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剑阁县普安镇市政基础设施一期PPP项目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管理用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7月目录TOC\o"1-2"\h\z\u1前言 31.1工程概况 31.2岩土勘察等级划分 41.3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41.4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5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2.区域地质及区域环境简介 92.1区域地形地貌 92.2气象水文 92.3区域地质构造 9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03.1地形地貌 103.2地层岩性 113.3地质构造 153.4物理地质现象 163.3水文地质条件 163.4不良地质作用 173.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73.6水、土腐蚀性评价 223.7场地地震效应 23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255结论与建议 285.1结论 285.2建议 28PAGE17企业法定代表人申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单位此次出具的勘察报告及附件材料的全部内容是真实准确。我知道报送虚假的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次报送的勘察文件及附件材料如有虚假,本单位及本人愿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的处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签章)2016年7月12日剑阁县普安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管理报告我单位对剑阁县普安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建设场地进行全程管理,并对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企业出具的该项目勘察报告中布孔数量、位置、孔距、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取样等内容进行核实,其内容真实有效。(管理单位盖章)2016年7月12日1前言1.1工程概况普安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位于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中坪村。普安镇东邻闻溪乡、田家乡,南邻江石乡、龙源镇,西临城北镇、凉山乡,北临城北镇、北庙乡。北距新县城下寺镇42公里,距广元市70公里,西北距成绵广高速公路金子山出入口20公里(图1-1)。剑南路(剑阁县到南部县)从该场地的下部横穿,交通十分便捷。图1-1场区交通位置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4197平方米,建筑面积89381.2平方米,主要由1栋5层公寓楼,1栋4层综合楼,7栋3层标准化厂房和3栋附属门卫室组成(表1-1),无高层建筑及地下室、对沉降变形无特殊要求。表1-1建筑物基本情况一览表建筑物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栋数综合楼98004F18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公寓楼7414.25F15.3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1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2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3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4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5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6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7号厂房107653F20.25m框架柱下独立基础1门卫室391F3.30m砖混墙下条基3受项目部委托,我专业对拟建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为地基设计、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1.2岩土勘察等级划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3.1条的规定:1)拟建项目为一般工业建筑及其配套用房,工程规模较大,安全等级较高,如工程造成破坏后果严重,故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2)拟建场地内地形地貌较简单,地下水变幅不大,但抗震设防烈度大于6度,属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等级为二级;3)拟建场地内岩土种类简单,均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性岩土,属简单地基,地基等级为三级;综上所述,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详细勘察。1.3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1勘察目的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和防治等提出建议。1.3.2勘察任务执行国家最新的强制标准和国家或行业的最新的规范,满足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准确、详细的地质资料,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具体任务如下:(1)搜集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平标高、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基础形式等相关资料。(2)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调查了解有无人工洞穴或其它人工地下设施。