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000字一、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由于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别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临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留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这是费孝通先生在本文中的第一段,间断的一句话,就将对乡土社会的讨论上升到了对于讨论整个中国社会极其重要的层面。
紧接着,费老便开头大赞人们在藐视乡下人土气时用的“土”字用得精妙,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好像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由于在乡下住,中的是最普遍的谋生方法……中华民族的确与土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半坡、河姆渡开头粟稻种植,中国社会就始终沉醉在与世无争的小农经济之中。农业成为维系社会的经济支柱。在农业为主的社会中,‘土’成为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东西。”也正是由于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
通过费孝通先生的描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农夫生活是一幅春耕秋收面土背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循环式图卷,一个老农所面临的问题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的变更。他做着和父亲爷爷一样的工作,和子孙后代也一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只需要通过面对面的言传、手把手的身教即可继承,而且特别稳定。为了这种稳定可预期的生活保证,农夫只需要气候正常,不需要技术革命;只需要按部就班,不需要别出心裁;只需要求是,不需要创新。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土气”。不得不佩服费老对这一点的精辟解释,我想假如没有大量的讨论以及本着对基层社会的了解与关怀是很难有这样独到见解的。费孝通:乡土中国
二、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对于这个“愚”字,认为,多数人都陷入了认知的误区。很多人都把“愚”当作是乡下人“智力缺陷”的代名词,而事实上,乡下人之“愚”只不过是一种对城市生活所需的“学问缺乏”而已。费老在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乡下人在面对汽车到来时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一个是城里的孩子故作聪慧地将包谷喊成是小麦。这两个例子很轻而易见地就说明白那个所谓的“愚”只是见识问题,与智力有何干呢?继而费老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文字对乡土社会必要性”的问题。概述了“文字”的产生和进展及其功能和作用,再就乡土社会生活的特性特征对该问题进行的深刻的论述。在“文字下乡”一文中,指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乡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联系都是很频繁的,并且时常处于面对面的直接性的沟通沟通中,这就使得作为人类沟通沟通媒介的间接载体----“文字”在乡土社会处于一种非必要状态,从空间上对该问题进行了说明。
而在“再论文字下乡”一文中,指出“文字”作为一种阅历和学问的传承媒介,在乡土社会“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阅历”的特质下,也不能发挥其乐观有效的作用。通过对“记忆”的强调和“代代相传”模式的阐述,从时间上,说明白乡土社会绝非必要“文字”。总结两章,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的发生和使用也有其特别的背景。在乡土社会这一基层上,“语言”好像就可以代替“文字”的全部功能了。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的格局上,熟人社会的面对面亲热接触和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的生活,都使得人们没有用“文字来关心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最终指出:“只有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到了今日,文字的普及工作好像已经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那中国的基层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了呢?答案是确定的。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普及和应用,乡村和城市间沟通的加强和频繁,“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的规划,使得中国的基层已经远不同于费老先生《乡土中国》中的基层了。只是现在的所谓乡下人看到汽车就像看到自行车一样频繁,根本不存在不知如何是好的问题,到时还有些所谓城里人至今还不知道包谷和小麦有何区分,不过,这自然是题外话了。
三、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这就是费老在文中解释得差序格局的经典形象,为了更好的显现出“差序格局”的特点,又引入了西方“团体格局”的概念,并深化到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根源的差异中去解释。他将西洋社会的类型称为团体格局,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就像一捆捆扎起来的木柴;将中国乡土社会的类型称为差序格局,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按亲疏远近向外扩开一圈圈的社会圈子,就像石头投入水中荡起的一圈圈波纹。这种差序格局中的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那样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把社会关系的这种一轮轮波纹之间的差序称为人伦。中国人讲究人伦——君臣、父子、夫妇、长幼……讲的是一种差等关系,这种种差等关系各自有它们应当遵守的规章。在这种差序格局里,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便是以“人伦”为基础的。当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推己及人”,形成一圈圈的社会圈子时,这圈子是可大可小具有伸展性的。人们往往依据其实际需要而相应扩大或缩小其圈子的范围。正因如此,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概念是模糊的`,小的时候父母子女是一个家,大的时候可以囊括伯叔等,甚至大至整个家族。
四、家族、男女有别
费老认为,乡土中国的家和族是分不开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不但担当着生育功能,更是作为一个事业社群担当了很多生育以外的职能。所以,家庭一般都是以家族的形态呈现的。对于这一部分,我特殊感爱好的是关于乡土社会男女关系和感情的论述。引用OswaldSpengler在“西方陆沈论”里的理论陈述了两种文化模式:“一种称作啊阿波罗式的;一种称作浮士德式的。阿波罗式的文化认为宇宙的支配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制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连维持它的力气都没有,天堂消逝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是无尽的制造过程,不断的变。”费老说,乡土社会的感情是浮士德式的,而生活模式却是阿波罗式的。这一冲突势必使得乡土社会中的男女感情之间有很难逾越的鸿沟。乡土社会中的家庭男女好像只不过是由于生育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沟通和契合;而真正情感上的沟通,更倾向于在同性之间的绽开,这使得乡土社会的感情生活同性意味较强,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所以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最终,费老总结说:“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平稳的社会。
《乡土中国》这本书不厚,也就104页,但是这短短的百来页文字去很好地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帐篷租赁合同范本
- 视频制作企业市场推广策划方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札记教案
- 安全文明施工及扬尘污染控制方案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丽园集中交房工作总结(字)教案资料
- 九年级英语下册版块复习句型专练新版外研版教案(2025-2026学年)
- 高中物理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第五节德布罗意波新课教案(2025-2026学年)
- 从老鹰海龟说多角度审题电子教案(2025-2026学年)
- 《说不尽的狗》教案(2025-2026学年)
- 企业秘书岗位实务测试题库
- 标准劳动合同解除协议范本
- 2026年考研英语二信息匹配题卷附答案解析与快速定位
- 【《复杂场景下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分析》开题报告4200字】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讲解
- 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铅蓄电池电极性能优化与调控-洞察及研究
- 2025浙江台州市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榆林镇北台、红石峡景区招聘(26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辽宁省咨询产业集团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铝锭贸易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建筑劳务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世界近代史(选择题汇编)(第1期)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