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黑龙江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黑龙江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黑龙江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黑龙江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2"\h\z\u1工程概述 11.1设计依据 11.2工程背景 11.3设计水平年 11.4主要设计原则 11.5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12电力系统一次 12.1电力系统概况 12.2用电需求预测 22.3电力电量平衡 52.4工程项目的提出 62.5相关电网规划 62.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62.7工程建设方案及相关电气计算 72.8电气参数选择 172.9电力系统一次结论与建议 173电力系统二次 173.1系统继电保护 183.2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183.3调度自动化 183.4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193.5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193.6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193.7系统通信 193.8电力系统二次系统结论及建议 204变电站站址选择 224.1基本规定 224.2站址区域概况 224.3站址的拆迁赔偿 244.4出线条件 244.5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244.6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254.7站址工程地质 254.8土石方情况 254.9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254.10站用电源 264.11站址环境 264.12通信干扰 264.13施工条件 264.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64.15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64.16推荐站址 274.17收集资料情况和必要的协议 275变电站工程内容 285.1建设规模 285.2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285.3电气布置 295.4电气二次 305.5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315.6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315.7供排水系统 325.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325.9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 325.10通用设计执行情况 326××变电站扩建工程设想 336.1电气一次 336.2电气二次 336.3土建部分 336.4其他 337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内容 347.1概况 347.2线路路径方案 347.3工程设想 368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 408.1变电站用地 408.2线路用地 408.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08.4供地政策论证 408.5地质灾害及压覆矿床 418.6耕地占补平衡 418.7征用土地费用估算 419节能、环保、抗灾措施分析 439.1系统节能分析 439.2变电节能分析 439.3线路节能分析 439.4环保措施 439.5抗灾措施 4310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4410.1变电站部分 4410.2送电线路部分 4410.3其他 4510.4投资估算汇总表 4510.5财务评价 4611、结论综述与建议 4711.1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711.2本工程建设规模及方案 4711.3存在问题与建议 47附件附件一站址、路径协议附件二相关附图附件三投资估算书附图目录附图一????年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现况图附图二????年(本项目投产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附图三????年(远景规划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附图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图附图五站址位置及进出线方向图附图六××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附图七××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附图八××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需扩建的对端变电站)附图九××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需扩建的对端变电站)附图十线路路径方案图附图十一杆塔型式一览图附图十二杆塔基础型式一览图模板编制说明及出版要求一、编制说明为进一步规范黑龙江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落实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统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格式及内容,加强电网项目前期管理,明确流程,提高效率,结合黑龙江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实际特点,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组织省公司相关部门编制了《黑龙江电网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并征求东北电力设计院和黑龙江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意见,最终完成了可研报告模板的编制工作。二、内容深度标准及适用范围可研报告模板内容主要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220千伏及110(66)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GDW270-2009,同时参考《黑龙江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等规程规定相关内容。本可研报告模板适用于黑龙江省220kV新建、扩建、改建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1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改建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参照执行。三、出版要求(一)文字部分1.工程名称参照《关于开展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基建技术〔2010〕300号)内容,设计文件中的工程名称命名原则如下:××???kV输变电工程示例:白林220kV输变电工程××—××???kV输变电工程示例:伊春—白林220kV输变电工程,本名称适用于以新建线路为主,包括间隔扩建的工程。