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上课用课件_第1页
《鼎湖山听泉》上课用课件_第2页
《鼎湖山听泉》上课用课件_第3页
《鼎湖山听泉》上课用课件_第4页
《鼎湖山听泉》上课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重点)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难点)讲授新课预习课文相关介绍讲授新课走近作者

谢大光(1943—),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样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讲授新课预习检测肇庆zhào

聆听líng

汩汩gǔ菩提树pú

楹联yíng

污垢

gòu万籁俱寂lài

怅惘

chàngwǎng1.标注字音。讲授新课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贴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一斑:指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2.解释词意。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初闻泉声;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讲授新课2.作者按照怎样的时空顺序来描写鼎湖山的泉水?地点: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时间:近黄昏——晚饭后——入夜间讲授新课3.文题为《鼎湖山听泉》,作者听到了怎样一个“泉声的世界”?寒翠桥——泠泠淙淙、清朗入山中——如银铃补山亭——悦耳、欢快清亮庆云寺——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如交响乐。4.作者听泉中的最大感悟是什么?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讲授新课5.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声音并有如此的感悟?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讲授新课精读课文深入探究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气候有什么作用?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泉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讲授新课第二部分: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这是否偏离了中心?没有。这为后面写听泉的独特感受蓄势。另外突出此山名树之多,森林保护之好,有一定的时意义。并且也是一个过渡。讲授新课第三部分:1.文中写到了哪些泉水?其特点分别是什么?2.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哪些动词?这样写你认为好吗?有从草丛淌过的,从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的,直下陡壁的,还有绕过树根的,拍打卵石的。有淌过、漏下、汇于、直下、落下、绕过、拍打等。讲授新课第四部分:1.泉声的特点:2.想象的具体情境:

3.感受:4.过程: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本体→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旅讲授新课1.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听泉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再读课文,讨论问题讲授新课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2.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讲授新课有三点原因:①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②小溪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摹形描状,很难生色。③通过“听”,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3.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讲授新课4.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讲授新课5.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

作者从历史观和美学观的高度昭示人们: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结束)课堂小结鼎湖山听泉初闻泉水,如见泉影见泉联想,爱上山泉枕泉而眠,感悟人生柔曼—小溪清脆—滴泉厚重—细流雄浑—激流、飞瀑(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是孕育生机的)亭中仰望,寺院漫步当堂检测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在说:1.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语境是“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这不是敌对的双方,也不是“不能同时存在”,而是人们对这两者的学习方面存在严重分歧,故选“针锋相对”较好。2.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语段中所举的钱钟书、林语堂和胡适的事例都是说明“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的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而非单纯指他们的学问大,故选“学贯中西”更合适。3.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标完全相反,是指某人的做法和应遵循的大众化的目标相反。语境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反,据此应该选“背道而驰”。4、合作学习的培养。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这节课我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5.分小组讨论是合作,表演课本剧更是合作的高级形式,在短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要把课文内容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等等。6.因为文中说,白兔原本是快乐的,自从拥有了月亮以后,她便产生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她放弃了,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7.文章的结尾还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言外之意是肯定白兔的做法,希望人类也像白兔一样要学会放弃。

8.这是这堂课最精彩的部分,不论学生的质疑,还是探究,都热情高涨,高潮迭起。由于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教学双方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9.特别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常常迸射智慧的火花,出现精彩的对答。在这一环节中,教者的点拨、引导,学生的质疑与解疑,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课文内容与表达形式的交融无不令人赏心悦目。10教者在其中并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当主角,根据课文脉络层层推进,剥茧式的教学提升了学生要洞悉底细的情绪。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