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二物理_第1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二物理_第2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二物理_第3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二物理_第4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二物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热力学定律

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科学家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阴极就发出一种射线。它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呢?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阴极射线的本质?电磁波说这种射线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赫兹汤姆孙粒子说这种射线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1、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从而敲开了人类认识原子的大门。汤姆孙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电子的发现经历怎样的历程?

一、电子的发现ʋ0阴极射线在电场的偏转带负电荷

一、电子的发现阴极K:发出带电粒子平行的金属板之间夹有电场带有标尺的荧光屏ʋ0阴极射线在磁场的偏转汤姆孙

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一、电子的发现

一、电子的发现为了使射线回到P1点2、测定电子的比荷

需在D1D2之间施加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去掉D1D2之间的电场射线在磁场作用下偏转,射在P3点。

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证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一、电子的发现

1889年4月30日,J.J.汤姆孙正式宣布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结束了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从此人类意识到,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探索原子结构的序幕由此拉开……

由于J.J.汤姆生的杰出贡献,1906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别提醒】(1)注意阴极射线和X射线的区别.阴极射线是电子流,X射线是电磁辐射.(2)由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可确定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

一、电子的发现

1909—1913年间,由密立根(美国,1868—1953实验物理学家)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的数值,192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实验发现:电荷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电子电量:e=1.602176634×10-19C电子质量:me=9.10938356×10-31kg

勒纳德1903年做了一个实验,发现高速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勒纳德,1862—1947,德国物理学家,获得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有人形象地把汤姆孙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由α粒子源、金箔、显微镜等几部分组成:①金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厚度约为1nm,α粒子才能穿过。②金的原子序数大,α粒子与金核间的库仑斥力大,偏转明显,实验时从α粒子源到荧光屏这段路程处于真空中。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模拟α粒子散射实验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离金原子核较远,库仑斥力较小。②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离金原子核较近,库仑斥力较大。③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汤姆孙的模型无法解释大角度散射的实验结果。

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这样才会使α粒子在经过时受到很强的斥力,使其发生大角度的偏转。⑴大角度的偏转不可能是电子造成的⑵α粒子偏转主要是具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的带正电部分造成的

因为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的

,它对α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就像灰尘对枪弹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4、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1)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1.原子核的电荷数:

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电子数,非常接近它们的原子序数,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原子中的电子数来排列的.2.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X为元素符号,Z为质子数,A

为质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的符号:

H的三种同位素:3.原子核的大小:

用核半径描述核的大小.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A.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正极板一侧B.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正电荷受力情况相同C.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D.汤姆孙直接测到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解析

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正极板一侧,因此阴极射线应该带负电荷,A正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负电荷受力情况相同,B错误;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相同,C错误;汤姆孙并没有直接测到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D错误.课堂练习2、汤姆孙测阴极射线比荷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从C出来的阴极射线经过A、B间的电场加速后,水平射入长度为L的D、G平行板间,接着在荧光屏F中心出现光斑.若在D、G间加上方向向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阴极射线将向下偏转;如果再利用通电线圈在D、G电场区加上一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荧光斑恰好回到荧光屏中心,接着再去掉电场,阴极射线向上偏转,偏转角为θ,试解决下列问题:(1)说明阴极射线的电性;答案负电

课堂练习(2)说明图中磁场沿什么方向;答案垂直纸面向外

(3)根据L、E、B和θ,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解析设此射线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当射线在D、G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有qE=Bqv.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α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的A、B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

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B.在图中的B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C.卢瑟福选用不同重金属箔片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D.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箔原子后产生的反弹√4、(多选)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