(3)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4)查明持力层的分布,提供地基变形计算所需的技术参数;(5)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做出评价,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6)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建议;(8)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从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面建议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供相应的基础设计参数及为施工提供合理建议。1.4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下列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2)《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岩土工程安全规范》(GB50585-2010)10)其它相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技术要求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5.1勘探点平面布置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规定及设计部门对勘察的技术要求,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平面形式及荷载分布,对拟建建筑本次勘察工作中的勘探点沿拟建物的角点、拐点进行针对性布置。本次勘察根据场地条件和建筑物特征及布置,共完成6个勘探钻孔和53个探坑,现场完成动力触探试验8组,标贯试验7组,满足规范要求。1.5.2勘探深度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的详细勘察深度要求,勘探点(钻孔和探坑)深度按基础形式及基础宽度、埋深要求进行;根据初勘情况,该场地覆盖层薄,下伏基岩埋深浅,本次勘察以坑槽探为主。实际钻孔深为7.9~10.4m,探坑深为0.2m~2.1m,所有勘探点均揭示了基础持力层。1.5.3勘察方法及手段本次详勘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勘察方法及手段:(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进行了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2)勘探点的测量勘探点及其地面高程以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普安工业园区总平面图》与坐标控制点【G002(X=3544597.933,Y=35543550.228,Z=702.534),位于场地东侧公路交叉口;点G003(X=3543852.827,Y=35543356.461,Z=695.903),位于场地西侧农家乐路口;点G0034(X=3544110.093,Y=35543469.469,Z=674.577),位于场地南侧龙洞水库坝顶】的相对关系为依据采用中海达RTK进行测放,测放过程中各引测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3)钻探及坑槽探目的是查明地层及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地层的分布埋藏界线,采取岩、土、水试样。因拟建场地内主要为粉质黏土,分布厚度较薄,采用一般泥浆护壁及套管护壁,并采用单管钻进工艺;采用厚壁取土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进行原状土样的采取,以保证原状土样的质量等级。钻孔开孔直径为127mm,终孔直径为91mm,确保勘察工程质量。(4)室内试验岩土试验项目系根据工程性质、基础类型、地基土性质及均匀性等因素确定,本场区主要针对粉质黏土进行试验取样,具体项目为:1)土常规物理性质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于土类定名,评价其物理力学性质,所有原状土均做此项目。2)土体直剪试验(快剪):测定地基土强度参数C、Φ值,计算地基土强度,为基础设计提供参数。3)土体压缩试验:测定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用于分层评价地基土变形特性和进行沉降验算。4)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测定土样中各成份的含量,用于评价场地土对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5)岩块物理性质试验:测定岩石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于岩石定名,评价其物理力学性质。6)岩块单轴抗压试验:测定岩石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用于岩石承载力评价。7)水质简分析试验:测定水样中各成份的含量,用于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5)原位测试野外主要对场地中的粉质黏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对强风化泥岩进行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以达到对场地土层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1.5.4勘探、测量及试验工作量本次勘察主要针对普安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C-01-01地块)进行,于2016年5月31日进行钻孔测放,于2016年6月1日开始野外施工,于2016年6月29日完成,2016年6月29日至2016年7月15日完成勘察报告的编写及审核工作。共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2:表1-2勘探、测量及试验工作量汇总工作内容目的工作量测量gps控制点测量测量控制点3个1/1000工程地质平面测绘现场地质调查定位0.15km²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准确地形地质界线1500m/3条测放勘探点准确布置及验收勘探点位置102个勘探钻孔查明地层结构58.9m/6孔坑槽探查明地层结构及取样53个试验动力触探查明地基土力学性质8组标贯查明地基土力学性质7组土腐蚀性分析查明对混凝土等的腐蚀性2组土体物性试验查明地基土物理性质6组土体力学试验查明地基土抗剪强度,压缩参数6组6组水质简分析查明水质2组岩石物性试验查明岩石物理性质6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查明岩石抗压强度6组注:土体均为细粒土。