××???kV变电站(开关站)新建工程示例:白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本名称适用于变电站建设,没有相关线路工程。××???kV变电站扩建工程示例:白林220kV变电站扩建工程。××—××???kV线路改造工程示例:伊春—白林220kV线路改造工程。××电源???kV送出输变电工程示例:大唐伊春热电厂220kV送出输变电工程。注:×代表汉字,?代表数字。2.文字描述(1)报告中的法定计量单位尽量采用字母,并与国际标准统一,主要有:kV、kA、MVA、Mvar、MW、kW、km、m、mm、m2、hm2、Mb/s、Gb/s、Ah、m/s、cm/kV、kN、t、m3、℃、g、s。(2)表示数量的地方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回”、“2套”等;表示序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方案一”、“第五串”。(3)连接符前后为数字时采用“~”,前后为汉字时采用“-”。(4)国标污秽等级采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表示,不能用英文字母I和V组合表达。(5)引用的文件文号中的年份用斜方括号表示,如:“〔2010〕”。(6)乘号用“×”表示,不得用“x”、“*”表示,如:“2×LGJ-400/35”。(7)大写年份中的零用“〇”表示,如:“二〇一〇年”。3.排版要求(1)正文汉字采用宋体字体,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大小均采用4号,双面印刷。段落格式采用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28磅。正文所需表格内文字宜采用小4号。(2)章节名称作为一级标题始终位于页面的第一行,一、二级标题采用加粗字体,最多出现4级标题,其余可采用(1)和a)继续细分。原则示例如下:3电力系统二次3.1系统继电保护3.1.1现况和存在的问题……3.1.2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3.1.2.1220kV线路保护配置(1)……a)……b)……(此处规则实例结束)(二)图纸部分1、插图图纸大小≤A4纸大小均采用插图方式,放在所需要的章节内。插图应有图号、图名,位置放在插图下方。图号和图名示例如下:图3-1光缆现况图注:3代表第三章,1代表本章出现的第一张图纸。2、附图图纸大小>A4纸大小均采用附图方式,按照出现顺序放在文本文档的最后面。图号、图名位置放在附图的右下方。主要附图名称及要求如下:附图一????年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现况图(A3彩图,要有能体现地区大致行政区域划分和相对地理位置的底图。500kV电压等级电力设施采用红色表示,220kV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用褐色表示,110kV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用绿色表示,66kV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用蓝色表示,35kV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用粉色表示。;或用由粗到细表示由高到低的电压等级线路,其它元件按有关制图标准和习惯表示,最粗线不宜超出1.8mm,如图纸中线路电压等级过多,也不应超出2mm。表示现有主要电厂和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导线截面和长度。)附图二????年(本项目投产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要求同附图一)附图三????年(远景规划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要求同附图一)附图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图(A3白图,本期实线,远期虚线)附图五站址位置及进出线方向图(要有能体现地区行政区域划分及相对地理位置的底图)附图六××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A3白图,本期实线,远期虚线)附图七××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A3白图,本期实线,远期虚线)附图八××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A3白图,扩建部分用虚线表示)附图九××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A3白图,扩建部分用虚线表示)附图十线路路径方案图(在地形图上绘制的彩图,以红色线条表示推荐方案)附图十一杆塔型式一览图附图十二杆塔基础型式一览图注:新建输变电工程报告内须提供编号为附图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十一、十二的10张图纸;涉及到扩建对端变电站的需增加编号为附图七、八的图纸;改、扩建工程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图纸张数调整图纸编号。3、其他说明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可增加插图和附图,须按章节顺序调整图纸编号。电网方案图及其它必要图纸以插图形式在相关章节表示。××22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54××设计院1工程概述1.1设计依据(1)说明工作任务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3)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1.2工程背景简述工程概况,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对扩建、改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建设方案及工程规模。1.3设计水平年本工程根据电网规划选定其投产年????年为设计水平年,展望到????年(为设计水平年后10年)。1.4主要设计原则(1)根据电网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3)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1.5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2)对于有外部协作的项目,说明设计分工和责任单位。(3)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与本期工程的衔接。2电力系统一次2.1电力系统概况2.1.l电力系统现况概述与本工程有关地区的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的发电设备总规模;电源结构、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全口径最高发电负荷,全网(或统调)供电量、全网(或统调)最高供电负荷。本地区电网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供需形势;主网架结构、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特点(参照省公司统一发布的电网运行方式论述)。说明本工程所在供电区220kV及相关性比较强的电压等级电网规模、所接入的发电容量。2.1.2进行相关文字叙述并填写下表。供电区现有变电站变电容量与负荷统计表表2-1序号电压等级变电站名称主变容量(MVA)最大负荷(MW)负载率1××kV××2×1802……2.1.3进行相关文字叙述并填写下表。电源装机现况统计表表2-2序号电(场)厂名称能源类型装机容量(MW)并网电压等级类别1国电××××××火电直调/地方/自备2大唐××××××……注:包括常规能源及新能源发电;容量按台数×单机容量方式填写。2.1.