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前辅导_第1页
普通心理学考前辅导_第2页
普通心理学考前辅导_第3页
普通心理学考前辅导_第4页
普通心理学考前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考前辅导第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全面复习:二、重点复习:根据各章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普心30分,题目分配: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二、十三章。第一章:对象、方法第二章:生理机制第三章: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与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情感第十一章:技能第十二章:能力第十三章:人格三、紧扣大纲复习攻略第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认知:感知觉、记忆等

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意志

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对象

第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心理的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1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运动性失语症和布洛卡区的损伤有关;盖奇。2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心理不断发展。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产生了心理;神经系统越发达,心理的发展水平越高。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有关。(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大脑是“加工厂”,原料来自于客观现实;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三)心理支配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第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研究方法三大类研究一、描述研究:描述某些事实或者现象。(一)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例如,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对陌生人的反应。3个月:妈妈离开后,陌生人进入。8个月:妈妈离开后哭,对陌生人有拒绝反应。已经建立了对母亲的依恋关系。第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三)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一种方法。第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相关研究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揭示因果的关系。三、实验的研究研究者有计划地控制或者创设条件,以引起或者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第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哈洛儿童早期依恋的实验研究实验设计:自变量:两个假的猴“妈妈”。因变量:在两个猴妈妈身上呆的时间。结果:大部分时间与布妈妈呆在一起;受惊吓时,依恋柔软的妈妈。结论:舒适的身体接触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第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实验室实验:

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内,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自然实验:

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第1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简述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L02(1)生理心理学用生理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认为心理功能都和生理,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关。(2)行为主义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不关心内在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和经验对人行为的影响。关心问题:在什么条件下行为可能发生;行为结果怎样影响随后行为等。第1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精神分析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4)认知心理学

人是信息加工者,人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通过认知活动影响人的行为。方法:言语报告、反应时记录、计算机模拟。(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本质是好的;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思想、欲望和情感决定着人的行为。第1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第1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传递与神经网络

一、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结构:树突、胞体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功能: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第1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由静息的状态转变为活动的状态。

三、神经网络: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其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网络(神经回路)。

问题:人何以成为万物之灵?第1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量的60%左右。第二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褶皱。沟、回: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沟和裂把大脑分成四个叶: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第1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初级感觉区 视觉区:枕叶内。听觉区:颞叶内。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主管触压、痛觉等。2.初级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功能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3.言语区布洛卡区:主管言语运动,运动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接收性失语。角回:负责书面与口头语言间的转换。第1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问题有一个头颅,但却有“两个脑”-左脑和右脑。为什么有“两个脑”,其功能一样吗?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左右半球的功能?第1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右脑损伤:某教师康复后,能重新讲课,但情感表达受到损伤。右脑损伤:对位于身体左侧的事物不关系。大脑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活动,一半球的信息通过胼胝体传到另一半球。但两半球是否具有不同功能?第1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割裂脑或裂脑人的研究第2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说明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推理等。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等。两半球功能并不是决对的,认知功能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第2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脑分为三个机能系统

1、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定位在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保持觉醒状态。

2、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定位在枕叶、颞叶和顶叶等。接受刺激,加工,储存。

3、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主要定位在前额叶。 系统间相互作用,协调的结果,既分工又合作,保证各种心理和行为的完成。第2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章感觉第2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一节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问题:是否所有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

第2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把绝对阈限看成某个固定的刺激量是不妥的。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感觉能力的好坏怎样衡量?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的关系。问题:100人合唱与102人合唱声强有差别吗?

第2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成反比的关系。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公式:K=ΔI/I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刺激中等强度下适用。

第2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1.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刺激强度增加快,感觉强度增加慢。公式:P=KlogI

例如,200瓦电灯泡并不是100瓦明度的2倍。2.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即感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公式:P=KInn<1等同于对数定律(物理量增长快于心理量增长)

n>1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增长第2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380-780毫微米的光波视觉的感受器?椎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第2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视觉感受野:

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当它受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视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特征侦查器:

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仅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第2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色觉及其理论

颜色: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狭义的颜色仅指彩色。颜色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第3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托马斯·扬于19世纪初提出,由赫尔姆霍茨发展。在视网膜上存在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是反映的强度不同。红色感受器对长波的反应最强烈,产生了红的感觉绿色感受器对中波的反应最强烈蓝色感受器对短波的反应最强烈各种颜色经验是由各种感受器按照相应的比例产生的。三色论的贡献很大,认为混合红、绿、蓝能产生各种颜色。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对光的最大吸收分别为450nm、525nm和555nm。短波、中波和长波感受器。

三色说

第3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1、马赫带: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用侧抑制解释。第3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说明感受器信息的输出受周围邻近细胞影响。第3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问题:为什么汽车灯光照过后,眼前一片漆黑?2.视觉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30-40分钟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5分钟左右。嗅觉的适应:味觉的适应:触觉的适应:痛觉的适应?第3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映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间。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颜色视觉为负后像:看到原来颜色补色。

第3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听觉(Hearing)

