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1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2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3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4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1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主要内容

知识线索: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人格发展、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理论观点人物目录关键词第2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第3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第4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生:半成熟与半幼稚(认知、意志、情绪情感)、半独立与半依赖并存。(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化向成人接近的时期高中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和人类的高级情感得到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水平高,个性趋于稳定。第5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第6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格塞尔(A.Gesell)“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虽然提到生理成熟和环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是事倍功半。第7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双生子爬梯实验让同卵双生子T和C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的的48周起接受爬梯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第8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双生子爬梯实验

图1-4双生子训练爬梯的结果第9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启示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我国教育学中“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第10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关于关键期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第11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劳伦兹的“印刻”实验

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3-7周。

第12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3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等发展: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第14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10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了在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杰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第15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由笼统到分化、由被动到主动1岁半出现思维的萌芽主要依靠感知觉和动作积累感知觉经验第16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自我中心——不同于利己主义表象——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不可逆——只知道A>B,不知道B<A第17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直觉行动性一第18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直觉行动性二第19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尝试错误第20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我的心里话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里,那就是我的;那东西我刚拿过,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堆砌什么,所有积木都是我的;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玩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第21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出现抽象概念出现“守恒”——多维思维逆向性的可逆思维去自我中心仍需要具体事物或表象的支持第22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3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守恒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让尚未达到物质守恒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童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你们猜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获得不同守恒形式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最早掌握的是数量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

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多。皮亚杰发现,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而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却能坚定的认为两排糖果一样多。第24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返回第25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命题形式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补偿性的可逆思维灵活性第26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制约促进最近发展区第27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第28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二、自我意识的发展第29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0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面对同样的半杯水四个人有不同的反应(1)看图之后,你的思考是什么?(2)面对同样的事件,为什么人们的情感或行为有如此之大的反应差异?(3)人的行为由什么因素决定?(4)什么使你与别人不同?第31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解决危机可以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第32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埃里克森,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ErikH.Erikson(1902-1994)

第33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三个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第34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信赖—不信赖0—1婴儿期满足婴儿营养、照料、亲密行为的需要;父母的敏感与稳定可靠自主—羞愧、怀疑2---3(幼儿期)在环境里更多的自我控制---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父母确保他们可以得到的,避免过分保护主动---内疚4---5(孩童期)基于自己的原因行事;学习接受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想象;扮演成人角色的游戏勤勉—自卑6—11(少年期)在坚持不懈和多产中发现快乐;邻居、学校、陌生人的影响变得越加重要同一性—角色混乱12—17(青春期)有意识的寻找同一性,整合以前危机的结果亲密—孤立18—24(青年期)在加深关系方面对其他人开放和承诺生产—停滞24—40(成人期)养育孩子包括未来的一代;生产;创造完整—失望40---64(中老年期自我认识的统一;满足感;接受死亡

第35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2.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实现的。3.同辈群体:主要是指中学生同龄伙伴。第36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父母管教方式与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

管教方式

攻击组人数的百分率

非攻击组人数

母亲常采取惩罚方式

54%

31%

母亲不常采取惩罚方式

46%

69%

父亲常采取惩罚方式

58%

41%

父亲不常采取惩罚方式

42%

59%

父母经常威胁

64%

32%

父母下经常威胁

36%

68%

关心的父母

5%

68%

拒绝的父母

47%

10%

第37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第38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第39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第40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1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2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自我意识的发展萌芽1-3岁形成3岁—青春期前发展青春期10年生理自我发展1岁,区分自己和动作2岁,使用名字——“我”3岁,出现疑虑感、羞愧感、占有欲、嫉妒感,有独立要求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外界社会自我发展接受社会化形成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关注外界、忽视内心心理自我发展丰富的认识内容深刻的情绪体验自觉的自我调控矛盾突出完善青春期后自我同一性形成主我和客我、理想我和现实我整合统一

第43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训练活动:过去、现在、未来活动准备:

一只笔、一张纸活动规则:

想想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纸上画三个圆圈分别代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活动讨论:

这些圆圈是否连贯的?这些圆圈是否圆满?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圆圈是连贯的,则表明你对自己的看法是完整的;而哪个圆最大,则表明你对那个圆所代表的时期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比如过去的那个圆最大,说明你对过去很是怀念,渴望能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若未来的那个圆最大,则暗示你对未来寄予了很深的期冀,希望明天会更好。把分析结果记录在纸上以供自己参考。第44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场独立与场依存2.深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第45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1905)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第46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2)智力的群体差异

智商智力水平占全部人口的﹪130以上超常2.275110~129偏高22.86890~109中常49.71470~89偏低22.86869以下低常2.275第47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严密思维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样,就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

“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吗?”“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不算。”

“打鸟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晕倒……

第48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天才指挥家舟舟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国的武汉,这一天正是愚人节。他是个先天性愚型儿。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舟舟从小偏爱指挥,当音乐响起时,舟舟就会拿起指挥棒,挥动短短的手臂,像真正的指挥一样,直到曲终。第49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国第一神童宁铂出家宁铂(1965年--)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当时曾被誉为“第一神童”,2003年出家为僧。“第一神童”使其轰动一时,他的经历又让人们为之喟叹。第50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第51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智力题例题1: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第52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智力题例题2: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53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二)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待现实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性格差异。第54页,讲稿共6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孙悟空:嫉恶如仇、乐观机智、勇敢坚定;唐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