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现有电网供电能力能否满足现有负荷的需要,能否适应负荷的增长。(2)现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主要考虑N-1准则的供电可靠性,故障条件下转供负荷的能力)。(3)现有电网的网络结构和供电设备是否需要更新和改造。(4)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等。????年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现况图详见附图一。2.2用电需求预测2.2.1供电区区域概括简述本工程所在供电区(如佳木斯供电区包括佳木斯地区及依兰、方正、通河三县)及所在地区(即所在县、市)区域概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所辖行政地区、地势、河流温度、降水、自然资源、交通等情况。说明本工程所在供电区及所在地区区域历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历史用电情况。给出并简单分析国民生产总值。××供电区供电量、负荷历史数据统计表表2-3单位:亿kWh、MW现况年-5年现况年-4年现况年-3年现况年-2年现况年-1年现况年平均增长率供电量年增长率供电负荷年增长率注:现况年为开展可研设计工作的前一个自然年,年度按照????年方式填写。2.2.2供电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简述本工程所在供电区及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情况,分类论述地区用电需求发展趋势、电量增长重点项目等相关内容。2.2.3本工程供电分区及功能定位本工程供电分区及功能定位(通常一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定义为一个供电分区)。重点描述本工程所在地区供电范围划分、现有负荷性质、用电需求类别、供电可靠性要求,及本工程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2.2.4供电区用电需求预测阐述本工程所在供电区的电力(或电网)发展规划的负荷预测结果。供电区现有变电站电力负荷分配预测表表2-4单位:MW变电容量现况年投产年投产年+1年投产年+2年投产年+3年投产年+4年2015年2020年供电区变电总容量现有变电站1现有变电站2……现有变电站N合计同时率供地区综合最大注:五年规划期内逐年预测,远景年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按5年间隔预测。供电区变电容量平衡表表2-5单位:MW变电容量现况年负荷2015年2020年负荷值需要容量容量缺额负荷值需要容量容量缺额负荷值需要容量容量缺额现有变电站1现有变电站2……现有变电站N合计2.2.5供电分区用电需求预测阐述本工程供电分区及相邻供电分区的电力(或电网)发展规划的负荷预测结果。本工程供电分区内新增点负荷统计表表2-6单位:MW序号项目名称负荷性质投产年及负荷达产年及负荷投产年负荷(MW)达产年负荷(MW)…………注:达产年是指产量达到设计/预期生产能力的那一年。本工程所在地区投产年及远景年负荷分布图(A4,黑白),要求画出相对地理位置。编号为图2-1(以下编号均以此图为例)。本工程供电分区及相邻供电分区电力负荷现况及预测表表2-7单位:MW现况年投产年投产年+1年投产年+2年投产年+3年投产年+4年2015年2020年本工程变电站相邻变电站1相邻变电站2……合计同时率本地区综合最大注:相邻变电站包括规划变电站。本工程供电分区及相邻供电分区供电量现况及预测表表2-8单位:万kWh现况年投产年投产年+1年投产年+2年投产年+3年投产年+4年2015年2020年本工程变电站相邻变电站1相邻变电站2……合计注:相邻变电站包括规划变电站。2.3电力电量平衡2.3.1装机规划根据经评审的相关规划,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景规划期内的装机安排,列出规划期内电源名称、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表。地区电源装机规划表表2-9单位:MW电厂(场)名称现况年投产年投产年+1年投产年+2年投产年+3年……2015年2020年……机组退役计划表(选填)表2-?单位:MW电厂(场)名称现况年投产年投产年+1年投产年+2年投产年+3年……2015年2020年……2.3.2电力平衡计算与项目有关地区的逐年电力,确定与工程有关的各供电区间电力流向及同一供电区内相关电压等级间交换的电力。220kV电压层电力平衡表表2-10单位:MW项目现况年投产年投产年+1年投产年+2年……2015年2020年1.供电负荷(最大)(腰荷)2.统调装机其中:水电火电风电3.备用容量其中:水电火电4.供电出力(最大)(腰荷)5.电力盈亏(最大)(腰荷)注:水电装机比重较高地区可考虑计算夏大方式。2.3.3110(66)电压层平衡情况(必要时)对于新建变电站或扩建变压器工程,必要时应该对其供电范围内或相关供电区110(66)kV层平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新增变压器容量及规模提供依据)2.4工程项目的提出结合用电需求预测、变电容量平衡、电力电量平衡的分析结论,说明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出。2.5相关电网规划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同级及上一电压等级电网规划。包含相关的在建、核准和规划的发输变电项目,简述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产进度。????年(本工程投产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详见附图二。2.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必要性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电源建设送出的需要。(2)满足用电需求的需要。(3)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需要。(4)优化网络结构的需要(电磁解环、控制短路电流、下级电网结构整理、与上级电网衔接)。(5)系统传输或功率交换的需要。(6)节能降耗的需要。(7)其他方面的需要。2.7工程建设方案及相关电气计算2.7.1本工程供电范围根据本工程所在地区的电网现状、电网规划、负荷分布及发展情况,确定本工程的合理供电范围。2.7.2变电站站址选择根据第四章(变电站站址选择)论述情况,描述推荐变电站站址情况。2.7.3电压等级选择根据供电范围划分及变电站站址选择情况,确定变电站主变压器中、低压侧电压等级。必要时进行多种方案分析比选。2.7.4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结合负荷增长情况,合理确定本工程变压器单组容量、本期建设的台数和终期建设的台数。2.7根据电网规划、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负荷重要性、断面输电能力、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情况,提出不少于两种接入系统方案(每个方案均为可行方案)。必要时插入方案比较图。????年(远景规划年)电网位置接线图详见附图三。接入系统方案图(A4,黑白),要求画出相对地理位置。编号为图2-2、图2-3(以下编号均以2个方案为例)。2.7.6根据电网规划、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负荷重要性等情况,提出不少于两种下级电压整理方案(每个方案均为可行方案)。下级电压整理方案图(A4,黑白),要求画出相对地理位置。编号为图2-?、图2-?。图2-2接入系统方案一图2-3接入系统方案图(方案一)图2-2接入系统方案一图2-3接入系统方案图(方案一)图2-3接入系统方案二图2-3接入系统方案二2.7根据正常运行方式、N-1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考虑到电网发展,确定比选方案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必要时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网损等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2.7.