2.区域地质及区域环境简介2.1区域地形地貌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与西北高原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地区。场区总体属丘陵低山过渡地带,以低山、河谷地貌为主,地势总体南低北高。园区四面环山,四周高、中间低。南部山体最高高程729米,西部山体最高高程763米,北部山体最高高程617米,东部山体最高高程640米,中部最低高程635米。2.2气象水文普安镇属亚热带温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主导风向偏北,水热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性天气亦较多。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不稳定,降雨少,风沙日多,春旱频率大。夏季气温高,较炎热,5-6月降水少,多夏旱,7-8月降水相对集中,但日照强,蒸发快,常有伏旱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梅雨日多。冬季时间较长,冷冻明显,降雪少,风日多,气候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4.8℃,平均无霜期27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多年平均云雾天125天。年平均降水雨量1084.5毫米。2.3区域地质构造场地区域构造单元属Ⅰ1扬子准地台Ⅱ1川西前陆盆地,西侧距龙门山断裂带约50KM,东侧距华蓥山断裂带约150KM,南北方向距区域性断裂带远。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对该地区影响较小;南、北及东方向强震源区距该场地均遥远。从区域地震地质构造来看(图2-1),该场地内及周边无断裂、褶皱带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区位置场区位置图2-1区域构造图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剑阁组(K1jn)青灰色砂岩与砖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底部见钙质石英砂岩与砾岩,层厚260~280米。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丘陵低山过渡地带剥蚀型地貌,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图3-1)。场地范围的西北缘靠近山体分水岭,最高高程715m,东南以剑南路(剑阁县到南部县)为边界,高程698~701m,相对高差约15m。距场地东南侧约200m为龙洞水库,库水面高程约666m,为该区最低处。场地较开阔,坡度较缓,平均坡度3~8°,多为耕地梯田,分布有较多房屋。中厚层~厚层的砂岩多形成陡坎,泥岩风化后多形成平台。场内有5个水塘(面积见表3-3)。场地东侧及中部发育有两条冲沟,分别从2#水塘和4#水塘通过,沟长约300m,雨季见流水,流入龙洞水库库尾。场地位置场地位置图3-1场区卫星照片3.2地层岩性场地浅表以覆盖层为主,部分地区基岩裸露。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覆盖层主要为耕植土、第四系全新统残积粉质粘土层(Q4el)和淤泥;下伏及地表出露的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剑阁组(K1jn)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钻孔(ZKY01、ZKY02及ZKY08)一定深度以下见砾岩分布。各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覆盖层1)耕植土: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软塑状。由粉质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茎,有机质含量多。该层在场地表面普遍分布,层厚0.50~1.0m。2)第四系全新统残积(Q4el)土:分布于耕植土之下,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干燥,可塑~硬塑状。土为粉质粘土,约占80%~90%;砾石含量较少,约10%~20%,砾径0.1~1c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砂岩,少量泥岩(图3-2),该层普遍厚度0.5~1.0m。图3-2粉质粘土3)淤泥层:场内分布有5个水塘(表3-3),根据现场调查(图3-3),水塘底部分布有0.5~1.5m淤泥层。淤泥呈深灰色~灰色,有光泽,味臭,除腐植质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表3-3水塘水深及淤泥情况水塘编号位置面积(㎡)水深(m)淤泥厚度(m)1#场地东南角87520.6~0.82#场地东侧缘45340.8~1.50.8~1.23#场地东部356干塘0.5~0.84#场地中部158320.5~1.45#场地西南角28451.40.9~1.1图3-3现场水塘及淤泥调查(2)基岩该场地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剑阁组(K1jn)砂岩、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韵律互层,底部见钙质石英砂岩与砾岩,为一套山麓-泻湖相沉积地层。砂岩、泥岩在地表均有出露(图3-4)。根据地表调查及钻孔,砂岩段最大厚度8.1m,粉砂质泥岩段最大厚度4.35m(表3-1)。岩性描述如下:砂岩:青灰色,中厚层~厚层状为主,局部为巨厚层状,岩质坚硬,属硬质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及岩屑为主,次为暗色矿物;粉砂质泥岩:紫红色,薄层状构造为主,局部为中厚层状。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含有粉砂质,有一定钙质胶结,属较软岩。砾岩:青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砾石成分主要以砂岩为主,粒径一般2~4cm,一般分布在钻孔底部,厚度未揭穿,属较硬岩。表3-1钻孔情况统计表孔号编号zky01zky02zky04zky05zky07zky08孔深(m)10.410.310.057.910.1510.1揭露砂岩最大厚度(m)4.758.11.85揭露土岩最大厚度(m)2.673.14.3图3-4砂、泥岩互层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孔、坑槽揭露(表3-2),场地覆盖层一般厚度在0.5~2m,覆盖层下伏基岩按岩性大致可分为两个区:西南角为砂岩区,其余部位为粉砂质泥岩区。