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学什么一,为什么学习历史?(一)何谓“历史”?客观的历史——过往发生的人和事,即真实的过往(史实)文本的历史——对过往的真实进行记载而留下的史籍(史料)研究的历史——通过史料和方法,不断建构和阐释的历史(史学)(二)“谁”的历史
历史是胜利者的清单——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旧的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家谱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历史history——his(他的)story(故事)历史到底是谁的故事:上帝的故事?强权者的故事?
还是历史学家的故事?4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普通群体(草根一族)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北大出版社2013年版美国学者沈艾娣根据山西士绅刘大鹏日记《退想斋日记》所撰写6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
“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也同样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三)历史何为?(由古知今、由今知古)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居今识古、彰往察来——历史是面向未来的学问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过去,未来也会如何看待今天。所有的去处,都跟来路有关。丘吉尔:你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白岩松:回头的路越清晰,向前走的会越坚定。9人生终极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历史能够给予我们解答附:历史学的五大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唯物史观:关于“人”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1)历史的经济解释——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进行物质生产。(2)下层与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哲学……等对于经济影响(3)阶级利益与阶级斗争(4)历史法则与历史必然性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届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历史唯物主义最好的概括)“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
1、“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绝不提供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2、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3、“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4、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成果,从不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不可更移的定论唯物主义历史观提供的方法论原则1、承认历史过程的客观实在性,一切研究都仅仅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2、归根到底用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3、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以生产发展为基础,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的有规律的过程去研究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1)表现在政治主张上,他们并不要求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要求虚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历史。(2)表现在方法论上,完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的涂抹、剪裁、解读、虚构,特别热衷于翻案,对各种历史定论的叛徒、汉奸、反动人物的翻案和歌功颂德。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各种科学结论则全盘否定。(3)表现在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上,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帜,以学术研究的面貌,通过学术刊物,研讨会和学术著作等表现出来,以文学、艺术、影视剧等形式,利用现代传媒,影响社会舆论。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1)否定党执政的历史依据,损害党的公信力,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2)动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破坏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颠覆社会基本共识,影响政治稳定,制造社会分裂。
(二)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历史学是一种“人学”,历史学家必须具备人文关怀从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中国历史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历史研究者的三种立场:“国家”立场、“世界”立场、“人”的立场)(1)治史之目的,要面向未来、关心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治史之态度,了解之同情,把过去的人作为有生命的人对待。群体的“人”与个体的“人”(3)治史之方法,注意挖掘“人”的能动性。重视“人”的生活体验。(大政治与小日子)三、时空观念:历史学的空间转向1、历史学:时间的科学历史本身是一个时间的序列。历史知识是以时间为框架来组织的。物理时间:干支纪年、月、日……
四季、二十四节气等生活时间:人们通过生活而感受的时间(节日)历史分期:王朝(君主在位年数纪年等)
五朵金花之一: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1)区域的多样性与中国历史的统一性。(2)核心区与边缘区(内地的边缘与帝国的边疆)基本经济区——兵甲所出之区、财赋所聚之都、人才所萃之地、正统所寄之望。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第一,控制核心区以控制全国;第二,在分裂、动乱时期,它是各种政治集团争夺的对象,而在统一时期,通过剥夺其他地区的利益,以强化核心区的资源优势,构成支撑王朝集权体制确立的政治、经济地理基础。2、历史学的空间转向四、史料实证:新史料与新方法“史学就是史料学”、
“没有史料就没有史学”
傅斯年认为判断一种学问是否进步,取决于三个标准:第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第二,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第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一)传统历史文献的新解读
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清末文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26(正史、实录、政书、文集、笔记、地方志)(二)新史料的挖掘与利用(契约、族谱、碑刻、账簿、宗教科仪书等)碑铭与民间社会研究账簿与经济发展水平考古材料对于社会经济史的意义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纸上材料与地下材料互证一是向上延伸历史,填补人类发展中阶段性记述的空白,如人类起源、母系社会等二是丰满历史。传统史籍主要是英雄史、政治史,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较为单薄。考古资料能补充记载的缺失。三是改正历史。历史记载由于讹传、遗漏而造成很多谬传。如《孙子兵法》过去被认为是孙膑所著,1972年银雀汉简出土了《孙膑兵法》,才知道这是两本书,分别由孙子和孙膑撰写。28(三)未来史料的扩展
(口述史、民歌民谣民间传说、影像史料、古建筑、古遗址、人工景观等实物史料)
为生民立传,为国家存史口述历史的兴起,标志当代史学研究的视野,从单纯的文献求证转向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出现了关注社会下层、“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新视角,意味着历史学研究观念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为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历史文本的书写,不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人五、历史解释:评价还是理解?历史的解释——评价还是理解?“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理解是比评价要困难的多的一种技能。评价他人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尺度(标准),符合标准就是好,不符合标准就是不好。但如果你想要理解他人,则必须深入了解到他背后所有的社会因素,比如出身背景、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等,只有当你考虑到所有的因素之后,你才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后人如何理解前人的历史?1、人类学——“主位观察”与“客位观察”结合,主位优先。
强调当事人自身的认知和理解,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理解”。2、钱穆——要区分“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历史意见”指“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时代意见”指“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3、历时性分析,应“顺时而观”优先,辅以“后见之明”。
“事件发展的逻辑”与“史家的逻辑”是反的。史家因为太了解后来的结局,所以不自觉地误以为对于历史行动者而言,未来也是“已知”的。而实际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后人)清”。——“共感能力和感情移入”。六、家国情怀:中国的家与国“家国同构”子孝、妇从、父慈所建立的家庭关系,不过是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的缩影。当国家稳定时,国家将其组织原则灌输到家庭或家族中,使其组织信息在家庭与家族中得以长期保存;而当国家瓦解时,家庭或家族便成为国家修复的模板,因为任何动乱所摧毁的只是旧王朝的国家组织,而家庭是没有也不可能被消灭的。34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横渠语录》“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清)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沉论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培育站在时代前列、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的历史学拔尖人才,是本专业的使命与职责。提高自身史学素养成就学生美好人生
谢谢大家的倾听!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3.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1)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东周前770年-前256年(3)春秋前770年-前476年(4)战国前475年-前221年4.秦朝:前221年-前207年5.汉朝:前202年-220年(1)西汉前202年-9年(2)新朝9年-23年(王莽)(3)东汉
25年-220年(刘秀)6.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A、三国:220-280年(1)曹魏220年-265年(2)西蜀221年-263年(3)孙吴222年-280年B、两晋:266年-420年(1)西晋
266年-316年(2)东晋
317年-420年C、南北朝:420年-581年(1)南朝(宋、齐、梁、陈)(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7.隋朝:581年-618年8.唐朝:618年-907年9.五代十国:907年-979年(1)五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丙烯酸酯生产线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铁矿露天开采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桥梁材料选择与使用技术方案
- 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方案
- 七人制橄榄球裁判试题及答案
- 钢琴教师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及答案
- 科技研发业务试题及答案
- 冰箱维修师傅招聘考试冰箱维修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6年水果种植公司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制度
- 2026年纺织科技公司营销策略制定实施管理制度
- 《颅脑损伤》课件
- 疾控中心笔试题目及答案
- GA 1812.1-2024银行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1部分:人民币发行库
- 幼儿园公安职业启蒙课件
- 2025-2030中国工业蒸发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索道技术发展趋势-深度研究
-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DB31-T 1412-2023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规范
- 办公楼装修劳务分包合同
-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社会工作行政(第三版)课件全套 时立荣 第1-11章 社会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行政的挑战、变革与数字化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