按设计水平年,对各方案进行正常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各方案的潮流稳定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为选择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参数提供依据。提供各方案正常方式潮流图(示例如下图),并提供正常及主要断面N-1方式计算结果表。图2-?????年方案一冬季大负荷正常方式潮流图(单位:kV、MW)图2-?????年方案二冬季大负荷正常方式潮流图(单位:kV、MW)方案一正常及N-1方式下潮流计算结果表2-8单位:MW线路名称正常方式断××变—××变线路断××变—××变线路断××变—××变线路……线路潮流××变—××变线路2×576××变—××变线路××变—××变线路……方案二正常及N-1方式下潮流计算结果表2-9单位:MW线路名称正常方式断××变—××变线路断××变—××变线路断××变—××变线路……线路潮流××变—××变线路2×576××变—××变线路××变—××变线路……2.7.9稳定计算分析(必要时)进行相关故障运行方式下的稳定计算,必要时,进行严重故障条件下的稳定校核,分析设计方案的稳定水平。当稳定水平较低时,分析和研究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提供各方案故障运行方式下的发电机功角及母线电压的曲线图。2.7.10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接入系统推荐方案。接入系统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表2-10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方案一方案二一比选投资1变电投资2送电投资二年运行费1变电折旧维护费2送电折旧维护费3电能损失费问尚军三年费用2.7对推荐方案进行设计水平年无功平衡计算,研究大、小运行方式下的无功平衡,确定无功补偿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选择变压器的调压方式。必要时,对调压进行专题计算。调压计算结果表表2-11单位:kV主变变比项目最大方式最小方式计算方式高压侧电压中(低)压侧电压高压侧电压中(低)压侧电压???/??正常运行断××—××线路……???/??正常运行断××—××线路…………无功配置计算结果表表2-12单位:kV电容器投切项目最大方式最小方式计算方式高压侧电压中(低)压侧电压高压侧电压中(低)压侧电压不投正常运行断××—××线路……投一组正常运行断××—××线路…………2.7(1)按设计水平年及投运后5~10年左右的系统发展,针对推荐方案计算与本工程有关的各主要枢纽点最大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选择新增断路器(设备)的遮断容量,校核己有断路器(设备)的适应性。(2)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必要时开展短路电流专题研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和要求。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分投产年和远景年)????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表2-13单位:kV、MVA、kA变电站名称母线电压等级三相短路单相短路短路容量短路电流短路容量短路电流远景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表2-14单位:kV、MVA、kA变电站名称母线电压等级三相短路单相短路短路容量短路电流短路容量短路电流2.7.10对推荐方案进行设计水平年电容电流计算,确定消弧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2.8电气参数选择2.8结合潮流、调相调压及短路电流计算,确定变压器的额定主抽头、阻抗、调压方式等。2.8提出变电站高、中压母线侧设备选择的短路电流水平;必要时,应结合系统要求,对变电站母线通流容量、电气设备额定电流提出初步要求。2.8按变电站规划规模和本期工程规模,根据分层分区无功平衡结果,结合调相、调压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分别计算提出远期和本期低压无功补偿容量需求。2.8结合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及分期建设情况,提出系统对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要求。2.9电力系统一次结论与建议简要说明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投产时间、节能降耗效益,推荐接入系统方案、工程规模及有关电气参数,必要时提出需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2.9简要说明变电站终期及本期变压器容量、台数;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出线方向;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安装位置;消弧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对扩建、改建工程,应说明工程终期、已建及本期建设规模。2.9说明线路起迄点、长度、导线型式及导线截面。3电力系统二次设计应根据保护、自动化、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有效实现各应用系统的衔接与整合。3.1系统继电保护3.1.1现况和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系统继电保护现况,包括配置、通道使用情况、运行动作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述一次系统接入方案;简述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详述所涉及线路的现况特点(新建线路、改扩建线路、“”接等,同塔架设线路);对于改扩建线路,详述相关线路保护现况,包括线路保护设备配置、保护通道使用、运行年限及运行状况、是否列入改造计划等。对系统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1.2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特殊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线路保护、母线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器及专用故障测距等的配置方案。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图选详见附图四。3.1.3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电网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配置情况,提出本工程子站配置原则。3.1.5提出保护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包括传输时延、带宽、接口方式等。3.1.6提出对电流互感器、直流电源等的技术要求。3.2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以一次系统的潮流、稳定计算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充校核计算,对系统进行稳定分析,提出是否需配置安全稳定控制装置。3.3调度自动化3.3.1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调度端能量管理系统、调度数据网络等的现况及存在问题。3.3.2远动系统根据调度关系,提出远动系统配置方案,明确技术要求及远动信息采集和传输要求。图3-1远动信息配置图(黑白图)。