表3-2坑槽情况统计表编号覆盖层深度(m)基岩岩性编号覆盖层深度(m)基岩岩性编号覆盖层深度(m)基岩岩性01#1.05砂岩16#0.30砂岩33#0.50泥岩02#0.20砂岩17#0.70泥岩34#0.60泥岩03#0.90砂岩18#1.10泥岩35#1.10泥岩04#0.30砂岩19#0.35泥岩36#1.30泥岩05#0.35砂岩21#0.40泥岩37#2.10泥岩06#1.10泥岩22#0.45泥岩39#0.90泥岩07#0.50砂岩23#0.40泥岩40#1.30泥岩08#1.05泥岩24#0.80泥岩41#1.30泥岩09#0.70砂岩25#0.25泥岩42#1.80泥岩10#0.20砂岩27#0.90泥岩45#1.20泥岩11#1.20砂岩28#0.60泥岩46#0.50泥岩12#1.06砂岩29#0.50泥岩47#0.30泥岩13#0.30砂岩30#1.10泥岩48#0.50泥岩14#0.20泥岩31#0.80泥岩50#1.05泥岩15#1.75砂岩32#1.50泥岩51#0.80泥岩3.3地质构造拟建场区未见有大规模断层等地质构造。岩层平缓,砂岩原生层面产状N50~60°E/SE∠5~10°,一般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节理1:EW/S∠60~80°,延伸2~3m,间距1~2m,起伏粗糙;节理2:走向NS近直立;粉砂质泥岩层面产状岩层产状N50~60°E/SE∠5~10°,节理裂隙普遍短小。根据钻孔和地表调查,基岩中局部有软弱夹层分布,但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软弱夹层发育。3.4物理地质现象场区覆盖层较薄,部分基岩裸露,岩层完整,岩性单一。地表调查拟建场地及周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不发育,由于该区地势平坦,岩层倾角缓(5~10°),物理地质现象以风化为主,卸荷不发育,仅局部基岩陡坎处见卸荷现象。根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示(表3-4),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0.3: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强风化一般厚度0~0.5m,以下为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抗风化能力较砂岩弱,但由于钙质胶结具一定抗风化能力,强风化一般厚度0.3~1.6m,以下为中等风化。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岩体普遍较完整,岩芯以柱状~短柱状为主,少量长柱状。表3-4钻孔情况统计表孔号编号zky01zky02zky04zky05zky07zky08孔深(m)10.410.310.057.910.1510.1覆盖层深度(m)0.550.353.5强风化深度(m)0.80.954.05强风化厚度(m)50.60.55强风化段岩性泥岩泥岩砂岩砂岩砂岩泥岩中风化深度(m)未揭穿3.3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水田和储水堰塘,在场地各部位均有分布,规模大小不一。场地东侧及中部发育有两条冲沟,分别从2#水塘和4#水塘通过,沟长约300m,雨季见流水,流入龙洞水库库尾。2)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两类。现场调查未见泉水出露。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层,系地表人类活动用水及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受下伏基岩阻隔所致,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主要以蒸发方式及向低处排泄。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上覆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潜水下渗补给。钻孔中测试水位均为残留水,所测的地下水位不真实。该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深,主要赋存于砂岩相对含水层中,裂隙发育带水量相对较丰富,地下水沿基岩裂隙流动,顺坡向地势低洼处排泄于龙洞水库中。3.4不良地质作用本次调查走访及钻探揭露,场地内未发现有崩塌现象,场地外围局部见大体积砂岩孤石分布,为巨厚层砂岩滑移拉裂形成。场地及附近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塌陷、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该工区场地稳定,适宜建筑。场地东侧及中部发育有两条冲沟,雨季有发生小规模季节性洪水的可能。场内分布有5个水塘,根据现场调查,水塘底部分布有0.5~1.5m淤泥层,应有相应处理措施。3.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5.1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1)原位测试成果分析1)标准贯入试验本次勘察在场地内及周边钻孔中对粉质粘土层中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4组,试验成果统计见下表3-7。表3-7粉质粘土现场标贯试验统计表试验孔号zky04zky06zky08zky09试验击数21146224根据标贯试验及现场取样判断,表层粉质粘土含水量较高,呈软塑~可塑状态,标贯击数4~6击;表层以下为可塑~硬塑的粉质粘土,标贯击数14~22击,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好。2)N63.5型重力触探钻孔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为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本次触探试验针对3个钻孔的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开展,试验成果统计见下表3-8。表3-8强风化泥岩现场N63.5型重力触探试验统计表地层时代地层名称样本数量n最大值(击/10cm)最小值(击/10cm)平均值(击/10cm)标准差变异系数K1jn强风化粉砂质泥岩341245.72.010.35根据试验成果及现场取样判断,该强风化泥岩类似于稍密状态的碎石土,其物理力学性质也相当。(2)室内试验成果分析室内对现场取样的岩土体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见下表3-9~3-12。