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附答案)_第1页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附答案)_第2页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附答案)_第3页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附答案)_第4页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理解性默写贵州镇远郑茂光高中部分一.《劝学》1.文章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观点相同。3.君子需要广泛学习,以提升自己,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全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并阐明了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君子并非与常人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学习比空想更重要,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通过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只要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逍遥游》1.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如“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通过描写现实社会的四种人,阐述了不同人的不同追求,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作者提出“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如“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如“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蜩与学鸠通过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如“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0.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首先对比了从师和不从师的两种结果,通过一个反问句推断出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是否选择从师。3.本文通过对比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的结果,指出后者会导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选择师的标准则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认为师生关系不需要弟子必须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与师年相若,道相似,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本文总结了秦国纷奢的建立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灭亡。韩愈认为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选择师的标准则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本文通过描绘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景象来突出江水的广阔和壮美。同时,通过概括曹操军队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表现出其强大的气势。最后,通过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的哲理,表达出江水和月亮的永恒不变。6.本文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同时也表现出战争带来的悲痛和伤害。5.运用比喻,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我如蜉蝣之寄于天地之间,如沧海之一粟。”6.清风明月为吾享用:“我只享受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感受到它们的声音和颜色。”7.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我可以随意取用它们,用尽也不会枯竭。”8.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我希望和神仙交往,长久地与明月为伴。”9.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月亮在东山升起,游人依依不舍,流露出对明月的喜爱。”10.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我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仿佛在浩瀚的宇宙中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地进入仙境。”11.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我吟咏古代咏月的诗歌,呼唤月亮飞行。”12.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秋风徐来,江水清澈,体现了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13.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箫声悲伤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4.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月亮的盈亏变化如此规律,世间万物的变化也如此。”15.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从不变的角度看,人与万物都是无尽的。”16.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即使是别人的一毫之物,也不能占有。”17.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我与友人在江中嬉戏,与麋鹿为伴。”18.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我与友人驾驶着扁舟,举杯共饮。”19.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我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女子的思念:她在遥远的地方,我望眼欲穿。”7.《离骚》1.诗人以广阔的胸怀深深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虽然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年,但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诗人直言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两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7.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8.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9.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0.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1.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2.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3.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4.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5.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16.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17.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8.用荷花表明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9.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0.通过加高帽子和佩带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1.人各有各的乐趣,而屈原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2.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志向,这点通过反问句表达:虽然身体疲惫,但我的内心仍然坚定不移,难道你还能惩罚我的内心吗?23.佩带芳草和玉佩的品质光明纯洁,绝不会有任何亏损,这点通过以下句子表达:芳草和泽水混杂在一起,只有纯洁的品质才不会受到任何损失。八.《蜀道难》1.诗的主旨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景象:在西边的太白山上,有一条鸟道,可以横跨在峨眉山的巅峰上。3.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水流湍急,瀑布轰鸣,砾石滚动,万壑雷鸣。4.运用夸张的手法,渲染山峰之高、绝壁之险:山峰连绵,高不可攀,绝壁陡峭,枯松倒挂。5.通过虚写,映衬蜀道的雄奇险峻:黄鹤飞过都很困难,猿猴欲过更是难上加难。6.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已经有四万八千年了,秦塞和蜀地之间几乎没有人来人往。7.以蜀地方言开篇,点出主题,奠定全诗的雄浑感情基调:哎呀,真是危险啊!8.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秦、蜀之间高山峻岭的阻挡: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很少有往来,因为太白山上有一条鸟道,可以横跨在峨眉山的巅峰上。9.增添浪漫气息,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地崩山摧,壮士死亡,然后天梯石栈相互连接。10.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写出蜀山之高险:山峰高耸,绝壁陡峭,上有六条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11.描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行人摸索着前进,喘息着,叹息着。12.通过描写鸟兽的叫声、空山的愁怨,渲染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听到悲鸟的叫声和雄鹰的飞翔,感受到孤独的山野,听到子规的啼叫,感受到空山的忧愁。13.指出蜀道之难,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通过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等手法,描绘出蜀道的雄奇险峻。