3.3.3相关调度端系统根据电网二次系统规划,结合本工程建设,说明完善和改造相关调度端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改造完善方案和投资估算。3.4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3.4.1现况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电能量计量(费)系统现况及存在的问题。3.4.2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费)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设置原则,明确关口计量装置和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配置方案,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3.5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根据相关调度端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本工程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3.6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分析本工程各应用系统与网络信息交换、信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提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配置要求。3.7系统通信3.7.1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通信传输网络、调度程控交换网、综合数据网等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与本工程相关的已立项或在建通信项目情况等。图3-2光缆现况图。(须反映该区域光缆网络结构,黑白图)图3-3××地区传输A网拓扑现况图、图3-4××地区传输B网拓扑现况图。(须反映该区域传输网络结构,黑白图)3.7.2需求分析根据各相关的电网通信规划,分析本工程在通信各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系统)对通道数量和技术的要求。通道需求统计表表3-1序号通信通道起止点带宽数量承载业务备注1变电站-黑龙江省调2变电站-××地调3变电站-××集控中心4线路保护通道5其他3.7.3系统通信方案根据通道需求,提出本工程系统通信建设方案,包括光缆建设方案、光通信电路建设方案、组网方案、载波通道建设方案、微波通道建设方案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应提出1个及以上可行方案,如存在多个可行方案则需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图3-5光缆建设方案图(黑白图)。图3-6传输A网建设方案图、图3-7传输B网建设方案图(黑白图)。图3-8光传输设备配置图。图3-9话路配置图。图3-10通信电源供电示意图。3.7.4通道组织按通信推荐方案组织本工程新增通信通道。图3-11通信通道组织图(黑白图)。(要求与通道需求统计表一一对应)3.7.5综合数据网根据相关电网综合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及各应用系统接入要求,提出本工程综合数据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3.8电力系统二次系统结论及建议对电力系统二次部分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建议。对于与本工程有关的系统二次部分单项工程,投资需计入本工程,并单独列出。注:系统通信的图纸可统一附在本章末尾处。4变电站站址选择4.1基本规定4.1.1站址选择过程对选站工作进行普选的区域进行介绍,包括该区域的地势情况、村庄密集程度,基本农田保护率,选站工作的难易程度等。最后说明经过现场踏勘,提出满足建站条件的站址。4.1.2拟选站址概述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多个满足建站条件的站址,经过对初选站址地区的现场调查及反复比较,初步确定不少于两个的拟选站址。说明拟选站址外围情况,包括地类、城乡规划、军事、机场、文物、矿区、交通等。拟选站址相关协议的落实情况。4.2站址区域概况4.2.1说明站址所在地的市、县、乡、村落名称;距省会及最近的地级市方位、距离。4.2.2说明站址地理状况,包括自然地形、地貌、高差情况、地面高程、植被、农作物种类等;站址是否受百年一遇洪水及内涝影响。4.2.3介绍站址土地使用情况,如土地使用权、土地性质、地区人均耕地情况等。站址自然地貌近期照片4.2.4介绍站址进站道路新建和改建情况。进站道路引接至哪条公路,该公路宽度、路面情况,等级,连接的交通网。道路长度。介绍站址附近铁路、水路等情况,是否满足大件运输条件。站址引接公路近期照片4.2.5站址附近是否有城市管网经过,包括给、排水系统能否接入。4.2.6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4.2.7站址地上、地下是否发现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4.2.8站址附近是否有军事设施、光缆、架空线路、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或保护区,与变电站建设的相互影响。对站址有重要影响的设施4.3站址的拆迁赔偿站址附近的民宅、坟地、大棚、树木、各种经济作物、军事设施、光缆、架空线路、通信电台等已有设施需要拆迁移位、赔偿的工程量,道路需还建的工程量。4.4出线条件说明进出线方向及走廊情况,按本工程最终出线规模,规划出线走廊及排列次序。根据近期出线条件,如需本期一次全部建设或部分建设出口线路,应论述其必要性。4.5站址水文气象条件4.5.1水位站址自然地面高程,是否受百年一遇洪水及内涝影响。4.5.2气象资料4.5.2.1站址气象特征值根据当地气象站有记载的气象资料统计,累年气象特征值:包括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值、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最低日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热月最小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一日最大降水量、10min最大降水量(如需要提供酸雨PH值)、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大风日数、平均雷暴日数、雪压、冰雪情况,最大冻结深度、标准冻深等。4.5.2.2设计风速站址区域50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4.5.2.3暴雨强度列出站址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4.5.3变电站排水采用的方式,最终排水点的位置及情况介绍。4.6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4.6.1站址区勘测深度内是否见地下水,地下水埋深。在站址浅层取土样做易溶盐分析,场地土质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是否具有腐蚀性。4.6.2根据需水量提出站区施工及运行供水水源、水质。4.7站址工程地质4.7.1站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地震基本烈度,站址场地土类别,场地类别,场地指数,场地稳定性评价。4.7.2站址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情况,确定地基类型。4.7.3址区及其附近是否有地下采空区、可开采的矿藏、古文物及滑坡、泥石流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是否适宜建站作出评价。4.7.4提出地基处理的方案及建议。4.7.5根据对拟选站址的比较,提出场地相对稳定,工程地质较好的站址方案。