就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C、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因此F1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正确;D、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D正确。故选B。2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③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⑤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答案】B【分析】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子一代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为1∶1∶1∶1;自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1∶2∶2∶4∶1∶2∶1∶2∶1。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详解】①杂种F1(YyRr)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YR∶Yr∶yR∶yr=1∶1∶1∶1,①符合题意;②F1(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1)×(1∶2∶1)=1∶2∶2∶4∶1∶2∶1∶2∶1,②不符合题意;③F1(YyRr)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1∶1∶1∶1,③符合题意;④F1(YyRr)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黄圆Y-R-∶黄皱Y-rr∶绿圆yyR-∶绿皱yyrr=9∶3∶3∶1,④不符合题意;⑤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YyRr)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⑤符合题意。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分别间行种植,则自然状态下F1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25:30:9 B.7:6:3 C.5:2:1 D.1:2:1【答案】B【分析】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1:3,AA占1/4,Aa占3/4,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1/4+3/4×1/4=7/16,Aa=3/4×1/2=3/8,aa=3/4×1/4=3/16,所以AA:Aa:aa=7:6:3,B正确。故选B。2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C。24.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则应选用①和④为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变为蓝色【答案】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花粉粒形状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能区分,非糯性和糯性能根据染色情况能区分,而抗病和易感病需长成植株才能区分,因此花粉必须来自于杂合子(Aa或Dd),所以可选择的亲本可以是①×②或①×④或②×③或③×④,A错误;B、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得到AaDd的子代,故可选择②和④杂交,而①和②杂交后的基因型为AATtDd,抗病与染病通过花粉鉴定法不能鉴定,B错误;C、若培育糯性抗病(aaTT)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AaTtdd的子一代,然后让子一代杂交获得糯性抗病的个体,并通过连续自交来筛选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正确;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蓝色,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棕色,D错误。故选C。25.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遗传因子(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遗传因子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A.3种,9∶6∶1 B.4种,9∶3∶3∶1C.5种,1∶4∶6∶4∶1 D.6种,1∶4∶3∶3∶4∶1【答案】C【分析】分析题文: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因此深红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所得子一代均为中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这些个体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1/16AABB):偏深红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AaBb):偏白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1:4:6:4:1。【详解】根据分析,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深红色(1/16AABB):偏深红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AaBb):偏白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1:4:6:4:1。C正确。故选C。26.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如果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A.1∶2∶1、4∶1、3∶1和1∶2∶1B.3∶1、4∶1、1∶3和1∶3∶1C.1∶3、1:2∶1、3∶1和1∶1∶2D.1∶3、3∶1、1∶4和1∶1∶1【答案】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若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若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若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若F2的分离比为9∶3∶4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则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AaBb∶1Aabb∶(1aaBb+1aabb)=1∶1∶2或1AaBb∶1aaBb:(1Aabb+1aabb)=1∶1∶2。故选C。27.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C.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D.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灰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黑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所以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配子,但比例不相等。【详解】A、9∶3∶4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所以家兔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F2灰兔有4种基因型(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C、F2中黑兔(2/3Aabb、1/3AAbb)产生两种配子:Ab∶ab=2∶1,白兔(1/4aaBB、2/4aaBb、1/4aabb)产生两种配子:aB∶ab=1∶1,则后代白兔的几率是1/3,C正确;D、F2灰兔基因型有(1/9AABB、2/9AABb、2/9AaBB、4/9AaBb)4种,可产生的AB配子占1/9+2/9×1/2+2/9×1/2+4/9×1/4=4/9,同理可算出Ab和aB配子各占2/9;ab配子占1/9,所以F2灰兔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4∶2∶2∶1,D错误。故选C。28.下图是某个哺乳动物生殖器官中的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仅涉及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两极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是相同的B.乙细胞中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C.若丙细胞继续分裂,则其染色体数目可能与体细胞的相等D.丁细胞是乙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分析】分析图可知,甲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图乙具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且细胞质不均等的分裂,为雌性生物;图丙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丁表示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若不发突变,甲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姐妹染色单体,故应该相同,A正确;B、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以发生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C、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继续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会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D、由乙图可知,该动物是雌性,再根据染色体的来源(即图中染色体颜色)可知,丁是第一极体经过减数分裂Ⅱ而来,故丁为第二极体,D错误。故选D。29.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的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EF、KL段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b、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C.CD、GH及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D.MN段核DNA与染色体的比值未发生改变【答案】D【分析】a表示有丝分裂,图中A-C段是有丝分裂的间期,B-C段表示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D-E段DNA数量又恢复到开始水平,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C-D段包含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b表示减数分裂,F-G段表示间期DNA分子的复制,H-I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J-K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c表示受精和有丝分裂,M-L段表示受精作用,N-O段染色体加倍,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P-Q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分裂同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恢复到最初水平。【详解】A、EF包含有丝分裂的末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期的间期,这个期间的细胞是存在同源染色体的,KL段表示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以及形成配子的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已分开,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其后面产生的子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据图可知,b段表示的是核DNA含量的变化,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量变化,C、CD包含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会加倍,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这个过程中染色体数量不变,而OP段染色体数目是CD段的前期、中期以及GH段全部时期的二倍,所以三个阶段的染色体数并不相同。D、MN段DNA分子复制以后,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在NO段以前一直未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30.下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B.