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预初语文暑假新课(三)古代诗歌三首(二)_第1页
2023年预初语文暑假新课(三)古代诗歌三首(二)_第2页
2023年预初语文暑假新课(三)古代诗歌三首(二)_第3页
2023年预初语文暑假新课(三)古代诗歌三首(二)_第4页
2023年预初语文暑假新课(三)古代诗歌三首(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三首(二)※浪淘沙(其一)(一)原文与注释浪淘沙(其一)①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②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①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90年版)。这个题目下共有九首诗,这是第一首。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浪淘沙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②簸(bǒ)吹荡【补充注释】①九曲:形容黄河非常曲折。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②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③直上:逆流而上。

④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

⑤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二)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写作背景】为刘禹锡于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连州刺使时所作。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三)诗歌鉴赏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四)课外拓展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①,莫言迁客似沙沉②。千淘万漉虽辛苦③,吹尽狂沙始到金。①谗言:毁谤的话。②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③漉:水慢慢地渗下。【今译】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江南春(一)原文与注释江南春①唐代:杜牧①选自《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②酒旗③风。南朝④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山郭:山城

郭:外城③酒旗:酒店的幌子,也称“酒望”酒帘”④(南朝〕指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补充注释】莺啼:即莺啼燕语。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今译】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1.解读“江南”春: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3.补充拓展: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教师点拨: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二)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写作背景】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三)诗歌鉴赏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四)课外拓展赏析分歧,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请结合杜牧的生平,谈谈你的看法。※书湖阴先生壁(一)原文与注释书湖阴先生壁(其一)①宋代:王安石①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这个题目下共有两首诗,这是第一首。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书写,题诗。茅檐长扫净无苔②,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②〔苔〕青苔。③〔畦(qí)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田地。【补充注释】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④送青来。④〔排闼(tà)推开门。闼,小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补充注释】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送青来:送来绿色。【今译】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二)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写作背景】《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李壁说作者和杨是“邻曲”,其实杨居山而王居园,并非近邻。所以王安石有《招杨德逢》七绝云:“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是希望杨尽快到半山园来晤聚。而从此题壁诗第二首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见两家住处并不很近。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李壁注引《冷斋夜话》:“山谷(黄庭坚)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垂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云云,此近所作也。”如此说可信,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则此二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三)诗歌鉴赏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净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四)课外拓展书湖阴先生壁(其一)桑条索漠楝花繁①,风敛余香暗度垣②。黄鸟数声残午梦③,尚疑身属半山园④。注释:①索漠: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②敛:收敛。垣(yuán):矮墙。③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④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今译】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过去人讲王安石此二诗,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实第二首亦有佳处。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桑条索漠”犹王维《渭川田家》所谓的“蚕眠桑叶稀”i指桑叶少而显得冷落无生气,属枯寂之静态,“柳花繁”者,犹晏殊《踏莎行》所谓的“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属缤纷之动态:此一句诉诸视觉。“风敛余香暗度垣”乃写嗅觉而兼及触觉,不但花香入鼻,连微风送爽也写出来了。第三句写午梦初醒未醒时偶然听到鸟啼,则在写听觉时兼涉愈觉。最后一句点明身在何处,却从反面说开去。这末一句不仅写出作者同杨德逢彼此不拘形迹,而且连宾至如归的情意也和盘托出,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总之,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平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巩固练习(一)《浪淘沙(其一)》阅读训练浪淘沙(其一)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填空。《浪淘沙》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___,这一想象表现了淘金者对________的向往,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的气魄。2.补充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

。如今直上银河去,

。3.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

特点。4.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前两句用

手法写出黄河奔腾而下的雄伟气势,展现的是黄河的雄壮。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参考答案】1.唐

刘禹锡

黄河水奔腾万里的气势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奋发有为

豪迈浪漫

2.浪淘风簸自天涯

同到牵牛织女家3.冲风破浪,一往无前4.D5.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夸张;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一种豪迈气概。(二)《江南春》阅读训练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补充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

。2.填空。本诗的作者是

,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3.绝句是唐诗的一种主要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是:

4.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你是怎样理解的?

5.写出两句唐代诗人写江南春天美景的诗句。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2.杜牧、“小李杜”、“大李杜”《樊川文集》

3.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一般是一三四句押韵。

4.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三)《书湖阴先生壁(其一)》阅读训练书湖阴先生壁(其一)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补充诗句。茅檐长扫净无苔,

。一水护田将绿绕,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3.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诗的一、二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1.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2.庭前优美的自然风景,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3.院内院外4.表达了诗人闲居时恬淡的心境,对田园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作业浪淘沙(其一)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