表3-9粉质黏土物性试验成果土样编号土样颜色取土深度天然状态土的物理性指标比重颗粒级配组成(颗粒粒径:mm)小于5mm含量小于0.075mm含量分类名称湿密度干密度孔隙比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分类hρρdeWWLWpIp-Gs>200200~100100~6060~4040~2020~1010~55~22~0.50.5~0.250.25~0.0750.075~0.005<0.005<5<0.075mg/cm3g/cm3-%%%%%%%%%%%%%%%%%%ZKY01-1灰黄0.2~0.42.031.720.51218.035.220.314.92.600.20.10.10.10.353.146.199.899.2粉质黏土ZKY02-1灰黄0.7~1.01.681.520.76310.626.880.40.30.11.567.730.0100.097.7粉质黏土ZKY03-1灰黄0.4~0.71.791.540.71416.429.440.80.10.20.40.40.41.762.933.198.996.0粉质黏土ZKY04-1灰黄0.5~1.01.871.520.76322.732.218.613.62.681.00.10.20.10.961.236.599.097.7粉质黏土ZKY5灰黄0.5~1.01.791.520.74317.533.419.613.82.651.00.10.10.10.664.433.799.098.1粉质黏土ZKY6灰黄0.5~1.01.801.520.75018.233.619.813.82.660.70.10.10.10.663.135.399.398.4粉质黏土最大值2.031.720.76322.735.220.314.92.68最小值1.681.520.51210.626.80平均值1.831.560.70817.2331.7718.6213.152.65标准差0.120.080.103.903.111.621.520.03变异系数0.060.050.140.230.100.090.120.01PAGE38表3-10粉质黏土室内力学试验成果试验编号制样控制条件压缩试验(天然压缩)(0.1~0.2MPa)直剪试验(天然快剪)干密度含水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ρdWaVESCφ%MPa-1MPakPa(°)ZKY01-11.7218.00.334.61222.6ZKY02-11.5210.60.672.61022.8ZKY03-11.5416.40.692.51021.4ZKY04-11.5222.70.682.61423.0ZKY51.5217.50.722.41523.1ZKY61.5218.20.822.11024.0最大值1.7222.70.824.61524.0最小值1.5210.60.332.11021.4平均值1.5617.230.652.8011.8322.82标准差0.083.900.170.902.230.84变异系数0.050.230.260.320.190.04表3-11粉质黏土压缩试验成果表试验
编号试验状态干密度比重压缩特性压力等级(MPa)g/cm3Gs0.000.000.80ZKY01-1天然1.722.60孔隙比ei0.5120.4800.4600.4270.3870.331压缩系数(MPa-1)0.6380.4120.3290.1980.141压缩模量(MPa)2.373.674.607.6410.72ZKY02-1天然1.522.68孔隙比ei0.7630.7060.6320.5660.5010.446压缩系数(MPa-1)1.1461.4680.6680.3240.138压缩模量(MPa)1.541.202.645.4412.78ZKY03-1天然1.542.64孔隙比ei0.7140.6950.6160.5470.4850.428压缩系数(MPa-1)0.3721.5960.6910.3060.144压缩模量(MPa)4.611.072.485.6011.90ZKY04-1天然1.522.68孔隙比ei0.7630.7160.6710.6030.5340.464压缩系数(MPa-1)0.9480.8900.6810.3460.175压缩模量(MPa)1.861.982.595.1010.07ZKY05天然1.522.65孔隙比ei0.7430.7160.6370.5650.4960.428压缩系数(MPa-1)0.5321.5920.7180.3440.170压缩模量(MPa)3.281.092.435.0710.25ZKY06天然1.522.66孔隙比ei0.7500.6990.6220.5390.4700.403压缩系数(MPa-1)1.0221.5480.8230.3450.169压缩模量(MPa)1.7710.36根据试验成果,粉质粘土塑性指数10<Ip≤17,为粉质粘土,天然状态下密度为1.83g/cm3,比重为2.65,孔隙比为0.71,天然含水率为17.23%,计算液性指数IL一般在-0.2~0.2之间,为硬塑~坚硬状态。由于试样土暴露时间过长,天气炎热干燥导致含水率比实际情况偏低,结合现场判断及标贯试验成果,土体应为软塑~硬塑状态。粉质粘土压缩系数>0.5,压缩模量<4Mpa,属高压缩性土。试验黏聚力11.83kPa,内摩擦角22.82°。由于试样土暴露时间过长,天气炎热干燥导致含水率比实际情况偏低,结合现场判断及工程类比,土体内摩擦角应为10~12°。 3.5.2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表3-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序号野外编号(取样位置)岩性烘干密度比重吸水率饱和吸水率干抗压强度湿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备注ρdGsωaωsaRdRwKRg/cm3%%MPaMPa1ZKYN05-1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2.592.522.492.751.333.283.722.263.944.3146.533.54.4526.322ZKYN05-22.262.252.292.460.831.111.802.993.703.8255.952.248.539.224.723.00.563TKN0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2.502.432.412.814.024.444.734.625.565.819.437.865.094.073.670.49表面龟裂纹发育,强风化4ZKYS05-1中等风化砂岩2.642.642.632.710.920.971.020.960.981.1111098.172.062.957.454.10.625ZKYS05-52.190.390.500.880.420.470.8390.782.867.669.662.350.80.766TKS01强风化砂岩2.602.562.542.721.722.272.561.782.803.0774.672.942.544.541.926.70.60岩石抗压强度试验由钻孔取样,强风化粉砂质泥岩湿抗压强度平均值4.2Mpa,属极软岩;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湿抗压强度平均值24.9Mpa,属较软岩。强风化砂岩湿抗压强度平均值37.7Mpa,属较硬岩;中等风化砂岩湿抗压强度平均值59.5Mpa,属较硬岩。3.5.3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综合分析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本地区已有的勘探试验成果及工程经验,将本场地各岩土体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列于表3-13。