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下来,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初心向阳不负时光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应和(hè)着落(zháo)爱慕(mù)轰堂大笑(hōng)
B.气概(gài)睫毛(jié)花苞(bāo)神采奕奕(cǎi)
C.憔悴(cuì)分歧(qí)遮蔽(zē)喜出望外(wàng)
D.志朴(zhì)狭隘(ài)坍塌(tān)混为一谈(hǔn)
3.(2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B.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C.他早早到了学校,用了一早上的时间,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顿时成了不毛之地。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场雪悄悄地来了。
4.(2分)下列各项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C.《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是寓言,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D.“吹面不寒杨柳风”指的是夏天,“古道西风瘦马”指的是秋天,“未若柳絮因风起”指的是冬天。
5.(10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3),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6)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使明月成了善解人心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8)老师强调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多动脑、多质疑,这让我们立刻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
6.(4分)按照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②借助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接受更广阔的世界。③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常运用想象,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④比如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的“皇帝的新装”,着实耐人寻味。
(1)第②句有一个动词运用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意见是:
7.(5分)名著阅读。
(1)不属于《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项是___________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题目。
行者道:
“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诺诺告辞
①行者说“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
②唐僧赶退了行者,是因为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客路”“行舟”点明诗人离开故乡,暗含羁旅漂泊之意。
B.三、四句描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景象,营造了苍凉、凄清的意境。
C.五、六句在景物描写中交代了时序交替,蕴含着自然理趣。
D.最后两句诗人借“乡书”“归雁”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9.(17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①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③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②权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三国时吴国重臣。②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③益:增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___
③之驴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_
A.太丘舍去一狼径去(《狼》)
B.尊君在不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
C.使人牵一驴人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D.因听与笔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一处即可)
孙权大会群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两文中的主人公均以自己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甲文中陈元方的行为是___________,诸葛恪的行为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10.(7分)学校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调查统计表
年份占比阅读方式2017年2018年2019年
纸质书籍阅读46%39%34%
数字(用手机、电脑等)阅读54%61%66%
材料二: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为,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
(1)材料一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一个发现。
(2)结合材料二,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话题
(3)仿照句式,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像一把钥匙;___________
11.(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遥远的槐香
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流动着刺槐的香。
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
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睛
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睛,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
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暮春初夏,孩子们兴冲冲地持一把刚开苞的槐花,乐滋滋,甜蜜蜜,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
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筐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
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
(1)梳理文章有关槐花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或地点人物事件
散学归来“我”①
②孩子们惬意(生)吃槐花
屋头村陌③采摘槐花
采花归来母亲④
(2)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说说它的意思和作用。
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3)从修辞角度赏析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四、作文(50分)
12.(50分)题目:一件有趣的事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写记叙文,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下来,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初心向阳不负时光
【解答】答案:
初心向阳不负时光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应和(hè)着落(zháo)爱慕(mù)轰堂大笑(hōng)
B.气概(gài)睫毛(jié)花苞(bāo)神采奕奕(cǎi)
C.憔悴(cuì)分歧(qí)遮蔽(zē)喜出望外(wàng)
D.志朴(zhì)狭隘(ài)坍塌(tān)混为一谈(hǔn)
【解答】A.有误,“着落”的“着”应读作“zhuó”。
B.正确。
C.有误,“遮蔽”的“遮”应读作“zhē”。
D.有误,“志朴”的“志”应为“质”。
故选:B。
3.(2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B.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C.他早早到了学校,用了一早上的时间,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顿时成了不毛之地。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场雪悄悄地来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毛之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该词使用与语境不符。
故选:C。
4.(2分)下列各项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C.《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是寓言,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D.“吹面不寒杨柳风”指的是夏天,“古道西风瘦马”指的是秋天,“未若柳絮因风起”指的是冬天。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吹面不寒杨柳风”写的是春天,“未若柳絮因风起”写的是冬天。
故选:D。
5.(10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明月成了善解人心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8)老师强调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多动脑、多质疑,这让我们立刻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
【解答】答案:
(1)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注意“笼”的书写)
(2)百草丰茂(注意“茂”的书写)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受降城外月如霜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非宁静无以致远(注意“致”的书写)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