4.8土石方情况根据站区地质测量成果,提出站区土石方工程量,土石比。同时说明取土土源,弃土地点,运距。4.9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4.9.1进站道路引接方案,所引接道路的状况,新建进站道路的长度,改造道路的工程量。综合变电站土石方量合理选择进站道路路径。4.9.2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大件运输的数量,尺寸要求。区域交通情况,包括铁路,公路及海运情况。提出可行的运输方案,运输路线,经过比较确定推荐大件运输方案,并列出大件运输措施费一览表。4.10站用电源说明站用电源引接方案及工程量。4.11站址环境站址区域环境情况,分析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特性,提出污秽等级。4.12通信干扰站址附近通信干扰情况。4.13施工条件简要说明站址的施工条件。4.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4.15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列表的方式对拟选站址进行综合比较。站址方案技术条件比较表表4-?站址方案一站址方案二……地理位置(村落)高压侧出线长度(本期/远期)中压侧出线条件靠近负荷中心情况(远近)地形地貌障碍物及拆迁赔偿估算土地性质进站道路长度土石方工程量(土石比)地质条件生产生活水源地基处理线路走廊防洪涝/排水污秽等级施工环境条件4.16推荐站址对各方案建设条件、建设投资、运行费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简述理由。站址位置及进出线方向图详见附图五。4.17收集资料情况和必要的协议简要说明收集资料情况,取得规划、国土、矿产等必要协议,并将协议作为附件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变电站站址原则协议取得情况一览表表4-?序号单位名称是否取得协议级别(市\县\区)1规划部门市2国土部门县级及以上3矿产部门县级及以上以下为可选协议4电信市5水利市6林业市7交通市8石油市9地震市10文物县级及以上11其他注:其中规划部门协议如遇敏感地区或存在颠覆性问题地区办理乡镇一级5变电站工程内容5.1建设规模(1)??kV(高压侧)本期出线??回,终期出线??回。(2)??kV(中压侧)本期出线??回,终期出线??回。(3)??kV(低压侧)本期出线??回,终期出线??回。(4)本期安装??台??MVA主变压器,终期??台??MVA主变压器。(5)本期安装??kV??电力电容总容量,最终规模安装??kV电力电容器总容量。(6)本期安装??kVA消弧线圈??台,终期??台??kVA消弧线圈。5.2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根据变电站规模、线路出线方向、近远期情况、系统中位置和站址具体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提出初步意见。对新技术的采用进行简要分析。对采用紧凑型设备和大容量电气设备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对于扩建变压器、间隔设备工程,需注意与已有工程的协调,校核现有电气设备及相关部分的适应性,有无改造搬迁工程量。电气主接线图详见附图六。说明主要电气设备短路电流水平及外绝缘爬电距离选择情况。并提供该地区污秽等级图(插图),结合投产后所带负荷性质确定污秽区等级。××地区污秽等级图5.3电气布置说明参照通用设计模块编号。5.3.1电气总平面布置说明各级电压出线方向规划,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位置,全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电气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七。5.3.2配电装置说明各级高压配电装置的型式选择和断路器布置方式,配电装置的间隔位置及近远期结合的合理性。对于扩建工程,需注意配电装置间隔是否需要倒换。5.3.3防雷接地说明变电站的防直击雷保护方式。结合土壤情况,简要说明接地材料的选择及接地网的布置型式;如需要采取降阻措施,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5.3.4站内用电提出站用变压器数量、容量、接线形式及一、二次设备配置方案。如存在外引电源,详述方案。5.3.5照明提出户内外照明方式。5.4电气二次5.4.1简述运行管理方式:统一按无人值班考虑。5.4.2变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方式按智能变电站配置原则提出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对需结合本工程改造的控制系统,应提出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说明必要性、可行性,提出改造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5.4.3论述直流电源系统电压选择,提出直流电源系统配置方案。5.4.4论述交流不停电电源(UPS)装置配置数量及供电方式。5.4.5说明主要元件保护配置方案,包括220kV主变保护、无功补偿装置保护、站用变保护。5.4.6论述站内时间同步系统配置方案,及对时方式选择。5.4.7论述图像监视系统及安全防卫系统的配置方案。5.4.8说明生产辅助控制系统的配置方案。5.4.9说明控制室或继电器小室等二次设备布置的主要设计原则,即采用集中布置还是下放布置方式,通信机房是否整合。5.4.10简述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配置要求。5.4.11对于智能变电站,简述合并单元、智能单元及智能控制柜的配置原则和安装方式。5.4.12通信电源设备建设方案提出本工程通信系统的供电方案,提出通信电源的配置方案。5.4.13通信动力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提出本工程通信动力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具备独立通信机房的应配置通信动力环境采集单元,不具备独立通信机房但具备独立通信电源的应配置动力采集单元,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地区通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5.4.14防雷保护建设方案(可选项)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保护部分应与电源设备配置同步考虑。5.4.15站内线缆部分(可选项)5.4.16组屏方案(可选项)提出本工程通信设备组屏和布置方案。5.4.17仪器仪表(可选项)提出本工程配置的通信仪器仪表。5.4.18其他(可选项)其他需要描述的部分。5.5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结合具体工程说明站区总体规划的特点,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进站道路的引接和长度,对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的设想,场地设计标高的选择,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预估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本工程共需征地面积。5.6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1)说明全站主要建(构)筑物的设想,预估全站总建筑面积。(2)简述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的设想。(3)简述地基处理方案的设想。(4)建构筑物应考虑节能措施。5.7供排水系统简述变电站供、排水的设想和设计原则。5.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提出站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想和设计原则。