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中医学”《温病学B》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_第1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中医学”《温病学B》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_第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中医学”《温病学B》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_第3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中医学”《温病学B》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_第4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中医学”《温病学B》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中医学”《温病学B》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指出“烂喉丹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的医家是:()A.吴鞠通B.夏春农C.丁甘仁D.陈耕道E.叶天土2.下焦蓄血、痰热扰心的神志异常的表现是:()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B.躁扰不安,神昏谵语C.神昏谵语,舌謇肢厥D.时明时昧,时有谚语E.心烦躁扰,或为如狂3.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E.以上都不是4.温病与瘟疫是:()A.并列关系B.隶属关系C.名异而实同D.无关系E.根据传染性和流行情况区分5.热灼营明、心神被扰的神志异常的表现是:()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B.躁扰不安,神昏谵语C.神昏谵语,舌謇肢厥D.时明时昧,时有谚语E.心烦躁扰,或为如狂6.暑热动风的主要见证是:()A.心热烦躁,消渴不已B.灼热烦渴,骤然咯血C.灼热,四肢抽搐D.灼热烦躁,夜寐不安E.灼热躁扰,斑疹吐衄7.余邪伏于阴分的热型是:()A.寒热往来B.身热不扬C.夜热早凉D.持续性低热E.日晡潮热8.真阴亏损,肝失所养,虚风内动证,治宜:()A.滋养肺胃B.增液润肠C.滋补肾阴D.增液攻下E.滋阴息风9.热灼胸膈证中有:()A.身热,腹部胀满硬痛,便秘,时有谵语,苔黄燥B.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C.身热,便秘,唇焦咽燥,胸膈灼热,苔黄D.身热,便秘,胸脘痞满痛,苔黄滑E.身热,便黑,少腹坚满,如狂,舌有瘀斑10.温病形成完整体系是在什么时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11.温病学的概念是:()A.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B.温病学是研究一切急性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C.研究四时温病的证候类型和防治方法D.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讨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E.温病学是经过漫长历史过程才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12.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A.栀子豉汤B.黄芩汤C.黄连阿胶汤D.导赤清心汤E.栀子豉汤加花粉13.指出“温毒咽喉肿痛,耳前后肿,颊肿面正赤,……”的医家是:()A.吴鞠通B.夏春农C.丁甘仁D.陈耕道E.叶天土14.烂喉痧毒侵肺卫当用:()A.余氏清心凉膈散B.凉营清气汤C.清咽栀豉汤D.珠黄散E.清咽养营汤15.营分证的主要病机是:()A.温邪犯表,肺卫失宣B.邪热壅肺,肺气闭郁C.邪入气分,热炽津伤D.热盛动血,心神被扰E.热灼营阴,心神被扰第II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热灼营明、心神被扰神志异常的表现是:()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B.躁扰不安,神昏谵语C.神昏谵语,舌謇肢厥D.时明时昧,时有谵语E.心烦躁扰,或为如狂2.朱肱首先提倡的是:()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B.古方今病不相能C.立新论,创新法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E.灵活运用经方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朱肱E.王安道4.治燥宜:()A.清润B.治气C.增液D.治血E.清宣5.湿温初期,午后较甚,胸闷脘痞者,多见于:()A.湿中蕴热B.表湿偏重C.湿阻中焦D.湿热蕴毒E.湿胜阳微6.春温的致病因素是:()A.温邪B.温毒病邪C.疠气D.湿热病邪E.温热病邪7.痰热结胸证中有:()A.身热,腹部胀满硬痛,便秘,时有谵语,苔黄燥B.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C.身热,便秘,唇焦咽燥,胸膈灼热,苔黄D.身热,便秘,胸脘痞满痛,苔黄滑E.身热,便黑,少腹坚满,如狂,舌有瘀斑8.陈平伯著:()A.《外感温病篇》B.《外感温热篇》C.《疫病篇》D.《温热经纬》E.《湿热病篇》9.湿温,湿浊。泌别失职,则可见到:()A.小便不通B.小便短赤C.小便短少D.小便混浊E.小便淡白10.先犯上焦肺卫,易于“逆传心包”为:()A.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B.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C.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D.温热形邪的致病特点E.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11.湿温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或身目发黄者,多属:()A.湿中蕴热B.表湿偏重C.湿阻中焦D.湿热蕴毒E.湿胜阳微12.下燥宜:()A.清润B.治气C.增液D.治血E.清宣13.发病较缓,病程较长,易于伤阳为:()A.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B.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C.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D.温热形邪的致病特点E.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14.主治热郁胸膈的栀子鼓汤,其栀子的煎煮法是:()A.勿过煮B.先煮C.后煮D.与它药同煎E.久煎15.邪热久居,真阴被灼,虚多邪少证,治宜:()A.滋养肺胃B.增液润肠C.滋补肾阴D.增液攻下E.滋阴息风第I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E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E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E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E11.参考答案:A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E第II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