第3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音高:由声音的频率决定。1000-400赫兹最敏感。音响:声音的强度来决定。听觉的基本现象16-2万赫兹的声波。听觉的适宜刺激?听觉的感受器?毛细胞。第3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强调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知觉的作用。人耳能够接受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最高与最低频率之比为1000:1,而基底膜上横纤维的长短之比为10:1。可见,横纤维的长短和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听觉理论第3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行波理论冯·贝克亚西提出。声波传到人耳,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但是声音频率的不同,最大振幅所在基底膜的部位也不同。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振动部位实现频率的分析。因此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位置实现了对声音频率的分析。评价: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第3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章知觉第4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知觉的过程中,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分出来,对它们进行精确的认知的现象。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首先,对象与背景可以转化。其次,对象与背景互相依赖。-知觉对象受对象所处空间、时间背景的影响。-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背景有赖于对象的出现与否。选择性使我们能对对象进行精确的反应。

一、知觉的选择性第一节知觉的特性J02第4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知觉的整体性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离不开成分对成分的知觉有时依赖于整体。整体性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也依赖于个体的经验。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但有时整体知觉抑制个别成分的知觉。

第4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要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

2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例如,不完整图形或者模糊图形。

3知觉理解性使人产生期待和预测。

第4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知觉的恒常性J01M05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恒常性的意义-对事物有一个稳定的印象,保证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第4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图形(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2)相似性:(3)对称性:(4)良好连续:(5)共同命运:(6)封闭:(7)线条朝向:

(8)简单性原则:一、形状知觉第二节空间知觉第4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二、听觉定向的规律?1、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3、以两耳联线的中点为顶点,在两耳外侧作一45o圆锥,圆锥面上声源的上、下、前、后的不同位置易混淆。例如,误前为后,误上为下等等。(能知道声音在左边或者右边)第4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听觉好,触觉其次,视觉差。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事件发生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觉得时间快。3.人的兴趣和情绪。感兴趣的东西,觉得时间过得快。在期待事物出现,时间感觉慢。

第三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4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运动知觉似动: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M08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相继呈现时,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三、错觉: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理论上:揭示正常知觉的规律;实践上:消除不利的影响,为实践活动服务。第4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4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意识的含义与作用J06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其自身感受、记忆等的觉知及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监控。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第5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不同意识状态下的脑电波波14-30Hz清醒和警觉状态波8-13安静和休息放松θ波4-7轻睡Δ波<4深度睡眠睡眠的功能:J03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避免消耗能量,避免受到伤害第5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梦的解析梦是在睡眠的某一阶段下所产生的自发的想像活动。1、精神分析的观点:欲望的满足2、生理学的观点(physiologicalview)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时,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产生一些随机活动,大脑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产生梦。3、认知的观点梦有认知的功能。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整合等,这些活动一部分进入意识,成为梦。

第5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催眠什么是催眠?是一种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记忆、自我控制等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的另一种觉知的状态。我的手感到很轻……,我感到我陷到椅子里,很深很深…….,我感到放松,放松……,我的反应越来越自动化,我不必想,要做什么事就做了…..,”应用领域:医学方面犯罪侦破方面心理治疗方面:诱导放松。第5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注意一、注意的特点和功能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5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1)、选择功能:(2)、整合功能:对个别特征进行加工,整合为一个整体。(3)、维持功能: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的进行(4)、调节和监控的功能:注意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需要做出调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行为。第5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不随意注意的含义及其原因J10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本身特征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兴趣:情绪情感:期待:过去经历:第5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的原因:(1)、目的、任务明确。(2)、利用间接兴趣。(3)、组织自己的活动。(4)、利用过去的经验。(5)、与人格特点有关3、随意后注意M07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培养:培养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与原因第5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一、注意的选择性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二)、衰减理论简述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异同L05共同: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需要过滤器进行选择,注意就是过滤器;发生作用的位置在知觉分析之前。不同:对过滤器工作原则的看法不同。均通过双耳分听实验来证实。

第5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资源限制理论卡尼曼:注意是对刺激进行识别和加工的认知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刺激或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两种活动占用的认知资源未超过总资源,可进行注意分配。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认知系统有一个机制负责分配;分配是灵活的,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资源量部分决定于个体唤醒的水平。如何解释注意的分配?未说明认知资源的总量和如何进行分配。

二、认知资源理论第5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注意的双加工理论谢夫林(1977)提出。自动化的加工: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注意的参与,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自动进行的。一旦形成后,难以改变。控制加工:对刺激的加工需要注意的参与,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需要较多的心理资源。控制性的加工经过练习可以转变为自动化的加工。如何解释注意的分配?第6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六章记忆第6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和功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形成主观世界的重要条件。二、记忆的种类: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有关的记忆。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第6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保持时间0.25-0.5秒5秒-2分钟2分钟以上、数周、终身难忘编码方式物理特征的编码和形象编码声音编码、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语义编码容量较大7加减2没有限度第6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三节记忆中的遗忘与保持一、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遗忘曲线: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J05J10遗忘的原因J02

L071、由抑制或者干扰引起的遗忘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2、由压抑造成的遗忘3、由衰退引起的遗忘4、由线索提取失败引起的遗忘5、由脑损伤引起的遗忘

第6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正确分配复习的时间:分布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加强中间部分的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第6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四节内隐记忆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的活动。第6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的不同J04L091、加工的深度对二者影响不同

2、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不同对二者的影响不同3、二种记忆保持时间不同4、干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

5、记忆负荷量的大小对两者的影响不同第6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七章思维第6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