表3.1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地层代号岩土名称状态重度(KN/m3)压缩模量(MPa)干抗压强度(MPa)湿抗压强度(MPa)抗剪强度承载力特征值fak(KPa)稳定坡比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Q4dl+el粉质粘土软塑18.52~4//8~128~1080~1001:2.5~1:3.0可塑~硬塑19~214~6//15~1815~20100~1801:1.25~1.5K1jn砂岩强风化27/40~5020~3020~2524~265000~55001:0.3~1:0.5中等风化27.5/70~9055~6540~5034~367000~80001:0~1:0.3粉砂质泥岩强风化26.5/5~102~410~1512~15300~3501:1.25~1:1.5中等风化27/25~3515~2515~2020~221500~20001:0.6~1:0.7注:坡高大于8m建议设置马道。3.6水、土腐蚀性评价按《GB50021-2001》规范附录G划分,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水质、土体试验分析结果(表3-13~3-15),按《GB50021-2001》规范第12章判定,该场地的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表3-13地下水水质简分析试验成果表水样编号YQS1(工业园区地下水)阴离子(mg/l)(mmol/l)分析日期2016-6-13Cl-20.850.59PH8.2SO42-108.311.13游离CO2(mg/l)2.86HCO3-199.293.27侵蚀性CO20.00CO32-0.000.00总硬度(德国度)9.84合计328.45以CaCO3计(mg/l)175.74阳离子(mg/l)(mmol/l)暂硬(德国度)9.16Ca2+61.511.53以CaCO3计(mg/l)163.63Mg2+5.330.22永硬(德国度)0.68Na++K+65.032.60以CaCO3计(mg/l)12.12合计131.87负硬(德国度)0.00总矿化度460.31以CaCO3计(mg/l)0.00水化学分类Ca-HCO3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总碱度(德国度)9.16以CaCO3计(mg/l)163.63表3-14地表水水质简分析试验成果表水样编号YQS2(工业园区地表水)阴离子(mg/l)(mmol/l)分析日期2016-6-13Cl-11.580.33PH7.5SO42-102.291.06游离CO2(mg/l)20.03HCO3-377.966.19侵蚀性CO20.00CO32-0.000.00总硬度(德国度)17.56合计491.84以CaCO3计(mg/l)313.83阳离子(mg/l)(mmol/l)暂硬(德国度)17.37Ca2+111.722.79以CaCO3计(mg/l)310.32Mg2+8.380.34永硬(德国度)0.20Na++K+59.662.39以CaCO3计(mg/l)3.50合计179.76负硬(德国度)0.00总矿化度671.60以CaCO3计(mg/l)0.00水化学分类Ca-HCO3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总碱度(德国度)17.37以CaCO3计(mg/l)310.32表3-15粉质黏土腐蚀性试验成果表试样编号分析指标(mg/kg)(mol/kg)PHCl-SO42-HCO3-CO32-Ca2+Mg2+Na++K+(按差计)HCO3-ZKY04-192.65481.38206.250.0043.9411.43321.753.386.8ZKY04-81.07526.50240.420.0050.2111.43343.753.947.83.7场地地震效应3.7.1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拟建场地地势较开阔平坦,覆盖层厚0.5~2m,土层浅薄,土质均匀,下伏基岩稳定。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划分,拟建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表3-16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自GB50011-2010表4.1.1)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3.7.2建筑场地类别现场调查及钻探揭露本场地覆盖层厚度一般为0.5~2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5~4.1.6条,划分场地类别为Ⅰ1类。表3-17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自GB50011-2010表4.1.6)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Ⅰ0Ⅰ1ⅡⅢⅣVs>8000800≥Vs>5000500≥Vse>250<5≥5250≥Vse>150<33~50>50Vse≤150<33~1515~80>803.7.3地震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区划,剑阁县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合本场地类别为Ⅰ1类场地,根据第5.1.4条(表3-18),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0s。表3-18特征周期值(s)(自GB50011-2010表5.1.4-2)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Ⅰ0Ⅰ1ⅡⅢⅣ第一组50.450.65第二组0.250.300.400.550.75第三组0.300.350.450.650.90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款之规定,本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3.7.4地震液化勘察场地内未见砂或粉土层分布,覆盖层主要为未饱水的粉质粘土,不存在地震液化的问题。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该场区除水塘外的地段多为旱地、水田及房屋,地形起伏较小,坡度3~8°;覆盖层较薄,局部基岩裸露,岩体种类较单一,分布较均匀,工程性质较好,场区的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小,地表水排水条件良好;场地平整简单,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好,基础工程费用低;工程建设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场地适宜工程建设。