14.描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剑阁崇峻而险峻,只有一人能守住关口,万人难以攻破。15.借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只有一人能守住关口,所以守卫可能不是亲人,而是像狼和豺狼一样的敌人。16.通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表达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九.《登高》1.通过由高到低的描写,渲染秋江景物特点:风急天高,猿啸悲鸣,江水清澈,沙滩洁白,鸟儿飞翔。2.通过凄冷的江色和长江的气势,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无数的树叶落下,长江滚滚而来,时光如此短暂,而我们的壮志却如此难以实现。3.万里悲秋,常常漂泊异乡,年老体衰,但仍然坚持抗争,这是一种顽强的精神。4.诗中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国家命运的悲愤,其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更是表达了无限的悲凉和无法排遣的感受。十.《琵琶行》1.琴声嘈杂,像是珠玉落在玉盘上,这是一种声音的类比联想。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的犹豫不决。3.诗歌主旨在于表达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共鸣,他们都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无需曾经相识。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句诗描绘了琵琶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背景,也蕴含着离别之意。十一.《锦瑟》1.诗歌以锦瑟为起兴,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其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表达了对逝去年华的怀念。2.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表现了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代表了诗人的全部情感。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四句诗用典巧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无限的怀念。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话回环曲折,表达了诗人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感到哀惋。十二.《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句诘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无常和宇宙永恒的思考。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时间面前的感慨无限,也表达了他对亡国的悲叹。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遥望金陵时的想象,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用比喻、夸张、设问的手法,表达了愁思的多与深广。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诗描绘了周瑜的英勇形象。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诗用比喻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点题,同时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诗具体描写了“江山如画”的景象。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旷达之情。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孙权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感叹东吴曾经的强盛局面,以及孙权英雄风流的形象,但这些都已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如句子所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赞叹刘裕北伐的伟大战功,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描述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的失败,以及他南逃时的狼狈不堪:“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借历史影射现实,表达南宋失败、金人南侵、国家耻辱被人们淡忘的感慨:“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怀有壮志,希望为国立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论语》1.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相辅相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指出到处都有人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只要善于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教导学习态度要端正,不能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提醒人们要以别人为镜子,学习别人的好处,摒弃不好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强调学习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引以为戒:“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配得上“士”的称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认为只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非常重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借古人之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他人师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表达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1.赞扬孔文子善于学习,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鱼我所欲也》1.表达不愿意做“苟且偷生之事”的态度:“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全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才是真正的英雄。3.认为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只有贤者能坚持不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强调艰苦磨炼的益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曹刿论战》是一篇关于战争策略的文章。曹刿认为,要想在战争中取胜,首先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他提出了“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认为在小事上表现出真诚和关心,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此外,曹刿还强调了勇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勇气才能打赢一场战争。他还通过观察敌军的行动和旗帜,判断出敌军已经溃败,从而得出可以一战的结论。最终,曹刿的战略思想得到了鲁庄公的认可,鲁国也因此获得了胜利。《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关于忠言逆耳的文章。邹忌是一个外貌昳丽,有智慧的人,他通过思考和观察,找到了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他向齐王提出忠言,让齐王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齐王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邹忌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并不完美,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最终,邹忌的讽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燕、赵、韩、魏都向齐朝拜。《出师表》是一篇关于忠诚和责任的文章。诸葛亮是一个忠诚的臣子,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冒险追随先帝,为先汉的兴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出师表》中向刘禅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希望能够得到刘禅的信任和支持。他提出了北定中原的战略目标,并强调了在赏罚上要坚持同一标准。最终,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得到了刘禅的认可,他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8.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的赏罚建议:“如果有作奸犯科或者忠善的人,应该交给司法机关来判定其罪行和奖励,以展示陛下的公正;不应偏袒私人,避免内外法律不一致。”9.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的原因:“先帝不曾贬低我,也没有让我屈从于不公,三次拜访我于草庐之中,向我咨询时事,由此我感激不尽,遂答应先帝的邀请。”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我们要率领三军北定中原,用尽驽钝之力,消灭奸凶,重振汉室,回到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①要开放听取忠言;②宫中和府中应该合并,对罪行和好人要一视同仁;③亲近贤臣,避开小人。12.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衰原因的句子:“先汉之所以兴盛,是因为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而后汉之所以衰败,是因为亲近小人,远离贤臣。”1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轻视自己:“不应该自我贬低。”七.《桃花源记》1.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沿岸数百步,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先祖在秦朝时期为了逃避战乱而来到这里,带着家人和同乡,从此就与外界隔绝了。”3.