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模拟主题作文:“物质”与“精神”_第1页
2023高考模拟主题作文:“物质”与“精神”_第2页
2023高考模拟主题作文:“物质”与“精神”_第3页
2023高考模拟主题作文:“物质”与“精神”_第4页
2023高考模拟主题作文:“物质”与“精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模拟主题作文:“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二元思辨”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

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

有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一幅名画,一支名曲”“一朵水仙花”等不能理解太实,如果仅从艺术美的角度去谈“生活离不开

艺术”显然太窄,应赋予象征意义,因为从材料来看,这几样东西关乎‘‘心灵"''精神",是比“面

包"''谋生”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追求。可以看出本材料是讲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由此考生可以联想,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

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

损一翼,鸟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

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

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当然,具

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是

可笑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

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

子国。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人行

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

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哲学家阿诺德说过:

“诗歌拯救世界。”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

便难以充实和净化。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

神家园。

需要注意的是若考生从人生境界、人的五个层次基本需求等角度展开论证,突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

系,应视为切题,并在“深刻”上予以肯定。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精神的皈依。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千万不要忘了心灵深处那株水

仙,唯有精神的皈依,才能让那抹绿色永驻心头;紧接着列举古人说的话,“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

足而知荣辱”,分析论证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列举葛朗台、陶渊明的例子论证精神生活的

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尽显人生真谛;最后结合现实,列举人们大多整天奔走钻营,忙得昏

天黑地,以追求极其奢侈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在身心俱惫的忙碌中遗失了心灵深处的那株水仙的例子

论证我们不妨携一枝水仙,品一杯香茗,嚼然不滓于尘世之外,让心灵皈依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进

而升华主题。

【立意参考】

(1)人不能仅为物质享受而活着。

(2)追求更高境界的美好生活。

(3)物质是基础,精神才决定生命的高度。

(4)物质的追求应有限度,精神追求永无止境等。

【隹作赏析】

物质与番神缺一不可

在秋天来临之际,田鼠一家分工明确,忙着收藏冬天用的食物蔬菜,而弗雷里克负责收藏阳光、色

彩与故事。到了寒冷的冬天,它们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听着有趣的故事。在美丽的色彩与温暖

的阳光陪伴中度过了一个美好冬天。看来,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唯物主义认为,如果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没有物质基础,精神力量再强大也

同虚影。田鼠弗雷德里克一家精心准备过冬,收集充足的物质,这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假设它们一家

没有收藏入冬的粮食,只是收集阳光、色彩和故事等一系列精神的东西会怎样呢?恐怕,即使内心得

到安慰,肚子也会饥饿得难受吧!那么田鼠一家将会在温暖与美丽的色彩中饿死。正是因为物质生活

如此重要,在物质充足的基础上,才能具有享受阳光、色彩、故事的资格。可见,无论做什么,都应

该首先考虑物质条件的第一要素。

精神是生活的支柱。正如高晓松所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田鼠一家只是

有物质方面的东西,只是没有饥饿感。而内心却是空虚寂寞的,它们怎样在阴暗的洞中平安度过这漫

长的冬天?因为弗雷德里克的坚持,对嘲笑不予理睬,一心一意的收藏阳光、色彩与故事。而情况就

变得不一样。它们温暖而快乐的度过了美好的冬天。没了精神的支撑,生活将是枯燥无味的。因此,

精神世界是不该忽视的,因它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夯实基础,又强化支柱。孟子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我认为,可以兼得。因为物质与精神是

不可分割的两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就像田鼠一家,它们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各自负责,收

藏各自的东西。最后,既能吃到丰富可口食物,又能享受温暖阳光、欣赏美景和倾听有趣故事,它们

真的做到了,才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天。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人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

量。”是的,只有团结友爱,有集体精神,合作意识,我们才能变得更好。田鼠一家能做到,我们更

应做到,同时拥有物质与精神生活,才会如何虎添翼。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双丰收呢?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质丰裕的社会,不必为吃穿住发愁,精神生活

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经济与精神同步发展,才能使社会更加美好。我们要努力读书,汲取丰富营

养,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使精神与物质双丰收。

康德最敬畏两样东西: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内心的道德法则。我说,人生最需要两样东西:一是

物质;二是精神。物质给予我们生活的基础,精神给予我们生存的意义。那么,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

丰富多彩吧!

【阅读拓展】

(一)易如反掌的改变

每次开关家里的洗漱间房门,门锁总要发出“吱嘎、吱嘎”的刺耳声,夜间只要有一个人起来开

门关门,其他人就会被吵醒。自己曾察看了好几次,感觉是锁心机械摩擦产生的声音,想叫商家来修

理,却由于装修时日已久而不知找谁。后来,实在忍受不了那种声音,便将耳朵贴在门锁上仔细听

辨,发觉声音是从锁闩头上发出的,于是试着往上面涂了一点食用油,结果刺耳声遽然间彻底消失

了!

