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2.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3.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4.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___________

6.小朋友,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样的年味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泪水中收获力量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___)思忖(___)

8.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

9.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

10.“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

11.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

12.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答:_____

课外阅读

“嗒嗒嗒……嗒嗒嗒……”无名高地敌军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舔着猩红的火舌,就像个张着血口的魔鬼。一个将要登上高地的身影踉跄了一下,旋转着扑倒了。

看得真切的尖刀排排长朱铁痛苦地垂下头,眼光又落在手腕上。再过20分钟,部队就要发起总攻,可这颗钉子硬是拔不掉,刚才上去的战友又牺牲了。他扭头望望从各连队抽来的优秀骨干组成的尖刀排——眼下只剩自己和班长孟梁、苏亮三人了。

他红着眼,抓起一捆手榴弹。“排长,你腿上有伤……我上!”苏亮死死地拽住朱铁,“只求你告诉一下俺爹妈……”爹妈?孟梁心里悸动一下,聊天的时候,他得知苏亮家里就他一个宝贝“疙瘩”,爹妈疼得不得了……

孟梁心里涌起一股热浪,不,不能让苏亮上,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瞬间便又打消了。他夺过手榴弹:“排长,还是我上,我的动作不比苏亮差……再说苏亮是独生子。”

“孟梁也是……”

朱铁沉重地点了点头。

孟梁抓住还想争执的苏亮,依恋地望着远处青山叠起的峰峦,深情地说:“苏亮,好好儿战斗,好好儿活着!”说完,转身,消失在依稀的曙光中。

不一会儿,一声震耳的巨响震破了黎明的天空。

13.选文开头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_______、_______。

14.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15.“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中“什么”指的是()

A.苏亮动作干净利落,如果我上去炸不掉敌人的暗堡怎么办?

B.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16.“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

A.孟梁的动作不比苏亮差。

B.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17.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三个:______、孟梁、______,其中勇敢地炸掉敌人的碉堡的是______。文章的标题是“别”,“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

课内阅读。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断的努力。有些人()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分,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分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说来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我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我认识到()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儿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高。

18.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中。

A.但是B.因为C.也许D.既然

19.用“______”在文中画出表明华罗庚没有数学天分的句子。

20.让华罗庚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学习的方法B.学习的习惯C.学习的态度D.学习的天分

21.华罗庚采用了什么方法让自己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高?

_____

22.班上的李明同学总是羡慕成绩好的同学,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自己没有天分,请你用华罗庚的事例来鼓励他一下。

________

课本梳理

玛琪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在我们家。”托米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他又说。

“书里写的什么?”“学校。”

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23.全神贯注的含义

_____________

24.鄙夷不屑造句

_____________

25.这本书是从哪里找到的?

_____________

26.为什么玛琪讨厌学校?

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张思德短暂的一生

张思德同志于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1933年10月,张思德怀着保卫家乡、解放穷人的信念,参加红军当了一名通信员。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7个年头。这年春天,张思德已经在毛主席身边站岗10个月了。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开荒种地,担任农场的副队长。

几个月以后,眼看着谷子、玉米天天长高、长大了,战士们都特别高兴。农历7月,天气渐渐凉了,农场决定轮流进山烧木炭,好准备过冬,因为张思德曾几次烧过木炭,有经验,农场决定由张思德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在窑洞里干活。张思德用小钻头刨窑壁、窑顶,小白用锨将刨下来的土扔到窑外,山风传来秋雨,打在山林树叶上发出清晰的响声。两个人在窑洞里紧张而有序地干着。

就在张思德修整右边的窑壁时,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

“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小白还没有领悟过来,刚要转身,张恩德手疾眼快,一把将他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候,只听见“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坍塌下来的土里边。小白大声急叫:“张思德!”呼喊声穿过山谷,传遍山林。

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才29岁。

27.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晰:________

坍塌:________

28.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写了人物的什么品格?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_______

29.文章通过一件典型事例体现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你能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

30.结合这篇文章,再读读课文《为人民服务》,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下,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授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3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引人入胜:____。

32.找出描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3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___个故事,田老师给“我”播下了_______。

34.文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了老师“_________细无声”的教学艺术对“我”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循规蹈矩精疲力竭2.时间3.C4.(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5.过年过在嘴上过了腊八就是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6.山西平遥。年味很浓,从腊月十六开始,大街小巷张灯接彩,今年还是山西台春晚唯一分会场。活动有灯展,社火表演,县大爷拜年等。习俗有过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做油糕,黄煎,合碗则,除夕夜守岁,正月初一吃团圆饭,正月十五闹元宵。古城里活动更多,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欢迎四方朋友来平遥过中国年,体味年文化。

【解析】1.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

循规蹈矩: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精疲力竭: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2.此题考查写作顺序的掌握。本文是按照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情景、年后的习俗来写的。

3.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在讲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4.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全文,我们可归纳为(1)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2)烧年菜;(3)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5.此题考查俗语的积累。平时学习时,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多积累写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

6.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解答本题时,只要将自己印象中的过年景象叙说即可。

7.kàncǔn8.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9.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10.思量,考虑;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11.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12.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勤奋努力,生命才更有价值,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解析】7.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注音,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描写方式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作用的分析,结合相应的文章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对文段的描写方式主要是环境描写,或者景物描写。作用是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句的内容即可分析得出答案,“思忖”的意思是思量,考虑;这句话写出了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阅读文段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值得珍藏是因为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12.本题考查的是文段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即可。

13.拟人比喻疯狂猛烈14.渲染气氛,说明战况激烈暗示打赢这场战斗任务的艰巨15.B16.B17.朱铁苏亮孟梁不要去——苏亮别去,我去永别——向爹妈告别,向战友告别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结合文章中的划线句子,可以判断出修辞手法是拟人和比喻,把机枪声当成人来写,还有把战争的激烈场面比喻成魔鬼。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疯狂和猛烈。

14.本题考查的是文段开头的好处和作用,从文段中可以分析得出,这样的开头渲染了激烈的气氛,看出战况非常激烈。同时暗示打赢这场战斗任务的艰巨。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什么”指的是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答案,填入相应的内容即可。

18.CABD19.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20.C21.多花时间用来学习22.示例:华罗庚曾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他小时候数学成绩也很差,但他付出了比别人多的时间来学习,最后取得成功。只要你多花时间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再将关联词带入句子体会整个句子的句意。题目中的第一个括号中体现了假设关系,则选“也许”;而第二个括号中体现了转折关系,则选“但是”;第三个括号中体现了因果关系,则选“因为”;而第四个括号中体现了因果关系,则选“既然”。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这两句话体现了华罗庚在数学方面没有天分。

2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华罗庚的话“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儿时间来学习”知道让华罗庚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的态度。

2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华罗庚说“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从这里可见华罗庚是多花时间学习以提高数学成绩。

2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文章主要描写了华罗庚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很努力的事迹,在鼓励李明同学时,可以进行合理的表述。此类试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3.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24.他的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表情。25.托米的家26.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

【分析】2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千万不要脱离文章。

2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造句。

例句:他从以前的鄙夷不屑,变成了现在的惊惧敬畏。

2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玛琪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在我们家。”托米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他又说。

2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