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区2022年下学期

七年级历史素养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

分,共48分)

1.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

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

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如图所示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

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古人类是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20万年到

70万年,模样和现代人相似,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

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

代;采集狩猎;使用火,会保存火种;群居生活。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排

除C项;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D

项。故选B项。

2.某校七年级同学学习了华夏文明后,在历史特色作业展中展示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张画

报,该画报反映的是()

域浙」衣尢现吹登林

《力心察&尿人嗨,也杂参*、匕,

力工以a及人率制作它珏,卡a

切金物搏球食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B.中国原始农耕生活

C.良渚古城遗址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图片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基本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半坡

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B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未

从事农业生产,排除A项;良渚古城遗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CD项。故选B项。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

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河姆渡遗址•猪蚊陶钵仰韶遗址•鱼鸟蚊彩陶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盒

A.会制作陶器B.住干栏式房屋

C.会农业种植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仰韶遗址•鱼乌蚊彩陶壶、马家窖遗址•舞

蹈纹彩陶盆说明原始人类能够制作陶器,A项正确;住干栏式房屋、会农业种植、开始饲

养家禽家畜等信息无法从图片信息得出,排除BCD项。故选A项。

4.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稽。聚济交市,草

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稿”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A.黄帝B.炎帝C.大禹D.仓颉

【答案】B

【解析】

【详解】“教稼稿”的人物是传说中的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

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B项正确;黄帝的贡

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弓箭、指南车等,排除A项;大禹治理

水患,排除C项;仓颉创造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5.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夏朝商朝①

约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

戎所灭;所以①是西周,A项正确;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是我国的东周时期,东

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后半期称为战国,排除BC项;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排

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支一其I.——国1……

(了外

一周公——传公做育……M公।一庄公……

I一叔中一公外会……

《■大夫》

I-叔仲好飞

<I->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

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

侯,体现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

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

是秦朝的地方制度,C项是始设于秦朝的中央官制,D项是隋唐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由此

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史记•商君列传》中说,“修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免除徭役)。”材料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A.改革户籍制度B.奖励军功C.废除井田制D.奖励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修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农业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改革户籍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奖励军功”,排除B

项;材料不能体现“废除井田制”,排除C项。故选D项。

8.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

用,该水利枢纽是

C.通济渠D.永济渠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

作用,该水利枢纽是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

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

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

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

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

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

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A项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通济渠、永济

渠是大运河的一部分,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点评】

9.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轲帼中圄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发展一脉相承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汉字“中国”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其

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汉字的传承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从材料

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排除B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排除

D项。故选C项。

10.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

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

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

11.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

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u春秋时期的u铁制农n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

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冶炼工艺,排除A项;铁

制农具是耕地的,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排除D项。故选C

项。

12.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

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堆青铜面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

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

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秦统一

全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六合原指方位,这里指的是东方六国。“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王

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D项正确;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

期的著名战役,其中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与秦国无关,长平之战是秦国打败赵国的战役,

均与秦灭六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

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电视剧《大秦帝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

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

原始史料,故选A;《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

《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

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BCD。

15.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

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

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

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据“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可知,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陈胜、吴

广起义,B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排除C

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16.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B.汉献帝C.汉高祖D.汉武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消灭项羽,建立汉朝”“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并结合所学知

识,是汉高祖。•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

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消灭项羽,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刘邦是

汉高祖。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C项正确;

ABD的人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墓

中发现陶器众多,没有金银器,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

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说明汉文帝提倡()

A.轻徭薄赋B.以德化民C.勤俭治国D.释奴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墓中发现陶器众多,没有金银器”“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

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汉文帝墓中没有什么

奢侈品与其遗诏相吻合,反映了汉文帝勤俭治国、言行合一,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

汉文帝轻徭薄赋、以德化民、释奴为民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141年136年129年127年118年87年

即皇帝置五经博派卫青等北击颁布“推恩下令铸造五铢崩,葬于茂

位士匈奴令”钱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

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

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

19.下图为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墓葬的《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该俑身材矮胖、

表情生动活泼,仿佛在说唱一个盛世。它最有可能说唱以下哪个盛世()

A.文景之治B.汉武盛世C.光武中兴D.贞观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盛世指的是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出现的“光武中兴”,

C项正确;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均出现在西汉,排除AB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唐太宗统

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0.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

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

临朝”会引起()

A.外族入侵B.农民起义C.宦官专权D.外戚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

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

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母后”和外戚有血缘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外族、农民、

宦官均不合题意,故ABC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21.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

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

战,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与秦军的决战,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

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2.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吴”政权区域的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权建立的吴国,都城在建业,即今天的南京,吴国的统治

范围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A项正确;B是蜀国的统治范围,排除B项;C不属于三国政

权,排除C项;D是魏国的政权区域,排除D项。故选A项。

2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

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区尚未开发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

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东晋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B项

正确;江南地区尚未开发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无法从题干内容得出,排除CD项。故选B项。

24.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辉煌,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A.华佗一西汉——五禽戏一一后世尊称为“医圣”

B.张仲景一一东汉一一《伤寒杂病论》一一提出“治未病”理论

C.司马迁一一西汉一一《史记》一一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祖冲之一一南北朝一一《齐民要术》——圆周率计算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

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

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B项正

确;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名医,创编出了“五禽戏”,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排除A项;西汉时

期的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排除C项:北魏的贾思勰著作

《齐民要术》,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

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

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

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历史变革?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措施。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这次变革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魏主”是谁?材料二中的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

革措施?

(3)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变革: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

(2)人物:孝文帝;措施:改用汉姓。

(3)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和强大;应坚持改革创新等。(言之

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

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商鞅变法;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结

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

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

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结合所学可知,材

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措施

中的改用汉姓。

(3)综合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和强大;应

坚持改革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26.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个暴

君导致了秦朝灭亡,你如何看待?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或者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论

述:他的历史功绩: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庞大帝国。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

家专制集权的基本政治制度。统一了文字,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他的

过错: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实行残

暴的统治,刑法严苛,赋税和徭役沉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

物。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他的历史功

绩: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

国。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专制集权

的基本政治制度。统一了文字,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货

币、度量衡、车辆形制,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他的过

错: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实行残

暴的统治,刑法严苛,赋税和徭役沉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材料二

材料三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

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

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公认和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

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

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的影响。谈谈你对丝绸之

路精神的理解。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西汉。

(2)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影响: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

(4)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

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

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交流,打

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