久久困扰一家人的难题,居然如此容易地被解决了。仔细想想,此类事情其实随处可见一一许多

看似错综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起来往往只需举手之劳,犹如反掌之易一一小到生活琐事,大

到科学发明,莫不如此。譬如,贝尔发明电话之前,就有包括爱迪生、格雷和雷斯等人在内的许多发

明家已在研究电话并十分接近成功了,但最后的成功却唯独降临在贝尔身上。原因很简单:贝尔在物

理实验中将一个旋钮多转了几圈,正是这多转的几圈,顿然使间歇电流转变成等幅电流,一个改写世

界文明的伟大发明就此诞生了。上世纪80年代,有位做豆腐的农民发明了一台“豆腐切割机”,曾被

当地媒体广为宣传。所谓“豆腐切割机”,其实只是在有动力控制的机械臂上安装了一个铁片做成的

格网而已,用这个网格照着整箱豆腐切下去,便有了一块块小豆腐……很多人总是觉得发明创造高深

莫测、可望而不可即,可等到别人出来成果时,他却说这么简单,谁不会呀!是的,许多发明创造都

极其简单、人人都会,可偏偏许多人没有想到或者不敢去想、不会去想。这就是发明创造的独特魅

力。

然而,许多看似解决起来易如反掌的事情,解决之前却往往要经受长时间的冥思苦想,不知付出

了多少智慧,穷尽了多少谋略。个中原因就在于,人们面对问题时极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和思维定

式的束总是爱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结果每每难有改变和创造。相传,古波斯的

戈蒂亚斯王系了一个结,名叫“戈蒂恩结”。他声称,谁能解开此结,就有能力统治整个小亚细亚。

当时许多人踊跃尝试,可谁也未能解开。很多年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看到此结,他略一观察和思索,

便拔出佩剑,将这个结砍为两段。长久困扰人们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被“解”开了。用剑砍结,无人

不会,可偏偏大家都没有想到。亚历山大大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像常人那样用手“死解”,而

是独辟蹊径、反常思维,跳出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规,把结和设置这个结的用意联系起来分

析,看到这是一个用常规手法根本无法解开的“死结”,从而找到解开它的唯一办法一一砍断。其

实,历史和现实都在反复昭示这样一个真理:走出某些习惯思维的泥潭,常常能找到一块充满生机与

活力的芳草地;打破某些常规思维的束缚,往往能开辟一个别有洞天的新世界。易如反掌的改变与创

造,就在创新思维火花的一闪之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思维则是思想的先驱。凡事都要多动脑筋、“异”动脑筋、常“换”脑

筋,不要被习惯思维所束缚,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要稍遇难题就轻易放弃,而应当试着从另

外的角度多看几眼、多转几圈、多走几步。或许,当你''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脑子忽生灵感、

思维突冒火花,骤然间“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此,一个人若想在事业上有所创造、有所建树,就

需要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经常性的自我革命,从积淀着习惯思维的“板结层”中挣脱出来,从探寻常规

思路的缺陷中获得创新发展的灵感,从突破常规工作的套路中生长出奇制胜的智谋,勇于并善于创造

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高、人高我奇”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

并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当你面对“死结”不知所措地发愣、发愁,人家过来砍上一剑而轻取胜券

时,你再顿足叫悔可就为时晚矣!

(二)习惯成自然

1

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著述颇丰,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很多领域,曾获得

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他就自学阅读,父亲因为没有读过书也

就不可能给予他帮助,但是给了他一张图书馆借书卡,在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情况下,这个好奇的孩子

博览群书,后来回忆道:“这样无人指导什么书都读的结果在我的身上留下很深的印记,激起我在20

多个方向上的兴趣而且经久不衰。我离过关于神话、莎翁、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书。”多年后爸爸问

他:“你是怎样做到的,我的孩子?”“向你学的,爸爸。”“向我学的?我对此一无所知啊!”爸

爸很是惊奇。他回应:“你重视学习也这样教育我,这就够了。一旦我懂得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了。”他很平静地告诉爸爸。

2

历史悠久的啤酒厂刚刚安装了一条新的罐装生产线,这是一件大事,所以当地重要人物、曾经的

员工都受到邀请前来观看并出席随后的冷餐会。生产线运转很成功,仪式也结束了,现任和两位前任

退休的批发经理很放松地聚在一起,讨论起产量大增后的批发运输问题。三人分别代表着公司跨度六

十余年的三代批发管理方式,现任经理坦言,由于公司要求周一周二长途送货,周三周四中途送货,

只有周五才短途送货,自己的工作会变得更加紧张、忙碌。“很难把日程安排得高效紧凑,天知道怎

样应对这些新罐罐和超市的严格要求。”其他两位点头同意。“我那时候也是如此,”现任的前任同

情道,“我当时就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为什么周一周二提前返回的卡车就不能当地送货而一定要等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