4.2场地稳定性评价(1)场地远离区域断裂带及强震带,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比较简单,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地震活动较弱,无明显新构造运动,在区域构造上处于稳定。(2)建筑场地地貌上属丘陵低山过渡地带剥蚀型地貌,场地开阔较平坦。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建筑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崩塌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洞穴、古墓等不利因素,该场地内相对稳定,适宜建筑。(3)通过本次钻探查明,本场地内无特殊性岩土(如膨胀土、混合土、污染土等)分布,勘察场地内未见砂或粉土层分布,覆盖层主要为未饱水的粉质粘土,不存在地震液化的问题。综观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及场区工程地质特征,拟建场地的稳定性较良好,适宜建筑。4.3地基土的适宜性根据岩土试验成果,结合拟建物上部结构荷载及变形要求,对场地内岩土体性质作如下评价:(1)淤泥层: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内的5个水塘底,厚度在0.5~1.5m,长期浸泡于塘水中,力学性质很差,不能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应挖除。(2)耕植土:该层在场地表面普遍分布,层厚0.50~1.0m。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软塑状,由粉质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茎,有机质含量多。该层其工程力学性质较差,不宜作为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应挖除。(3)第四系全新统残积(Q4el)土:该层分布于耕植土之下,该层普遍厚度0.5~1.0m,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干燥,可塑~硬塑状,由粉质粘性土组成。该层力学性质相对较好,可作为临时建筑的基础持力层,由于该层分布不均,多呈透镜状,作为永久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时应有相应验算或挖除。(4)粉砂质泥岩、砂岩:该层局部裸露地表,大部分埋藏在粉质粘土层下部,顶板埋深一般为0.5~2m,岩层产状平缓,岩体较完整。根据实验成果可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4.4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4197平方米,建筑面积89381.2平方米,主要由1栋5层公寓楼,1栋4层综合楼,7栋3层标准化厂房和3栋附属门卫室组成,为低层、多层建筑,均无地下室。本工程分为两阶台地,上阶台地建筑正负零高程范围为705.50~707.70m,下阶台地建筑正负零高程范围为699.5~705.50m,总体低于现有地形(表4-1),场平以开挖为主,局部需填方,水塘淤泥需换填。表4-1各建筑物场平填挖情况建筑名称拟建基础形式建筑正负零高程现地形高程开挖厚度(“-”为填方)备注1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707.70707~714-0.7~6.34#水塘,塘底高程706.872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706.50709~7132.5~6.53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706.30711~7184.7~11.73#水塘,塘底高程710.654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702.50705~7102.5~7.55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702.30707~7124.7~9.73#水塘,塘底高程710.652#水塘,塘底高程约7076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699.50702~7062.5~6.57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699.30701~7081.7~8.7公寓楼柱下独立基础705.50703~709-2.5~4.5综合楼柱下独立基础700.50699~704-1.5~3.5生产区门卫室墙下条形基础706715.59.5办公区门卫室墙下条形基础698.57012.5生活区门卫室墙下条形基础704.5711.57.0按照设计,主体建筑为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附属门卫室为砖混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均无地下室。天然地基主要有表部覆盖层地基和下伏基岩地基。表部软塑状粉质粘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较差,下伏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分布不均匀呈透镜状,该覆盖层地基为不均匀的天然地基;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剑阁组(K1jn)砂、泥岩互层,以微~中风化岩体为主,浅表分布少量强风化岩体,根据试验及勘探成果,基岩地基满足拟建物承载及变形要求,基岩地基为均匀的天然地基。各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主要为基岩(表4-2),基岩作为天然地基能满足拟建物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局部水塘和地势低洼地段,由于范围小,深度不大,建议清除表层覆盖层,开挖至基岩面,将基础置于基岩上或回填素混凝土。