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②和④ D.④中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子细胞为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全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图中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而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②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错误;D、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则④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裂,D错误。故选B。31.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实验以探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和X染色体的关系D.摩尔根等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A【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以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没有经过证明,A错误;B、通过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减数分裂的观察,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正确;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和X染色体的关系,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C正确;D、摩尔根等人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A。32.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A.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CD、等位基因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随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时,ABC错误,D正确。故选D。33.下列有关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与孟德尔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B.摩尔根发现的问题是F2中的白眼果蝇为什么都是雄性C.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它的等位基因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位置及其本质【答案】D【分析】根据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都是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即白眼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他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详解】A、摩尔根和孟德尔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说—演绎”法,即都是先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再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再通过实验检验假说是否正确,A正确;B、摩尔根发现的问题是在F2中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B正确;C、为了解释发现的问题,摩尔根做出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正确;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并没揭示基因的位置及其本质,D错误。故选D。34.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上4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和 B.和C.和 D.和【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由题图可知,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BCD、由题图可知,A、a与C、c,A、a与B、b,C、c与D、d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间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综合题35.如图所示为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生态系统所做的不同方面的研究结果,图甲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回答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2)在图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C指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3)图乙中A表示_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__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属于______。(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千焦。(5)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原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草原动物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以上描述分别属于的信息类型为______和_____,体现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作用。【答案】(1)二氧化碳(或CO2)光合作用(2)D、E、F(缺一不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未利用(4)0.008m/m/125(5)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碳循环的过程,A是生产者,D、E、F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二氧化碳库。分析乙图:图乙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或CO2)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2)据图可知,A与C之间是双箭头,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箭头大多指向C,因此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A是生产者;D、E、F都指向B,说明B是消费者,因此D、E、F是消费者。(3)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图乙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暂时)未利用。(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食物链为:A→D→E→F)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为1×m×20%×20%×20%=0.008m千焦。(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当草原饭青时,食草动物先在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来搜集食物,绿色属于物理信息;在近处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上述过程是发生在青草和草原动物不同物种之间的过程,故体现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36.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_______可判断子叶颜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是显性性状。(2)实验二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的F1中子叶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的现象称__________。若将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___。(3)写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_______________。【答案】(1)二黄色(2)性状分离1/6(3)【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二中,亲本黄色子叶丁自交后代的子叶有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详解】(1)由实验二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2)实验二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的F1中子叶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的现象称性状分离。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Yy)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1YY、2Y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绿色子叶占2/3×1/4=1/6。(3)实验一的遗传图解为:。37.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实验亲本F1F2①甲×乙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②丙×丁缺刻叶齿皮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__________。(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答案】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F1分别统计,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缺刻叶和齿皮甲和乙1/4果皮F2中齿皮∶网皮=48∶16=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析】分析题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齿皮对网皮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且F2出现9∶3∶3∶1。【详解】(1)实验①中F1表现为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根据实验②,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齿皮对网皮为显性;(2)根据已知条件,甲乙丙丁的基因型不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实验①杂交的F1结果类似于测交,实验②的F2出现9∶3∶3∶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综合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甲和乙;(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基因型为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所有纯合体占的比例为1/4;(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45∶15∶3∶1,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全缘叶=60∶4=15∶1,可推知叶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齿皮∶网皮=48∶16=3∶1,可推知果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难度一般,需要根据子代结果分析亲代基因型,并根据杂交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查考遗传实验中分析与计算能力。38.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段。D2E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_段变化相同。(均填序号)(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的形成?________。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4)图3细胞中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3~图5中,与图1的C1D1段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