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17麋鹿检查预习出示集中了本文生字词的小短文让学生阅读。把本课的生字用红色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读准字音。(多媒体课件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学生自由朗读这段文字)通过字义,寻找生字进行认读、理解逾跋涉颠沛流离......整体感知把课文浓缩成三段文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相对应的段落,抓住三大方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三段话跟全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再进一步点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认识麋鹿1、出示一张驯鹿图片,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文本之后回答判断是否是麋鹿?为什么不是?说出不是的理由。2、讲解员小小讲解员:麋鹿的主要特征高级讲解员:游客问题回答高级讲解员:翻译古文(媒体出示)海陵县多麋,千百为群,掘食草根,其处为泥,牡者有角,麋喜泽,冬至解角,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传奇经历出示多媒体资料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几乎销声匿迹,这条说明了这一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已逾千头。现在已经达到了2000多头。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1、师朗读,学生提问题,共同解惑。2、(多媒体出示:惊讶、悲伤、高兴、忧虑、愤恨、感动……)当我们了解麋鹿的背景知识之后,同学们,我们再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我相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布置作业作业:我和动物是朋友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珍惜动物,从外形、生活习性、传闻趣事、和目前生活状况等方面搜集它的素材,加以整理,做一张“我和动物是朋友”的手抄报。学情分析17麋鹿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接触到新事物时,都勇于去了解探究。而本文写的是稀有的野生动物,并且它的外形奇特、经历传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都想通过本课认识麋鹿、了解麋鹿,知道麋鹿是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的阅读、获取和运用”,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效果分析17麋鹿《麋鹿》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授课完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1、教学环节设计充满趣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精彩设计弥补了说明文语言平时枯燥的不足。其中让学生“看图读文辨麋鹿”这一环节充满了童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精心设计,整合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其中最突出的亮点为“麋鹿的传奇经历”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传奇经历的?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麋鹿的传奇经历并画出示意图。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创新的气息,如本节课中设计的让学生谈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视,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究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教学手段灵活,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的有机结合,使本课课件制作精美,多媒体生动形象、适时的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教学中能够紧扣主题施教,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没有落到实处。由于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语言比较平实,不容易读出感情来,因此课堂上过分重视了学生探究解疑的学习活动,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有感情的朗读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落实。另外,课堂节奏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总之,对教材的充分研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我蒋继续努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教材分析17麋鹿《麋鹿》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文章开头用特写镜头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麋鹿,接着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的生活环境: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麋鹿的外形特点:一、奇特,“四不像”;二、体重:250千克;角: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尾巴:最长蹄子:宽大毛色:随季节改变。

麋鹿的生活习性:草食性哺乳动物、常在水中……自然繁殖力很低。

麋鹿的传奇经历:抓住时间、地点、数量的变化(3000多年前,黄河、长江中下游,有麋鹿——汉朝,逐渐减少,销声匿迹——1865年,北京南郊,120头——1900年,国内几乎绝迹——1967年,英国,400多头——1986年,回到祖国)

本课文字简练,情感丰富:“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文章还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的方法写麋鹿独特的生活习性。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也有特点,遣词造句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放养”和“饲养”,“陆续”和“相继”等。虽然看着相似,但颇有不同。仔细咀嚼,值得推敲。评测练习17麋鹿班级

姓名

把下列\o"词语"词语补充完整:

)声(

)迹

悄无(

)(

)一(

)二(

)(

)厄运

)(

)成长

漂泊(

)(

林(

)草(

颠(

)流(

轻(

)敏(

写出加点字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悄无声息

角似鹿

漂泊不定

三、读一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麋鹿的外形很奇特。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2.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做出努力。39头麋鹿从英国返回故土。四、按\o"课文"课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篇

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

,体现了国家

2.“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这句话把晨雾比作

,写出了晨雾

的特点。

3.麋鹿是

的一种。它的外形很

,、、、。所以又被称作“

”。

4.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段从

等方面具体描述了麋鹿的特点;“

”这句话写出了麋鹿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课后反思17麋鹿

这次教学,我选择了《麋鹿》一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有些退缩了,觉得说明文真的不是很好上。说明文因其文体的特殊性,说明文的语言多半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教之也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这一直困扰着我。我试着就让学生在游戏和玩中学习,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语文课堂多一点活力。

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重点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教育我们孩子要保护我们国家珍稀的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设计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生字词教学,首先,我板书课题麋鹿,让同学们观看我书写“麋”时,为什么先写个鹿字?为什么又在鹿下面又写了个米字?孩子能回答出来,我强调这是一个形声字,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也是我们学习汉字的一个好方法,“麋”的音、形、义教学在这里得到了落实。其次,鉴于孩子们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我把这课生字词的学习融入到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三段话中,我用大屏幕出示文字,让学生自己用响亮的声音读一读,读准字音,再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重点词语意思的教学,我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说意思,找词语,看谁找的快。我怕学生冷场,我先来师范一个“逾”,在讲解逾的意思时,我以自身为例,有意识渗透一些文学常识给孩子们,年逾古稀,七十岁为古稀之年。这一环节孩子们玩的热情高涨,理解了重点词语“林茂草丰”、“颠沛流离”、“销声匿迹”、“已逾千头”和“跋山涉水”的意思(我也忘了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些红色字体的重点词语,词语朗读这一环节不可少)。

第二板块,理清脉络,概括大意。我仍然采用游戏的形式,首先,我板书重点短语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看谁找的快,这样设计降低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孩子们用他们的火眼金睛迅速找出,找出来的同学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其次,我让同学们根据板书,找出它们与课文内容的关系,几个孩子的发言能抓住要点,我顺势要求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我再次渗透语文学习的方法,要“勤读”、“巧读”和“情读”。第三版块,重点学习课文的2-4段,把握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我没有直接出示麋鹿的图片,而是卖个关子,出示了一幅驯鹿图,让孩子们猜它是不是麋鹿,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阵议论过后,孩子们确定不是麋鹿,我让孩子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同学们想象力丰富,答案千奇百怪。我告诉孩子们这是驯鹿,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请你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的记录一条。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驱动孩子们去主动读书,从课文找出它不是麋鹿的理由。孩子们迅速在书中勾画麋鹿的特点,并积极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理由(角形、尾巴、蹄子、毛色),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我问他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麋鹿,孩子们热情高涨想看。我让孩子们答应我一个条件才让他们看,看完后学着讲解员的样子,向我们所有的人介绍一下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让我们更想去看看麋鹿。我用大屏幕展示麋鹿的庐山真面目,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大屏幕,惊叹不已。随后讲解员流利地讲述了关于麋鹿的相关内容,他讲解的都是我们书上的内容。我又以游客的身份,对他进行提问,这位讲解员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这位同学对麋鹿了解的还是非常的透彻(传奇经历的内容没有上孩子能概括出来,很不错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当讲解员、高级讲解员介绍麋鹿,我是想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把握麋鹿的特点。第四版块,

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感情最为充沛,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素材。我按照“自读——交流——品读”的顺序进行教学,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六、七自然段,对学法进行迁移,同时也体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最后布置作业:我和动物是朋友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珍惜动物,从外形、生活习性、传闻趣事、和目前生活状况等方面搜集它的素材,加以整理,做一张“我和动物是朋友”的手抄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

课标分析17麋鹿

《麋鹿》是一篇说明文,类似于三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恐龙》,都是说明动物的文章。本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先用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麋鹿,接着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的生活环境: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麋鹿的外形特点:一、奇特,“四不像”

二、体重:250千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