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七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_第1页
致七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_第2页
致七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_第3页
致七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致七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各位家长:您们好!怀着新鲜与好奇,您的孩子就要进入中学了,成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感谢您对学校信任,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孩子在人生旅程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任务与方式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对于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可谓一个不小的转折点。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根据以往经验,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习上的不适应,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因而导致了情绪的不稳定和自信心的动摇,行为习惯的改变及学习兴趣的降低,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业的正常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我校领导和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七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影响。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家长们请和学校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适应性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改善家庭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走好初中生活的第一步。希望家长和学校配合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帮助孩子过好中小学衔接关步入初中以后,相当多的孩子,入学半年就开始有小的分化,到了初二,分化更为剧烈。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过渡教育,没有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订出适应中学生的计划,以致满怀豪情地跨入中学大门以后,出现种种的不适应。当然,大多数孩子会重新摸索,步入适应,可是少数孩子很可能会一蹶不振,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小学毕业以后上中学,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在经历这巨大的飞跃和变化时,必然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如果家长能了解这个变化过程,掌握这个变化规律,耐心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一适应过程,必将对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全面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二、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1、家庭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子女心理健康。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以身作则,家里的事情尽可能民主管理,对孩子学习和心理多了解关心,创造良好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服务。2、家长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事业和生活要有所追求,要注重学习和阅读,了解心理学的常识,与孩子及时沟通,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3、家庭环境要舒适、安静、整洁,适合孩子学习;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必要时就得作出一些牺牲,在看电视、上网方面有所节制。三、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教育好一个孩子,要靠家长和教师的紧密配合,才会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合作关系。作为家长要注意加强同学校老师的联系。首先、家长要主动、积极地去学校访问老师。可以提前联系老师,约定好时间,提前将要了解的情况和孩子在家表现做一下梳理,这样便于与老师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交流。校访时,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况时,请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找老师,以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第二、积极参加家长会,按时到会,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不要缺席或别人代替。如有共同的问题,可言简意赅的提出,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体现对老师的支持和尊重。家长会结束后,要向家庭成员传达会议内容,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第三、树老师正面形象,作为学校老师,我们真心希望各位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但同时要注意,家长不宜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避免损害教师的威信,不利于孩子接受教育和成长进步。四、抓好七年级刚入学阶段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是整个中学生活的起点,七年级的学习情况如何,往往对整个中学阶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抓紧抓好。⑴及时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要求每年七年级新生进校之后,我们都会听到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的作业比小学时明显减少,晚上无事可做;家长查问时,孩子总是振振有词地说:做完了!而老师检查作业却发现学生的书面作业质量很差,口头作业则根本没有完成。因此,我们感到,当孩子升入初中以后,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到学校走访一次,了解中学的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作业的规范化要求、各学科的学习特点、每学期几次重要考试的安排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指导起来有目标,检查起来有标准,避免少数不自觉的孩子"蒙混过关"。⑵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求他们提高时间利用率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安排好一天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注意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要求孩子一定要集中精力,提高效率。这里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经常检查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以便心中有数,及时纠正。⑶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终身受益。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两方面的习惯:一是预习的习惯二是作业的习惯五、我校对学生的要求:l、维护国家荣誉。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要精神饱满、正确、流畅、声音洪亮。要认真参加升旗仪式。2、穿戴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提倡穿校服。头发干净整洁,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3、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交谈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谦恭礼让、讲普通话,使用“请”“你早”“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不叫侮辱性绰号。男女同学正常交往,自尊自重,有矛盾多作自我批评。4、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进校第一次见到教职工,要主动行礼、致意或问候。路遇教职工要微笑致意问候。5、上下课要起立向老师鞠躬或问好。发言要先举手示意,上课迟到要说“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才进教室。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调动座位或离开教室。下课请老师或来宾先行。上课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问。6、进入教师办公室应先轻轻敲门或说“报告”,征得老师同意才可进入。进入后,落落大方,不私自翻动办公室物品;离开办公室时要把椅子放回原处,并向老师道别。7、骑车者校内要下车推行,并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的位置。8、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上下楼梯靠右走。进人各种专用教室保持安静。9、尊重教职员工,虚心接受教导和帮助,说话要亲切、轻声;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0、参加校内各种集会要准时、有序、守纪。参加和观摩演出、比赛要热情、适时、适度鼓掌致意。11、上课前,根据学科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品。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安静入座,回忆预、复习内容。12、上课要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参加教学讨论。发扬创造、开拓精神,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13、要按各学科作业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字迹端正,簿本整洁。14、认真做好值日生和校园保洁工作,保持教室和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爱护校舍和各种公物。不朝黑板、门窗、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扔球、踢球、涂抹和刻画。不攀摘花木,不践踏学校绿化场地。爱惜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报杂志,并按时归还。15、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不看、不传有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内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和音像制品。不参加吸烟、吸毒、贩毒、赌博、迷信和不安全的活动。16、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和向他人求助的方法。六、家长指南:1、我校作息时间:上午:7:50——8:00晨检8:00——8:45第一节课8:55——9:40第二节课9:40——10:20大课间10:20——11:05第三节课11:15——12:00第四节课12:00——12:30学生统一就餐下午:12:30——1:20午自习1:30——2:15第五节课2:25——3:10第六节课3:10——3:30大课间3:30——4:15第七节课4:25——5:25晚自习每周五下午4:15——5:00课外兴趣小组活动2、我校特色:本着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宗旨,我校利用周五课余时间,义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兴趣小组共开设:服装设计、摄影、手工编织、地理、生物、国画、西画、航模、象棋、国学、合唱、电脑设计、五子棋、电影鉴赏、篮球、田径、女子足球、跆拳道、集邮、英语口语、陶艺、蜡染扎染等活动科目。3、学前教育计划:8月26、27、28三天假前教育。每天上午:8:30——11:30进行学生队列训练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29号参观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待定)4、近期时间安排:8月29日晚五点半七年级家长会8月31日正式开学5、有关事项:(1)午饭由学校统一订餐,专门配餐公司配餐,每天8元。(2)校服分春、秋两套,价格按区教育局统一制定安排。(3)e校通每学期30元。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和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希望各位家长帮助孩子正确定位,制定好目标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