5.9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提出站区主要建、构筑物的消防设想和设计原则。5.10通用设计执行情况各专业分别论述通用设计执行及优化情况。6××变电站扩建工程设想本章节论述因新建变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引起的相关变电站扩建工程内容,如不涉及其他变电站扩建,本章节内容取消。随后章节目录按顺序提前。6.1电气一次6.1.1电气主接线论述需扩建的变电站现有及规划出线规模,本期扩建占用间隔情况,电气主接线现况及扩建后的接线形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详见附图八。6.1.2电气主平面布置论述需扩建的变电站现有电气主平面布置情况,本期扩建后的电气主平面布置情况。6.1.3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型论述短路电流水平和扩建的主要设备选型。6.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九。6.2电气二次论述需扩建的变电站的保护、调度自动化、通信三部分的工程建设内容。6.3土建部分论述扩建间隔是否征地,相关主控楼、保护小室等建筑物的扩建情况,新增设备的构架、基础选型等相关内容。6.4其他其他专业需要说明的问题。7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内容7.1概况7.1.1线路起迄点及中间落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导线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他线路通道等。线路设计要兼顾近远期电网规划。7.1.2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根据工程情况考虑对运行电网的影响。7.2线路路径方案7.2.1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应重点解决线路路径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应选择不少于两个可行的线路路径,并提出推荐路径方案。明确线路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有及拟建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相互关系,重点了解与现有设施的交叉关系。如存在大跨越点应采用独立章节论述,并附大跨越路径方案图和平断面图。7.2.2路径方案概述对于方案所经市、县名称,沿线自然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城镇规划、重要设施、自然保护区、环境特点和重要交叉跨越等详细论述,其他方案简要论述。线路路径方案图详见附图十。7.2.3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分析。7.2.4各方案林木砍伐和拆迁简要情况及对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对跨越树木的应取得林业部门关于树高的证明。7.2.5同方向建设多回线路,需对采用同塔双回路、多回路进行必要性论述。7.2.6对比选方案进行技术比较,说明各方案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房屋拆迁量等技术条件,并列表进行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路径方案技术比较表表7-1项目×方案×方案线路长度(km)曲折系数交通条件地形比例(%)平地丘陵河网、泥沼山地高山主要交叉跨越(次)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500kV线路220kV线路110kV线路66kV线路……拆迁量民宅(m2)大棚(处)厂矿(处)……树木砍伐(棵、亩)7.2.7推荐路径方案描述(1)对推荐路径方案作简要说明。(2)说明推荐路径方案与沿线主要部门和单位原则性协议情况。线路路径取得原则协议一览表表7-2序号单位名称是否复函协议级别(市、县/区)1规划部门(市、县/区)如遇敏感地区或存在颠覆性问题地区加办乡镇一级2国土部门(市、县/区)3广电部门(市、县/区)4公路部门(省、市、县)5铁路部门沈阳铁路局6水利部门(省/市)7军事部门相关管理部门8地震部门(省/市)9环保部门市环保局(核准前取得)10文物部门省、市(核准前取得)11林业部门收资以下为可选协议12民用航空部门当地管理部门13军用航空部门当地管理部门14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省、市15石油部门相关管理部门16其他7.3工程设想7.3.1推荐路径方案主要设计气象条件(1)设计最大风速情况。(2)设计覆冰情况,有无重冰区。(3)对特殊气象区需较详细调查、论证。线路气象条件成果表表7-3序号代表情况温度(℃)风速(m/s)冰厚(mm)1最低气温-40002平均气温-5003最大风(10m高程)-528.104覆冰-51010(15)5最高气温40006安装-151007大气过电压(无风)15008大气过电压(有风)151009操作过电压-515010冰的比重0.911雷暴日数40注:微气象区适当提高最大风速和覆冰设计标准7.3.2线路导地线型式(1)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及沿线海拔、冰区划分、大气腐蚀等,推荐选定的导线型号。(2)根据导地线配合、地线热稳定、系统通信等要求,推荐地线型号。(3)列出推荐的导地线机械电气特性表。(4)提出防振、防舞措施。导地线技术参数表表7-4送电线项目数值导线地线(原则选用OPGW)型号截面(mm2)铝股(根数)×截面积钢股(根数)×截面积综合直径(mm)计算拉断力(N)弹性系数(Mpa)线膨胀系数(1/℃)计算重量(kg/km)直流电阻(Ω/km)OPGW力学技术参数表7-5型号OPGW标称外径(cm)光缆芯数标称截面(mm2)标称重量(kg/km)额定抗拉强度(kN)DC电阻(Ω/km)最大短路电流容量(kA2sec)7.3.3绝缘配置确定绝缘配置原则,推荐选择绝缘子型式及片数,防污设计。悬垂及跳线绝缘子串(小转角除外)原则采用合成绝缘子,稻田区线路耐张串宜采用瓷绝缘子。绝缘子使用片数及爬电比距选配表表7-6悬挂方式绝缘子型式绝缘子片(支)数爬电比距(cm/kV)悬垂绝缘子串耐张绝缘子串跳线用绝缘子串……绝缘子几何尺寸及物理性能参考表表7-7型号盘径(mm)高度(mm)爬电距离(mm)工频电压50%闪络电压(kV)机电破坏负荷(kN)重量(kg)干闪(kV)湿闪(kV)击穿(kV)7.3.4线路主要杆塔和基础型式(1)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全线杆塔塔型规划并提出杆塔主要型式。杆塔型式一览图详见附图十一。(2)结合工程特点和沿线主要地质情况,提出推荐的主要基础型式。基础型式一览图详见附图十二。(3)提出特殊气象区的杆塔型式论证情况。杆塔使用条件一览表表7-8塔型转角度数呼高(m)水平档距(m)垂直档距(m)代表档距(m)备注……基础型式一览表表7-9序号基础形式数量钢筋(kg)混凝土(m3)混凝土强度一基量小计一基量小计1SZ3C272885.263734.410.63765.36C202……3……7.3.5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分析。本工程与通用造价对比分析表表7-10项目本工程通用造价差值导线(t/km)塔数(基/km)绝缘子(片/km)基坑土方量(m3/km)地线(t/km)铁塔钢材(t/km)金具(t/km)混凝土(m3/km)本体综合单位长度投资(万元/km)对10km及以上新建线路工程量变化差异原因进行分析。8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8.1变电站用地说明推荐站址所在地的市、县、乡、村落名称;距省会及最近的地级市方位、距离。说明推荐站址地理状况,包括自然地形、地貌、植被、农作物种类等。说明推荐站址土地使用情况,如土地使用权、土地性质等。预估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本工程共需征地面积。给出变电站四角坐标。8.2线路用地描述推荐路径方案所经市、县名称,沿线自然条件、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城镇规划、重要设施、自然保护区和重要交叉跨越等。