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美丽的田地、池塘、桑树和竹林,道路纵横,鸡犬相闻。”4.写出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他们邀请我回家,摆上酒和鸡肉。其他人也邀请我去他们家,拿出酒水和食物招待我。”6.与无人问津对应的原句:“南阳的刘子冀是个高尚的士人。他听说过桃花源的故事,很高兴地前来拜访。但是他没有找到这个地方,后来病逝,再也没有人来过。”7.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很开心,没有烦恼。”八.《三峡》1.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几乎没有空隙。”2.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山峰重叠,高耸入云,有时只有在中午和晚上才能看到阳光和月光。”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只有在中午和晚上才能看到阳光和月光。”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到了夏天,水位上涨,阻挡了船只的前进。”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候,一天早上从白帝出发,到了晚上才到江陵。即使乘风破浪,也无法加快速度。”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在春天和冬天,水流清澈,绿色的潭水形成了美丽的倒影。”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空谷回响,悲伤的声音在寂静中持续传递。”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在巴东三峡的巫峡长,猿猴发出三声哀鸣,我的衣裳湿了。这个地方非常清幽,没有人打扰。”9.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绿色的潭水形成了美丽的倒影。”10.清荣峻茂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在春天和冬天,山水草木的美丽让人惊叹。”九.《马说》1.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有伯乐,才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千里马被奴隶的主人所侮辱,最终在马槽中死去。”1.描写岳阳楼壮美景色的语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2.表现岳阳楼历史文化底蕴的语句:楼观阁道之状,使人想象昔日之荣华。3.写出岳阳楼所处地理位置的语句:吾观自古英雄地,豪杰宅也。4.表现岳阳楼文化底蕴的语句:登高望远,颇为怀古。5.写出岳阳楼的建筑风格的语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6.表现岳阳楼的历史变迁的语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7.描绘岳阳楼的景色,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8.借岳阳楼之高,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的语句:登高壮观天地间,不容易,不忘初心。9.写出岳阳楼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语句:楼之楼,层之层也,以告子孙。10.运用反问句表现作者对岳阳楼历史文化价值的思考:岳阳楼如何,峨峨其峻,鲜秀而不厌俗。2.表达游人对寺庙历史文化的敬重之情的句子:夜游承天,顿足凝望,良久而情不能极者,宇文所瞻也。3.描写寺庙建筑风格的语句:殿宇参差,烟霞缭绕,山石嶙峋,风景异彩。4.用动物描写夜晚的安静和寂静的句子:夜静星稀,寂寥幽深,独有虫鸣,鸟啼。5.描写游人对寺庙文化底蕴的感悟的句子: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地殊有佳境,非妄言也。6.描述寺庙夜景的语句:残灯孤影,冷月葬花,长亭横古道,晚色入承天。7.表达游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的句子:历代神仙,遗迹所存,令人肃穆。8.描写夜晚的宁静和祥和的语句:山静月明,风清云淡,夜色渐深,宁静祥和。9.描述寺庙建筑的句子:殿宇重重,层楼叠叠,金碧辉煌,气势磅礴。10.表达游人对寺庙文化底蕴的景仰之情的句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令人肃然起敬。1.描写蒲草柔软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表现诗人对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忧心如捣,恐不及远行兮。3.最能概括诗歌主旨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4.表现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送君去,君怀旧乡;何以报之,只今蒲柳莫相忘。5.表现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于浓浓的秋凉之中,透出了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述了秋天的景象。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了作者博大胸襟。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形象地表现了大海的波动和山岛的高耸。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心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豁达、爽朗胸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景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游子思乡情深。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李白的《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通过动作细节刻画,揭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2.李白在《行路难》中生动地描绘了艰难险阻的旅途:黄河结冰,大雪覆盖太行山。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大志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了典故的语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二六.杜甫的《望岳》1.杜甫通过借助齐鲁大地的烘托,形象地描绘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景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杜甫虚实结合,生动刻画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杜甫表现了泰山高峻、幽深的特点:“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4.杜甫表达了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相似。二七.杜甫的《春望》1.杜甫写出了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凄凉景象,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杜甫表达了感时伤别、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他生出忧国思乡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杜甫写出了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了诗人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情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杜甫写出了战火连绵、久盼家音的景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杜甫写出了自己家里穷,被子冷似铁,孩子把被子蹬破的景象:“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2.杜甫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杜甫表达了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九.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以春花喻冬雪,生动地描绘了冬日中的美好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岑参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岑参从视觉角度看,描绘了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景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4.岑参借自然景物写出了凄凉寒冷景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三十.翰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翰愈写出了早春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景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翰愈表达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三一.《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辛酸和愤怒,他在巴山楚水度过了23年的流浪生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他们一起分享了杯酒,共勉前行。三二.《观刈麦》(白居易)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企盼和矛盾心理。妇女和儿童也参与到了农忙中来。诗人深深同情农民的生活艰辛,也自责自己曾不关心农桑。三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通过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人也描绘了春花初绽和春草吐绿的美景。三四.《雁门太守行》(李贺)这首诗描绘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但官军士气依然旺盛。诗人表达了誓死报国的忠心,同时也描绘了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情景。三五.《赤壁》这首诗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了判定,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三六.《泊秦淮》(杜牧)这首诗借“商女”批评了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同时,诗人也描绘了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三七.《夜雨寄北》(李商隐)思念之情,历久弥坚,千百年来一直流传,李商隐在潇潇夜雨中孤独地居住,倚窗凝望,将思念之情化为重逢的期望:何时能一起剪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