6.(4分)按照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②借助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接受更广阔的世界。③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常运用想象,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④比如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的“皇帝的新装”,着实耐人寻味。
(1)第②句有一个动词运用不当,应将“接受”改为“体验”。
(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意见是: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解答】答案:
(1)接受体验
(2)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7.(5分)名著阅读。
(1)不属于《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项是D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题目。
行者道:
“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诺诺告辞
①行者说“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花果山。
②唐僧赶退了行者,是因为唐僧因为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化身的村姑、妇人、老父把他撵回花果山。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主旨。
A.属于,“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是《藤野先生》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B.属于,“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是《二十四孝图》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C.属于,“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是《五猖会》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D.不属于,《故乡》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所以本项表述不妥。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妇人,唐僧却误认为他滥杀无辜。这是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的情节,猪八戒到花果山请悟空回去相救。
答案:
(1)D
(2)①花果山
②唐僧因为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化身的村姑、老父把他撵回花果山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客路”“行舟”点明诗人离开故乡,暗含羁旅漂泊之意。
B.三、四句描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景象,营造了苍凉、凄清的意境。
C.五、六句在景物描写中交代了时序交替,蕴含着自然理趣。
D.最后两句诗人借“乡书”“归雁”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内涵。
ACD.正确。
B.有误,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扬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
故选:B。
9.(17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①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③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②权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三国时吴国重臣。②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③益:增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
②下车引之拉
③之驴的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A.太丘舍去一狼径去(《狼》)
B.尊君在不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
C.使人牵一驴人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D.因听与笔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一处即可)
孙权大会群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两文中的主人公均以自己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甲文中陈元方的行为是有理有据,诸葛恪的行为是聪明机变(用自己的话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相约;
②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③句意:的驴。之:的。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离开;
B.同“否”,吗/不;
C.派/使用;
D.于是/凭借。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故断为:孙权/大会群臣。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①中重点词语有:待,等到;去。句意为: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②中重点词语有:乃,于是;以,把。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信,则是无礼”;结合对乙文的翻译,诸葛恪极有分寸的加上之驴两字,巧妙地化解了父亲的难堪。
答案:
(1)①相约;②拉。
(2)A
(3)孙权/大会群臣。
(4)①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②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5)有理有据;聪明机变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10.(7分)学校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调查统计表
年份占比阅读方式2017年2018年2019年
纸质书籍阅读46%39%34%
数字(用手机、电脑等)阅读54%61%66%
材料二: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为,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
(1)材料一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一个发现。
(2)结合材料二,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话题
(3)仿照句式,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像一把钥匙;书籍好比一剂良药,能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解答】答案:
(1)示例:2017至2019年间,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逐年减少。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3)示例:书籍好比一剂良药,能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11.(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遥远的槐香
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流动着刺槐的香。
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
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睛
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睛,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
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暮春初夏,孩子们兴冲冲地持一把刚开苞的槐花,乐滋滋,甜蜜蜜,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
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筐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
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
(1)梳理文章有关槐花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或地点人物事件
散学归来“我”①观察槐花
②暮春初夏孩子们惬意(生)吃槐花
屋头村陌③父亲采摘槐花
采花归来母亲④做槐花饼
(2)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说说它的意思和作用。
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3)从修辞角度赏析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散学归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9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开招聘人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招聘144人(2025年第一批次)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宿迁市泗洪县招聘合同制人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公共采购投标响应工具箱
- 企业内训师培训资料标准化模板
- 古籍资料数字化声明书(4篇)
- 2025春季粤规院科技集团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马鞍山花山区社区工作者招聘4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7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课件
- 肝功能不全的护理查房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释压的类型和迹象
- 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下册+
- 舰艇轮机岗位述职报告
- 锅炉维保报告
- 游乐设备施工方案
- 结肠多发息肉护理查房
- 幼儿园食品安全总监的职责要求
- 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 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