表4-2各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及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建筑名称拟建基础形式地基持力层建议地基处理方案1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2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3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4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5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6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7号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公寓楼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综合楼柱下独立基础基岩天然地基生产区门卫室墙下条形基础基岩天然地基办公区门卫室墙下条形基础基岩天然地基生活区门卫室墙下条形基础基岩天然地基工程场地分为两阶台地,场区内部会出现5~7m开挖边坡,场区后部会形成10~12m开挖边坡。边坡表层为厚约1~3m的粉质粘土,下伏产状平缓的粉砂质泥岩及砂岩,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好。由于基岩内分布有粉砂质泥岩,开挖后易风化卸荷且遇水易软化,坡顶分布一定厚度覆盖层,雨季易局部失稳。建议边坡开挖后及时封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挡墙基础为粉砂质泥岩及砂岩,满足其承载及变形要求。5结论与建议5.1结论(1)场地远离区域断裂带及强震带,所处地质构造背景简单,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在区域构造上处于稳定区。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划分场地类别为Ⅰ1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ag(g)=0.10g,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Ⅶ。(2)场地地貌上属丘陵低山过渡地带,场地较开阔,坡度较缓,场内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无洞穴、古墓等不利因素。场地平整简单,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好,基础工程费用低;工程建设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场地适宜工程建设。(3)场地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多个水田、5个堰塘。地下水主要为浅层粉质粘土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场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及土体对混凝土、混凝土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4)水塘范围内的淤泥层工程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应予挖除或换填;表部软塑状态土层工程力学性质较差,不宜作为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应予挖除;下伏可塑~硬塑状态土层其工程力学性质相对较好,但该层分布不均匀呈透镜状,建议挖除。强风化及中风化的砂岩、粉砂质泥岩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5)各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主要为基岩,基岩作为天然地基能满足拟建物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局部水塘和地势低洼地段,由于范围小,深度不大,建议清除表层覆盖层,开挖至基岩面,将基础置于基岩上或回填素混凝土。(6)场地场平后开挖边坡的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开挖后泥岩易风化且遇水易软化,坡顶分布一定厚度覆盖层,雨季有发生局部失稳的可能。建议边坡开挖后及时封闭,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5.2建议(1)场地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见表4-7。(2)根据相关规范及建设管理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专业和单位现场进行检验。(3)根据相关规范及建设管理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地质巡视巡检,及时做好安全预报。(4)本工程基础施工中应重视施工验槽,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现场进行检验,若出现地质异常应及时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宜监测开挖边坡的变形与位移,及时进行安全预报。(5)鉴于泥岩遇水后易软化,对场地稳定性不利,应做好场地系统排水,防止生产、生活用水下渗。(6)本报告可作为拟建物地基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施工之地质依据。zky01zky01-1zky01-2zky01-3zky02zky02-1zky02-2zky04zky04-1zky04-2zky05zky05-1zky05-2zky07zky07-1zky07-2zky08zky08-1zky08-2坑槽探照片(部分展示)TK01TK05TK11TK15TK21TK25TK31TK35TK41TK45TK51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理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产科试题库及答案护士
- 2025年邮政考试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药店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独世界竞赛题真题
- 2025年ai面试题库及答案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听音训练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鹅旅行记测试题及答案
- 老年急危重症容量管理急诊专家共识解读
- 直肠癌放射治疗进展讲课件
- 丙酮安全管理制度
- JG/T 174-2014建筑铝合金型材用聚酰胺隔热条
- 胎膜早破的护理
- 更换纱窗协议书
- T/CIIA 015-2022智慧工地建设规范
- T/CCIAS 010-2023鸡精调味料生产技术规范
- 财务人员离职时财务信息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
- 分包单位退场协议书
- 自建光伏电站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