说明推荐路径方案林木砍伐和拆迁情况。按县域(农场)统计路径长度、杆塔基数、占地面积、占地类型。给出输电线路转角坐标。输电线路占地面积汇总表表8-1序号途经地区路径长度(km)杆塔基数(基)占地面积(m2)占地类型1××县(农场)2××县(农场)……合计8.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本工程建设用地是否已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进行必要说明,并取得相关政府部门同意。8.4供地政策论证按如下说明:该项目属输变电类项目,项目征用地不在国土资源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禁止供地目录”和“限制供地目录”范围内,符合国家关于项目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塔基需永久征用所占土地,根据国家及黑龙江省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执行。8.5地质灾害及压覆矿床通过搜资及现场调研,说明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压覆矿床情况。如输电线路存在压覆矿床情况,需给出相关技术解决措施。8.6耕地占补平衡按照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提出占补平衡方案。8.7征用土地费用估算××220kV输变电工程征用土地费用估算表表8-2序号补偿项目补偿依据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备注一征地类型(耕地)征地面积(m2)1征地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征地安置补偿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2耕地造地费3土地登记费4测绘费(前期调查费)5耕地占用税6小计二征地类型(林地)征地面积(m2)1征地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征地安置补偿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2耕地造地费3土地登记费4测绘费(前期调查费)5耕地占用税6小计三…………总计9节能、环保、抗灾措施分析9.1系统节能分析9.1.1推荐方案可降低系统供电损耗,可节约电量。9.1.29.1.39.2变电节能分析9.2.19.2.29.3线路节能分析9.3.19.3.29.3.39.3.49.4环保措施9.4.19.4.29.5抗灾措施9.5.19.5.210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0.1变电站部分10.1.1编制说明应包括:(1)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2)工程本期及远景规模、电气主接线形式及布置方式;(3)主要建筑(包括结构形式)、工程占地(征地)等各项指标;(4)工程投资概况应包括工程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单位经济指标等内容;(5)工程如有需特别说明且对投资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如极端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技经专业应在有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在编制说明中单独列出;(6)主要材料的用量指标;(7)提供推荐方案和对比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工程与典型造价(或地区同类工程)的对比分析,包括工程与典型造价模块(或地区同类工程)差异的调整过程、影响投资主要因素(如设备价格、主要材料等)的差异性调整等内容,并有相应的对比分析表。10.1.2估算表应包括以下内容: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场地清理费计算表(表七,包括土地征用和拆迁赔偿费用计算依据)、编制年价差计算表、调试费计算表、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表及勘察设计费计算表等,其中表一、表二、表四、表七作为技经专业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出版所必备内容,其他可作为附表在技经专业审查前提供;10.1.3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输变电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适用范围,并出版相应的进口费用表。10.2送电线路部分10.2.1编制说明应包括:(1)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价格来源以及征地费用文件等;(2)工程主要参数,应包括路径长度(含起止点)、回路数、导地线型号、气象条件、主要塔型、沿线地形、沿线植被、材料站的设置、工地运输半径、交叉跨越、基础型式等;(3)工程投资概况应包括工程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单位经济指标等内容;(4)工程如有需特别说明且对投资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如极端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技经专业应在有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在编制说明中单独列出;(5)主要材料的用量指标;(6)提供工程与典型造价(或地区同类工程)的对比分析,包括工程与典型造价模块(或地区同类工程)差异的调整过程、影响投资主要因素(如沿线地形、主要材料、沿线植被等)的差异性调整等内容,并有相应的对比分析表;10.2.2估算表应包括以下内容: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包括辅助设施工程估算表)、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场地清理费计算表(表七,包括土地征用和拆迁赔偿费用计算依据)、综合地形增加系数计算表(附表一)、装置性材料统计表(附表二)、土石方量计算表(附表三)、工地运输重量计算表(附表四)、工地运输工程量计算表(附表五)、杆塔分类一览表(附表六)、编制年价差计算表、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表及勘察设计费计算表等,其中表一、表二、表四、表七作为技经专业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出版所必备内容,其他可作为附表在技经专业审查前提供。10.3其他10.3.1对于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应提供两个或以上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并提供推荐方案;10.4投资估算汇总表××输变电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表10-1单位:万元序号工程名称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单位造价一变电工程1.××变电站新建工程2.××变电站扩建工程……二线路工程1.××送电线新建工程2.××送电线改造工程……三系统通信工程不填四合计注:各单位工程与投资估算书一一对应10.5财务评价10.10.10.5.3收益和债务偿还分析按计算期、还贷期二个阶段分别说明。

1010.10.10.11、结论综述与建议11.1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本工程建设必要性。11.2本工程建设规模及方案概述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及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