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_第1页
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_第2页
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_第3页
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_第4页
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实训(实验)总结报告报告题目: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一、实训(实验)目的:了解固体废物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掌握不同固体废物中水分的重量法测定方法。

1.了解固体废物含水率测定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2.掌握实验室测量固体废物测含水率的方法——烘干法。同组人员及分工情况实训(实验)仪器:1.烘箱;2.恒温干燥箱;3.天平;4.烧杯;5.固体废物样本。实训(实验)方案称量样本的初始质量

先称量烧杯的质量

m,取适量的固体废物样本置于烧杯中,称量烧杯加

样本的质量

m1。

2.烘干

将盛有样本的烧杯放入烘箱中,在

100—105°C下烘至恒重,取出置于

干燥器中冷却。

3.称量干燥后样本的质量

将冷却后的样本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烧杯加样本的质量

m2,直到前

后误差≤0.01g,即为恒重,否则重复烘干、冷却和称量过程,直至恒重为止。

4.下列公式计算出含水率:

W=(m1―m)/(m2―m)×100%

式中:W

为固体废物的含水率,%;

m

为空烧杯的质量,g;

m1

为干燥前烧杯加样本的质量,g;

m2

为经干燥恒重后,烧杯加样本的质量,g;五、数据处理及分析(1)m=33.9001gm1=75.2080m2=63.2865W=29.3864/41.3081×100%=71.14%(2)

m=65.0500gm1=76.7840m2=69.0796W=7.7008/11.7340×100%=65.63%(3)m=63.0125gm1=74.7820m2=66.8689W=7.9131/10.9875×100%=72.02%W=(W1+W2+W3)/3=(71.14%+65.63%+72.02%)/3=69.60%六、结论固体样品含水率平均为69.60%。自我评价与思考1.可以根据实验室测定的垃圾密度算出垃圾的是密度ρ湿密度据实测的含水率w,根据公式ρ干密度=ρ湿密度/(1+w)求出干密度。2.可以实测,测定烘干后的质量和密度就可以测出干密度。

一、实训(实验)目的:1.了解总固体的含义。2.掌握测定分析总固体的原理和操作。二、同组人员及分工情况三、实训(实验)仪器:(1)直径90mm瓷蒸发皿(或150mL硬质烧杯或玻璃蒸发皿);(2)烘箱;(3)蒸汽浴或水浴;(4)分析天平;(5)干燥器。四、实训(实验)方案(1)将蒸发皿(或硬质烧杯)每次在103~105℃烘箱内烘30min,冷却后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2)取适量混合均匀的水样(如25mL),使总固体质量大于25mg,置上述蒸发皿(或硬质烧杯)中,于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水浴面不可接触皿底)。移入103~105℃烘箱内,每次烘1h,冷却后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5.计算总固体含量可按下式计算。=(A−B)106➗V式中ρ——水中总固体的浓度,mg/L;A——总固体质量与蒸发皿质量之和,g;B——蒸发皿质量,g;V——水样体积,mL。数据处理及分析总固体:ρ=(A−B)×106/V式中ρ——水中总固体的浓度,mg/L;A——总固体质量与蒸发皿质量之和,g;

B——蒸发皿质量,g;

V——水样体积,mL。

A=38.4276gB=38.3272gV=25ml

ρ=4016mg/L溶解性固体:ρ=(A−B)×106/V式中ρ——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浓度,mg/L;A——溶解性固体质量与蒸发皿质量之和,g;

B——蒸发皿质量,g;

V——水样体积,mL。

A=42.3110gB=42.2381gV=25ml

ρ=3156mg/L悬浮固体:ρ=(A−B)×106/V式中,ρ——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mg/L;

A——悬浮固体质量、滤膜质量与培养皿质量之和,g;

B——滤膜质量与培养皿质量之和,g;

V——水样体积,mL。

A=22.8801gB=22.8521gV=25ml

ρ=1120mg/L结论总固体浓度40116微克每升溶解性固体浓度3156毫克每升悬浮固体浓1120毫克每升总固体浓度大于悬浮性固体浓度与溶解性固体浓度之和。七、自我评价及思考1.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是将一定量的水样在105-11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质量。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经脱水烘干所得质量即是悬浮固体(SS)。2.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一、实训(实验)目的:(1)掌握粉煤灰作路基材料应用的原理。

(2)掌握粉煤灰路基材料的配制方法。

(3)了解粉煤灰路基材料的施工方法。

二、同组人员及分工情况实训(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黏土、粉煤灰、石英砂、金属模具、烘箱、研钵、培养皿。四、实训(实验)方案1.确定配料比。我们小组选择的配料比为石英砂:粉煤灰:黏土=5:4:1按照配料比进行添加黏土、粉煤灰、石英砂;黏土块可以先用研钵磨碎在加入。加入少量水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使其成半干状态。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金属模具中,压平并放置5分钟。将混合后的混凝土模具放置于烘箱中,在105~110℃下烘干,待到外层半凝固后取出模具,在放入烘箱中烘干至完全定型,得到实验混凝土砖块。五、数据处理及分析粉煤灰:石英砂:粘土约为4:5:1。按此配比混合出来的混凝土成型较好,也比较坚固。六、结论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这个配比是可行的。虽然我们小组的最后烘制出的土块模型有些许裂痕和脱模过程中不易脱模,可能是我们在实验操作时处理混合加水时没有控制好加水量引起的模具不好脱离或是没有等到表层凝固就开始脱模引起的问题。通过与其他小组的对比我认识到了配比是可行的,出现了裂痕可能是黏土的量不够,加黏土搅拌是黏土还有些许洒落,最终影响到了实验结果。七、自我评价与思考1.粉煤灰作为路基材料填充时的特点和意义:粉煤灰具有自重轻、内摩擦角大、透水性好、压缩性好、施工压实含水量范围宽等优点,可以在公路中充分利用粉煤灰路堤,尤其是在软土地基路段,能充分利用粉煤灰质量轻的特点,减轻路堤自重、减轻软土地基的附加应力,从而减少总沉降并提高路堤的稳定性。意义:将粉煤灰用于路基材料填筑施工等,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粉煤灰堆积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对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